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裂了,山崩了,楼倒了,大水漫过来了……一幅世界末日的景象!又一部好莱坞灾难大片《2012》震撼上映之时,一位记者打来电话采访,让我谈一谈为什么世人总有一种世界末日情结。对此我的一个简单回答是:世人对末日的兴趣,与人类普遍的不安全感、对未来的不确定感有关,是现实危机感的心理投射。
我还提到自己年幼时的一个亲身体验: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我从《参考消息》上看到一条国外新闻,大意是说地球也许很快就会毁灭,于是马上砸了自己的存钱罐,两天之内把罐里的硬币全部花光。那一次的惊恐记忆,深深地刻在了我的脑子里,如今却变成了笑谈。
诸位或许都有印象,近一个世纪以来,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新的关于世界末日的讨论。有关世界末日的预言和说法很多,而且大多有根有据,常常在一定时期内的许多地区乃至全球引起恐慌和不安。新近推出的这部《2012》不吝卖弄视觉特效,又一次发扬光大了世界末日幻灭论,更引入了所谓的科学理论来压阵,甚至还利用神秘的“玛雅预言”进行宗教般的末日论催眠。我想,从古至今,人类对于“终极”问题总是心存畏惧并充满兴趣,其缘由大概是对支配宇宙的规律茫然无知,还有对自身去向的好奇。事实上,自从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以来,人们都在追问:我们这个世界在什么时候开始?又将如何收场?为什么会走向末日?
另一方面,我们的祖先又在探索和认识世界之时,从呈现出明显规律性的宇宙事件(如月相变化)中派生出轮回的观念,推断并相信万事有开始也有终结,然后再从头开始。经由这种颇具哲学意味的推测,又产生了与宇宙启示有关,往往也掺和了宗教思绪的世界末日的观念。西方学者一再阐明,“末世”的提法直接源于《圣经》。其原因在于,与希腊和东方文明相反,《圣经》创造了一种“线状时间”的概念,即时间有始有终。这种时间概念影响了整个西方思想的发展,包括西方非宗教群体的思想发展。《圣经》之《创世纪》叙述的是人类起源,其各种末世故事着重描写的是世界的终结;而《圣经》之《启示录》则预示了人类发展的各个时期将要发生的、多为悲剧性的事件。它虽——做了列举,但却没有注明年代。其结局是人们熟悉的所谓“最后审判”,因此,《圣经》也成了西方文化中关于世界末日预言的一个重要源头。到了那个时候,上帝将终止历史的运行,并根据每个人的作为将他们一一审判。
《启示录》还提到,末世到来的那个千年终结之时,魔鬼将被擒缚,基督再次现身并重新主宰人世。许多研究者认为,对世界末日的担忧和恐惧只是到文艺复兴时期才形成了一定的气候,因为在那个笼罩着焦虑的年代,每发生一件大事都有人在《启示录》中对号入座,并寻求解释。人们对末日的想法和信仰五花八门、多种多样,就像产生它们的社会和文化环境一样复杂。而末日跟恐惧的关联,按照当今心理学家的说法,人们极易从虚假的恐惧里获得一种快乐的体验(想想我们小时候临睡前,为什么心里害怕却仍爱听大人讲大灰狼或狼外婆之类的故事吧);有些人则是借此排解焦虑、获得解脱(“反正我自己也过得不爽,大家一起玩完好了”)。
毫不奇怪,那些在末日问题上轻信邪说的人很容易成为被他人和邪教利用的对象。最近几十年里,世界范围内发生过的多起教徒集体自杀(以求得上帝“拯救”)事件,就是一个明证和警示。可悲的是,那些鲜活的生命消失之后,世界末日并没有如期降临,他们更无从确认。要说“现实危机感的心理投射”,不妨从如下角度讨论问题:人类从古至今从没停止过做自己所能做的愚蠢的事情。我们这个文明的巨大潜力,不仅可能表现为兴旺发达,也可能表现为可怕的倒退。如今,我们生活在一个一切都在加速的时代,人类第一次确实拥有了“自我根除”的能力。有人甚至认为,我们的地球文明可能也会成为一个供其他文明研究的“死文明”。因为人类能够做的事情越来越多,与此同时,摆在他们面前的问题也越来越多。随着岁月的流逝,危险的东西日积月累,造成的问题不断升级,终会导致世界末日的降临。
当然,也有人相信:人类解决问题的速度总会超过问题产生的速度,从而有望避免事态的急剧恶化。在这些人眼中,大多数环保主义者都是“世界末日的预言人”,他们都过于杞人忧天、危言耸听了,实则是以与恐惧斗争的名义又制造出恐惧。还有人(依据世界末日说)猜测。我们将碰到一些人力不可控的危机(如《2012》所展现的那样,太阳变化导致地球两极倒转,地球外壳和表面突然分离),另外一些人则认为,未来并非完全在既定命运之中,而是会以某种方式保持其不确定性。
不管怎么说,末日论的作用就像放大镜一样,提高了人们对迫在眉睫的人种灭绝的警觉度。众所周知,我们今日社会的特点是人们普遍只关注此时此地,只考虑一时之享乐,只重视由日常事物与文化强有力地支持着的眼前的感官享受。而且,我们确实也需要研究,为什么人们在被告知并确定有关危险(比如说环境恶化、全球变暖)之后,仍会我行我素做一些只会产生短期利益并会带来不应有之长期危害和代价的事情。今天,学者们比较普遍的意见是:尽管人类常常面临各种各样的困境和危险,但要彻底地毁灭人类是十分困难的事情。目前需要防范的比较明显的潜在灾难主要有:大规模战争爆发、环境继续恶化和世界人口增长过快。不过,也不排除新病毒导致的大规模流行病的发生……
