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采用超声高频探头连续追踪肌间沟臂丛神经,探讨不同类型肌间沟臂丛神经的超声表现,并指导临床应用。方法:自2016年10月至2019年10月,总共收集分析400例臂丛神经超声影像视频,采用“traceback”技术分别定位神经根,追踪其进入肌间沟至锁骨上臂丛神经水平,连续采集视频资料并分析。结果:根据颈n 5、颈n 6神经根与前斜角肌的关系分为3型:Ⅰ型(肌间沟型),颈n 5神经根Ⅰ型占24.6%,颈n 6神经根Ⅰ型占29.1%;Ⅱ型(前斜角肌纤维内型),颈n 5神经根Ⅱ型占45.3%,颈n 6神经根Ⅱ型占68.3%;Ⅲ型(前斜角肌外型),颈n 5神经根Ⅲ型占30.1%,颈n 6神经根Ⅲ型占2.6%。根据颈n 7、颈n 8神经根与中斜角肌的关系分为2型:Ⅰ型表示标准型,即神经根上方无中斜角肌,颈n 7神经根Ⅰ型占74.9%,颈n 8神经根Ⅰ型占35.3%;Ⅱ型表示神经根前方有中斜角肌覆盖,颈n 7神经根Ⅱ型占25.1%,颈n 8神经根Ⅱ型占57.9%。颈n 8神经根未见到的占6.8%。n 结论:采用超声高频探头连续追踪肌间沟臂丛神经可准确定位臂丛神经并识别变异类型,可指导临床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上干型胸廓出口综合征的辅助诊断及臂丛神经病变定位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