毂梁学:古文经学向今文经学的研究转向——兼评张之洞经学思想对巴蜀学风之影口向

来源 :求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ng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蜀学”是巴蜀学术的代名词与灵魂.在晚清更是与“湘学”比肩的中国两大学术中心之一。宋后。蜀学进入了沉寂期,随着清张之洞、王阊运等入讲蜀地,蜀学又开始了一个由宋明理学到古文经学,再到今文经学的嬗变历程,蜀学从此得以复兴。成为中国经学史上的一座高峰。而在晚清蜀学这两次转向中.以廖平为代表的毂梁学研究成为承前启后的节点。它充分吸收了以张之洞为代表的清代正统汉学的有益因子。为晚清蜀学的第二次扬弃奠定了学理基础,同时也为晚清蜀学今文学派学风的形成及其最终的成功转型起了重要的助推作用。
其他文献
抵制洋货运动是近代中国大规模民众运动的一种具体形式。从这样的社会背景来看,抵制洋货运动兴起条件与原因的探讨可分两个层次,一是大规模民众运动兴起的一般条件与社会基础,二是选择抵制洋货运动方式的具体条件与原因。通过分层探讨,既使抵制洋货运动发生的条件与原因层次化、明晰化,使抵制洋货运动的性质与面相更丰富,又有助于研究其他形式的民众运动,深化对近代中国社会的认识。
全面实现低碳生活,必须有正确的价值观引领。低碳生活价值观的确立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构建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现实需要。它要求人类在调整人与自身的关系时坚持物质享受与精神享受的统一,在协调人与社会的关系时坚持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统一,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坚持适度消费。健全法律制度、发挥大众传媒的价值导向功能,转变学校环境教育理念,是强化低碳生活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在学衡派身上,透射出伦理道德与文学批评的纠缠与胶着。他们坚持道德为宗的文学批评原则,主张"义理之学"与"以理制情"。这种倾向受传统文论和新人文主义的双重影响,究其实质,所提倡的"道德"不是"文以载道"的"道",而是新人文主义所标榜的"一"。学衡派对于文学的道德标准与艺术标准的理解,反映出他们思想深处的矛盾和困惑,是一个时代关于文学批评思考的缩影。
张载为宋明理学奠基人之一。宋明理学在中国古代思想文化中极具特色,它既是传统儒家文化的继承者,又吸取佛、道二家"虚无"、"无为"等思想精华,自成一派地表达了自身对世界以及人性的具有时代意义的理解。《正蒙》是张载最重要的哲学著作,包括其唯物宇宙论、辩证观念、认识论、伦理学说、政治思想等思想,是其一生精思力践的集中体现,在中国哲学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张载第一次从世界观的高度揭示了佛教唯心主义哲学的实质,论证了物质的气是世界的本原,开辟了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发展的新阶段。对张载"正蒙"哲学思想的当代论域及其归
陈白沙的出处观以"语默出处惟时"为中心。出于对道的坚守,他最终归隐山林,但仍试图以隐入世,通过重建伦理纲常改变社会风气。其诗歌以明道为依归,但又表现出浓厚的山林趣味,形成了独特的审美风格。
王维应制诗在唐诗诗风从初唐到盛唐的转变和诗人自身诗歌的发展两个维度上都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是完成了应制诗从绮错婉媚到雄浑秀雅,从骨气都尽到文质半取的转变,对盛唐诗坛美学风格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应制诗在结构、立意、用语等方面形成的固有模式为其山水诗的创作夯实了基础,从而使其山水诗雅淡之中,别饶华气,清远之外,理趣盎然。
行政道歉是当代行政文明的标志之一。行政道歉法权关系体现为法律上的权利与权力关系。人民当家做主和党的领导是行政道歉的政治基础,人民主权、责任行政和诚信行政是行政道歉的法律基础。
教育不平等是教育制度形成的不公正差异,教育不平等是以出身、天赋、才能、家庭、种族、文化背景、学习成绩、人生理想等区隔、歧视、压制、排斥与贬低某一部分人的教育体制及其方式。这将导致中国教育的偏颇,使得中国现代化建设和复兴中华民族的宏伟愿望难以实现。基于此,本文深入分析了教育不平等的身心机制及其干预路径。本文认为,教育不平等的心理机制是由于社会经济背景测量中父母等级地位测量的缺乏而导致的可能对于学校教育影响的高估和家庭中父母的自证预言效应;身体机制则体现为教育对象的不良身体健康状态及其被贬低的行为习惯。针对教
公共空间被引入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后,尽管受到多方面的重视,却往往被援引它的学科当作一种理论工具来运用,而没有获得独立性。公共空间是个关联性的存在,涉及物理环境、人类文化、社会结构、认知方式、权力配置等等,对公共空间的研究既要赋予它再学理上的独立地位又要,对它的存在本身进行超越。
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语用与意图:〈红楼梦〉对话研究》(2012年版),尝试了运用言语行为论、语用论、意图论和对话作用分析小说中种种对话现象,既为《红楼梦》的语言研究拓展了新的领域,也为中国小说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研究方向。全书缜密的逻辑和详尽的注释体现出的作者笃实严谨的治学精神。作为中国古典小说的杰出代表之一,《红楼梦》不仅被中外读者熟知,而且成为众多学者研究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