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被掩埋的巨人》是日裔英籍作家石黑一雄历经十年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小说中“守护者”对欺骗的盲目忠从、“屠龙者”对记忆的内心交战,以及“和平者”对情感的自我矛盾共同构成了小说的心理空间。通过具体阐释小说各人物的心理空间,表明小说人物伦理选择的艰巨性,有助于再思考长久以来的伦理观。
关键词:《被掩埋的巨人》 心理空间 伦理观
石黑一雄是当代英国文坛一位重要的日裔作家,与奈保尔、拉什迪并称“英国文坛移民三雄”。石黑一雄的新作《被掩埋的巨人》用玄幻的外衣延续既往记忆、伦理等人类主题的书写,主要讲述了不列颠统治者亚瑟王为掩盖不列颠民族屠杀撒克逊民族这一事实,命令母龙魁瑞格喷出使人们遗忘记忆的迷雾,借此营造表面上的和平。然而,真相终会浮出水面。“屠龙者”维斯坦武士在“和平者”埃克索的支持下,打败母龙“守护者”高文骑士,从而使得遗忘记忆的迷雾消散。记忆恢复的人们,如何面对民族仇恨、友情破裂、爱情背叛和亲情遗失等一系列现实问题,值得在当下语境中继续讨论。
石黑一雄创作《被掩埋的巨人》时,并没有刻意避开自己的成长地英国,选择后亚瑟王时代的英国为故事的发生地。在这片土地上,小说中人物面对忘却的过去苦苦追寻,而当恢复过往的记忆后,他们不知何去何从。从小说中来看,无论是“屠龙者”“守护者”还是“和平者”,人物的心理活动都充满复杂性和矛盾性,他们的心理活动主要围绕“记忆与遗忘”这一关键词展开,失去记忆让他们对正在发生的事情无动于衷,恢复记忆让他们在未来的困境中苦苦挣扎。针对此,石黑一雄提出:“战争需要清算,否则依托遗忘手段而构建的虚假和平迟早会被打破。”a一定程度上,小说中不同人物面对记忆所产生的伦理选择,构成了小说的心理空间。在20世纪下半叶叙事学研究发生空间转向这一背景下,通过解读《被掩埋的巨人》中“守护者”“屠龙者”以及“和平者”的心理空间,有助于深入理解小说所蕴含的伦理观,引发人们对当下现实的观照。
一、盲目的忠诚:“守护者”的自欺幻术
盲目的忠诚是维护正义的绊脚石,也是造成伦理困境的主要原因。以乔纳斯神父为核心的僧侣集团,为了维护亚瑟王的统治,将得知真相的人们引入怪兽出没的通道,间接杀死得知真相的人们,誓死掩盖不列颠民族屠杀撒克逊民族的事实。高文骑士作为“守护者”之一,频繁阻碍维斯坦的屠龙之旅。然而,“正义缺席导致小说文本产生了一系列伦理选择,恰恰是这种伦理选择重构了伦理正义”b。维斯坦武士作为坚定的“屠龙者”,他面对高文的欺瞒,质问道:“希望过错被人遗忘,犯错者逍遥法外,这是什么样的神呢?先生。”c事实上,高文骑士只是名义上的屠龙者,他才是母龙的真正守护者。高文骑士小心翼翼地守护着这个秘密。然而,真相不会就此掩盖,反而会不时地闪现,这使他惶恐不安。在他的第一次浮想中写道:“我没法隐藏内心的惶恐。这样一个流浪者,怎么可能知道如此严守的秘密呢?”d这说明高文骑士内心深处认为犯下罪恶的个人或集体并不能真正忘掉自己的罪恶,反而对犯罪事实的逃避会让他们时常处于煎熬之中。面对维斯坦的质问,他无法给出令人信服的答案,在自我辩解中选择遗忘,最终以死亡的方式来做出伦理选择,他的守护任务也最终走向失败。至此,撒克逊民族与不列颠民族之间长久和平的记忆破裂,取而代之的是大屠杀的记忆。
石黑一雄作为一名国际化作家,在《被掩埋的巨人》中延续既往风格,关注记忆创伤下的个体伦理困境。小说中通过重点描写高文对待“记忆与遗忘”的復杂心理活动,表露个体伦理选择的艰巨性。针对此,石黑一雄没有下定结论,而是以人道主义的精神关怀人们在不同利益下的选择,辅之以时空媒介治愈人们的心理创伤,从而引发各国读者对自身伦理困境的再思考。