不难发现,每一个动荡的时代都会展现出一幅阴暗的生活图景,并孕育相应的毁灭幻觉或思绪,使人们产生对未来消极的期待。数十年前,英国哲学家罗素对日本的“过劳死”和美国的饥饿问题进行仔细研究之后,得出了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结论:“人类将比预想的更快地消亡。”更早些时候,1923年,他这样写道:“人类世世代代的劳动、他们的全部热情和心血、他们的全部光辉灿烂的天才,都将注定随着太阳系的死亡而消亡。人类光辉成就的整个殿堂,都必然被埋葬在宇宙的废墟之下。”
的确,天文学家关于宇宙起源和发展的理论,已经大体勾勒出整个宇宙、太阳系、地球将如何收场。关于这个话题,澳大利亚物理学家保罗·戴维斯在他的一部著作中表达得更为清晰。在他看来,真正的宇宙末日(或者说大危机)不只是一切有形结构的末日,甚至也不是物质的末日,它是一切事物的末日。因为大危机的瞬间,时间本身已经停止,要问以后会发生什么是毫无意义的,就像一间大爆炸前发生过什么一样。对任何事物来说,根本不存在以后会发生什么,没有任何时间可言,哪怕是静止的时间都没有,也不存在空的时间。他最后写道:“如果宇宙有一个目标,并且它达到了那个目标,那么宇宙一定会寿终正寝,因为它的继续存在既没有理由也毫无意义。相反,如果宇宙永远存在下去,那么不难想象,对宇宙来说根 本不会有任何最终的目标。这样,宇宙的死亡也许正是为宇宙的成功所必须付出的代价。因此,我们只能希望在宇宙的最后3分钟结束之前,它的目标也许会被我们的后裔所认识。”
不管怎样,那都会是很久很久很久很久以后的事情了。好在2012年距今不远,让我们都有机会感受一下“末日”降临的滋味。别忘了,所有的末日预言都有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从未变成现实。
(盛文娟 插画)
链接
这次关于“世界末日”的讨论是由2009年年底上映的美国灾难大片《2012》所引发。近期,全球市面上共出现了200多种相关题材的书籍。影视作品更是通过画面向公众生动地展示了世界末日时的可怕场景。网络上关于世界末日的话题更是铺天盖地。可以预见。到2012年12月21日前,还会有更多的相关话题和相关产品出现,“世界末日”预言还将继续会有很大的市场。
对于这种不正常的现象,科学家们深表担忧。他们发现,许多人事实上已经产生了“世界末日焦虑症”。比如,在NASA的一个咨询网站——“太空问题请问我”网站上,许多民众对“2012年是世界末日”的预言表示疑虑和恐惧。近日,NASA天体生物学研究所资深科学家大卫·莫里森专门批驳了这类谣言,并从科学的角度为民众一一进行了解读。
莫里森指出,作为《2012》的发行商,索尼影业公司对这种不正常社会现象应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索尼影业专门建立了一系列网站宣传这部灾难大片,许多网友也是从各种网站上了解世界末日的预言。网站的内容对他们影响很大。而且,很多网站根本没有声明“这只是电影中发生的事件”,因此就会对普通民众造成一定的心理暗示。
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历史学家保罗·博耶尔认为,事实上许多世纪以来。人类关于世界末日的假设从来没有间断过,电影《2012》只是掀起了一股热潮。19世纪30年代,耶稣再临派信徒威廉·米勒曾经预言,世界末日将在1843年到来。但是,这一预言并没有实现,而许多耶稣再临派信徒也丢弃了自己的信仰。美国福音传道者亨利·林德西也曾于20世纪70年代宣称,世界来日将会在20世纪80年代到来。但现在时间已经到了21世纪,世界末日也没有出现。于是,林德西也在不断地修正自己的理论。
我还提到自己年幼时的一个亲身体验: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我从《参考消息》上看到一条国外新闻,大意是说地球也许很快就会毁灭,于是马上砸了自己的存钱罐,两天之内把罐里的硬币全部花光。那一次的惊恐记忆,深深地刻在了我的脑子里,如今却变成了笑谈。
诸位或许都有印象,近一个世纪以来,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新的关于世界末日的讨论。有关世界末日的预言和说法很多,而且大多有根有据,常常在一定时期内的许多地区乃至全球引起恐慌和不安。新近推出的这部《2012》不吝卖弄视觉特效,又一次发扬光大了世界末日幻灭论,更引入了所谓的科学理论来压阵,甚至还利用神秘的“玛雅预言”进行宗教般的末日论催眠。我想,从古至今,人类对于“终极”问题总是心存畏惧并充满兴趣,其缘由大概是对支配宇宙的规律茫然无知,还有对自身去向的好奇。事实上,自从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以来,人们都在追问:我们这个世界在什么时候开始?又将如何收场?为什么会走向末日?
