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告诉你:爱猫有理

来源 :心理与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8dany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站在心理学的角度上,从猫咪的外貌特征、生活习性以及与人类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在现代社会中,作为宠物存在的猫咪广受喜爱的原因。
  吸猫,是一个网络热词,从词性来看,“吸”是动词,吸猫则指的是宠物猫的主人对猫咪的一些行为,包括对猫咪抚摸拥抱甚至忍不住使劲儿嗅等。而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多指的是一种对猫咪的极度喜爱之情,比如常常会忍不住要做出一些亲亲抱抱的这种亲昵的举动。与此同时,也衍生出“猫奴、铲屎官”等对猫主人的称谓,可见人们对猫咪的喜爱之情已经非同一般,达到上瘾的地步。虽然人类饲养的宠物种类繁多,但是猫咪在宠物界的地位可是不可撼动的,那么为什么人类会对猫咪如此痴迷,心甘情愿伺候着猫主子呢?
  提到猫咪,可爱肯定是你能想到的第一个形容词。这些毛茸茸的小家伙们有着大大圆圆的眼睛、小巧的嘴巴等特征,让人看到就要直呼可爱,然后忍不住地喜欢,那么这些相貌特征又有什么特别之处呢?
  首先这组特征被称为婴儿图式,婴儿图式是指在人类和动物的幼崽中常见的一组面部特征(比如说,大大的脑袋和圆圆的脸庞,饱满突出的额头,大大的眼睛和小巧的鼻子以及嘴巴),在经典的洛伦兹的理论中,这种特征被看作是一种可以触发人类对于婴儿的照顾行为以及产生情感倾向的先天释放机制,而在较前沿的研究中,其在促进人类培育行为上的作用已经利用神经影像学的技术,在神经生理学水平上得到了证明。同时,这种对于婴儿图式产生的反应又被称为“可爱回应”。
  而可爱回应,指的是成年人无论看到婴儿照片还是真实的婴儿都能积极回应的现象,成年人在面对婴儿的时候,说话的声音会变温柔,心理年龄也会变低,如果这个小孩长得很可爱的话,那人们的心仿佛都要化了,舍不得离开。人们印象中的可爱的种种特征都会激发所谓的“可爱回应”,比如脸圆圆、高额头、大眼睛、小鼻子和小嘴巴。同时,新的研究表明,对可爱的识别和回应不仅是成年人能做到的事,三岁大的儿童同样能识别出那些可爱的特征。也就是说,小孩子就已经表现出对可爱事物的偏爱了。
  简而言之,作为哺乳动物,我们会对幼崽产生本能的喜爱与照顾。这种产生于对人类婴儿的可爱回应,并没有只局限于婴儿身上,而是泛化到了各种我们觉得可爱的事物之上,比如,我们在此谈论的对于猫咪的喜爱,就是很典型的一种。也就是说,因为猫咪所具有的面部特征和婴儿的脸庞非常类似,所以会诱发人们非常原始的情感,让人们忍不住喜爱它们,想照顾它们,而这归根结底是我们的哺育本能的一种表达。
  猫咪可爱的面孔,顽皮的天性,这两种特性都会激发我们想要去观察它们的本能。可爱并不是猫咪广受欢迎的唯一原因,小狗同样可爱,下面我们就从猫和狗的对比中来看看另一个猫咪受欢迎的特性。
  猫咪多数时候都是一副表情,这是因为它们的面部肌肉较少,无法展现丰富的表情,所以很多时候都是一副漠然的样子。但这没有成为缺点,反而成为猫咪俘获人心的一个优势。我们可以将自己臆想的任何情緒投射在猫咪的身上,也就是说,我们可以决定猫是开心还是不悦。而狗狗则不同,它们有着复杂的面部肌肉群,很容易让人读懂它们的表情。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来讲,我们对于猫咪情绪的理解多是我们自身的投射和臆想。猫咪习惯独自生活,不会给人们造成沉重的情感压力。而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难以有大段的时间来照顾宠物,所以猫咪的这种特性也就更适合人类。
  在很多家庭里,宠物已经成为了家庭成员的一份子,特别是对于一些独居的个体,或是没有子女的家庭,宠物就成为一种朋友或是孩子般的存在。它们可以是我们孤独时的玩伴,也可以是我们倾诉烦恼的对象,它们承载了我们的情感。一系列的研究都表明,在与宠物的互动中,主人们的精神紧张得到缓解,压力得到释放,正如普渡大学的教授Alan M. Beck在《宠物与人:动物陪伴的重要性》一书中讲到的“宠物在我们的情绪和身体健康方面扮演的角色比以往任何时刻都要重要”。
  而对于那些受限于各种条件不能养猫的人来说,现实也催生了相关的行业,猫主题咖啡厅的兴起就和这种吸猫文化密不可分。携二三好友,喝着咖啡撸着猫,一起度过一个轻松的周末,好不惬意!
