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令女性挺胸翘臀的高跟鞋不应该变成女性魅力的标志。
玛丽莲·梦露曾经说:“虽然我不知道是谁最先发明了高跟鞋,但所有女人都应该感谢他。”但这句话在今年戛纳电影节的红毯上却惹怒了众多女明星,她们因为没有穿着高跟鞋而被主办方拒之门外。纪录片《艾米》的导演阿斯弗·卡帕迪尔的妻子称她被要求“换适当的鞋子再回来”,左脚局部截肢的电影制片人瓦莱利亚·里希特也同样因没有选择“正确的正装鞋子”而被拦了下来。
这件事受到了女权运动者的猛烈抨击,她们指责电影节主办方性别歧视,实际上这一直是她们斗争的重点——令女性挺胸翘臀的高跟鞋不应该变成女性魅力的标志。
然而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在数百年前,高跟鞋在发明之初却是男性的专属物,被用来展示强大的阳刚之气。
代表权力的高跟鞋
“事情大概发生在15世纪或者更早一些”,多伦多巴塔鞋类博物馆的伊丽莎白·赛弥尔哈克解释称,“中东地区的波斯人追求高超的马术,他们发现当骑手站在马镫上射箭时,高跟鞋可以在帮助他们站得更稳,射得更准。”
在十六世纪末,波斯国王阿巴斯将高跟鞋带到了欧洲,并迅速掀起了一股波斯风格鞋子热。一夜之间,高跟鞋成了体现男性阳刚、强劲外表的唯一选择。
这股穿着高跟鞋的热潮不久便蔓延到底层民众之中。为了显示自己与众不同的地位,贵族们大大地提高了他们鞋跟的高度。真正的高跟鞋就这么诞生了。
据记载,法国国王路易十四为了提升他那与其地位不相匹配的154cm的身高,命令鞋匠将他的鞋跟加高到了12cm。
实际上,在17世纪的欧洲,道路状况十分不好,布满车辙并且泥泞不堪,穿着高跟鞋根本无法走路,“这正是贵族们想要达到的效果,”赛弥尔哈克在《时尚的高度:高跟鞋的历史》一书中写到,“贵族们喜欢用一些极尽奢华,却毫无实际作用又不舒适的服饰来显示自己的地位:他们用不着下地干活,他们也不怎么走路。”
路易十四甚至为了彰显他的权力,而将他的高跟鞋鞋跟包裹上红色的摩洛哥山羊皮革或者是将鞋跟漆上红色,因为当时红色染料十分昂贵且富有军事色彩,这样他的这些高跟鞋不像女人的绿色天鹅绒皮鞋一样有太多的仿冒品。他还规定只有宫廷能够穿着红跟鞋。同时代的英王詹姆士二世与大臣们,都以穿红色高跟鞋为时尚。在当时的欧洲,想要知道某人是否得国王宠爱,只要低头看看他的鞋就行。
大概在路易十五统治时期,女性禁止穿着高跟鞋的规定被打破,路易十五的情妇蓬帕杜夫人创造了一种又窄又弯曲的法式高跟鞋,这种鞋更难用于行走,正因如此它完全适合充当一种梦幻般的闺房鞋。
这种鞋子款式从巴黎蔓延到整个欧洲。一首18世纪的讽刺诗写道,“穿上法式高跟去参加舞会,这真是走路不稳的时尚呀。”
伦敦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馆长海伦·裴森说:“从那时起,男女之间产生了区别。男性的鞋跟变得方正、稳固、厚实。而与之相对,女性的鞋跟则变得纤细且富有曲线。”
摇晃的脑袋 摇晃的高跟鞋
然后男性大弃绝时代来临了,伴随着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男子们开始更看重理性和务实,他们不再佩戴珠宝首饰。不再穿着颜色靓丽惹眼的服装,而开始追求简便、朴素、更符合其性别的装扮。他们开始穿着新兴的三件套,色调暗沉,别具一格是不受提倡的。
男性都被视为唯一具有理性思维的性别,他们拥有政治选举权。在这种新的平等中,男性不再需要高跟鞋。亚历山大·蒲柏曾列出了男性俱乐部的规则,其中警告说,如果一个成员“鞋跟超过一英寸半……此人应被立即驱逐……从我们这里离开,自己去变高!”。到了1740年,男人们已经不再穿着高跟鞋了。
而与此相反女性则被视为天生缺乏理性,不适合接受教育和拥有公民身份。时尚被重新定义为轻浮和女人味,高跟鞋成为“傻白甜”形象的有力辅助。在1781年的短篇小说《描画者》中,“活泼”的人物哈里奥特 “穿着法式高跟鞋摇摇晃晃的,脑袋就像她的脚一样不稳定”,这代表了18世纪女性的理想典型。