另一方面,我们的祖先又在探索和认识世界之时,从呈现出明显规律性的宇宙事件(如月相变化)中派生出轮回的观念,推断并相信万事有开始也有终结,然后再从头开始。经由这种颇具哲学意味的推测,又产生了与宇宙启示有关,往往也掺和了宗教思绪的世界末日的观念。西方学者一再阐明,“末世”的提法直接源于《圣经》。其原因在于,与希腊和东方文明相反,《圣经》创造了一种“线状时间”的概念,即时间有始有终。这种时间概念影响了整个西方思想的发展,包括西方非宗教群体的思想发展。《圣经》之《创世纪》叙述的是人类起源,其各种末世故事着重描写的是世界的终结;而《圣经》之《启示录》则预示了人类发展的各个时期将要发生的、多为悲剧性的事件。它虽——做了列举,但却没有注明年代。其结局是人们熟悉的所谓“最后审判”,因此,《圣经》也成了西方文化中关于世界末日预言的一个重要源头。到了那个时候,上帝将终止历史的运行,并根据每个人的作为将他们一一审判。
《启示录》还提到,末世到来的那个千年终结之时,魔鬼将被擒缚,基督再次现身并重新主宰人世。许多研究者认为,对世界末日的担忧和恐惧只是到文艺复兴时期才形成了一定的气候,因为在那个笼罩着焦虑的年代,每发生一件大事都有人在《启示录》中对号入座,并寻求解释。人们对末日的想法和信仰五花八门、多种多样,就像产生它们的社会和文化环境一样复杂。而末日跟恐惧的关联,按照当今心理学家的说法,人们极易从虚假的恐惧里获得一种快乐的体验(想想我们小时候临睡前,为什么心里害怕却仍爱听大人讲大灰狼或狼外婆之类的故事吧);有些人则是借此排解焦虑、获得解脱(“反正我自己也过得不爽,大家一起玩完好了”)。
毫不奇怪,那些在末日问题上轻信邪说的人很容易成为被他人和邪教利用的对象。最近几十年里,世界范围内发生过的多起教徒集体自杀(以求得上帝“拯救”)事件,就是一个明证和警示。可悲的是,那些鲜活的生命消失之后,世界末日并没有如期降临,他们更无从确认。要说“现实危机感的心理投射”,不妨从如下角度讨论问题:人类从古至今从没停止过做自己所能做的愚蠢的事情。我们这个文明的巨大潜力,不仅可能表现为兴旺发达,也可能表现为可怕的倒退。如今,我们生活在一个一切都在加速的时代,人类第一次确实拥有了“自我根除”的能力。有人甚至认为,我们的地球文明可能也会成为一个供其他文明研究的“死文明”。因为人类能够做的事情越来越多,与此同时,摆在他们面前的问题也越来越多。随着岁月的流逝,危险的东西日积月累,造成的问题不断升级,终会导致世界末日的降临。
当然,也有人相信:人类解决问题的速度总会超过问题产生的速度,从而有望避免事态的急剧恶化。在这些人眼中,大多数环保主义者都是“世界末日的预言人”,他们都过于杞人忧天、危言耸听了,实则是以与恐惧斗争的名义又制造出恐惧。还有人(依据世界末日说)猜测。我们将碰到一些人力不可控的危机(如《2012》所展现的那样,太阳变化导致地球两极倒转,地球外壳和表面突然分离),另外一些人则认为,未来并非完全在既定命运之中,而是会以某种方式保持其不确定性。
不管怎么说,末日论的作用就像放大镜一样,提高了人们对迫在眉睫的人种灭绝的警觉度。众所周知,我们今日社会的特点是人们普遍只关注此时此地,只考虑一时之享乐,只重视由日常事物与文化强有力地支持着的眼前的感官享受。而且,我们确实也需要研究,为什么人们在被告知并确定有关危险(比如说环境恶化、全球变暖)之后,仍会我行我素做一些只会产生短期利益并会带来不应有之长期危害和代价的事情。今天,学者们比较普遍的意见是:尽管人类常常面临各种各样的困境和危险,但要彻底地毁灭人类是十分困难的事情。目前需要防范的比较明显的潜在灾难主要有:大规模战争爆发、环境继续恶化和世界人口增长过快。不过,也不排除新病毒导致的大规模流行病的发生……
