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读写结合,就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有机结合的简称。这也就要求我们的阅读教学要从单纯的指导阅读转变为读写并重、读写结合,使学生在阅读教学中不断积累语言,逐步学习运用语言。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呢?笔者结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文的特点,谈谈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几个策略:
一、随文抓重点词、句,适时训练
在阅读教学中,教学内容少而精,是课堂教学的基本准则。在一篇课文中选择一个或几个语段重点教学。在语段教学时,要抓住重点词句培养遣词造句的能力,让孩子在对比、模仿中领悟语言,在阅读教学中,抓住重点词句,适时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可以提高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在不断锻炼中习得语言。
学生产生写话障碍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积累的词句太少。“胸藏万壑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胸无壑,笔无力,又怎能任凭吞吐翕张呢?低段课文中富有特色的词句很多很多,教师应做解读文本的有心人,积极引导学生学会发现、模仿、积累和创造。就拿《美丽的小路》来说吧, 其中“慢慢地、轻轻地(AA地)” “散散步、说说话、浇浇水、洗洗澡(AAB)” “花花绿绿、干干净净(AABB)” “皱起了眉头、捂上了鼻子(动作)”都是极具特点的词。教学时先出示打乱的词,让学生自由读,然后分类读,说说每组有什么特点,并照样子试着仿写几个。事实证明学生在这种看似简单的词语仿写中学习词语、积累词语,远比单纯地照词典或书本摘抄词语要有效的多。
二、随文抓住文本空白点,发挥想象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了解到有许多空白点,是作者言犹未尽的。教师可以抓住这些训练点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发挥学生的想象,适时拓展,也可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阅读教学中有许多课文存在这种空白点,只要教师善于发现,适时进行读写结合训练,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锤炼学生的语言表达的能力,效果还是比较明显的。
每一篇文章都反映了作者的思想、认识和思路。从已理解的思想内容为出发点,看看文章的作者为表达思想内容,是如何立意、构思的;又如何选材、组织材料的;怎样布局谋篇,又是怎样准确地遣词造句的;感情是怎样表达的;道理是怎样阐述的等等。把这些问题搞清楚,不但会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而且会学到一些写作方法。如,把作者的写作意图、写作目的搞明白,就有助于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把作者的思路搞清楚,就有利于把握文章的段落和层次;为什么用这个词,而不用那个词,就会加深理解词语的含义及其感情色彩等。
三、随文抓拓展延伸点,因势利导
“空白”是作者有意或无意留下的、没有写明的、召唤读者想象的意蕴空间,它能激发读者与文本的对话,使读者对作品有个性化的理解。人教版实验教材中“空白”很多,如果我们巧借教材的“空白”,引导学生想象,学生的思维、表达欲望就会被这些“空白”激发,产生“如鲠在喉,不吐不快”之感。
(一)启发想象
鲁迅先生说:“孩子是可以敬佩的,他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以下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处,想到昆虫的语言,他想飞上高空,他想潜入蚁穴。”这便是孩子们的想像。低年级学生好想像,想像能力较丰富。有效利用孩子的想象力,也是提高孩子写话能力非常好的一条途径。课程标准也提出:“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
(二)结尾续写
“课已结,意犹存”抓住尾声,揣摩作者的未尽之言、未了之情,从作者写出来的文字中去发掘未写出来的文外之意,弦外之音。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无非就是例子。”新教材所倡导的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的新理念。。为此,课堂中我以课文为精讲的例子,再补充一些相同主题的课外内容,尽可能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融合在一起,以便学生对此主题有更深入的理解。
四、在随文阅读中“关注整合”,以写促读
读与写的关系,是互相促进、辩证的统一。在读写结合的研究中,应当看到,读为写打好基础研究得较多,并取得了显著效果;相对来说,以写促读研究得较少,这是一个应当引起重视的问题。应当明确,读写结合,不限于读什么就写什么,也不一定先读后写,有时可以先写后读,以寫促读。
阅读是一个过程,是理解书面语言的过程,是通过书面语言理解别人思想感情的一个过程,因此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心理过程。阅读中的感知对象和识字中的感知对象不同,它们不是一个个单字和词,而是由有连贯性的词、句子、段落而组成的篇章。在感知语言的基础上,对阅读内容进行“感知、理解、欣赏、评价”。通过反复默读、朗读等形式感受,对文章内容有个初步认识;通过“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推理、判断、联想”等思维过程以及兴趣、注意、情感、意志、记忆等心理活动过程,能达到比较深入的理解。
五、抓单元训练主题,带动读写结合
每一个单元都有一个主题,在表达方式上有所不同,积累,读写有要求,但是不机械,又形式多样。如课后小练笔,有添写空白,有续写,有仿写等;单元安排的读写练习,紧扣学生生活, 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这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使学生想说,要说,会说。
现有不少学生平时很少课外阅读,缺乏写作材料,对作文望而生畏。要使学生作文有话可说,有物可写,必须注意积累写作材料,提倡多阅读文章。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破万卷”。是说书读得要多,书读得多,知识才厚实,才能博古通今,写起文章来才能左右逢源,才“如有神”助。.但仅仅靠多读是不够的,阅读是写作的先导,没有读的“耕耘”,就没有写的“收获”。因此强调学生对所读之书还要进行熟读精思,融会贯通,积累材料,让它成为自己写作的“源头活水”,学会迁移,并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读写结合是一个很好的教学方法。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在学习语文时,要把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以读为本,从读中学写,在写中促读,有的放矢对学生进行读写训练。从而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随文抓重点词、句,适时训练