正是由于这种明显的偏见,人们对高跟鞋的热情骤减,在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它们在女性的脚上也已经难觅踪迹。
然而19世纪中期,摄影技术的出现及迅速普及又改变了人们关于时尚的看法:身材窈窕至为重要。而高跟鞋使得女性不得不挺起胸膛弓起脚背,这种弯曲的脚更加诱人并造成腿更加修长的假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著名鞋子设计师罗杰·维威耶创造出了细高跟,它的出现更加深了这一功能,并且使女性展现出“难以置信的性感美”,高跟鞋的狂热爱好者玛丽莲·梦露曾宣称:“给女孩一双对的鞋,就可以征服整个世界。”
这一时期本来有望可以使高跟鞋回到男人的鞋柜,然而即使是时尚新锐们也拒绝了这一提议,他们认为人为增加的身高不会赋予他们任何优势,穿着高跟反而减损了他们的阳刚之气,突出了天生的身高不足。
性感力量
到了20世纪60年代,高鞋跟又变得不那么受青睐了,对于“青年风暴”的风格革命而言,它太“成熟”;而对新锐女权主义者来说,它又太容易惹麻烦。
直到上世纪80年代,大量女性进入职场,男士们觉得受到威胁,事业心太强开始被认为是社交生活的不利因素。高跟鞋则提供了一个解决方案,高耸的“高跟”,可以暗示对方,女性的成功并非只是因为她的商业头脑,利用高跟鞋,职业女性通过性感的“力量”来操纵他人。
2014年法国南布列塔尼大学的尼古拉斯·盖冈教授进行了一项实验证明女人鞋跟的高度对男人的行为表现出巨大的影响力。例如,在一个获得帮助的实验中穿高跟鞋的女性得到的男性回复率为82-83%的,而穿平底鞋的则仅有42-47%。同样,穿着高鞋跟的女性在酒吧中吸引男性的时间平均为8分钟,而穿着平底鞋的女性则花费了14分钟。
在意大利语中,高跟鞋被称为Stiletto,即一种刀刃很窄细的匕首。对女人来说,高跟鞋就像是一把尖锐、性感、致命的匕首,让女人征服男人。激进女权主义者希拉·珍妮弗说,“高跟鞋之所以能吸引男性不仅是它迫使女性时刻保持一种取悦男性的姿势,它还使得女性感到疼痛并难以逃跑。而女性则利用了这种力量,与男性相比,女性总是缺少权力,因此我们被迫以这种方式来进行弥补。”
维多利亚·贝克汉姆大概不会同意她的说法,虽然传说中“穿平跟鞋不能集中注意力”的事业有成的她,一直在承受高跟鞋的痛苦,包括拇趾囊肿以及因为穿12.7cm高跟鞋而得的椎间盘突出。她仍然认为女性穿着高跟鞋“首先取悦的是自己”,而现代女性的影响力大小与鞋跟的高度“毫无关系”。
玛丽莲·梦露曾经说:“虽然我不知道是谁最先发明了高跟鞋,但所有女人都应该感谢他。”但这句话在今年戛纳电影节的红毯上却惹怒了众多女明星,她们因为没有穿着高跟鞋而被主办方拒之门外。纪录片《艾米》的导演阿斯弗·卡帕迪尔的妻子称她被要求“换适当的鞋子再回来”,左脚局部截肢的电影制片人瓦莱利亚·里希特也同样因没有选择“正确的正装鞋子”而被拦了下来。
这件事受到了女权运动者的猛烈抨击,她们指责电影节主办方性别歧视,实际上这一直是她们斗争的重点——令女性挺胸翘臀的高跟鞋不应该变成女性魅力的标志。
然而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在数百年前,高跟鞋在发明之初却是男性的专属物,被用来展示强大的阳刚之气。
代表权力的高跟鞋
“事情大概发生在15世纪或者更早一些”,多伦多巴塔鞋类博物馆的伊丽莎白·赛弥尔哈克解释称,“中东地区的波斯人追求高超的马术,他们发现当骑手站在马镫上射箭时,高跟鞋可以在帮助他们站得更稳,射得更准。”
在十六世纪末,波斯国王阿巴斯将高跟鞋带到了欧洲,并迅速掀起了一股波斯风格鞋子热。一夜之间,高跟鞋成了体现男性阳刚、强劲外表的唯一选择。
这股穿着高跟鞋的热潮不久便蔓延到底层民众之中。为了显示自己与众不同的地位,贵族们大大地提高了他们鞋跟的高度。真正的高跟鞋就这么诞生了。
据记载,法国国王路易十四为了提升他那与其地位不相匹配的154cm的身高,命令鞋匠将他的鞋跟加高到了12cm。
实际上,在17世纪的欧洲,道路状况十分不好,布满车辙并且泥泞不堪,穿着高跟鞋根本无法走路,“这正是贵族们想要达到的效果,”赛弥尔哈克在《时尚的高度:高跟鞋的历史》一书中写到,“贵族们喜欢用一些极尽奢华,却毫无实际作用又不舒适的服饰来显示自己的地位:他们用不着下地干活,他们也不怎么走路。”
