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周矩敏的画

来源 :书画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iaI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周矩敏1953年出生,江苏苏州人,1982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绘画专业,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江苏省人大代表、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中国画人物画艺委会副主任、苏州国画院院长,苏州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作品《弦叙》参加第八届全国姜展优秀作品展,获最高奖。《丝竹》参加日本艺术中心国际艺术交流展,获中心年度奖,作品《白鹭》入选第六届全国美展,《双陆》获第四届全国体育美展一等奖,被国际奥委会总部收藏,《旧历》参加第十届全国美展并被收藏,《风云》参加全国三届国画展,《民声》参加百家金陵画展,《载歌行》参加全国画院优秀作品展,《流金岁月》参加第十一届全国美展。《乐土》参加2009·中国百家金陵画展。出版《周矩敏国画集》《漫游三十年代的上海》《散淡人生系列》等。
  
  读矩敏的画,如同读懂他的人生图卷——清新、温淳又充满阳光;
  评矩敏的画,如同评述他的生存状态——散淡、冲和与简约的审美理想。
  他是睿智的,理性的;
  他是激越的,沉厚的。
  我喜欢他的画,更赞赏他的生命体验。
  他笔下的水土,因风雅而充满诗情;
  他墨里的家园,因多彩而梦牵魂绕。
  那沉浸于笔端,洋溢于咫尺的历史和社会百味,为我传递着故土的情愫,亲切而生动;它为我拨动了水乡的琴弦,细腻又空灵。
  笔墨水文化,让我感动,让我会心,让我震撼,让我流泪……
  在中华五千年文明中,楚汉文化与吴越文化构成了江苏南北交融的独有的人文奇观,使这神奇的本土文化从古到今始终衍绵不息,独领风骚。本质地看,吴文化是水文化。沉浸蓿柔性文化的苏南人因水而居,因水而兴,柔中有刚,刚柔相济,包容性大,开创性强,显示了融合共济、和谐共生的文化品格与特质。苏南的人才、资源、地城及生活富足的基础优势与历代崇教尚文的社会风气,使这方水土的人文精神中储备着创意出新的遗传因子。由此,在文化艺术上,以清、逸、淡、雅为审美旨趣与自然风格,追求老庄哲学的“虚静无为”,追求“绚烂之极,复归平淡”“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昆曲、评弹、刺绣、民歌、园林一直到诗词、书同,无不以自然、淡逸为审美最高境界。以明代吴门画派为例,沈、文、唐、仇诸家均以表述“简逸华滋、清丽典雅”的审美品格而彰显吴韵的艺术风采。
  历史的积淀形成了苏南人特有的人文精神。吴韵,以传统人文理念为根本支点,其艺术的技法体系到内在精神都包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从北宋提出文道两本,形式与内容的统一,“文以载道”,从技到道的层面的拓展,从自觉的文化到文化的自觉,历史的遗存体现了江南吴韵文化代代相袭的传承性(技法程式、审美风格与文化精神)、重和性(敦厚、含蓄、精密、和谐)和深约性(精微之处见精神,内质变化显个性),从而使吴韵文化从形式语言、技法嬗递到精神升华都体现了一个时代的人文关怀与人文情趣。
  一方山水养育一方人。富于才情与学养的周矩敏就是在吴文化的熏陶下成长起来的优秀艺术家。他的艺术生命之根,萌发于姑苏,受孕于金陵。受其情如水,其志如石的精神气质的支配,使他的绘画世界里虽无大制作的惊人选题,却充满着吴文化情结的温澜与雅逸。在这样的世界里,使人不由得想起惊鸿照水、明月婵娟的境界:柔情与婉丽、明豁与朴迈相融的名士式的放达。无论是《散淡人生系列》还是《印度印象系列》《西藏系列》,矩敏恪守自己的诺青,用心作画。以情入境,“我自为我,自有我在”。丹青的广角镜聚焦于江南民国人文语境,以及他个性化的风情画种,奇彩高格,魅力无限,震撼了多少读者!
  在笔墨中立定精神。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矩敏绘同中点线、色彩,平而解构的视觉图式,不仅存在于技法的创造中,而且在于作者的性灵与智慧中,把宇宙的精神与自然的生命表达出来。“中国文人向来以‘心淡’‘形散’为清高”“文人所表现出的散淡,是通过一种闲适、舒缓的生活节奏,来细嚼生活品质,省悟人生的文化之相。”矩敏如是说。由此,“逝去的生活所留下的历史间隔,如雾里看花,反而多了一分诗意的联想,记忆的碎片催生了许多似是而非的美感”。广取博收,积学善思的矩敏,以静为质,以灵为用。他不单是“娴古人之技法,富胸中之丘壑”,更重要的是求自我的精神。矩敏重视遵循傅抱石先生的审美理想,追求“灵”“秀”“慧”。
  灵——悟性与融通。观察生活,感受生活,提炼生活,诗意生活。人与自然、与社会、与自我的和谐圆融在他的笔下求得统一,这难道不是艺术审美的最高准则?
