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勇骑士 李连杰
物质不是衡量人们内心快乐的惟一标准,我们要做心的主人,精神不倒就是好汉。
华人世界继李小龙之后的又一个武术大家,是中国武术和精神的象征。
他稳重、刚毅、自信,性格内敛深沉,他关注人的精神,关注社会责任。
他淡泊名利,以实际行动号召成立“壹基金”救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并身体力行地积极推广。
他呼吁对人文的关怀,对生命的珍爱,对家庭的体贴,
他追求心灵的升华和存在的意义,实践自己对社会、家庭、个人的承诺。
10月22日,是电影《北京等待》的新闻发布会,拥有亿万身家的导演张伦是不知名的新人,请了一帮名人去捧场。李连杰出现在现场,代表“壹基金”接受了导演张伦的100万捐款。
和以往一样,李连杰大谈慈善。“中国电影不容易,和慈善一样,都是需要大家一起推动的梦想。希望电影和慈善更多更好地结合。”对在场的记者来说,这一幕已是司空见惯。
这些年来,李连杰在各种场合,谈的不是电影,而是心灵、人生、理想,后来,他的中心词变成为了人类、地球、宇宙,现在谈的是天下一家和慈善。他明明是电影明星出没在各种场合,却不愿意谈电影,总是利用各种机会谈他的慈善和“壹基金”。采访李连杰,变成娱乐记者们很痛苦的事情。
其实,这也是李连杰的痛苦所在.本欲退出影坛的他发现,如果不拍电影,传媒根本不注意他,他可能会被大众遗忘。他厌倦的电影反倒成为了做慈善最好的宣传手段。最终,李连杰留在了电影圈,以电影为载体,推广他的慈善事业。
“慈善中,我也传递爱”
2008年,对中国是多灾多难的一年。先是南方雪灾,接着是长江中下游的洪涝灾害,然后是四川地震。对李连杰的“壹基金”来说,却是难得的一个发展机会,一连两个月,李连杰连续在四川指挥抗震救灾。
和李连杰在美国、香港成立的基金会不同,大陆地区的“李连杰壹基金”是一个挂靠在中国红十字会下独立运营的组织。
最早,李连杰以为可以复制香港模式,做一个独立的个人基金会。为此他找了很多社会关系,但到最后发现,在大陆地区根本不可能做个人基金会。
美国和香港做慈善非常容易,因为有完善的制度和清晰的法律条文,人人可以做独立的个人基金会。中国民间社会办的非公募基金很多,但公募基金只有中国慈善总会、宋庆龄基金会等几家,他们才有向社会募捐的权利。最后,他只有像濮存昕等人做慈善那样,挂靠中国红十字会这样的政府组织下面。
为了规范和透明操作慈善事业,李连杰首先花了大量时间研究关于基金公益事业的法律法规,吸取了许多国外做慈善基金的经验。2007年4月17日,李连杰正式与中国红十字会合作推出了“李连杰壹基金计划”。
因为李连杰的“壹基金”向社会募捐的行为,很多人质疑李连杰。“他们觉得,李连杰你是一个富豪,为什么自己不捐出来做,还要一毛一毛钱向社会募集资金呢”?