二、记忆的深渊:“屠龙者”的内心决战
如果说,“守护者”高文在“记忆与遗忘”之间偏向于“遗忘”,那么“屠龙者”维斯坦偏向的则是“记忆”。小说中维斯坦面对高文的苦苦哀求,他说道:“和平建立在屠杀与魔术师的骗术之上,怎么能够持久?”e这是一个迟到的受害者的感想,面对民族屠杀的残忍记忆,维斯坦并没有被邪恶的阴谋打倒,而是以顽强的毅力寻找事实的真相和培养合格的复仇者,维护正义的决心让他杀死魁瑞格和打败高文。可是,面对接下来民族屠杀的复仇任务,他开始变得软弱,把希望寄托在埃德温身上。然而,“面对战争创伤,个人、家族或民族往往根据现实需要在记忆——遗忘之间进行选择。而站在全人类的角度,这种实用主义的选择必然陷入悖论,因为战争的双方对同一事件的态度恰好相反”f。“屠龙者”面对屠杀记忆的内心决战,看似给出选择,实则还是一个待确定的选择,那就是面对记忆或战争的创伤是该选择迟到的正义还是逃避正义。小说中,“守护者”选择借助迷雾维持表面的和平,“屠龙者”选择用恢复记忆的方式重新激起人们的仇恨。然而,无论是“屠龙者”还是“守护者”,都在维护自身立场时面临艰难的伦理选择,这就使得小说所蕴含的伦理观具有经久不衰再阐释的魅力。
作者笔下的埃德温是一个黑暗与光明并行的存在,他背负着民族的仇恨,却有一颗善良的心。小说中写道:“埃德温想起了另外一件事:他对武士的承诺;仇恨所有不列颠人的义务。不过,维斯坦肯定没打算把这对好心的夫妇也包括在内吧。”g不难看出,作者在埃德温身上寄托了和平的信念,他希望记忆的创伤在人们勇敢面对过去时得到愈合,而不是将仇恨的种子撒向未来。在埃德温的记忆中,埃克索夫妇是一对非常善良的夫妻,一路上对他照顾有加,因而记忆恢复后的他不愿意违背内心去仇恨埃克索夫妇。这说明复仇的火焰在时间赢得的温情面前可以得到有效遏制,作者借埃德温内心向善的心理活动隐喻出人们应积极面对战后创伤,从而实现个人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
三、情感的创伤:“和平者”的自我矛盾
小说中与记忆密切相关的一个载体是迷雾,并且迷雾得以存在和最终消散都是一系列伦理选择下的结果。埃克索夫妇的心理活动充满了复杂性和矛盾性。在友情面前,无论是高文还是维斯坦还是埃德温,都是埃克索夫妇心中的好朋友。然而,现实的真相让这一切成为幻影,埃克索不得不面对朋友互相残杀的事实。在爱情面前,他们由相爱走向相离,借助迷雾的作用,他们从相离走向相爱。遗憾的是,迷雾作用的消失带来的是爱的记忆消退。在亲情面前,他们唯一珍视的儿子因不能面对父母破碎的婚姻选择离家出走却意外死亡。迷雾的到来让他们忘记了儿子的死亡,他们充满爱和希望的寻子之旅反而成为记忆恢复后的心理创伤。 埃克索夫妇的心理活动反映出个体在面对情感时的脆弱性,这也折射出小说中人物心理空间复杂而矛盾的一面。于埃克索而言,大屠杀这一事件不仅让他作为和平使者的身份失效,也让他对亚瑟王的公信力失去信任。于埃德温而言,母亲的呼唤是他前行的动力,但他的母亲早已死于不列颠人的屠杀。因此,埃德温恢复记忆后的伦理选择至关重要。埃德温作为受害者,并没有选择立即复仇,而是用一颗柔软的内心感激埃克索夫妇的帮助,他没有盲目选择向每一个不列颠人复仇,而是以自身的真实感受辨別正义的一方,这其实正是伦理正义重回大地的信号。
总的来说,于守护者而言,真相掩盖在责任的外衣下,传统的伦理观一定意义上让他们无法心安理得地进行自我欺骗,但也不会让他们放弃愚忠。于屠龙者而言,迷雾只是从表面上遮掩了他们的双眼,一旦迷雾消散,复仇的焰火便会迅速燃烧起来,但同时表面长期和平的记忆会减缓他们对复仇的渴望。于和平者而言,任何一方对战争的渴望都会引起他们的警觉,他们不遗余力地借助情感中善的力量平息复仇理念。基于此,小说中各人物复杂的心理空间和一系列的伦理选择,引发人们对长久以来生存观和伦理观的思考。