其他文献
Q老师您好!我是一名19岁的高二的学生,在国外读书已经两年了,这次放假回国,总感觉和父亲的争吵越来越多,总觉得父亲不尊重别人的意见,一直按照自己的意愿办事,不顾及我的感受。比如:那几天,约好了时间他开车送我去找朋友玩儿,他竟然迟到了半个小时,其间我打电话他还不接,见面后一个劲儿地说只是先接了个别人的电话,为什么别人的事情都比我的事情重要?我一听当时就急了,和他吵了起来,很快,就被他赶下了车,我真是
期刊
1  我认识的一个姑娘,刚结了婚,年纪并不大,却得了不好治的病。她说也就大半年的时间,就得了这个病。缘由是和爸爸生了一次大气,她爸爸不肯原谅她,全家人都要她去道歉,她怎么道歉都不管用,生生地给憋出了一个子宫肌瘤。她告诉我,其实她已经结婚了,那个家她都不想管了,只是还有妈妈在那个家。  她说:“我妈很痛苦,因为我爱她,所以我解脱不出来,怎么办?”  我给她提了一个建议,旁人听了都会吓一跳。我告诉她:
期刊
来心理门诊看病,是单位领导派了同事小高硬“押”着老李来的。所以,老李满心的不情愿全都写在脸上了,一路上对小高不理不睬,进了诊室对医生的问话也爱搭不理的。  老李姓李没错儿,但一点儿都不老,今年虚岁才31,只是长相老成,遗传的秃顶,平时喜欢皱着眉、板着脸,不苟言笑而已。五年前,他作为单位最年轻的管理层被破格儿提拔起来了。他果然没有辜负上级领导的厚望,自从当了领导,就一心扑到工作上,坐得住,也钻研得下
期刊
随着科学的进步和医学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心理健康。强迫症作为最常见的心理障碍之一,人们对其已不再陌生。但是,儿童也会得强迫症吗?  面对这个问题,不要说普通百姓感到困惑,就连医生们也颇有争议,并影响着儿童心理问题的诊断和及时治疗。的确,既往认为儿童强迫症较少见,归类在儿童期情绪障碍中。儿童在成长發育过程中也确实有反复吐口水、不停地舔嘴唇、重复摆放东西等行为,但过不多久往往自愈。那么,儿童究竟会不
期刊
大多数精神分裂症患者在青春期或青年早期首次发病。在突出的精神病性症状出现之前,患者可能先出现一些可疑的迹象,后者被称为早期症状。这些症状包括学习成绩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焦虑、情绪低落、强迫思维或行为、退缩、社交困难、易激惹以及奇怪的或敌对的思维或行为等。  然而需要指出的是,有上述症状并不意味着一定会发展成精神分裂症,换句话说,这些症状是非特异性的。它们也可能是对青春期身心发育一过性的反应,还可能
期刊
亲爱的读者朋友:感谢您一直以来对本刊的支持和厚愛,读者的需求永远是我们进步的动力!为了更好地科普精神卫生和心理健康知识,我们设计了本问卷,希望您能抽出一点宝贵的时间,配合我们扫描二维码,在线填写问卷,让我们听到您的声音,办一本您心中所喜爱的杂志。所有参与问卷填写的读者,都有机会获得精美礼品一份,提供有建设性意见的读者获奖几率更高哦!  《心理与健康》全体工作人员
期刊
12年未回家过春节、与父母决裂6年。最近,他写下万字长信来“控诉”父母对自己的伤害。一篇有关“高考状元万字长文数落父母”的文章火遍网络,并引发了网友的讨论。  该文作者似乎站在亲子系统中痛苦的“状元”儿子一方,挖掘出符合因果逻辑、符合情节事实的一连串问题来。其暗示的因果结论也是必然的—父母太坏了。  有关这个儿子与父母的故事,网络中迅速诞生很多讨论、网文,尽管结论不同、甚至相反,但同样分析出了一连
期刊
33岁的董先生,是一名保安。前些年,董先生逐渐变得孤僻、少语,常在家中上网打游戏,累了就睡,有时连续几天都不与家人讲一句话。家人帮他联系工作,他做一两个月就辞掉,问其原因,他也不愿意讲。而且,一旦父母与其讲话,董先生就称,父母当年离婚,让他很没有面子。在父母离婚八九年后,董先生再次反复提到父母离婚的事情,称父母离婚造成家庭的不完整,对他影响很大;他的父母也真的以为是当年离婚的事件对他造成了巨大的伤
期刊
下午5点半了,到了下班时间,雨并没有丝毫要停歇的意思,还在一直下。和同事一起从5楼下来,有两个同事没有伞,都戴好帽子跑向车站。我本来是打算和小凡撑一把伞回学校的,而她也开始戴帽子。可能在上班时总觉得她和我对着干,心里有点不爽,潜意识里就没想着让她撑,就没好气地对她说:“你还撑不撑伞啊!”她也是自尊心特别强的人:“你自己撑吧!”当她说完这句话时,我才意识到我刚才语气有点不对。可是,话都说了,怎么收回
期刊
引言  面对焦虑,很多人采用放松、运动、转移注意力等“克服”的方式来应对,其本质是把焦虑看做需要控制和管理的对象,秉持一种对立的态度。今天我跟大家介绍另一种方法—正念,用完全不同的视角去理解和应对焦虑。  焦虑,让人寝食难安  小郭是一个特别容易焦虑的女孩,特别是在工作场合,一遇到事情就很紧张。她说:“我就是到了公司就会比平时更紧张一些。有人经常会说我在抖腿或者转笔,我后来留意了一下,发现都是在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