李连杰对我说,“我认为做慈善事业有两个层次:一个是财富积累的再分配,把金钱积累起来,分配给一些需要关怀的人群;另一种是物质和精神同时传递,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传递爱、责任、义务,传递了我们对生命中的价值理解。后者显然要更好。如果我一个人把全部家产都捐出来,可以解决所有的问题,那我愿意全部捐出来。李嘉诚有几百亿资产,拿出了几十亿建大学,盖茨先生有七百亿美金,捐了一半钱给医学研究所防治人类疾病,他们也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
大陆最透明的基金会
“李连杰壹基金”启动的第一个项目是“心灵阳光工程计划”。回国以后,李连杰发现,2003年,中国大陆有28万人自杀,心灵和精神上存在问题的人比例非常高。作为过来人,李连杰很同情那些抑郁寡欢的人群。
为此,他专门拍了宣扬“自强不息”的电影《霍元甲》,还在各地高校作巡回演讲,提醒人们注意这方面的问题。“壹基金”在国内58所大学建立学生心理辅导中心,请来了美国专家学者培养4800名义工,希望他们能够帮助那些需要被帮助的人。
刚开始做慈善的时候,最让李连杰担心的问题是,目前在中国实施救助环节不透明,还有可能会出现贪污腐败。“在国内遇到的最大问题是,捐出去的钱最后有没有帮到真正需要的人。比如一笔善款不同的组织辗转几次到了灾区,就可能有一些资金减少,不知道去了哪里。”
按照国际惯例公开,“壹基金”一年里发表5次经过德勤财务审计所的财务报告(4个季度和年度报告),全文在网络上公开发表,所有人都能看到,力求公开、透明。因此,壹基金成了中国大陆最透明的慈善基金。
“我筹来的壹基金善款都落在红十字会的专用账户,我自己1分钱都碰不到。但我也很担心这些钱会被吃喝用掉,所以我希望这个过程是完全透明公开的,每一分钱的流向都有清晰的显示。”
做就要做到最好
随着南方雪灾、云南普洱地震、山东洪涝灾害等具体救援项目的展开,李连杰对慈善救助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在中国做慈善不容易,经常会遇到一些具体问题,比如广东和陕西都有灾难了,你只去了广东,那么陕西就不高兴了:灾民的文化程度不一样,有十个人受灾,你只送了八瓶水去,没有抢到水的人就可能会不高兴。还有一个全球现象:如果第一批救援是方便面,第二批救援是午餐肉、罐头,灾民马上就会扔掉手上的方便面,去拿午餐肉和罐头。”
在内地的几个项目做下来,李连杰也慢慢有一些经验,“比如云南地震,我到灾区去的时候不要看红十字的收据,我要看到每个老百姓的签名和手印。”而且他慢慢发现,给灾民发放现金是最不可靠的,而发放灾民需要的物品比发放现金效果要好。同样的物品发放,大米、面包就比衣服、鞋子效果要好。“从一个省到县到基层传递下去,你最多就贪污两袋大米,你不可能把一百袋大米搁家里吧。”
这3年里,李连杰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花在了“壹基金”的运作和宣传推广上。不管是拍电影时遇到的刘德华、徐静蕾、成龙,还是生活里遇到的学生、商人、出租司机,李连杰见人必谈他的“壹基金”,一个个把他们发展成他的义工。
从2002年开始,中国大陆地区的慈善捐款连续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在2007年达到了300亿人民币。这些数字让李连杰十分振奋。“这些慈善基金应该如何发展?普通人不愿意给慈善捐款的问题是出自哪里?”他希望,按照国内外基金运营标准的“壹基金”能够解决这些疑问,成为慈善行业里最好的那一个。
经过2008年的几次行动,“壹基金”自身也经历了功能调整和转变。从开始的对大学生的心灵救助项目到帮助全社会弱势群体,从站在一线救助到成为慈善行业平台,李连杰想推动中国公益慈善事业和产业化的发展。
“通过国外的经验,我们可以知道,最好的公益组织的标准是什么?我们可以像五星级酒店评比一样,对国内的慈善基金和公益组织进行评比,告诉捐款人,1400个非公募基金、几十万个NGO哪一个公信力、专业度、透明度高,可持续性和服务效果最好。你达到这个标准了,我们就把钱和项目交给你来做。”
禅意如影随形
杨澜曾经在她的节目里问李连杰,“其实你年纪也不大,你笑容像个老爷爷,眼睛里的光都是爱和慈祥。这些是从哪里得来的?”当时李连杰只是笑而不答。
今天的李连杰已经成为一个佛教徒。
李连杰还记得1979年刚到少林寺的那天早晨,在寺庙门口,他遇到了当时的少林方丈,方丈手掌合十,说他“有佛缘”。当时16岁的他没有料到,这个缘分要经历峰回路转,18年后他才进门。
不管多忙,李连杰总能找到时间念经。熟悉他的朋友说,他手上总戴着佛珠,身上的MP3里有存好的佛课,身边还放着佛学书籍。从1997年踏入佛门至今,作为佛教徒的李连杰已存在11年。“基本上我也是一种生活禅的修行方法,不论我在等待工作,或者是坐飞机、坐车,我都会持咒或念佛。”