不难发现,每一个动荡的时代都会展现出一幅阴暗的生活图景,并孕育相应的毁灭幻觉或思绪,使人们产生对未来消极的期待。数十年前,英国哲学家罗素对日本的“过劳死”和美国的饥饿问题进行仔细研究之后,得出了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结论:“人类将比预想的更快地消亡。”更早些时候,1923年,他这样写道:“人类世世代代的劳动、他们的全部热情和心血、他们的全部光辉灿烂的天才,都将注定随着太阳系的死亡而消亡。人类光辉成就的整个殿堂,都必然被埋葬在宇宙的废墟之下。”
的确,天文学家关于宇宙起源和发展的理论,已经大体勾勒出整个宇宙、太阳系、地球将如何收场。关于这个话题,澳大利亚物理学家保罗·戴维斯在他的一部著作中表达得更为清晰。在他看来,真正的宇宙末日(或者说大危机)不只是一切有形结构的末日,甚至也不是物质的末日,它是一切事物的末日。因为大危机的瞬间,时间本身已经停止,要问以后会发生什么是毫无意义的,就像一间大爆炸前发生过什么一样。对任何事物来说,根本不存在以后会发生什么,没有任何时间可言,哪怕是静止的时间都没有,也不存在空的时间。他最后写道:“如果宇宙有一个目标,并且它达到了那个目标,那么宇宙一定会寿终正寝,因为它的继续存在既没有理由也毫无意义。相反,如果宇宙永远存在下去,那么不难想象,对宇宙来说根 本不会有任何最终的目标。这样,宇宙的死亡也许正是为宇宙的成功所必须付出的代价。因此,我们只能希望在宇宙的最后3分钟结束之前,它的目标也许会被我们的后裔所认识。”
不管怎样,那都会是很久很久很久很久以后的事情了。好在2012年距今不远,让我们都有机会感受一下“末日”降临的滋味。别忘了,所有的末日预言都有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从未变成现实。
(盛文娟 插画)
链接
这次关于“世界末日”的讨论是由2009年年底上映的美国灾难大片《2012》所引发。近期,全球市面上共出现了200多种相关题材的书籍。影视作品更是通过画面向公众生动地展示了世界末日时的可怕场景。网络上关于世界末日的话题更是铺天盖地。可以预见。到2012年12月21日前,还会有更多的相关话题和相关产品出现,“世界末日”预言还将继续会有很大的市场。
对于这种不正常的现象,科学家们深表担忧。他们发现,许多人事实上已经产生了“世界末日焦虑症”。比如,在NASA的一个咨询网站——“太空问题请问我”网站上,许多民众对“2012年是世界末日”的预言表示疑虑和恐惧。近日,NASA天体生物学研究所资深科学家大卫·莫里森专门批驳了这类谣言,并从科学的角度为民众一一进行了解读。
莫里森指出,作为《2012》的发行商,索尼影业公司对这种不正常社会现象应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索尼影业专门建立了一系列网站宣传这部灾难大片,许多网友也是从各种网站上了解世界末日的预言。网站的内容对他们影响很大。而且,很多网站根本没有声明“这只是电影中发生的事件”,因此就会对普通民众造成一定的心理暗示。
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历史学家保罗·博耶尔认为,事实上许多世纪以来。人类关于世界末日的假设从来没有间断过,电影《2012》只是掀起了一股热潮。19世纪30年代,耶稣再临派信徒威廉·米勒曾经预言,世界末日将在1843年到来。但是,这一预言并没有实现,而许多耶稣再临派信徒也丢弃了自己的信仰。美国福音传道者亨利·林德西也曾于20世纪70年代宣称,世界来日将会在20世纪80年代到来。但现在时间已经到了21世纪,世界末日也没有出现。于是,林德西也在不断地修正自己的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