  秀——闲逸妙趣的士人气息,色彩斑斓的生活长卷,音律流变的风俗意蕴,读书、观棋、赏花、弄鸟、听雨、玩月、看云……“临水观鱼心无事,与后赏花却威诗”。一展江南生活中无处不在的人文情愫,何等风雅秀丽!
  慧——颖悟而慧畅,淳朴而机敏,纯净而散淡,民国人物形象的塑造,朦胧可辨的触摸感,个性化肢体语言的强化。展示了亲切生动的历史画面与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心静开卷便受益,气躁百诵仍糊涂”。戏谑与幽默,亦真亦幻,以今察古,追踪历史的笔墨苦旅,是何等大智大慧!
  矩敏坦言:“绘画风格同样是在找寻的过程中不断去完善的一种自然流露。”在数十年的创作历程中,他尊古熔古,融会贯通,使作品深具传统意蕴;他出古铸今,匠心独运,淳真拙朴、静美的人文气息,折射着他对古典的颖悟与汇通。对传统水墨的解构性重组和空间营造新语青的阐释,艺术的自觉是他不仅娴熟地把握人物造型,抒写创作题材的贷泛性与自由度;他不仅擅于多变的线质,多姿的线态,多种的笔法。保持了个性化笔墨符号的统。性与整体性;他还善于以主观情愫或需求去用光用色。描绘出绚丽典雅、醇厚重合的独特图画。这是他从生活的情感渡澜中获得的源源不断的灵感。
  水乡情韵演绎在笔墨之中是感动心灵的意象。情到真处,方见心境。那石桥、小河,那月光、清风,晨赏荷塘清莲、卧听蛙声一片……呵!阳光里的水乡,明丽、娇柔,蕴藏着一个单纯的世界;烟雨中的水乡,虚无朦胧。流淌着一种飘逸的诗絮……这就是矩敏鞘夕体悟的故土,它的纯、它的净、它的淳、它的朴、它的淡、它的柔、它的散、它的静……不仅是学习创作心态,更是艺术追求的境界。
  矩敏常说他不是复古主义者,他不以表现传统为终极目标。“闳约深美”,他是从传统绘画的本体语言出发,显示中华民族传承不息的文脉。用笔墨语言的个性样式表达现代时空与历史的对接,解读眼前与历史人物的生活情状。从而直接切入主体空间的展示,以求“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敖倪于万物”(庄子)的自然主义情怀。他始终割舍不了以文化境界和书卷气息见称的古代经典,又长期在选择、整台的美学目标引领下进行多角度、多层面的艺术苦旅。他对历史木质的关注,把握艺术规律的用心可以说是呼之欲出。这是矩敏艺术生命的慧根,特立独行的见证。他沉醉于古典的融会,使其作品在历史的长影中更温醇厚重;他有发韧于时代的创意,以生活的内质和灵动的技法递变,求得新的文化范式。
  是的,我们这个时代丰富且复杂,粗糙又生动,早已超越了一切想像。东方与西方,历史与现实,保守与革新……各种理念的交汇与冲突,这是人类历史上最为波澜壮阔的图景,也是最为激越的精神角斗场。在这个审美转型的盛世,不可避免的浮躁与浅薄在这多元文化的交织下显得如此无奈。时代太需要纯化与升华,人们太需委淡泊与宁静,社会太需要和谐与阳光。君子和而不同,散淡人生,鄙薄功利,期冀清新与关爱,感恩与善待……我们看到,矩敏深刻地将散淡主题的绘画创造性地激情指向财富与欲望价值观的社会性批判,物质主义的否定是当代知识精英的慷慨演说。至此,你会明白矩敏“志于道、居于德、依于仁、游于艺”韬精肆力,纯情操翰的真实原委。正如唐代张怀瑾所述:“夫翰墨及文章至妙者,皆有深意以见其志,览之即了然。”这就是今天我们纵览周矩敏中国画“别有一番殊相”的社会意义。矩敏作品在物我两忘、心手双畅中表现出来的创作激情,其笔墨与气质的自然交融,其形式所表达的“情”与“蕴”和内容所展示的“义”与“境”很智慧地昭示了这一艺术精神。
  作为一个成功的画家,今天罩已年过天命的矩敏自觉地担负着振兴苏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文化的重任。他时刻把握艺术的本体规律,又注重艺术的真情表露。他的作品更多的是来自灵魂的自我反省与社会的生存思考。
  大道无极,攀登无限。矩敏沐浴在水乡的阳光里……
其他文献
介绍了华丰纸业有限公司污水处理中的工艺流程及控制.文中对系统的功能、硬件的配置和软件的编写进行描述.系统采用了西门子S7-300 PLC作为下位机控制,CE的CIMPLICITY软件作
本文以常用的CW6140型普通车床为例,介绍了利用PLC把继电控制改造为自动控制的分析与设计方法。
介绍了基于PLD可编程逻辑器件的电阻点焊控制电路,着重介绍了实现焊接循环的四个阶段的时间控制电路,及焊接电流大小的控制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