佛教给了李连杰智慧和思想,让这个小学都没有毕业的运动员成为一个爱谈论人生和生命的布道人。
这个变化始于1997年,李连杰在香港的电影事业发展已达到顶峰,财富积累到一定程度,但物质不能解决他内心的痛苦。无论是他的富朋友还是穷朋友,人生都不快乐。
最后他开始从佛教中找答案,开始学着做善事。“大家可能从一些报导上了解, 我在1997年有机缘认识一位藏传佛教的老师,便开始踏上寻找生命意义的心灵旅程。之后在每部电影拍摄的空当,我会到各地去参访学习,或者请老师们到家里上课。”
2003年李连杰决定停下手边的工作, 花半年时间去修行。“我想放弃演艺事业,专心修行、深入佛法,寻找生命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欲望是无止境的,钱和物质的增加并不能使我快乐,所以我开始变成了一个佛教徒,重新来看宇宙、人类、生命,看物质结构和心灵结构是什么,从寻找的这个当中找到很多快乐,我的人生也因此有了很大改变。”李连杰在自己的一篇博客里写道。
透过生命的脆弱凝视大爱
和当年学习武术一样,进入佛门之后的这十年,在电影以外的时间里,李连杰走遍了寺庙丛林,到海内外参访学习佛法。因为痴迷于佛法,李连杰一度想彻底退出娱乐圈。但他的师傅们都建议他继续拍电影,以自己的社会影响力来传播弘扬佛法。
2000年,李连杰母亲病重,从法国赶回北京的李连杰,在她床头摆了一个观音菩萨的六字大明咒念佛机,不停地放,自己也在旁边不停地念,祈愿她有好的未来。从小孝顺的他,为了让母亲安心,在母亲弥留之际,许下了一辈子照顾好哥哥姐姐的诺言。
信佛以后,李连杰在美国和香港同时成立了个人慈善基金,一方面从事社会公益救助,另一方面赞助佛学事业。一次,在戈壁沙漠上拍《英雄》的李连杰,接到了一封电子邮件,说一个孩子生命陷入危机,两天内需要换肾。无钱给孩子换肾的父母把李连杰当成唯一的希望。李连杰马上通过个人网站,呼吁影迷一起筹钱救这个孩子,求他们一起为这个孩子祈祷、祝福,自己也不停地念六字大明咒。两天后,一个死亡者把肾捐给了这个孩子。
这些事情使李连杰坚定了继续修行的念头。除了到纽约街头做义工,为那些犯罪青年提供心理帮助外,李连杰还大量捐资,修复寺庙捐资助学。青海,西藏,都有李连杰参与的寺院、医院、学校项目。
佛教改变了李连杰的人生观和价值观。2004年12月26日东南亚地震引发的海啸,让当时正在马尔代夫度假的李连杰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生命考验。与死亡擦身而过和从海浪中获救逃生的经历,还有南亚地震和在西藏高原反应遇险的经历,都让李连杰决定把余生都花在修行以及传扬佛法上。
“当天晚上,我在打坐的时候,就在反省原来生命这么脆弱,不管你有钱、有武功、有权力,到了那个时候都没用。老天如果让你走你就走了。”此后,李连杰专心学佛修行,并把自己在美国和香港的慈善基金会引入中国大陆地区发展,开始全力推广慈善事业。
再度封帝,热情已淡
2008年也是李连杰在电影事业上扬眉吐气的一年。这一年里,他不仅靠《投名状》成为香港电影金像奖的影帝,还成为了美国奥斯卡金像奖主办方——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在2008年新吸纳的会员,他因此拥有了奥斯卡奖的投票资格。
对前不久靠《投名状》拿到手的金像奖影帝,李连杰甚至不愿意多提。在香港金像奖揭晓的那一刹那,李连杰没想到自己能够当影帝。当台上的郑裕玲手挥舞着名单,冲着仍然坐在台下的李连杰大喊“李连杰,真的是你啊”,李连杰还以为是开玩笑。直到身边的刘德华站起来拥抱着为他贺喜,他才如梦方醒走上台领奖。
这是李连杰第二次在香港拿奖,《霍元甲》获奖那次,李连杰并没有出席颁奖仪式。这次获奖又是在香港,让他不由得感叹“这一条路走了二十八年了,终于从台下走到台上”。
电影是一个利润惊人的行业。他和成龙主演的《功夫之王》在全球拿下了惊人的高票房。作为投资人和主演的李连杰甚至参与了整个电影剧本的创作。因为票房利润惊人,李连杰根据与成龙的协议,对外宣布将拍《功夫之王》续集。
李连杰和成龙合作满足了全球观众的一个心愿。现在,李连杰有更大的设想,“美国有一个高科技的公司,一直在研究怎么可以让李小龙、成龙、我三个人在一部电影里打。我和成龙的合作在15年前就有这样的想法了。如果我们的这部电影能够得到全球观众的认可,有人投资,那我们希望很快把那个15年前的故事拿出来拍。”
李连杰喜欢李小龙。“他是非常优秀的武术专家,我认为他的优异之处在于可以将自己的个性融入到他的武术风格之中,每一个动作都有他的个性在里面。这很独特,你再也找不到这样的结合,因为这是李小龙的特色,结合了他的力量、速度,与个性,因此他是一位很伟大的演员兼武术专家”。
余生属于慈善
尽管如此,他对电影已经淡了,在《木乃伊3》的媒体采访中,已经厌倦的李连杰,在接受记者们采访时大打太极拳,即使记者逼问“难道不在乎口碑差影响以后的票房号召力”,李连杰也是笑着反问:“我都不在乎电影了,还在乎口碑么?”