四、结语
从一定程度上而言,《被掩埋的巨人》隐喻出当代人在战争、爱情、友情、亲情等现实问题前的伦理困境。空间只是进入《被掩埋的巨人》的一个维度,通过阐释小说中各人物心理空间特定的含义,有助于挖掘小说中伦理主题所富有的深刻意蕴,引发人们对当下现实的思考。
a 陈婷婷:《如何直面“被掩埋的巨人”——石黑一雄访谈录》,《外国文学动态研究》2017年第1期,第105页。
b 韩伟、胡亚蓉:《记忆的责任与忘却的冲动——对〈被掩埋的巨人〉的文学伦理学解读》,《外语教学》2018年第6期,第105页。
cdeg〔英〕石黑一雄:《被掩埋的巨人》,周小进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5年版,第294页,第209页,第294页,第310页。
f 范小青:《石黑一雄:从移民文学到世界文学》,《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9年第2期,第82页。
参考文献:
[1] 陈婷婷.如何直面“被掩埋的巨人”——石黑一雄访谈录[J].外国文学动态研究,2017 (1).
[2] 韩伟,胡亚蓉.记忆的责任与忘却的冲动——对《被掩埋的巨人》的文学伦理学解读[J].外语教学,2018 (6).
[3] 石黑一雄.被掩埋的巨人[M].周小进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5.
[4] 范小青.石黑一雄:从移民文学到世界文学[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9 (2).
作 者: 尹改荣,苏州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编 辑: 赵红玉 E-mail: [email protected]
关键词:《被掩埋的巨人》 心理空间 伦理观
石黑一雄是当代英国文坛一位重要的日裔作家,与奈保尔、拉什迪并称“英国文坛移民三雄”。石黑一雄的新作《被掩埋的巨人》用玄幻的外衣延续既往记忆、伦理等人类主题的书写,主要讲述了不列颠统治者亚瑟王为掩盖不列颠民族屠杀撒克逊民族这一事实,命令母龙魁瑞格喷出使人们遗忘记忆的迷雾,借此营造表面上的和平。然而,真相终会浮出水面。“屠龙者”维斯坦武士在“和平者”埃克索的支持下,打败母龙“守护者”高文骑士,从而使得遗忘记忆的迷雾消散。记忆恢复的人们,如何面对民族仇恨、友情破裂、爱情背叛和亲情遗失等一系列现实问题,值得在当下语境中继续讨论。
石黑一雄创作《被掩埋的巨人》时,并没有刻意避开自己的成长地英国,选择后亚瑟王时代的英国为故事的发生地。在这片土地上,小说中人物面对忘却的过去苦苦追寻,而当恢复过往的记忆后,他们不知何去何从。从小说中来看,无论是“屠龙者”“守护者”还是“和平者”,人物的心理活动都充满复杂性和矛盾性,他们的心理活动主要围绕“记忆与遗忘”这一关键词展开,失去记忆让他们对正在发生的事情无动于衷,恢复记忆让他们在未来的困境中苦苦挣扎。针对此,石黑一雄提出:“战争需要清算,否则依托遗忘手段而构建的虚假和平迟早会被打破。”a一定程度上,小说中不同人物面对记忆所产生的伦理选择,构成了小说的心理空间。在20世纪下半叶叙事学研究发生空间转向这一背景下,通过解读《被掩埋的巨人》中“守护者”“屠龙者”以及“和平者”的心理空间,有助于深入理解小说所蕴含的伦理观,引发人们对当下现实的观照。
一、盲目的忠诚:“守护者”的自欺幻术
