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有针对性的分析和探究耳灸配合耳穴贴压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的临床效果。方法 某中医医院中医治疗室的心脾两虚型不寐的患者60例,按就诊时间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为耳灸配耳穴贴压,对照组为常规西药治疗。所选取的时间段是2020年1月-2021年1月,对所有患者随机分成对照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针对对照组采取西药治疗方法,针对观察组采取耳灸配合耳穴贴压治疗方法,然后对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和治疗总有效率等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和睡眠质量等都要明显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针对心脾两虚型不寐患者进行治疗的具体操作过程中,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有效采取耳部艾灸配合耳穴贴压治疗方法,这样能够呈现出良好的治疗效果,使患者的睡眠质量显著改善,因此这种方法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广泛的推行和应用。
关键词:心脾两虚型;失眠症;耳穴贴压;耳灸;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12--01
引言
从中医的层面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对失眠症状而言归属于“不寐”,中医理论认为这种症状主要是因为阳不入阴所致。在失眠症状中,心脾两虚性的失眠症状是特别典型的代表,在针对该类疾病进行治疗的过程之中,通常情况下采取的是西药治疗方法,然而这种方法在治疗过程中会出现比较大的副作用,虽然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对于患者也会造成一定程度的身体伤害,且很容易复发。针对这样的情况,可以有针对性的实施耳穴贴压治疗并通过配合耳部的艾灸疗法,使其共同作用,优势互补,进而体现出更为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使患者的失眠症状得到极大改善,提升治疗总有效率。基于此,在本次研究中重点选取我院在2020年1月-2021年1月这个阶段内收治的60例心脾两虚型失眠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灸配合耳穴贴压疗法所呈现出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本次研究对象中,选取的是我们医院在2020年1月-2021年1月这个阶段内收治的心脾两虚失眠症患者,一共有60例,其中包括男性27例,女性33例,年龄最大的是73岁,年龄最小的是21岁,平均年龄是45.35岁。在具体研究过程中对所有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患者,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有对比分析的意义。患者知情同意本次研究中的相关内容和注意事项,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且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1.2.1对照组
在针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的工作中,所采取的是常规的西药治疗方法,也就是结合患者的症状在患者睡觉之前口服艾司唑仑(广东台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4021098)片,1mg/次,2d/次,确保治疗的持续性,共32d。
1.2.2观察组
针对该组患者进行治疗的具体环节,有针对性地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充分应用耳穴贴压配合耳灸,以此呈现出优势互补的效果。在具体的治疗过程中,先遵医嘱核对穴位。嘱患者选取坐位或卧位等适合操作的体位,手持探棒自上而下在选区内寻找耳穴的敏感点,同时询问患者有无热、麻、胀、痛的“得气”感觉 ,用探穴棒找准穴位后,再75%酒精自上而下、由内到外、从前到后消毒耳部皮肤,选用质硬而光滑的王不留行籽或磁珠等丸状物粘附在0.7×0.7cm大小的胶布中央,用止血钳或镊子夹住贴敷于选好耳穴的部位上,取穴为心、皮质下、神门、枕、口、失眠穴、脾、垂前、耳中、三焦、肝、胃等穴。并给予适当按压(揉),使患者有热、麻、胀、痛感觉,即“得气”。每次按压1~2min,每天2~3次(早中各按压一次,睡前30min按压1次),刺激强度以患者感酸胀、发热能耐受为度,一开始单侧取穴,双耳交替,一周更换2次。后期可根据患者的承受程度、疗效、气候的变化因素可换成双耳贴压,贴压5天,一周更换一次。同时在每次耳穴贴压结束后,再将特制的耳灸仪内装入艾灸,将艾柱点燃,插入金属钢针内,盖好盖子外加绒套,将耳灸仪挂在患者的耳朵上。其中绒套的作用是保护患者的耳部,用于控制耳温,以免艾灸的火热之力烫伤耳部皮肤。耳部艾灸治疗30分钟。每4周为一个疗程,共治疗 4个疗程。在具体的治疗过程中,要指导患者保持愉悦放松的心情,并且有良好的睡眠环境,使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配合程度都有效提升。同时在具体的治疗过程中,也要充分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失眠的程度来进行针对性的增减,在耳穴的刺激强度和更换耳穴的频率及耳灸的次数等方面进行针对性的控制和质量把关,严格按照操作流程有序进行。
