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道德观念的更新以及种种特殊因素,导致部分家庭出现形形色色的解体。这些家庭一解体,家庭中的子女便成了单亲家庭的孩子。这些孩子或处在感情的纠葛乃至离异的旋涡中,或处在痛失父(母)的悲痛中,心灵必然受到猛烈的冲击,产生不健康的心理。这直接影响着他们正常的学习,乃至以后的人生。本人所任教学校的1500多名学生中,便有195个是单亲家庭的孩子,占总人数的12.8%。可见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亦是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新课题。为此,教育工作者应以敏锐的触觉洞悉这一新情况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研究对这一部分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办法,使其健康成长,以健康正常的人格融入社会。
我们要通过自主教育,培养单亲家庭学生的自我独立性,克服依赖心理。要让他们明白,父母离异(或一方死亡)固然不幸,但如果整日沉溺于这一残酷的现实中而不能自拔,那才是更大的不幸。因为人生漫漫,路迢迢,人生的路还得靠自己走完。况且每个人总有一天要脱离父母,自立于社会。单亲家庭的孩子只是比一般家庭的孩子更早去尝试罢了。这样,单亲家庭学生也就能坦然地接受残酷的现实,尝试自立,学会自立了。
由于父母离异(或一方死亡)使一些孩子过早接触人生的巨痛,在一种畸形的“自我保护”意识驱使下,将自己的心理封闭起来。笔者所任教的班就有这样的学生,他们大都不合群,外冷内热,整日郁郁寡欢,无论老师或同学怎样与其交谈都不肯说心里话。对待这样的学生,我们切忌用机械的说教,而应选择适当的时机、场合与其交谈,使他们知道,老师、同学没有歧视自己,或是出于怜悯而施舍爱心,而是真诚地为自己分忧解难。从而使他们融入到班集体中,打开心扉,解除郁闷,有效地控制自我情绪,接纳大家的关怀,以乐观的态度去学习、生活。另外,我们必须与单亲学生的家长密切联系,向他们灌输心理保健知识,告戒他们:切忌将离异或痛失伴侣的烦躁与伤感带给孩子,更不能将这些情绪发泄在孩子身上,而应加倍关怀孩子,尽可能地为他们营造温馨的氛围,安抚他们受伤的心灵。
我们还必须对单亲家庭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尽量让他们懂得“万事”并非“如意”,人生的道路并不一定铺满鲜花,要随时准备应付各种挫折和失败。在教育中,我们应根据具体情况,精心设计一些教育情境,如举行一些级际或班际竞技比赛之类的活动,让单亲家庭学生与同学们一道经受挫折体验,使他们面对挫折能采取积极的心理防卫,为战胜挫折奠定心理基础。本班有一个学生的父亲因病去世,又适逢中考,本来成绩就差的他便萌发了退学的念头。针对此事,本人设计了一堂题为“我的父亲”的命题作文比赛。结果一个失去父亲几年的女孩子独占熬头。笔者让她在班上当众读其习作。她那凄婉的回忆,坚强的语调,积极面对现实的生活态度,如涓涓的暖流注入了上面提到的那个学生的心田。他终于放下包袱,笑迎生活了。
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单亲家庭的孩子的心里认为自己在某种程度上比一般孩子少了一半的关怀。因而心里产生不平衡。如因父母离异跟父亲生活的孩子,就会误认为母亲遗弃他,从而对女性怀有敌意。跟母亲生活的孩子则反之。有的甚至妒忌别的同学有双亲的痛爱,而歹毒地希望别人也像自己一样,只有单亲,以求得心理平衡。如果我们让这样的心态发展下去,后果是不堪设想的。这就急需教育者们对其倍加爱护、关心。要巧妙地、有意识地创设愉快合作的课堂环境、轻松多彩的课外环境、友好融洽的人际环境,使他们觉得自己与其他孩子一样,拥有集体的温暖。另外,组织单亲家庭学生联谊会,并在他们当中选出会长,定期活动。为他们创设互谈心得、互诉衷情、共同勉励的一席之地。最重要的是让他们在同类中找回心理的平衡。同时,组织其家长们互相介绍自己如何身兼父母双职的成功经验,让他们取长补短,共同做好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此外,我通过“理解、合作”教育,培养单亲家庭学生的博大心胸,防止他们对新父(母)产生敌对的心理;通过访问教育,帮助单亲家庭学生树立竞争意识,克服自卑心理。近年来,由于教育得法,本人所任教班级的单亲家庭学生都得到了健康成长。