盲目的忠诚是维护正义的绊脚石,也是造成伦理困境的主要原因。以乔纳斯神父为核心的僧侣集团,为了维护亚瑟王的统治,将得知真相的人们引入怪兽出没的通道,间接杀死得知真相的人们,誓死掩盖不列颠民族屠杀撒克逊民族的事实。高文骑士作为“守护者”之一,频繁阻碍维斯坦的屠龙之旅。然而,“正义缺席导致小说文本产生了一系列伦理选择,恰恰是这种伦理选择重构了伦理正义”b。维斯坦武士作为坚定的“屠龙者”,他面对高文的欺瞒,质问道:“希望过错被人遗忘,犯错者逍遥法外,这是什么样的神呢?先生。”c事实上,高文骑士只是名义上的屠龙者,他才是母龙的真正守护者。高文骑士小心翼翼地守护着这个秘密。然而,真相不会就此掩盖,反而会不时地闪现,这使他惶恐不安。在他的第一次浮想中写道:“我没法隐藏内心的惶恐。这样一个流浪者,怎么可能知道如此严守的秘密呢?”d这说明高文骑士内心深处认为犯下罪恶的个人或集体并不能真正忘掉自己的罪恶,反而对犯罪事实的逃避会让他们时常处于煎熬之中。面对维斯坦的质问,他无法给出令人信服的答案,在自我辩解中选择遗忘,最终以死亡的方式来做出伦理选择,他的守护任务也最终走向失败。至此,撒克逊民族与不列颠民族之间长久和平的记忆破裂,取而代之的是大屠杀的记忆。
石黑一雄作为一名国际化作家,在《被掩埋的巨人》中延续既往风格,关注记忆创伤下的个体伦理困境。小说中通过重点描写高文对待“记忆与遗忘”的復杂心理活动,表露个体伦理选择的艰巨性。针对此,石黑一雄没有下定结论,而是以人道主义的精神关怀人们在不同利益下的选择,辅之以时空媒介治愈人们的心理创伤,从而引发各国读者对自身伦理困境的再思考。
二、记忆的深渊:“屠龙者”的内心决战
如果说,“守护者”高文在“记忆与遗忘”之间偏向于“遗忘”,那么“屠龙者”维斯坦偏向的则是“记忆”。小说中维斯坦面对高文的苦苦哀求,他说道:“和平建立在屠杀与魔术师的骗术之上,怎么能够持久?”e这是一个迟到的受害者的感想,面对民族屠杀的残忍记忆,维斯坦并没有被邪恶的阴谋打倒,而是以顽强的毅力寻找事实的真相和培养合格的复仇者,维护正义的决心让他杀死魁瑞格和打败高文。可是,面对接下来民族屠杀的复仇任务,他开始变得软弱,把希望寄托在埃德温身上。然而,“面对战争创伤,个人、家族或民族往往根据现实需要在记忆——遗忘之间进行选择。而站在全人类的角度,这种实用主义的选择必然陷入悖论,因为战争的双方对同一事件的态度恰好相反”f。“屠龙者”面对屠杀记忆的内心决战,看似给出选择,实则还是一个待确定的选择,那就是面对记忆或战争的创伤是该选择迟到的正义还是逃避正义。小说中,“守护者”选择借助迷雾维持表面的和平,“屠龙者”选择用恢复记忆的方式重新激起人们的仇恨。然而,无论是“屠龙者”还是“守护者”,都在维护自身立场时面临艰难的伦理选择,这就使得小说所蕴含的伦理观具有经久不衰再阐释的魅力。
作者笔下的埃德温是一个黑暗与光明并行的存在,他背负着民族的仇恨,却有一颗善良的心。小说中写道:“埃德温想起了另外一件事:他对武士的承诺;仇恨所有不列颠人的义务。不过,维斯坦肯定没打算把这对好心的夫妇也包括在内吧。”g不难看出,作者在埃德温身上寄托了和平的信念,他希望记忆的创伤在人们勇敢面对过去时得到愈合,而不是将仇恨的种子撒向未来。在埃德温的记忆中,埃克索夫妇是一对非常善良的夫妻,一路上对他照顾有加,因而记忆恢复后的他不愿意违背内心去仇恨埃克索夫妇。这说明复仇的火焰在时间赢得的温情面前可以得到有效遏制,作者借埃德温内心向善的心理活动隐喻出人们应积极面对战后创伤,从而实现个人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
三、情感的创伤:“和平者”的自我矛盾
