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学与人道

来源 :醒狮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ngxi2xjp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论是什么宗教,只要是正教,着眼点都会放在心灵的安宁上。心灵的安宁,不在于吃穿享受,而在于内心的善和正。如果超出人生这个界限来说,安宁也是第一位的。一个做人做得不好的人,在儒教不会成圣成贤,在道教不会成神成仙,在佛教不会成佛成菩萨,在伊斯兰教和耶稣教也不会上天堂;如果不着眼于内心的善和正,那么,会有太多的人成为罪犯或受害者,会有太多的人死后成为冤魂野鬼,会有太多的亡灵要超度,会有太多的人下地狱,会有太多的人接受所谓“末日审判”。而儒教的侧重点就在于如何做人,如何让人类社会符合正道。
  所谓“人道”,是指人之所以为人和人类社会之所以为人类社会的正道。
  天地把我们生成了一个人,没有把我们生成狼、狗、鱼、草,也就意味着是让我们担当起一个人的责任和义务,意味着让我们由人的群体构成的社会不要像动物世界那样“弱肉强食”“你争我斗”“尔虞我诈”。
  孟子说:“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茍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茍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所以,“仁义礼智信”是“五常”,也就是人所应该具备的五个永恒不变的德行。这五种德行的根据在于“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这是每个人生来就具备的“本心”,善良的“本性”就在其中,我们学习儒学,首先要认识到我们自己就有这种“本心”“本性”,然后扩充它、完善它,并把它落实到言行上,落实于个人的言行便是“修身”,落实于政令便是“从政”。落实于“修身”,是人成为人的关键;落实于“从政”,是人类社会成为人类社会的关键。“仁义礼智”有“诚敬”才好,将“仁义礼智”完全落实,“信”也就在其中了。
  天下之人,从古到今,从中到外,其数量是无法统计的,但是,为什么圣贤君子不多,却有太多的人成为害人的人、受害的人?人类的历史,从古到今,从中到外,不知道有多少国家、多少朝代,但是,为什么太平盛世不多,却有太多太多的朝代更替、侵略战争?根本原因在于“自暴自弃”。孟子说:“言非礼义,谓之自暴也;吾身不能居仁由义,谓之自弃也。”又说:“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旷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我们学习儒学,就要避免这样的“自暴自弃”,尤其是不能“自弃”。我们如果说,要做个君子太难了而放弃,或者说做君子会吃亏而放弃,那也就是“自弃”,是“画地为牢”。君子不畏难而勉为其难。我们应该像孟子说的那样:“舜人也,我亦人也;舜为法于天下,可传于后世,我由未免为乡人也,是则可忧也。忧之如何?如舜而已矣。”
  儒学的“絜矩之道”和“反求诸己”。
  德行修养是自己的事,而且是终生的事。《大学》里说“修身为本”,“修身”的过程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身在士庶人之位落实“诚意正心”便是“修身”的体现,在卿大夫之位落实“诚意正心”便是“齐家”的体现,在诸侯之位落实“诚意正心”便是“治国”的体现,在天子之位落实“诚意正心”便是“平天下”的体现。如何落实呢?
  《大学》中说:“所恶於上,毋以使下。所恶於下,毋以事上。所恶於前,毋以先後。所恶於後,毋以从前。所恶於右,毋以交於左。所恶於左,毋以交於右。此之谓絜矩之道。”“为人君,止於仁;为人臣,止於敬;为人子,止於孝;为人父,止於慈;与国人交,止於信。”我们每一个人都要注重的是“修身自正”,只有“自正”,才能“正人”,才能像孟子所说的那样“与人为善”。推卸责任,不能自正;怨天尤人,无法自正。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难道不是这样吗?
  可能我们会说,我自己注重修身自正了,可是,为什么还会被那么多人不理解乃至误解呢?孔子说:“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道德修养越高,越能够高瞻远瞩;高瞻远瞩的见识,往往是众人难以完全理解的,却又恰恰是为众人负责的。在此情况下怎么办呢?孟子已经告诉了我们怎么做:“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这里的“仁”“智”“敬”都是“无私”的,都是无所“依赖”的。所谓“中庸”的“中”,是“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也就是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不偏离正道,都不倚赖外在条件,都能“与时偕行”“素位而行”。
  儒学的“王道仁政”和“敬天保民”。
  所谓“王道仁政”,是凭借仁心而行仁政,不凭借人多势众,不凭借计谋技巧,而天下之人自愿地前来归附。“王道”是与“霸道”比较而言的。如果没有不接受圣贤君子之道,那么,我们再遇到事情的时候,往往凭借本能的反应去处理的时候就是霸道。王道是人类社会的正道,霸道是人类社会却像动物世界一样去处理事情,如果连霸道都不如,那就是禽兽不如的邪道了。所以,孟子说:“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霸道不需要提倡,王道才需要提倡。