责任编辑闻英
我们要通过自主教育,培养单亲家庭学生的自我独立性,克服依赖心理。要让他们明白,父母离异(或一方死亡)固然不幸,但如果整日沉溺于这一残酷的现实中而不能自拔,那才是更大的不幸。因为人生漫漫,路迢迢,人生的路还得靠自己走完。况且每个人总有一天要脱离父母,自立于社会。单亲家庭的孩子只是比一般家庭的孩子更早去尝试罢了。这样,单亲家庭学生也就能坦然地接受残酷的现实,尝试自立,学会自立了。
由于父母离异(或一方死亡)使一些孩子过早接触人生的巨痛,在一种畸形的“自我保护”意识驱使下,将自己的心理封闭起来。笔者所任教的班就有这样的学生,他们大都不合群,外冷内热,整日郁郁寡欢,无论老师或同学怎样与其交谈都不肯说心里话。对待这样的学生,我们切忌用机械的说教,而应选择适当的时机、场合与其交谈,使他们知道,老师、同学没有歧视自己,或是出于怜悯而施舍爱心,而是真诚地为自己分忧解难。从而使他们融入到班集体中,打开心扉,解除郁闷,有效地控制自我情绪,接纳大家的关怀,以乐观的态度去学习、生活。另外,我们必须与单亲学生的家长密切联系,向他们灌输心理保健知识,告戒他们:切忌将离异或痛失伴侣的烦躁与伤感带给孩子,更不能将这些情绪发泄在孩子身上,而应加倍关怀孩子,尽可能地为他们营造温馨的氛围,安抚他们受伤的心灵。
我们还必须对单亲家庭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尽量让他们懂得“万事”并非“如意”,人生的道路并不一定铺满鲜花,要随时准备应付各种挫折和失败。在教育中,我们应根据具体情况,精心设计一些教育情境,如举行一些级际或班际竞技比赛之类的活动,让单亲家庭学生与同学们一道经受挫折体验,使他们面对挫折能采取积极的心理防卫,为战胜挫折奠定心理基础。本班有一个学生的父亲因病去世,又适逢中考,本来成绩就差的他便萌发了退学的念头。针对此事,本人设计了一堂题为“我的父亲”的命题作文比赛。结果一个失去父亲几年的女孩子独占熬头。笔者让她在班上当众读其习作。她那凄婉的回忆,坚强的语调,积极面对现实的生活态度,如涓涓的暖流注入了上面提到的那个学生的心田。他终于放下包袱,笑迎生活了。
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单亲家庭的孩子的心里认为自己在某种程度上比一般孩子少了一半的关怀。因而心里产生不平衡。如因父母离异跟父亲生活的孩子,就会误认为母亲遗弃他,从而对女性怀有敌意。跟母亲生活的孩子则反之。有的甚至妒忌别的同学有双亲的痛爱,而歹毒地希望别人也像自己一样,只有单亲,以求得心理平衡。如果我们让这样的心态发展下去,后果是不堪设想的。这就急需教育者们对其倍加爱护、关心。要巧妙地、有意识地创设愉快合作的课堂环境、轻松多彩的课外环境、友好融洽的人际环境,使他们觉得自己与其他孩子一样,拥有集体的温暖。另外,组织单亲家庭学生联谊会,并在他们当中选出会长,定期活动。为他们创设互谈心得、互诉衷情、共同勉励的一席之地。最重要的是让他们在同类中找回心理的平衡。同时,组织其家长们互相介绍自己如何身兼父母双职的成功经验,让他们取长补短,共同做好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此外,我通过“理解、合作”教育,培养单亲家庭学生的博大心胸,防止他们对新父(母)产生敌对的心理;通过访问教育,帮助单亲家庭学生树立竞争意识,克服自卑心理。近年来,由于教育得法,本人所任教班级的单亲家庭学生都得到了健康成长。
责任编辑闻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