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医疗”的MDT线上会诊平台实践

来源 :中国信息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idaide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移动互联时代的新生事物,“互联网+医疗”逐渐成为年度热点。2018年9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出台《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互联网医院管理办法(试行)》和《远程医疗服务管理规范(试行)》等文件,为快速发展的“互联网+医疗”指明方向的同时规范了各类远程医疗行为,其中就包含多学科会诊(Multi-Disciplinary Treatment,简称MDT)。
  与外界的“热”相映成趣是內部的“冷”,无论是患者还是医生,对MDT积极性都不高,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以我院为例,我院门诊、住院电子病历系统中存在大量的中文自然语言描述,医疗以专科治疗为主,综合治疗少,系统内会诊记录不完善,停留在纸质材料居多,更无法共享。其次,医生工作繁忙,帮扶、进修、出差等情况较多,难于集中精力会诊,让多个医生同时坐在一起MDT更是难上加难,最后,从病人角度对会诊认知不够,获益不多,导致医患双方的主动参与度都不高。
  因此,笔者医院专门开发设计MDT线上会诊平台,实施线上MDT活动,并取得一定成效,特以本文将实践过程分享。
  一、MDT线上会诊平台应用
  建立基于线上活动的MDT团队 以恶性肿瘤诊疗、难治性癌痛、肺结节等为试点,参照参照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多学科综合治疗专业委员会于2016年5月发布的《MDT的组织和实施规范》建立MDT线上团队,由团队秘书启动MDT会诊和录入基本信息,各成员在固定时限内应用线上会诊平台自由发表意见。团队秘书同时承担质控工作。
  电子病历信息在MDT线上会诊平台中的直接获取 通过患者主索引,利用互联网技术抓取电子病历系统和其它系统内的所有医疗信息(文字和图像),在会诊层面实现数据互联互通。数据经脱敏后,对非结构化文本采用自动特征分析形成结构化,展现在MDT团队成员的移动终端,供实时查阅参考。
  实现医联体内部MDT专家资源共享 将三级医院的MDT线上功能推向医联体基层单位,实现三级医院专家团队资源的院间共享。基层医院遇到有开展MDT需求的病例,可通过MDT线上会诊平台发起会诊申请,由三级医院的专家团队为基层患者实施线上会诊。
  二、规范和推进MDT线上会诊措施
  (一)从信息技术上支撑
  建立基于“互联网+医疗”的MDT会诊平台,实现基于患者主索引的多系统诊疗信息的互联互通和实时调用。平台建设首先按“互联网+”思维建设,既可以面对面展开MDT活动(线下)又可以在移动终端展开MDT活动(线上),充分利用了专家碎片化时间,打破了MDT团队成员在时间和地点上难以“协同”的局限性,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化资源配置,增强医医、医护及医技之间、以及人与计算机信息系统之间等多方面合作的粘滞度、深度、广度;其次,利用互联网技术抓取了电子病历系统和其它系统内的所有医疗信息(文字和图像),在会诊层面实现了数据互联互通,数据经脱敏后,对非结构化文本采用自动特征分析形成结构化,展现在专家们的移动终端;最后,操作极为方便,支持语音等输入方式,全过程实现了无纸化,不仅提高了医患双方的参与度,也方便后期跟踪与反馈。以上举措充分利用了专家碎片化时间,打破了MDT团队成员在时间和地点上难以“协同”的局限性,实现了资源共享,增强医医、医护及医技之间、以及人与计算机信息系统之间等多方面合作的粘滞度、深度、广度。支持语音等输入方式,全过程实现了无纸化,不仅提高了医患双方的参与度,也方便后期跟踪与反馈。
  (二)从资源投入上支持
  除投入信息资源外,医院设立专项经费,鼓励各科室建立MDT团队并开展相应质控和考核工作;对开展线上MDT活动的科室和专家实施一定奖励。先在肿瘤科和胸外科这两个科室试点,结合影像、超声、病理、检验、心电的专家,形成内外科为主亚专科为辅的多学科会诊团队,以解决疑难患者的多学科综合诊治问题,选址建立了远程会诊中心和MDT诊疗中心,定期开展疑难危重病例讨论会。
  除积极鼓励开展院内MDT活动外,积极拓展和打通医联体和基层医疗单位的业务联系,实现医疗资源整合,鼓励各级医疗机构疑难病患参与MDT诊疗。
  (三)从过程管理上规范
  坚持制度先行,筑牢项目发展根基。医院制定了医院《远程会诊管理办法》《多学科诊疗团队管理制度》《MDT线上诊疗活动管理规范》等规则制度,明确MDT线上活动过程中各部门的职责规范了远程会诊活动和MDT的运行要素、模式、运行机制、应急预案等,明确了会诊的检查、评估与反馈制度,注重会诊后的质控评价,以制度推进会诊机制高效高质量良性运行。
  三、MDT线上会诊的质量控制
  (一)针对诊疗效果的质量控制
  针对MDT线上会诊的病例遴选、参与者讨论情况、讨论结果的价值度、讨论后处置情况、患者随访结果、后续沟通情况等,从事前、事中、事后对线上MDT会诊实施情况进行质控控制。通过质控工作对MDT线上工作的组织情况和实施效果进行评价。
  (二)针对参与者体验感的质量控制