看来,电影和武术,作为他人生的前两个阶段,已经过去了。“就像我曾经跟武术界前辈说过的,我不可能为了武术贡献终生,电影也一样;武术界缺了我照样蓬勃发展,电影圈没有我也绝对不会有问题。现在只想全力做好慈善事业。”
“我在家里打坐时就想,其实地球就是一个人,五大洲就是人的心肝脾肺肾,全世界都是连在一起的,不管你是什么国家什么种族,我们都是一家人,都在同一个空间同一个环境里生活。所以我经常说一句话:‘我不仅仅要爱中国人,要爱世界上所有的人。’家这么大,人这么多,人类都生活在地球上,既然是一家人,对我们面临的问题,我们就应该相亲相爱彼此帮助。我一个人的力量当然有限,不能彻底改变现实,但做总比不做好,做多少是多少。如果我们一起做,长此以往,未来一定会很美好”。
这,就是曾经的功夫皇帝的慈善之心。
物质不是衡量人们内心快乐的惟一标准,我们要做心的主人,精神不倒就是好汉。
华人世界继李小龙之后的又一个武术大家,是中国武术和精神的象征。
他稳重、刚毅、自信,性格内敛深沉,他关注人的精神,关注社会责任。
他淡泊名利,以实际行动号召成立“壹基金”救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并身体力行地积极推广。
他呼吁对人文的关怀,对生命的珍爱,对家庭的体贴,
他追求心灵的升华和存在的意义,实践自己对社会、家庭、个人的承诺。
10月22日,是电影《北京等待》的新闻发布会,拥有亿万身家的导演张伦是不知名的新人,请了一帮名人去捧场。李连杰出现在现场,代表“壹基金”接受了导演张伦的100万捐款。
和以往一样,李连杰大谈慈善。“中国电影不容易,和慈善一样,都是需要大家一起推动的梦想。希望电影和慈善更多更好地结合。”对在场的记者来说,这一幕已是司空见惯。
这些年来,李连杰在各种场合,谈的不是电影,而是心灵、人生、理想,后来,他的中心词变成为了人类、地球、宇宙,现在谈的是天下一家和慈善。他明明是电影明星出没在各种场合,却不愿意谈电影,总是利用各种机会谈他的慈善和“壹基金”。采访李连杰,变成娱乐记者们很痛苦的事情。
其实,这也是李连杰的痛苦所在.本欲退出影坛的他发现,如果不拍电影,传媒根本不注意他,他可能会被大众遗忘。他厌倦的电影反倒成为了做慈善最好的宣传手段。最终,李连杰留在了电影圈,以电影为载体,推广他的慈善事业。
“慈善中,我也传递爱”
2008年,对中国是多灾多难的一年。先是南方雪灾,接着是长江中下游的洪涝灾害,然后是四川地震。对李连杰的“壹基金”来说,却是难得的一个发展机会,一连两个月,李连杰连续在四川指挥抗震救灾。
和李连杰在美国、香港成立的基金会不同,大陆地区的“李连杰壹基金”是一个挂靠在中国红十字会下独立运营的组织。
最早,李连杰以为可以复制香港模式,做一个独立的个人基金会。为此他找了很多社会关系,但到最后发现,在大陆地区根本不可能做个人基金会。
美国和香港做慈善非常容易,因为有完善的制度和清晰的法律条文,人人可以做独立的个人基金会。中国民间社会办的非公募基金很多,但公募基金只有中国慈善总会、宋庆龄基金会等几家,他们才有向社会募捐的权利。最后,他只有像濮存昕等人做慈善那样,挂靠中国红十字会这样的政府组织下面。
为了规范和透明操作慈善事业,李连杰首先花了大量时间研究关于基金公益事业的法律法规,吸取了许多国外做慈善基金的经验。2007年4月17日,李连杰正式与中国红十字会合作推出了“李连杰壹基金计划”。
因为李连杰的“壹基金”向社会募捐的行为,很多人质疑李连杰。“他们觉得,李连杰你是一个富豪,为什么自己不捐出来做,还要一毛一毛钱向社会募集资金呢”?
