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中专学校会计专业毕业生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企业难以招聘到合格的会计人员。如何摆脱这种困境,让职业教育顺应就业形势,让我们的毕业生能够找到合适的工作,为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是每一个会计专业教学工作者都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
一、目前中专学校会计专业教学的困境
(一)学生起点低,学习能力差。
在目前人们普遍非常注重学历的时代,成绩好的学生选择了上高中考大学,而那些考不上高中的学生,年龄小,过早步入社会家长不忍心,中职教育成为了这些难圆大学梦的学子的首选。这些学生大多不爱看书,存在厌学情绪,不愿学习,也不知该如何学习。
(二)教育教学观念与快速发展的职业教育不相适应。
职业教育传统的教学理念是重视理论教学,轻视实践检验,注重老师讲、学生听,产生了老师走、学生扔的现象。许多学生反映老师讲的时候懂了,老师走了,又忘了,课堂教学没有实现应有的目标,与快速发展的职业教育不相适应。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与现代教育技术不相适应。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以老师为主,学生为辅,老师讲、写,学生听、记,教材一章一节地编,老师一章一节地讲,学生面无表情地听,很容易让学生感到厌倦和疲惫,从而失去对会计学习的兴趣,与现代教育技术不相适应。
(四)教师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动手能力不强。
很多会计老师只有较高深的理论知识,从高校毕业以后直接进入中专学校任教,没有实际操作经验,比如:对银行存款的对账教学,老师并没有实际见过或登记过银行存款日记账,也没有见过银行对账单,自然也就没有办法教学生如何核对、如何查找未达账项。当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时就不知从何处入手。
二、中专学校会计专业教学的对策
面对中专会计专业教学目前的困境,我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应对措施。
(一)激发学习兴趣,增强自主学习能力。
会计专业理论知识较多,初中毕业的学生没有什么生产生活和社会经验,对会计理论知识感到晦涩难解。因此,对会计知识的学习没有多大兴趣,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学生学好会计专业课程,必须先要让学生对它感兴趣。比如:我在讲会计的概念的时候,不是先说书上的概念,而是让学生知道在《孟子正义》中的这句话:“零星之算为计,总合之算为会。”告诉学生会和计都是算,但我们没有把会计叫做算算,是因为这两个算是两种不同的算法。逐步引入会计的完整概念,做到深入浅出,激发学习兴趣。当今社会,科技迅猛发展,知识剧增,学校的学习只能选取最基本的知识,解决基本素质和基本能力的培养,而要适应甚至领导快速发展的社会的脚步,仅靠在学校学到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也是不可能的。我们每一个成年人回顾实际用到的知识,绝大部分都是走出校门以后,通过自学得来的。所以,老师不仅要讲授课本知识,而且要加强学法指导,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二)更新教学理念,理论与实践并重。
理论用来指导实践,同时又可以为学生今后评会计职称,更好地发展奠定基础。但中专学校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提供能从事基础会计工作的操作型、应用型人才。所以,在教学时我们既要重视理论知识的教学,同时又要重视实践教学,使学生学以致用,并能强化理论知识的学习。
(三)优化课程设置,加强校本教材建设。
随着中专学生招生环境的变化,中专生的入学门槛变得较低,中专学校会计专业课程的设置与在校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太相符,学生在学习时很吃力,而且不能做到学以致用,存在浪费时间、浪费资源的现象。
职业教育是直接为就业服务的教育,但现行会计专业教材是根据会计制度及行业共性编写而成,这类教材具有普遍性而缺少用人单位所具有的特殊性,课程教学中忽视了地方经济特色对会计的影响,造成用人单位对毕业生会计实务处理能力不满意,就业竞争力下降。为此,我建议应根据用人单位的要求,坚持以就业为导向,针对现代企业中出现的新岗位和原有岗位的数量、质量和规格要求,以会计专业发展和从业需求为前提,紧贴学生的发展实际,及时编写体现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的具有职教特色的会计专业教材,增强课程的灵活性和实践性,提高学生适应岗位群的能力。
