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化产业管理需要专业团队方能实现,对于高校来说,文化产业管理人才的培养,需要参照地区经济文化的需要,实行科学构建,依托院校体系、结合学生兴趣,围绕社会需求进行相关体系的构建,以期培养更多高素质、专业能力强的人才,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本文就基于就业导向视角下对文化产业管理进行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就业导向;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团队;
一、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中的问题
1.教学模式单一,教学理念老旧
目前很多高校在文化产业管理教学中仍在采用传统的教学理念,重理论知识轻实践教学,知识与实际需求严重脱节,为学生毕业就业带来了较大阻碍。通过对高校文化产业的管理专业进行研究,可将教学模式划分为两种:一是案例教学。二是观摩及集中实践教学。前者是通过案例解析,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解读,由于案例更新速度较慢,相关知识对实际工作存在不符;后者是通过去企业集中观摩,了解企业生产结构及方式,但由于缺少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所以在实际操作中会存在诸多的问题。
2.缺乏专业实践教学平台
实践教学的开展离不开专业实训基地的建立及配套设施的置备,不过结合目前高校实况分析,由于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在我国发展时间较短,实践教学体系还不是十分完善,相应的实训基地建设水平较低,学生缺少实训的具体场所,实践能力培养受到制约。虽然一些高校与企业签订实习合同,以期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但由于企业生产要求,实习生自身能力限制,很难在企业实习中从事生产时间方面的锻炼,导致其自身能力得不到提升。
3.实践教学创新力度不足,教学体系有待优化
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在总体规划和创新上还有待提高,应促进理论与实践的融合,确保两者的衔接性,以期能更好的推动文化产业管理实践教学的开展,实现统筹规划,提高文化产业管理教学质量,进而为学生日后就业和发展奠定基础。
二、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优化措施
1.结合文化产业发展需求,优化专业体系
首先,加大实践课占比。工作人人员要改善传统教学中,以理论教学为主的模式,增加实践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人文素养,丰富教学内容,改进学生的综合素质。
其次,调整专业课程结构。根据专业特征和优势,开展特色教学活动,深入挖掘书本中的内涵知识,对原有的专业课程体系予以调整,做到教学与实际的有效衔接。这样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实行知识的学习和理解,明确知识要点,掌握未来发展方向;另一方面也能够满足文化产业管理发展需求,为学生日后发展指明方向,更好的规划就业目标。
2.构建多元化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一是利用现有的实验室资源,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加强实践教学,并注重实验设备配备的合理性,参照所学内容开展实践活动,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二是对毕业论文选题实行调整,要求学生以企业及科研需求为主题开展研究工作,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加深对文化产业管理的认知。
三是在教师帮助下开展学术讨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是采用合理方式鼓励学生开展各种创业实践活动,丰富自身的实践经验,为日后就业和发展创造条件。
3.构建第二课堂实践教学体系,改善教育水平
第二课堂教学体系是在第一课堂教学基础上,深化衍生出来的,其更加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和训练,注重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推动文化产业管理的有序进行。第二课堂教学体系可划分为竞赛、创新创业实践、社会调查这三个环节,旨在锻炼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并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及团队精神,在竞赛中让学生更多的了解产业发展需求,调整自己的学习目标,合理规划就业方向。
4.加大实践教学平台的建设力度,扩展实验教学
一方面,要加强校内实验室的建设。在原有基础上可增加文化体验中心、非遗创客实验室、文化创意活动实验室等场所,为实践教学提供更多场地空间。另一方面,完善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针对专业教学要求及工作需求,建立完善的实训基地,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并通过与企业的有效合作,为实训培养输送专业人才,确保基地中配套设施置备的齐全性,以期为教育教学提供更多专业服务,为企业输送更多专业人才。
5.构建专业师资团队
专业师资团队的构建应坚持引进来、走出去的基本原则。走出去是要求专业教师多参与文化旅游产业项目,增加自己的实践经验,准确了解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之后根据自己的所见、所想对现有教学内容及结构进行优化调整,以提高学生的理论和专业素养。引进来则是从企业引进高层次人才,让其参与到教育教学活动中来,为学生提供更加专业的指导,让学生了解产业整体运行情况,以此改进实训训练的质量,完善教学水平。
三、结束语
在就业指导理念下,高校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教学活动的开展,应当全面了解产业发展趋势及要求,合理调整专业教学体系和结构,优化教学理念及教学模式,且扩展知识内容,增加实践机会,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注重专业师资团队的构建,以此提升专业学生的综合水平,为产业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周静.基于历史学学科背景的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 临沂大学学报. 2018(06)
[2] 赵建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发展融合机制[J]. 大学教育. 2019(01)
[3] 苏琼.创新创业背景下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优化探析[J]. 大庆社会科学. 2019(01)
[4] 刘阿平.大创项目对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的培养[J]. 陕西教育(高教). 2019(05)
[5] 陈慧英,陶麗萍,彭桂芳.高校文化产业管理“二元空间驱动”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J]. 武汉轻工大学学报. 2019(03)
[6] 黄小毅,姜友维.遂宁市文化产业管理体制改革与创新的若干思考[J]. 新西部. 2018(15)
作者简介:
李铎(1997.3.11—),男,汉族,籍贯:内蒙古通辽人,辽宁传媒学院,15级本科生,专业:文化产业管理,研究方向:文化产业管理
