酷暑煮沸的蝉鸣

来源 :金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51302932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秋   水
  一池水熬到秋天
  心如明镜,迎春花
  栀子花,以及春天对应的繁华
  早已逃出视野,只有
  菊的金黃留守谷香
  那么多细小的事物
  已从生活提起的编织袋中漏掉
  剩下大片天的蓝、云的白
  常常在一片落叶面前
  又战战兢兢
  躺在池塘边的草地上
  与秋水一同仰望
  日影西斜、浮云掠过
  一弯新月潜进来,带着她的
  清醇与幽幽的光
  蝉   鸣
  酷暑煮沸的蝉鸣
  炒热了三伏,听一阵
  罩在故乡浓荫下的老屋
  携童年,蹒跚而来
  跳入池塘的少年,从不为
  赤裸而羞涩
  水中的人们打水仗
  捉迷藏,仿佛为岸上的实操
  做着兵演
  蝉鸣的长调拖到哪里
  兴致的芳草
  就会努力延伸过去
  泥土路烙痛光脚丫时
  蝉鸣还在为满地炽烈欢欣鼓舞
  如同快乐,铺满暑期
  连阴雨关了蝉鸣的禁闭
  一群孩子奔赴他乡,他们
  一生背负囚禁的孤单
  银杏的碎屑
  驱车数十里,只为寺院内
  一棵古银杏
  早春的木鱼声
  依然不见衰老
  而信仰般高高在上的银杏叶
  已变得金黄
  时光的锉刀下
  纷纷飘落的碎屑
  多么相似于银杏的叶子
  一些落入栅栏内
  带着袈裟的底色
  而另一些,早已飘过
  寺院的高墙
  芒   种
  从现在开始
  告别渐次丰腴的小满
  不打泥巴仗,不煮青梅,不送花神
  守着旷野
  分享小南风摇响麦穗的生动
  此刻,诸神都在75度黄经戒律下
  俯首称臣,唯独父辈一样的农人
  挥镰,他们有着
  雷雨前领回子女的急切
  大地矮下三分,天空高远
  伯劳鸟窜上枝头
  见证每一粒土壤
  领受雨水鞭辟入里的恩泽
  灌水、犁田、起苗、插秧
  月光照亮蛙鸣,让遍地的希冀
  泛青在夏至的路上
  我是父亲未能摁进
  泥土的那株秧苗
  城市中漂浮
  在一个又一个芒种时节
  总有一种隐隐下沉的力
  渴望得到一方泥土
  宽容
  石   磨
  母亲紧握磨杠,就像捉紧我们
  兄弟的童年,洗净的麦子
  饱满的高粱,可以作证
  青灯把母亲一次次投射在
  磨房的墙壁上
  她又一次次走下来
  就像贫穷围困中的母亲
  一次次从灾难的边沿走脱
  母亲把绳子的一头系在磨杠上
  让我们纤夫似的牵着
  尽管我们的牵引微不足道
  尽管母亲的负重依旧
  但那一前一后的困苦与欢乐
  编织出的况味
  足以温暖我们一生
  我已习惯在呼呼的碾磨声中
  睡去或醒来,一如母亲
  艰难中交织的幸福或悲伤
  洋槐花交出清香的时节
  青黄不接的艰难,即将迎来
  新拐点
  一盘石磨,碾碎五谷
  也碾碎过我们的困苦
  如今在永幸河公园里见到它
  顿生他乡故知般的亲情
  伸手触摸它
  像摸到一块硕大眼泪的化石
其他文献
10月1日国庆节就要到了。每到这个日子都会引起我对往日的回忆。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2周年。我已从一个稚气少年变成了耄耋老人。但是岁月的流逝带不走我童年的记忆。解放前后鼓舞我们积极向上的歌曲,虽已久绝于耳,却又在脑海里复活了。  我曾经经历过日寇占领时期的苦难生活。1945年好不容易盼来抗战的胜利,国民党发动的内战又把人们带入水深火热之中。那时,我生活在镇江。1949年年初,临近解放,大多数人
期刊
去年六月,我在北京学习,在乌市读大一的儿子给我发了条短信:爸,北京好玩不?那时,正值北京高温,炎热难耐,我只发了六个字给他:太大,太贵,太热。儿子又给我发了条短信:嗷!怪精辟的啊。因为下午要上课,我就再也没有理会他。  其实,我一向是这样对待儿子的,没有耐心,漫不经心的,每每想起儿子成长的点滴,我的内心深处总是感觉到愧对儿子!  儿子出生的时候,为人之子的我和所有的年轻人一样,根本就没有做好当父亲
期刊