(四)加强师资力量建设,提高教学质量。
师资是立教之基、兴教之本、强教之源。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推动教育改革发展、提高教育质量水平的关键措施。但从总体上看,中专学校师资队伍的数量、结构和整体素质与新时期教育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与人民群众的期望还有差距。为切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各校可采取一系列切实有效的培训措施和制度,鼓励教师报考在职研究生,鼓励教师取得双师证书,同时,选派专业教师到高校深造,提高专业素质;启动名师工程,定期选派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增强动手能力,或到企业参加社会实践,收集教学案例素材,以充实教学内容;同时,也可聘请企事业单位有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为兼职教师,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
(五)尊重学生个性,开展因材施教的多层次办学。
鉴于职业中专在校学生基础参差不齐,学习能力的不同,对未来的规划纷呈各异的情况下,我建议应根据学生的现状和对未来的设计,采用量体裁衣、因材施教的多层次办学。
1.开设自考班。在知识经济时代,中专毕业证书较难适应学生毕业以后的发展需要,老师应该尽到指导学生发展的义务,把学历对于学生今后发展可能带来的影响宣传到位。然后,让他们选择成人教育开展的学历教育,或是选择自学考试。对于选择参加自考的,我们可以开设自考班,助他们一臂之力,让学生在校期间,中专毕业证和大专毕业证一起拿,增强就业能力和发展能力。
2.理论 实践班。对于学生中,成绩较好,自主学习能力较强的,我们以理论为基础,以实际操作为手段,组成理论 实践班,用较系统的理论知识指导实践,并通过实践更深地理解、掌握理论,为今后的生存、发展奠定基础。
3.初级理论 实践班。对于基础较差又愿意学习的学生,我们从实践着手,通过动手操作激发他们对理论知识的渴求,寓初级理论教学于实践中,为社会培养动手能力较强的操作型人才。对于这类班级,我们可以根据情况适当压缩培养时间,成熟一批推向社会一批。这样,既可以缩短学生成长期,又可以压缩教育成本,提高教学效率。
一、目前中专学校会计专业教学的困境
(一)学生起点低,学习能力差。
在目前人们普遍非常注重学历的时代,成绩好的学生选择了上高中考大学,而那些考不上高中的学生,年龄小,过早步入社会家长不忍心,中职教育成为了这些难圆大学梦的学子的首选。这些学生大多不爱看书,存在厌学情绪,不愿学习,也不知该如何学习。
(二)教育教学观念与快速发展的职业教育不相适应。
职业教育传统的教学理念是重视理论教学,轻视实践检验,注重老师讲、学生听,产生了老师走、学生扔的现象。许多学生反映老师讲的时候懂了,老师走了,又忘了,课堂教学没有实现应有的目标,与快速发展的职业教育不相适应。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与现代教育技术不相适应。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以老师为主,学生为辅,老师讲、写,学生听、记,教材一章一节地编,老师一章一节地讲,学生面无表情地听,很容易让学生感到厌倦和疲惫,从而失去对会计学习的兴趣,与现代教育技术不相适应。
(四)教师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动手能力不强。
很多会计老师只有较高深的理论知识,从高校毕业以后直接进入中专学校任教,没有实际操作经验,比如:对银行存款的对账教学,老师并没有实际见过或登记过银行存款日记账,也没有见过银行对账单,自然也就没有办法教学生如何核对、如何查找未达账项。当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时就不知从何处入手。
二、中专学校会计专业教学的对策
面对中专会计专业教学目前的困境,我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应对措施。
(一)激发学习兴趣,增强自主学习能力。