小说中与记忆密切相关的一个载体是迷雾,并且迷雾得以存在和最终消散都是一系列伦理选择下的结果。埃克索夫妇的心理活动充满了复杂性和矛盾性。在友情面前,无论是高文还是维斯坦还是埃德温,都是埃克索夫妇心中的好朋友。然而,现实的真相让这一切成为幻影,埃克索不得不面对朋友互相残杀的事实。在爱情面前,他们由相爱走向相离,借助迷雾的作用,他们从相离走向相爱。遗憾的是,迷雾作用的消失带来的是爱的记忆消退。在亲情面前,他们唯一珍视的儿子因不能面对父母破碎的婚姻选择离家出走却意外死亡。迷雾的到来让他们忘记了儿子的死亡,他们充满爱和希望的寻子之旅反而成为记忆恢复后的心理创伤。 埃克索夫妇的心理活动反映出个体在面对情感时的脆弱性,这也折射出小说中人物心理空间复杂而矛盾的一面。于埃克索而言,大屠杀这一事件不仅让他作为和平使者的身份失效,也让他对亚瑟王的公信力失去信任。于埃德温而言,母亲的呼唤是他前行的动力,但他的母亲早已死于不列颠人的屠杀。因此,埃德温恢复记忆后的伦理选择至关重要。埃德温作为受害者,并没有选择立即复仇,而是用一颗柔软的内心感激埃克索夫妇的帮助,他没有盲目选择向每一个不列颠人复仇,而是以自身的真实感受辨別正义的一方,这其实正是伦理正义重回大地的信号。
总的来说,于守护者而言,真相掩盖在责任的外衣下,传统的伦理观一定意义上让他们无法心安理得地进行自我欺骗,但也不会让他们放弃愚忠。于屠龙者而言,迷雾只是从表面上遮掩了他们的双眼,一旦迷雾消散,复仇的焰火便会迅速燃烧起来,但同时表面长期和平的记忆会减缓他们对复仇的渴望。于和平者而言,任何一方对战争的渴望都会引起他们的警觉,他们不遗余力地借助情感中善的力量平息复仇理念。基于此,小说中各人物复杂的心理空间和一系列的伦理选择,引发人们对长久以来生存观和伦理观的思考。
四、结语
从一定程度上而言,《被掩埋的巨人》隐喻出当代人在战争、爱情、友情、亲情等现实问题前的伦理困境。空间只是进入《被掩埋的巨人》的一个维度,通过阐释小说中各人物心理空间特定的含义,有助于挖掘小说中伦理主题所富有的深刻意蕴,引发人们对当下现实的思考。
a 陈婷婷:《如何直面“被掩埋的巨人”——石黑一雄访谈录》,《外国文学动态研究》2017年第1期,第105页。
b 韩伟、胡亚蓉:《记忆的责任与忘却的冲动——对〈被掩埋的巨人〉的文学伦理学解读》,《外语教学》2018年第6期,第105页。
cdeg〔英〕石黑一雄:《被掩埋的巨人》,周小进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5年版,第294页,第209页,第294页,第310页。
f 范小青:《石黑一雄:从移民文学到世界文学》,《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9年第2期,第82页。
参考文献:
[1] 陈婷婷.如何直面“被掩埋的巨人”——石黑一雄访谈录[J].外国文学动态研究,2017 (1).
[2] 韩伟,胡亚蓉.记忆的责任与忘却的冲动——对《被掩埋的巨人》的文学伦理学解读[J].外语教学,2018 (6).
[3] 石黑一雄.被掩埋的巨人[M].周小进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5.
[4] 范小青.石黑一雄:从移民文学到世界文学[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9 (2).
作 者: 尹改荣,苏州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编 辑: 赵红玉 E-mail: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