宋世伟(1995.10.11—),男,汉族,籍贯: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人,辽宁传媒学院,15级本科生,专业:广告学,研究方向:广告学
关键词:就业导向;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团队;
一、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中的问题
1.教学模式单一,教学理念老旧
目前很多高校在文化产业管理教学中仍在采用传统的教学理念,重理论知识轻实践教学,知识与实际需求严重脱节,为学生毕业就业带来了较大阻碍。通过对高校文化产业的管理专业进行研究,可将教学模式划分为两种:一是案例教学。二是观摩及集中实践教学。前者是通过案例解析,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解读,由于案例更新速度较慢,相关知识对实际工作存在不符;后者是通过去企业集中观摩,了解企业生产结构及方式,但由于缺少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所以在实际操作中会存在诸多的问题。
2.缺乏专业实践教学平台
实践教学的开展离不开专业实训基地的建立及配套设施的置备,不过结合目前高校实况分析,由于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在我国发展时间较短,实践教学体系还不是十分完善,相应的实训基地建设水平较低,学生缺少实训的具体场所,实践能力培养受到制约。虽然一些高校与企业签订实习合同,以期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但由于企业生产要求,实习生自身能力限制,很难在企业实习中从事生产时间方面的锻炼,导致其自身能力得不到提升。
3.实践教学创新力度不足,教学体系有待优化
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在总体规划和创新上还有待提高,应促进理论与实践的融合,确保两者的衔接性,以期能更好的推动文化产业管理实践教学的开展,实现统筹规划,提高文化产业管理教学质量,进而为学生日后就业和发展奠定基础。
二、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优化措施
1.结合文化产业发展需求,优化专业体系
首先,加大实践课占比。工作人人员要改善传统教学中,以理论教学为主的模式,增加实践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人文素养,丰富教学内容,改进学生的综合素质。
其次,调整专业课程结构。根据专业特征和优势,开展特色教学活动,深入挖掘书本中的内涵知识,对原有的专业课程体系予以调整,做到教学与实际的有效衔接。这样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实行知识的学习和理解,明确知识要点,掌握未来发展方向;另一方面也能够满足文化产业管理发展需求,为学生日后发展指明方向,更好的规划就业目标。
2.构建多元化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一是利用现有的实验室资源,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加强实践教学,并注重实验设备配备的合理性,参照所学内容开展实践活动,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二是对毕业论文选题实行调整,要求学生以企业及科研需求为主题开展研究工作,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加深对文化产业管理的认知。
三是在教师帮助下开展学术讨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是采用合理方式鼓励学生开展各种创业实践活动,丰富自身的实践经验,为日后就业和发展创造条件。
3.构建第二课堂实践教学体系,改善教育水平
第二课堂教学体系是在第一课堂教学基础上,深化衍生出来的,其更加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和训练,注重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推动文化产业管理的有序进行。第二课堂教学体系可划分为竞赛、创新创业实践、社会调查这三个环节,旨在锻炼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并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及团队精神,在竞赛中让学生更多的了解产业发展需求,调整自己的学习目标,合理规划就业方向。
4.加大实践教学平台的建设力度,扩展实验教学
一方面,要加强校内实验室的建设。在原有基础上可增加文化体验中心、非遗创客实验室、文化创意活动实验室等场所,为实践教学提供更多场地空间。另一方面,完善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针对专业教学要求及工作需求,建立完善的实训基地,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并通过与企业的有效合作,为实训培养输送专业人才,确保基地中配套设施置备的齐全性,以期为教育教学提供更多专业服务,为企业输送更多专业人才。
5.构建专业师资团队
专业师资团队的构建应坚持引进来、走出去的基本原则。走出去是要求专业教师多参与文化旅游产业项目,增加自己的实践经验,准确了解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之后根据自己的所见、所想对现有教学内容及结构进行优化调整,以提高学生的理论和专业素养。引进来则是从企业引进高层次人才,让其参与到教育教学活动中来,为学生提供更加专业的指导,让学生了解产业整体运行情况,以此改进实训训练的质量,完善教学水平。
三、结束语
在就业指导理念下,高校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教学活动的开展,应当全面了解产业发展趋势及要求,合理调整专业教学体系和结构,优化教学理念及教学模式,且扩展知识内容,增加实践机会,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注重专业师资团队的构建,以此提升专业学生的综合水平,为产业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周静.基于历史学学科背景的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 临沂大学学报. 2018(06)
[2] 赵建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发展融合机制[J]. 大学教育. 2019(01)
[3] 苏琼.创新创业背景下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优化探析[J]. 大庆社会科学. 2019(01)
[4] 刘阿平.大创项目对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的培养[J]. 陕西教育(高教). 2019(05)
[5] 陈慧英,陶麗萍,彭桂芳.高校文化产业管理“二元空间驱动”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J]. 武汉轻工大学学报. 2019(03)
[6] 黄小毅,姜友维.遂宁市文化产业管理体制改革与创新的若干思考[J]. 新西部. 2018(15)
作者简介:
李铎(1997.3.11—),男,汉族,籍贯:内蒙古通辽人,辽宁传媒学院,15级本科生,专业:文化产业管理,研究方向:文化产业管理
宋世伟(1995.10.11—),男,汉族,籍贯: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人,辽宁传媒学院,15级本科生,专业:广告学,研究方向:广告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