会计专业理论知识较多,初中毕业的学生没有什么生产生活和社会经验,对会计理论知识感到晦涩难解。因此,对会计知识的学习没有多大兴趣,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学生学好会计专业课程,必须先要让学生对它感兴趣。比如:我在讲会计的概念的时候,不是先说书上的概念,而是让学生知道在《孟子正义》中的这句话:“零星之算为计,总合之算为会。”告诉学生会和计都是算,但我们没有把会计叫做算算,是因为这两个算是两种不同的算法。逐步引入会计的完整概念,做到深入浅出,激发学习兴趣。当今社会,科技迅猛发展,知识剧增,学校的学习只能选取最基本的知识,解决基本素质和基本能力的培养,而要适应甚至领导快速发展的社会的脚步,仅靠在学校学到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也是不可能的。我们每一个成年人回顾实际用到的知识,绝大部分都是走出校门以后,通过自学得来的。所以,老师不仅要讲授课本知识,而且要加强学法指导,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二)更新教学理念,理论与实践并重。
理论用来指导实践,同时又可以为学生今后评会计职称,更好地发展奠定基础。但中专学校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提供能从事基础会计工作的操作型、应用型人才。所以,在教学时我们既要重视理论知识的教学,同时又要重视实践教学,使学生学以致用,并能强化理论知识的学习。
(三)优化课程设置,加强校本教材建设。
随着中专学生招生环境的变化,中专生的入学门槛变得较低,中专学校会计专业课程的设置与在校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太相符,学生在学习时很吃力,而且不能做到学以致用,存在浪费时间、浪费资源的现象。
职业教育是直接为就业服务的教育,但现行会计专业教材是根据会计制度及行业共性编写而成,这类教材具有普遍性而缺少用人单位所具有的特殊性,课程教学中忽视了地方经济特色对会计的影响,造成用人单位对毕业生会计实务处理能力不满意,就业竞争力下降。为此,我建议应根据用人单位的要求,坚持以就业为导向,针对现代企业中出现的新岗位和原有岗位的数量、质量和规格要求,以会计专业发展和从业需求为前提,紧贴学生的发展实际,及时编写体现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的具有职教特色的会计专业教材,增强课程的灵活性和实践性,提高学生适应岗位群的能力。
(四)加强师资力量建设,提高教学质量。
师资是立教之基、兴教之本、强教之源。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推动教育改革发展、提高教育质量水平的关键措施。但从总体上看,中专学校师资队伍的数量、结构和整体素质与新时期教育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与人民群众的期望还有差距。为切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各校可采取一系列切实有效的培训措施和制度,鼓励教师报考在职研究生,鼓励教师取得双师证书,同时,选派专业教师到高校深造,提高专业素质;启动名师工程,定期选派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增强动手能力,或到企业参加社会实践,收集教学案例素材,以充实教学内容;同时,也可聘请企事业单位有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为兼职教师,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
(五)尊重学生个性,开展因材施教的多层次办学。
鉴于职业中专在校学生基础参差不齐,学习能力的不同,对未来的规划纷呈各异的情况下,我建议应根据学生的现状和对未来的设计,采用量体裁衣、因材施教的多层次办学。
1.开设自考班。在知识经济时代,中专毕业证书较难适应学生毕业以后的发展需要,老师应该尽到指导学生发展的义务,把学历对于学生今后发展可能带来的影响宣传到位。然后,让他们选择成人教育开展的学历教育,或是选择自学考试。对于选择参加自考的,我们可以开设自考班,助他们一臂之力,让学生在校期间,中专毕业证和大专毕业证一起拿,增强就业能力和发展能力。
2.理论 实践班。对于学生中,成绩较好,自主学习能力较强的,我们以理论为基础,以实际操作为手段,组成理论 实践班,用较系统的理论知识指导实践,并通过实践更深地理解、掌握理论,为今后的生存、发展奠定基础。
3.初级理论 实践班。对于基础较差又愿意学习的学生,我们从实践着手,通过动手操作激发他们对理论知识的渴求,寓初级理论教学于实践中,为社会培养动手能力较强的操作型人才。对于这类班级,我们可以根据情况适当压缩培养时间,成熟一批推向社会一批。这样,既可以缩短学生成长期,又可以压缩教育成本,提高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