在阅读教学中,教学内容少而精,是课堂教学的基本准则。在一篇课文中选择一个或几个语段重点教学。在语段教学时,要抓住重点词句培养遣词造句的能力,让孩子在对比、模仿中领悟语言,在阅读教学中,抓住重点词句,适时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可以提高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在不断锻炼中习得语言。
学生产生写话障碍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积累的词句太少。“胸藏万壑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胸无壑,笔无力,又怎能任凭吞吐翕张呢?低段课文中富有特色的词句很多很多,教师应做解读文本的有心人,积极引导学生学会发现、模仿、积累和创造。就拿《美丽的小路》来说吧, 其中“慢慢地、轻轻地(AA地)” “散散步、说说话、浇浇水、洗洗澡(AAB)” “花花绿绿、干干净净(AABB)” “皱起了眉头、捂上了鼻子(动作)”都是极具特点的词。教学时先出示打乱的词,让学生自由读,然后分类读,说说每组有什么特点,并照样子试着仿写几个。事实证明学生在这种看似简单的词语仿写中学习词语、积累词语,远比单纯地照词典或书本摘抄词语要有效的多。
二、随文抓住文本空白点,发挥想象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了解到有许多空白点,是作者言犹未尽的。教师可以抓住这些训练点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发挥学生的想象,适时拓展,也可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阅读教学中有许多课文存在这种空白点,只要教师善于发现,适时进行读写结合训练,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锤炼学生的语言表达的能力,效果还是比较明显的。
每一篇文章都反映了作者的思想、认识和思路。从已理解的思想内容为出发点,看看文章的作者为表达思想内容,是如何立意、构思的;又如何选材、组织材料的;怎样布局谋篇,又是怎样准确地遣词造句的;感情是怎样表达的;道理是怎样阐述的等等。把这些问题搞清楚,不但会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而且会学到一些写作方法。如,把作者的写作意图、写作目的搞明白,就有助于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把作者的思路搞清楚,就有利于把握文章的段落和层次;为什么用这个词,而不用那个词,就会加深理解词语的含义及其感情色彩等。
三、随文抓拓展延伸点,因势利导
“空白”是作者有意或无意留下的、没有写明的、召唤读者想象的意蕴空间,它能激发读者与文本的对话,使读者对作品有个性化的理解。人教版实验教材中“空白”很多,如果我们巧借教材的“空白”,引导学生想象,学生的思维、表达欲望就会被这些“空白”激发,产生“如鲠在喉,不吐不快”之感。
(一)启发想象
鲁迅先生说:“孩子是可以敬佩的,他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以下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处,想到昆虫的语言,他想飞上高空,他想潜入蚁穴。”这便是孩子们的想像。低年级学生好想像,想像能力较丰富。有效利用孩子的想象力,也是提高孩子写话能力非常好的一条途径。课程标准也提出:“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
(二)结尾续写
“课已结,意犹存”抓住尾声,揣摩作者的未尽之言、未了之情,从作者写出来的文字中去发掘未写出来的文外之意,弦外之音。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无非就是例子。”新教材所倡导的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的新理念。。为此,课堂中我以课文为精讲的例子,再补充一些相同主题的课外内容,尽可能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融合在一起,以便学生对此主题有更深入的理解。
四、在随文阅读中“关注整合”,以写促读
读与写的关系,是互相促进、辩证的统一。在读写结合的研究中,应当看到,读为写打好基础研究得较多,并取得了显著效果;相对来说,以写促读研究得较少,这是一个应当引起重视的问题。应当明确,读写结合,不限于读什么就写什么,也不一定先读后写,有时可以先写后读,以寫促读。
阅读是一个过程,是理解书面语言的过程,是通过书面语言理解别人思想感情的一个过程,因此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心理过程。阅读中的感知对象和识字中的感知对象不同,它们不是一个个单字和词,而是由有连贯性的词、句子、段落而组成的篇章。在感知语言的基础上,对阅读内容进行“感知、理解、欣赏、评价”。通过反复默读、朗读等形式感受,对文章内容有个初步认识;通过“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推理、判断、联想”等思维过程以及兴趣、注意、情感、意志、记忆等心理活动过程,能达到比较深入的理解。
五、抓单元训练主题,带动读写结合
每一个单元都有一个主题,在表达方式上有所不同,积累,读写有要求,但是不机械,又形式多样。如课后小练笔,有添写空白,有续写,有仿写等;单元安排的读写练习,紧扣学生生活, 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这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使学生想说,要说,会说。
现有不少学生平时很少课外阅读,缺乏写作材料,对作文望而生畏。要使学生作文有话可说,有物可写,必须注意积累写作材料,提倡多阅读文章。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破万卷”。是说书读得要多,书读得多,知识才厚实,才能博古通今,写起文章来才能左右逢源,才“如有神”助。.但仅仅靠多读是不够的,阅读是写作的先导,没有读的“耕耘”,就没有写的“收获”。因此强调学生对所读之书还要进行熟读精思,融会贯通,积累材料,让它成为自己写作的“源头活水”,学会迁移,并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读写结合是一个很好的教学方法。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在学习语文时,要把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以读为本,从读中学写,在写中促读,有的放矢对学生进行读写训练。从而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