  从组织者感受(病例遴选价值度、病例资料线上呈现的精准度、系统运行稳定性、系统使用情况)、病人感受(诊疗效果、医患沟通)、参与人感受(参与氛围、参与价值、诊疗结果反馈、流程合理性)三方面对MDT线上会诊的成效进行评价,同时改进信息系统和组织流程。
  四、MDT线上会诊使用效果
  (一)MDT会诊时间与效果得以保障
  通过对100例线下MDT和100例线上MDT活动的质控,结果显示通过MDT线上会诊平台的应用和规范的MDT活动组织,能够取得与线下会诊相同的效果和满意度,而时间明显缩短(表1)。
  (二)医务人员应用体验感逐步增强
  应用MDT线上会诊平台,充分利用了临床专家的碎片化时间,使工作开展更加有效;通过平台实时调用患者历次就诊记录和影像资料,可以取到与现场查看病历资料相同的效果;通过MDT团队秘书规范组织线上会诊活动,也提升了临床专家参与MDT会诊的积极性。
  (三)医院MDT工作推广迅速
  利用MDT线上会诊平台,一方面减少了医务人员尤其是临床专家对MDT活动限时限地的抵触,便于活动开展,另一方面通过激励和考核措施促进各科室自发建立MDT团队并规范运行。三级医院也利用MDT线上会诊平台,拉近了与医联体单位的距离,将MDT专家团队资源下沉至基层,使基层患者能够便捷地享受到三级医院专家团队的服务。
  医疗临床信息化项目的实践是典型的需求驱动项目,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有了新期盼,对卫生健康事业提出了新需求,而往往项目的推进受客观因素制约不能一蹴而就,这就需要医院、软件提供商双方紧密配合,结合患者实际需求,医院多部门反复磨合才能把项目真正用好,医疗信息化特点就在于此,以标准化实现不同系统之间兼容和信息交换共享,结合医疗管理的需求,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5G等新技术不断推动引领下,“让信息多跑路,让患者少走路”,实现医疗信息化的最终目标——智慧医疗,从而解除群众看病就医的后顾之忧,进而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其他文献
【摘 要】键盘指法教学一直是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重点。为避免 “一阳指”“二指禅”等现象的频繁出现,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提炼秘诀,化繁为简,提升指法练习的吸引力;融合学科,化乏为趣,提升指法练习的趣味性;合理规划,指数分析,提升指法练习的延续性,从而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指法练习氛围,使学生学有所得,习有所获。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指法练习;教学策略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中规定:
一、引言  现阶段信息化发展迅猛,多元化数据越来越多,数据存储安全变得尤为重要。针对随时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对存储数据产生的影响,单一地将数据存储在一个服务器或一个数据中心中已不能满足生产生活的要求。例如地震引起的服务器故障中,本地服务器中存储的数据不能被远程访问,导致远程的数据获取失败,造成各种经济损失;又如数据中心起火时,数据中心的数据可能被永久摧毁,若不能快速的恢复这些数据,那么与这些数据相关
期刊
音乐创编活动是音乐课堂上不可或缺的学习内容,教师应为每个学生提供创编的机会.实践证明,通过编声响故事,能够激发学生的创编兴趣;通过串音乐故事,能够激活学生的创作潜能;
【摘 要】在农村学校中,各学科教师兼职教学的现象大量存在。因此,农村学校需要全科型教师。学校应进行前期调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私人定制的方式,对教师进行科学培训,切实提升农村教师兼职学科的教学能力和综合素养。  【关键词】农村教师;全科型教师;有效研训  近几年,国内已经有学校进行了整合课程教学的尝试,如清华附小曾尝试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及课程学科的属性、学习规律及可迁移的方法,将十几门课程整合
农村小规模学校方便当地学生就近入学,也能切实地解决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后的一些学生上学远、上学难的问题,对于发展质量更加公平的教育,具有不可替代之作用。但从农村小规模学校的教育质量来看,因其受到特定地域、特定条件的影响,呈现出教育教学质量低下的现象,为此,文章针对如何提升农村小规模学校教育质量的具体策略进行探究。
随着全国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也应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管理四个方面守正创新:理念创新方面,从被动接受到突破空间概念、重塑教师角色、强化阵地意识、建构长效机制;内容创新方面,更加重视生命健康与安全教育、更加重视社会责任与担当教育、更加重视新时代中国精神教育、更加重视人类命运共同体教育,实现理论教学与价值引领并重;方法创新方面,通过虚实融合实现优势互补,通过线上互动引导学生关切,通过即时交流提高教育效果,通过抗疫素材丰富教材内容,通过课外实践整合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