李连杰对我说,“我认为做慈善事业有两个层次:一个是财富积累的再分配,把金钱积累起来,分配给一些需要关怀的人群;另一种是物质和精神同时传递,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传递爱、责任、义务,传递了我们对生命中的价值理解。后者显然要更好。如果我一个人把全部家产都捐出来,可以解决所有的问题,那我愿意全部捐出来。李嘉诚有几百亿资产,拿出了几十亿建大学,盖茨先生有七百亿美金,捐了一半钱给医学研究所防治人类疾病,他们也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
大陆最透明的基金会
“李连杰壹基金”启动的第一个项目是“心灵阳光工程计划”。回国以后,李连杰发现,2003年,中国大陆有28万人自杀,心灵和精神上存在问题的人比例非常高。作为过来人,李连杰很同情那些抑郁寡欢的人群。
为此,他专门拍了宣扬“自强不息”的电影《霍元甲》,还在各地高校作巡回演讲,提醒人们注意这方面的问题。“壹基金”在国内58所大学建立学生心理辅导中心,请来了美国专家学者培养4800名义工,希望他们能够帮助那些需要被帮助的人。
刚开始做慈善的时候,最让李连杰担心的问题是,目前在中国实施救助环节不透明,还有可能会出现贪污腐败。“在国内遇到的最大问题是,捐出去的钱最后有没有帮到真正需要的人。比如一笔善款不同的组织辗转几次到了灾区,就可能有一些资金减少,不知道去了哪里。”
按照国际惯例公开,“壹基金”一年里发表5次经过德勤财务审计所的财务报告(4个季度和年度报告),全文在网络上公开发表,所有人都能看到,力求公开、透明。因此,壹基金成了中国大陆最透明的慈善基金。
“我筹来的壹基金善款都落在红十字会的专用账户,我自己1分钱都碰不到。但我也很担心这些钱会被吃喝用掉,所以我希望这个过程是完全透明公开的,每一分钱的流向都有清晰的显示。”
做就要做到最好
随着南方雪灾、云南普洱地震、山东洪涝灾害等具体救援项目的展开,李连杰对慈善救助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在中国做慈善不容易,经常会遇到一些具体问题,比如广东和陕西都有灾难了,你只去了广东,那么陕西就不高兴了:灾民的文化程度不一样,有十个人受灾,你只送了八瓶水去,没有抢到水的人就可能会不高兴。还有一个全球现象:如果第一批救援是方便面,第二批救援是午餐肉、罐头,灾民马上就会扔掉手上的方便面,去拿午餐肉和罐头。”
在内地的几个项目做下来,李连杰也慢慢有一些经验,“比如云南地震,我到灾区去的时候不要看红十字的收据,我要看到每个老百姓的签名和手印。”而且他慢慢发现,给灾民发放现金是最不可靠的,而发放灾民需要的物品比发放现金效果要好。同样的物品发放,大米、面包就比衣服、鞋子效果要好。“从一个省到县到基层传递下去,你最多就贪污两袋大米,你不可能把一百袋大米搁家里吧。”
这3年里,李连杰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花在了“壹基金”的运作和宣传推广上。不管是拍电影时遇到的刘德华、徐静蕾、成龙,还是生活里遇到的学生、商人、出租司机,李连杰见人必谈他的“壹基金”,一个个把他们发展成他的义工。
从2002年开始,中国大陆地区的慈善捐款连续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在2007年达到了300亿人民币。这些数字让李连杰十分振奋。“这些慈善基金应该如何发展?普通人不愿意给慈善捐款的问题是出自哪里?”他希望,按照国内外基金运营标准的“壹基金”能够解决这些疑问,成为慈善行业里最好的那一个。