1.3观察标准
两组分别治疗4周,观察下列评价指标:中医证型的临床疗效观察、阿森斯失眠量表(AIS)、对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采用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及中医症状量表进行统计积分,并对各项积分进行比较,观察两组失眠症患者在症状改善程度及疗效方面的差异。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6.0软件对本次研究数据进行统计,治疗效果属于计数资料,应采用例(n)、率(%)进行表示并通过卡方(X2)进行检验,睡眠质量属于计量资料,应通过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达,用t检验,P<0.05时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和睡眠质量改善率达到了96.67%,也就是在30例患者者中,有29例患者出现比较明显的好转,而对照组的30例患者中只有24例患者有一定的好转,其治疗总效率为80%。由此可见,观察组患者的相关情况要比较明显的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在中医理论中,失眠症被称为“目不瞑”或是“不寐”,这种症状的根源,通常情况下是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心脾两虚等相关情况,同时又因为患者工作压力或者生活方式不够科学合理而导致失眠的癥状,进一步加重失眠的情况,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会造成十分严重的影响。心脾两虚型失眠症出现之后,患者对于外界的刺激的敏感程度会进一步降低,更有甚者,患者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短暂失忆等相关方面的问题,在患者日间活动中对其产生十分严重的影响,甚至可能导致不同程度的安全事故。因此针对这种疾病必须要高度关注,在第一时间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在针对该类疾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通常情况下采取的是常规西药治疗方式,但这种治疗方法不能实现标本兼治的效果,通常情况下会造成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副作用,有比较严重的不良反应。因此在临床实践中,要进一步从中医理论出发,通过耳穴疗法进行充分的应用,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通过耳灸配合耳穴贴压的治疗方法,使两者实现更有效的融合,这样能够呈现出更为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使患者的心脾得到切实的调节和优化,对于胃气也能够起到极大的改善作用,促进患者机体内部能够保持在阴阳平衡的状态,以此使患者的睡眠质量和身体状况得到极大的改善,为其治疗总有效率的提升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在本次研究中,针对对照组患者实施西药治疗方法,而针对观察组采取的是耳穴贴压配合耳灸,这样能够呈现出极大的作用和价值。在观察组的治疗过程中结合患者的穴位为心(宁心安神,调和营卫)、皮质下(调节大脑皮层的抑制,镇静)、神门(镇静安神,止痛)、枕(镇静、消炎)、口、失眠穴、脾(健脾补气)、垂前、耳中(镇静,调和脏腑功能)、三焦(通利水道,调和五脏六腑)、肝(舒肝利胆,明目健胃)、胃(健脾和胃)等穴随证加减,进行精准的耳穴贴压并配合耳灸之后,能够起到十分明显的安神养心的作用,与此同时促进患者的生理状态能够得到更有效的调节和优化,使其身心实现充分的融合,在心脾能够得到相对应的补益,进而在更大程度上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症状,使患者的睡眠质量得到质的提升。
4结论
综上的分析和探究能够进一步明确,在针对心脾两虚型失眠症患者进行治疗干预的过程中,切实采取耳灸配合耳穴贴压治疗方法,这样能够呈现出更为显著的综合性作用,使患者的睡眠质量得到极大的改善,进一步提升其整体治疗效果和治疗总有效率,因此这种方法在临床实践中值得推行和应用,为患者生活质量的显著提升提供必要的条件,这种方法值得在临床实践中进一步的推广和应用,使其呈现出更大的应用价值,为患者提供更高质量的治疗服务。
参考文献:
[1]梁虹,杨丽燕.揿针结合耳穴对原发性失眠近期和远期疗效的临床评价[J].针灸临床杂志,2019,33(5):39-41.
[2]常晶莹,韩思龙.梁肖媚.耳穴揿针治疗老年原发性失眠临床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9,36(6):719-722.
