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克农一直在隐蔽战线工作,对党无限忠诚。当时他的工资也不多,还要缴纳党费,还要捐助一部分钱给“济难会”,用以救济死难者的家属,因此,很少能照顾到家庭。
他的三儿子李伦后来在回忆父亲时谈道:“1934年初,父亲在江西苏区工作的时候,用一家商号的名义给家里写了一封信。我母亲写了回信,她也让我给父亲写一封信。母亲也不限制我,说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我刚上小学二年级,那时家里生活极度困难,我在信里就说,别的同学都有铅笔、有纸,我没有。我要有一支铅笔、一个本子多好!我父亲看到信以后,心中非常难受。父亲还让其他战友看了这封信,大家看了以后都很心酸。后来我父亲的战友还问过我,那封信是不是我写的,我说是我写的。他们说,当时看后都掉泪了。父辈们为了革命,顾不了家。
1939年底,我刚刚12岁,因在国民党统治区无法上学,父亲就分配我当勤务兵,要求我和其他公务人员同吃同住。平时的任务是打水、扫地、倒痰盂,后来又到电台当报务员。那时我年龄小,值夜班时还打瞌睡呢,没少挨批评。
1941年,我们全家人经过10多年的分别,终于第一次在延安团聚。”
李伦说:“1942年延安整风,我们兄弟姐妹几人都回到枣园看望父亲、母亲。当时,我们为了一个政治上的问题进行争论。中央党校校长邓发正在我们家玩,听了我们的争论感到很有意思。由于争论不分上下,我们就请邓发评判是非。邓发说让我先发言。我姐姐说,他还不是党员呢!邓发说那就请‘非党人士’先发言。就这么一件事情,不知怎么传到毛主席那里去了。在一次舞会上,毛主席和我二姐李冰跳舞时就问,你们家那个‘非党人士’在哪儿呢?后来又传到我父亲那里,他就想,家里怎么有一个‘非党人士’?他还以为我以‘非党人士’自居呢。其实,我感到很丢人。他们都是党员,我不是。我当时才16岁,不到入党年龄。有一天,父亲把我叫到身边,批评教育我说,你是什么‘非党人士’?你是共产党的儿子!你走到哪里,哪里的组织就是你的父母。你有什么事情要找组织,要靠党,不要依靠父母,要老老实实做人,不要攀比,靠自己奋斗。不要做墙上的芦苇随风倒,不要做‘客里空’式的人物。这些话对我教育非常大,我也牢牢记在心里。”
(摘自《党史博览》2008.4 班永吉 李树泉/文)
他的三儿子李伦后来在回忆父亲时谈道:“1934年初,父亲在江西苏区工作的时候,用一家商号的名义给家里写了一封信。我母亲写了回信,她也让我给父亲写一封信。母亲也不限制我,说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我刚上小学二年级,那时家里生活极度困难,我在信里就说,别的同学都有铅笔、有纸,我没有。我要有一支铅笔、一个本子多好!我父亲看到信以后,心中非常难受。父亲还让其他战友看了这封信,大家看了以后都很心酸。后来我父亲的战友还问过我,那封信是不是我写的,我说是我写的。他们说,当时看后都掉泪了。父辈们为了革命,顾不了家。
1939年底,我刚刚12岁,因在国民党统治区无法上学,父亲就分配我当勤务兵,要求我和其他公务人员同吃同住。平时的任务是打水、扫地、倒痰盂,后来又到电台当报务员。那时我年龄小,值夜班时还打瞌睡呢,没少挨批评。
1941年,我们全家人经过10多年的分别,终于第一次在延安团聚。”
李伦说:“1942年延安整风,我们兄弟姐妹几人都回到枣园看望父亲、母亲。当时,我们为了一个政治上的问题进行争论。中央党校校长邓发正在我们家玩,听了我们的争论感到很有意思。由于争论不分上下,我们就请邓发评判是非。邓发说让我先发言。我姐姐说,他还不是党员呢!邓发说那就请‘非党人士’先发言。就这么一件事情,不知怎么传到毛主席那里去了。在一次舞会上,毛主席和我二姐李冰跳舞时就问,你们家那个‘非党人士’在哪儿呢?后来又传到我父亲那里,他就想,家里怎么有一个‘非党人士’?他还以为我以‘非党人士’自居呢。其实,我感到很丢人。他们都是党员,我不是。我当时才16岁,不到入党年龄。有一天,父亲把我叫到身边,批评教育我说,你是什么‘非党人士’?你是共产党的儿子!你走到哪里,哪里的组织就是你的父母。你有什么事情要找组织,要靠党,不要依靠父母,要老老实实做人,不要攀比,靠自己奋斗。不要做墙上的芦苇随风倒,不要做‘客里空’式的人物。这些话对我教育非常大,我也牢牢记在心里。”
(摘自《党史博览》2008.4 班永吉 李树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