经过2008年的几次行动,“壹基金”自身也经历了功能调整和转变。从开始的对大学生的心灵救助项目到帮助全社会弱势群体,从站在一线救助到成为慈善行业平台,李连杰想推动中国公益慈善事业和产业化的发展。
“通过国外的经验,我们可以知道,最好的公益组织的标准是什么?我们可以像五星级酒店评比一样,对国内的慈善基金和公益组织进行评比,告诉捐款人,1400个非公募基金、几十万个NGO哪一个公信力、专业度、透明度高,可持续性和服务效果最好。你达到这个标准了,我们就把钱和项目交给你来做。”
禅意如影随形
杨澜曾经在她的节目里问李连杰,“其实你年纪也不大,你笑容像个老爷爷,眼睛里的光都是爱和慈祥。这些是从哪里得来的?”当时李连杰只是笑而不答。
今天的李连杰已经成为一个佛教徒。
李连杰还记得1979年刚到少林寺的那天早晨,在寺庙门口,他遇到了当时的少林方丈,方丈手掌合十,说他“有佛缘”。当时16岁的他没有料到,这个缘分要经历峰回路转,18年后他才进门。
不管多忙,李连杰总能找到时间念经。熟悉他的朋友说,他手上总戴着佛珠,身上的MP3里有存好的佛课,身边还放着佛学书籍。从1997年踏入佛门至今,作为佛教徒的李连杰已存在11年。“基本上我也是一种生活禅的修行方法,不论我在等待工作,或者是坐飞机、坐车,我都会持咒或念佛。”
佛教给了李连杰智慧和思想,让这个小学都没有毕业的运动员成为一个爱谈论人生和生命的布道人。
这个变化始于1997年,李连杰在香港的电影事业发展已达到顶峰,财富积累到一定程度,但物质不能解决他内心的痛苦。无论是他的富朋友还是穷朋友,人生都不快乐。
最后他开始从佛教中找答案,开始学着做善事。“大家可能从一些报导上了解, 我在1997年有机缘认识一位藏传佛教的老师,便开始踏上寻找生命意义的心灵旅程。之后在每部电影拍摄的空当,我会到各地去参访学习,或者请老师们到家里上课。”
2003年李连杰决定停下手边的工作, 花半年时间去修行。“我想放弃演艺事业,专心修行、深入佛法,寻找生命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欲望是无止境的,钱和物质的增加并不能使我快乐,所以我开始变成了一个佛教徒,重新来看宇宙、人类、生命,看物质结构和心灵结构是什么,从寻找的这个当中找到很多快乐,我的人生也因此有了很大改变。”李连杰在自己的一篇博客里写道。
透过生命的脆弱凝视大爱
和当年学习武术一样,进入佛门之后的这十年,在电影以外的时间里,李连杰走遍了寺庙丛林,到海内外参访学习佛法。因为痴迷于佛法,李连杰一度想彻底退出娱乐圈。但他的师傅们都建议他继续拍电影,以自己的社会影响力来传播弘扬佛法。
2000年,李连杰母亲病重,从法国赶回北京的李连杰,在她床头摆了一个观音菩萨的六字大明咒念佛机,不停地放,自己也在旁边不停地念,祈愿她有好的未来。从小孝顺的他,为了让母亲安心,在母亲弥留之际,许下了一辈子照顾好哥哥姐姐的诺言。
信佛以后,李连杰在美国和香港同时成立了个人慈善基金,一方面从事社会公益救助,另一方面赞助佛学事业。一次,在戈壁沙漠上拍《英雄》的李连杰,接到了一封电子邮件,说一个孩子生命陷入危机,两天内需要换肾。无钱给孩子换肾的父母把李连杰当成唯一的希望。李连杰马上通过个人网站,呼吁影迷一起筹钱救这个孩子,求他们一起为这个孩子祈祷、祝福,自己也不停地念六字大明咒。两天后,一个死亡者把肾捐给了这个孩子。
这些事情使李连杰坚定了继续修行的念头。除了到纽约街头做义工,为那些犯罪青年提供心理帮助外,李连杰还大量捐资,修复寺庙捐资助学。青海,西藏,都有李连杰参与的寺院、医院、学校项目。