[3]陈盼碧,崔瑾,王兴桂等.全国名老中医路绍祖耳穴揿针治疗失眠验案举隅[J].光明中医,2015,(3):601-602.
[4]刘娜,张子丽.耳穴揿针联合西药治疗脑卒中后失眠临床观察[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41(11):907-910.
[5]程维芬,何明,鄢路洲等.揿针耳穴埋针治疗颈型失眠50例[J].中医外治杂志,2019,26(3):30-31.
关键词:心脾两虚型;失眠症;耳穴贴压;耳灸;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12--01
引言
从中医的层面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对失眠症状而言归属于“不寐”,中医理论认为这种症状主要是因为阳不入阴所致。在失眠症状中,心脾两虚性的失眠症状是特别典型的代表,在针对该类疾病进行治疗的过程之中,通常情况下采取的是西药治疗方法,然而这种方法在治疗过程中会出现比较大的副作用,虽然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对于患者也会造成一定程度的身体伤害,且很容易复发。针对这样的情况,可以有针对性的实施耳穴贴压治疗并通过配合耳部的艾灸疗法,使其共同作用,优势互补,进而体现出更为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使患者的失眠症状得到极大改善,提升治疗总有效率。基于此,在本次研究中重点选取我院在2020年1月-2021年1月这个阶段内收治的60例心脾两虚型失眠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灸配合耳穴贴压疗法所呈现出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本次研究对象中,选取的是我们医院在2020年1月-2021年1月这个阶段内收治的心脾两虚失眠症患者,一共有60例,其中包括男性27例,女性33例,年龄最大的是73岁,年龄最小的是21岁,平均年龄是45.35岁。在具体研究过程中对所有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患者,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有对比分析的意义。患者知情同意本次研究中的相关内容和注意事项,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且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1.2.1对照组
在针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的工作中,所采取的是常规的西药治疗方法,也就是结合患者的症状在患者睡觉之前口服艾司唑仑(广东台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4021098)片,1mg/次,2d/次,确保治疗的持续性,共32d。
1.2.2观察组
针对该组患者进行治疗的具体环节,有针对性地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充分应用耳穴贴压配合耳灸,以此呈现出优势互补的效果。在具体的治疗过程中,先遵医嘱核对穴位。嘱患者选取坐位或卧位等适合操作的体位,手持探棒自上而下在选区内寻找耳穴的敏感点,同时询问患者有无热、麻、胀、痛的“得气”感觉 ,用探穴棒找准穴位后,再75%酒精自上而下、由内到外、从前到后消毒耳部皮肤,选用质硬而光滑的王不留行籽或磁珠等丸状物粘附在0.7×0.7cm大小的胶布中央,用止血钳或镊子夹住贴敷于选好耳穴的部位上,取穴为心、皮质下、神门、枕、口、失眠穴、脾、垂前、耳中、三焦、肝、胃等穴。并给予适当按压(揉),使患者有热、麻、胀、痛感觉,即“得气”。每次按压1~2min,每天2~3次(早中各按压一次,睡前30min按压1次),刺激强度以患者感酸胀、发热能耐受为度,一开始单侧取穴,双耳交替,一周更换2次。后期可根据患者的承受程度、疗效、气候的变化因素可换成双耳贴压,贴压5天,一周更换一次。同时在每次耳穴贴压结束后,再将特制的耳灸仪内装入艾灸,将艾柱点燃,插入金属钢针内,盖好盖子外加绒套,将耳灸仪挂在患者的耳朵上。其中绒套的作用是保护患者的耳部,用于控制耳温,以免艾灸的火热之力烫伤耳部皮肤。耳部艾灸治疗30分钟。每4周为一个疗程,共治疗 4个疗程。在具体的治疗过程中,要指导患者保持愉悦放松的心情,并且有良好的睡眠环境,使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配合程度都有效提升。同时在具体的治疗过程中,也要充分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失眠的程度来进行针对性的增减,在耳穴的刺激强度和更换耳穴的频率及耳灸的次数等方面进行针对性的控制和质量把关,严格按照操作流程有序进行。
1.3观察标准