编者按:  创作是创新,微型小说更需摆脱窠臼,匠心独运。  在短小的篇幅里,腾挪辗转,一如螺丝壳里做道场,把个色香味都调度到位,还要有出乎意料、合乎情理的精彩结尾,以使读者有新的感悟,这是生活独具魅力的馈赠。  安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经济学博士。上世纪80年代开始发表各类文学作品,出版著作30余本,获萌芽报告文学奖,冰心散文奖,《小说选刊》双年奖、最受读者欢迎奖,《小说选刊》“茅台杯”年度大奖微
期刊
新时代反映道德风尚的小说文本和影视作品比比皆是,宣扬社会正能量和传统主义道德美德成为当下现实主义题材的叙事主题之一。在镇江本土电影《寻人启示录》中,大胆注入了戏剧荒诞性元素,打破电影本体叙事方式,显得新颖有趣,通过三重隐喻,折射人性的多面性和复杂性,具有重塑新时代道德风尚的现实意义。  “寻恩——报恩”式隐喻:契合传统道德的内化  影片以十佳道德模范村—— 一泉村作为浓缩的社会背景,叙述主题为“寻
期刊
众所周知,中国有四大民间传说:《牛郎织女》《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及《白蛇传》。然而,一般人却不知道,除《孟姜女》外,其他三个故事都与镇江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如此之多充满着爱情传奇色彩的“大爱”故事,关涉同一座城市,这是个十分罕见、极具魅力的文化现象。  《梁山伯与祝英台》描绘男女主人公双双殉情化蝶的凄美爱情故事,而南朝民歌《华山畿》则是梁祝故事的雏形,华山,即今镇江东乡的华山村。毫
期刊
一部《舌尖上的中国》火了。  它以崭新的视角为我们讲述了人间美食,人文、人性,还有一些不为人知的真情意,每一集看完,都有一种鼻子泛酸的感觉。这是烟火的味道,也是乡愁的美好。我們在平铺直叙的美食中感受中国的文化,这民俗、这山水,像水墨一般流淌飘逸,拥有无限含义,又可以纯粹地优雅。我们也在美食中感受不同地域的性格:鲁菜原料优良、川菜调味多变、苏菜用料严谨、闽菜香味见长……  菜系颇多,在我的心里留下深
期刊
前不久,从黄梅老家来了几个乡亲。他们的到来,不仅带来了浓浓的乡情,还带来了家乡的味道与文化。  我们现场聆听了由黄梅戏演员所演唱的地道黄梅戏,毫无顾忌地用黄梅本土方言交谈……尽管只是短暂相聚,但是浓浓的乡情使我倍感温暖,悠悠的乡韵令我陶醉。特别是当我吃到了久违的黄梅鱼面,更是感到余味悠长,仿佛整个思绪都在黄梅老家的烟火中游走。  湖北黄梅,与江西九江隔江而望,比邻安徽宿松,地处吴头楚尾,荆楚文化与
期刊
小时候,家里一旦来了客人,父母一时管顾不了孩子,这当口便是孩子放风的好时机。  孩子们放风也有几种形式。最简单的是趁机从家里溜出去,到广阔天地中撒回野;再有就是显摆。家里来了人,自然要比平时热闹些,一些孩子便莫名地兴奋,甚至上窜下跳,爬高上低,手舞足蹈,吸足了眼球,俗称“人来疯”。客人碍于情面,随口夸赞两句:“这孩子多活泼,真可爱!”父母的赔笑中已经掩饰不住对顽童的怪责。其结果往往是客人前脚刚走,
期刊
那年,  我抓到的知了  足足可以盛满一小竹篓;  我捕到的翠绿  足以填满我的双眸。  正当我暗自庆幸地认为,  我已抓住了整个夏天的时候,  夏,  却已悄悄地溜走,  留下我傻傻地看着秋。  秋,  你来了。  真的来了吗?  我真的能接受?  接受你,就接受了一次洗礼;  接受你,就接受了一种高度。  我有这个自信吗?  秋,  结识你就是开了一扇窗口,  就能看到与夏不一樣的颜色,  就
期刊
编者按:  张乎,诗如其人。沉静、安稳、通透、灵动,她总能根据灵魂需要展开的弧度,精工詞语的榫眼,使其与心灵严密卯合。她的隐喻可以从微观的“角落”,到生活摊开的面,尤其对融入基因里的词,做出不厌其烦的抚慰与呼唤,有着“怎么爱你也不为过”的迷恋和倾心。  高登绪的诗,以生活的沉淀为底色。辅以黑色的理,黄色的禅,以及青色的情。多元素的融入,让诗斑斓的丰盈,难以再隐匿于叙事的叠翠之中。童年、农事、亲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