  孟子说:“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要想使人们“心服”,就要施行“仁政”。所谓“仁政”也就是要“亲民”“安民”,要“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这一切都要从“修己”做起。孔子说:“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
  王道仁政,是人类社会的唯一正道。孔子说:“道二,仁与不仁而已矣。”在中国历史和现实之中,有完全符合仁政的,如尧舜禹汤、文王武王;有接近仁政的,如汉武帝、唐太宗;有不符合仁政的,如秦始皇、隋炀帝;有违背仁政的,如夏桀、商纣。“王道仁政”得到落实的时候,也就是国泰民安的时候;“王道仁政”得到部分落实的时候,是有治有乱的时候;违背“王道仁政”的时候,也就到了改朝换代的时候。
其他文献
青春版《牡丹亭》2005年在北京大学首演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此后的三四年间,台湾著名作家、青春版《牡丹亭》、新版《玉簪记》总制作人白先勇带着青春版《牡丹亭》在海峡两岸巡演,并将昆曲带到了美国、英国、意大利、希腊等国家。白先勇和北京大学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叶朗就昆曲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中西文化交流等问题进行了一场对话。  ◎“民族魂”在经典里  “同学们经常接触文化经典、艺术经典,这对于国
期刊
我们此生皆是因爱而来,可我们根本不懂爱,却以爱的名义,折磨自己,困顿对方,什么是爱呢?让我们用禅的方式来解读爱。  ◎随缘而惜缘  缘分本是前生定,一笑相逢对故人。重视缘分、珍惜缘分是禅的一个基本思想。所谓缘分,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相逢相遇。这种相逢相遇,按照缘起论的观点来看,既有生起的时候,也有消失的时候。有聚合,也有离散。如果不明白这个道理,就会生起执著,走入歧途;明白了这个道理,就可以正确面对,
期刊
明人海瑞,自号“刚峰”,这两个字形象地道出了他刚直不阿的性格。只要是看不过眼的事,不仅贪官污吏他敢参奏,就是皇帝老子他也照骂不误。嘉靖四十五年二月,海瑞以六品的芝麻官职向嘉靖皇帝呈上了《直言天下第一事疏》,他慷慨激昂地写道:“嘉者,家也;靖者,净也。嘉靖嘉靖,家家净也!”气得皇帝直哆嗦。在历史上,一个忠直之士,倘若又难逢明主,那他能活下来的机会十分渺茫,而海瑞却是个例外,尽管他一生也并不顺利,但却
期刊
汉朝第一任相国萧何临死前,推荐担任齐国丞相的曹参代替自己。曹参接任后,凡事毫不变更,一切都遵循萧何所定的成规办。  比如,他选择郡国官吏中不善言辞、谨慎忠厚的长者,召来做下属吏员。对伶牙俐齿、一味追逐名声者立即斥退。他自己则不干什么事,而日夜饮酒。卿大夫以下官员和宾客见曹参不理政务,都来求见想劝谏。可是一进门,还没说到正题,酒席就已经排列,曹参就劝起酒来。部下刚想开口说话,酒杯就触到了嘴边,一直到
期刊
从眼花缭乱的钢琴指法,到佛家双掌合十之“手印”,无一不是打通人体经络的好方法。人的十指上分布着六条经络,而足部的六条经络也通过上述经络的另一端与手结为一个整体。因此,手上的经络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多动手便可使经络畅通。  中医认为,手指的每个指节上都建立有与全身联系的枢纽:拇指之端有手太阴肺经,食指之端有手阳明大肠经,小指之端有手少阴心经和手太阳小肠经,中指之端有手厥阴心包经,无名指之端有手少阳三
期刊
比卦是《易经》六十四卦第八卦,坤为地,坎为水,地上有水。水得地而蓄而流,地得水而柔而润,水与地亲密无间。比者,辅也,密也。故比象征亲密比辅自然吉祥,但应比辅于守持正固而有德的人,择善而从。  甲骨文中的“比”字,像两个人步调一致,比肩而行的样子。前一卦为师卦,是打仗的意思,打仗胜利后,开始治理国家了,治理国家需要贤臣辅佐,所以比卦也有辅佐的意思。  比卦的卦画为一个阳爻五个阴爻,与师卦的卦画相似,
期刊
吴氏太极拳的创始人是吴建权,后传给了吴图南老先生,吴图南先生9岁开始学习活到105岁,学习太极拳近100年,人称“太极泰斗”。他老人家也是我们的师爷,他创出了太极拳的一套训练方法,我们叫做“定式练习”,就是每一个动作都定在那里,定式练习法不复杂、易学,它动作非常简单。揽雀尾,他把它分成了9个动作,就是有9个定式,每一个定在那里然后身体放松。定式练习法是吴图南老先生对太极拳极大的贡献。  定式练习法
期刊
在美国华盛顿宇航博物馆的大厅里挂着一只中国风筝,在它边上写着:“人类最早的飞行器是中国的风筝和火箭。”中国是风筝的故乡,而潍坊是发明风筝和放飞风筝最早的地方,世界上第一只风筝就诞生在这里。  ◎潍坊风筝的起源  据考证,风筝起源于远古时期东夷人以鸟为图腾的原始宗教崇拜。  中国的风筝有着悠久的历史,从文献中“墨子削木为鸢,三年而成,飞一日而败”和鲁班削竹木为鸢,“成而飞之,三日不下”,到东汉蔡伦发
期刊
前几天读了这样一首诗:国比中原国,人同上古人。衣冠唐制度,礼乐汉君臣。银瓮储清酒,金刀脍素鳞。年年二三月,桃李自阳春。  这首诗是说有一个国家同中国一样,身穿汉服,遵行唐朝的法令与制度,并且用的是汉的君臣礼仪,那里气候适宜,二三月的时候遍开桃花。  这首诗的主人是一位日本使者,他在明代洪武年间来到中国,向朱元璋献上国书,希望互通友好,谁知朱老板不买他的账,不仅没有向他表示友好,而且勃然大怒,并派使
期刊
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在寺院的高墙边发现一把座椅,他知道有人借此越墙到寺外。长老搬走了椅子,凭感觉在这儿等候。午夜,外出的小和尚爬上墙,再跳到“椅子”上,他觉得“椅子”不似先前硬,软软的甚至有点弹性。落地后小和尚定睛一看,才知道椅子已经变成了长老,原来他跳在长老的身上,后者是用脊梁来承接他的。小和尚仓皇离去,这以后一段日子他诚惶诚恐地等候长老的发落。但长老并没有这样做,压根儿没提及这“天知地知你知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