两组分别治疗4周,观察下列评价指标:中医证型的临床疗效观察、阿森斯失眠量表(AIS)、对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采用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及中医症状量表进行统计积分,并对各项积分进行比较,观察两组失眠症患者在症状改善程度及疗效方面的差异。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6.0软件对本次研究数据进行统计,治疗效果属于计数资料,应采用例(n)、率(%)进行表示并通过卡方(X2)进行检验,睡眠质量属于计量资料,应通过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达,用t检验,P<0.05时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和睡眠质量改善率达到了96.67%,也就是在30例患者者中,有29例患者出现比较明显的好转,而对照组的30例患者中只有24例患者有一定的好转,其治疗总效率为80%。由此可见,观察组患者的相关情况要比较明显的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在中医理论中,失眠症被称为“目不瞑”或是“不寐”,这种症状的根源,通常情况下是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心脾两虚等相关情况,同时又因为患者工作压力或者生活方式不够科学合理而导致失眠的癥状,进一步加重失眠的情况,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会造成十分严重的影响。心脾两虚型失眠症出现之后,患者对于外界的刺激的敏感程度会进一步降低,更有甚者,患者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短暂失忆等相关方面的问题,在患者日间活动中对其产生十分严重的影响,甚至可能导致不同程度的安全事故。因此针对这种疾病必须要高度关注,在第一时间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在针对该类疾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通常情况下采取的是常规西药治疗方式,但这种治疗方法不能实现标本兼治的效果,通常情况下会造成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副作用,有比较严重的不良反应。因此在临床实践中,要进一步从中医理论出发,通过耳穴疗法进行充分的应用,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通过耳灸配合耳穴贴压的治疗方法,使两者实现更有效的融合,这样能够呈现出更为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使患者的心脾得到切实的调节和优化,对于胃气也能够起到极大的改善作用,促进患者机体内部能够保持在阴阳平衡的状态,以此使患者的睡眠质量和身体状况得到极大的改善,为其治疗总有效率的提升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在本次研究中,针对对照组患者实施西药治疗方法,而针对观察组采取的是耳穴贴压配合耳灸,这样能够呈现出极大的作用和价值。在观察组的治疗过程中结合患者的穴位为心(宁心安神,调和营卫)、皮质下(调节大脑皮层的抑制,镇静)、神门(镇静安神,止痛)、枕(镇静、消炎)、口、失眠穴、脾(健脾补气)、垂前、耳中(镇静,调和脏腑功能)、三焦(通利水道,调和五脏六腑)、肝(舒肝利胆,明目健胃)、胃(健脾和胃)等穴随证加减,进行精准的耳穴贴压并配合耳灸之后,能够起到十分明显的安神养心的作用,与此同时促进患者的生理状态能够得到更有效的调节和优化,使其身心实现充分的融合,在心脾能够得到相对应的补益,进而在更大程度上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症状,使患者的睡眠质量得到质的提升。
4结论
综上的分析和探究能够进一步明确,在针对心脾两虚型失眠症患者进行治疗干预的过程中,切实采取耳灸配合耳穴贴压治疗方法,这样能够呈现出更为显著的综合性作用,使患者的睡眠质量得到极大的改善,进一步提升其整体治疗效果和治疗总有效率,因此这种方法在临床实践中值得推行和应用,为患者生活质量的显著提升提供必要的条件,这种方法值得在临床实践中进一步的推广和应用,使其呈现出更大的应用价值,为患者提供更高质量的治疗服务。
参考文献:
[1]梁虹,杨丽燕.揿针结合耳穴对原发性失眠近期和远期疗效的临床评价[J].针灸临床杂志,2019,33(5):39-41.
[2]常晶莹,韩思龙.梁肖媚.耳穴揿针治疗老年原发性失眠临床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9,36(6):719-722.
[3]陈盼碧,崔瑾,王兴桂等.全国名老中医路绍祖耳穴揿针治疗失眠验案举隅[J].光明中医,2015,(3):601-602.
[4]刘娜,张子丽.耳穴揿针联合西药治疗脑卒中后失眠临床观察[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41(11):907-910.
[5]程维芬,何明,鄢路洲等.揿针耳穴埋针治疗颈型失眠50例[J].中医外治杂志,2019,26(3):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