佛教改变了李连杰的人生观和价值观。2004年12月26日东南亚地震引发的海啸,让当时正在马尔代夫度假的李连杰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生命考验。与死亡擦身而过和从海浪中获救逃生的经历,还有南亚地震和在西藏高原反应遇险的经历,都让李连杰决定把余生都花在修行以及传扬佛法上。
“当天晚上,我在打坐的时候,就在反省原来生命这么脆弱,不管你有钱、有武功、有权力,到了那个时候都没用。老天如果让你走你就走了。”此后,李连杰专心学佛修行,并把自己在美国和香港的慈善基金会引入中国大陆地区发展,开始全力推广慈善事业。
再度封帝,热情已淡
2008年也是李连杰在电影事业上扬眉吐气的一年。这一年里,他不仅靠《投名状》成为香港电影金像奖的影帝,还成为了美国奥斯卡金像奖主办方——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在2008年新吸纳的会员,他因此拥有了奥斯卡奖的投票资格。
对前不久靠《投名状》拿到手的金像奖影帝,李连杰甚至不愿意多提。在香港金像奖揭晓的那一刹那,李连杰没想到自己能够当影帝。当台上的郑裕玲手挥舞着名单,冲着仍然坐在台下的李连杰大喊“李连杰,真的是你啊”,李连杰还以为是开玩笑。直到身边的刘德华站起来拥抱着为他贺喜,他才如梦方醒走上台领奖。
这是李连杰第二次在香港拿奖,《霍元甲》获奖那次,李连杰并没有出席颁奖仪式。这次获奖又是在香港,让他不由得感叹“这一条路走了二十八年了,终于从台下走到台上”。
电影是一个利润惊人的行业。他和成龙主演的《功夫之王》在全球拿下了惊人的高票房。作为投资人和主演的李连杰甚至参与了整个电影剧本的创作。因为票房利润惊人,李连杰根据与成龙的协议,对外宣布将拍《功夫之王》续集。
李连杰和成龙合作满足了全球观众的一个心愿。现在,李连杰有更大的设想,“美国有一个高科技的公司,一直在研究怎么可以让李小龙、成龙、我三个人在一部电影里打。我和成龙的合作在15年前就有这样的想法了。如果我们的这部电影能够得到全球观众的认可,有人投资,那我们希望很快把那个15年前的故事拿出来拍。”
李连杰喜欢李小龙。“他是非常优秀的武术专家,我认为他的优异之处在于可以将自己的个性融入到他的武术风格之中,每一个动作都有他的个性在里面。这很独特,你再也找不到这样的结合,因为这是李小龙的特色,结合了他的力量、速度,与个性,因此他是一位很伟大的演员兼武术专家”。
余生属于慈善
尽管如此,他对电影已经淡了,在《木乃伊3》的媒体采访中,已经厌倦的李连杰,在接受记者们采访时大打太极拳,即使记者逼问“难道不在乎口碑差影响以后的票房号召力”,李连杰也是笑着反问:“我都不在乎电影了,还在乎口碑么?”
看来,电影和武术,作为他人生的前两个阶段,已经过去了。“就像我曾经跟武术界前辈说过的,我不可能为了武术贡献终生,电影也一样;武术界缺了我照样蓬勃发展,电影圈没有我也绝对不会有问题。现在只想全力做好慈善事业。”
“我在家里打坐时就想,其实地球就是一个人,五大洲就是人的心肝脾肺肾,全世界都是连在一起的,不管你是什么国家什么种族,我们都是一家人,都在同一个空间同一个环境里生活。所以我经常说一句话:‘我不仅仅要爱中国人,要爱世界上所有的人。’家这么大,人这么多,人类都生活在地球上,既然是一家人,对我们面临的问题,我们就应该相亲相爱彼此帮助。我一个人的力量当然有限,不能彻底改变现实,但做总比不做好,做多少是多少。如果我们一起做,长此以往,未来一定会很美好”。
这,就是曾经的功夫皇帝的慈善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