路易十四甚至为了彰显他的权力,而将他的高跟鞋鞋跟包裹上红色的摩洛哥山羊皮革或者是将鞋跟漆上红色,因为当时红色染料十分昂贵且富有军事色彩,这样他的这些高跟鞋不像女人的绿色天鹅绒皮鞋一样有太多的仿冒品。他还规定只有宫廷能够穿着红跟鞋。同时代的英王詹姆士二世与大臣们,都以穿红色高跟鞋为时尚。在当时的欧洲,想要知道某人是否得国王宠爱,只要低头看看他的鞋就行。
大概在路易十五统治时期,女性禁止穿着高跟鞋的规定被打破,路易十五的情妇蓬帕杜夫人创造了一种又窄又弯曲的法式高跟鞋,这种鞋更难用于行走,正因如此它完全适合充当一种梦幻般的闺房鞋。
这种鞋子款式从巴黎蔓延到整个欧洲。一首18世纪的讽刺诗写道,“穿上法式高跟去参加舞会,这真是走路不稳的时尚呀。”
伦敦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馆长海伦·裴森说:“从那时起,男女之间产生了区别。男性的鞋跟变得方正、稳固、厚实。而与之相对,女性的鞋跟则变得纤细且富有曲线。”
摇晃的脑袋 摇晃的高跟鞋
然后男性大弃绝时代来临了,伴随着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男子们开始更看重理性和务实,他们不再佩戴珠宝首饰。不再穿着颜色靓丽惹眼的服装,而开始追求简便、朴素、更符合其性别的装扮。他们开始穿着新兴的三件套,色调暗沉,别具一格是不受提倡的。
男性都被视为唯一具有理性思维的性别,他们拥有政治选举权。在这种新的平等中,男性不再需要高跟鞋。亚历山大·蒲柏曾列出了男性俱乐部的规则,其中警告说,如果一个成员“鞋跟超过一英寸半……此人应被立即驱逐……从我们这里离开,自己去变高!”。到了1740年,男人们已经不再穿着高跟鞋了。
而与此相反女性则被视为天生缺乏理性,不适合接受教育和拥有公民身份。时尚被重新定义为轻浮和女人味,高跟鞋成为“傻白甜”形象的有力辅助。在1781年的短篇小说《描画者》中,“活泼”的人物哈里奥特 “穿着法式高跟鞋摇摇晃晃的,脑袋就像她的脚一样不稳定”,这代表了18世纪女性的理想典型。
正是由于这种明显的偏见,人们对高跟鞋的热情骤减,在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它们在女性的脚上也已经难觅踪迹。
然而19世纪中期,摄影技术的出现及迅速普及又改变了人们关于时尚的看法:身材窈窕至为重要。而高跟鞋使得女性不得不挺起胸膛弓起脚背,这种弯曲的脚更加诱人并造成腿更加修长的假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著名鞋子设计师罗杰·维威耶创造出了细高跟,它的出现更加深了这一功能,并且使女性展现出“难以置信的性感美”,高跟鞋的狂热爱好者玛丽莲·梦露曾宣称:“给女孩一双对的鞋,就可以征服整个世界。”
这一时期本来有望可以使高跟鞋回到男人的鞋柜,然而即使是时尚新锐们也拒绝了这一提议,他们认为人为增加的身高不会赋予他们任何优势,穿着高跟反而减损了他们的阳刚之气,突出了天生的身高不足。
性感力量
到了20世纪60年代,高鞋跟又变得不那么受青睐了,对于“青年风暴”的风格革命而言,它太“成熟”;而对新锐女权主义者来说,它又太容易惹麻烦。
直到上世纪80年代,大量女性进入职场,男士们觉得受到威胁,事业心太强开始被认为是社交生活的不利因素。高跟鞋则提供了一个解决方案,高耸的“高跟”,可以暗示对方,女性的成功并非只是因为她的商业头脑,利用高跟鞋,职业女性通过性感的“力量”来操纵他人。
2014年法国南布列塔尼大学的尼古拉斯·盖冈教授进行了一项实验证明女人鞋跟的高度对男人的行为表现出巨大的影响力。例如,在一个获得帮助的实验中穿高跟鞋的女性得到的男性回复率为82-83%的,而穿平底鞋的则仅有42-47%。同样,穿着高鞋跟的女性在酒吧中吸引男性的时间平均为8分钟,而穿着平底鞋的女性则花费了14分钟。
在意大利语中,高跟鞋被称为Stiletto,即一种刀刃很窄细的匕首。对女人来说,高跟鞋就像是一把尖锐、性感、致命的匕首,让女人征服男人。激进女权主义者希拉·珍妮弗说,“高跟鞋之所以能吸引男性不仅是它迫使女性时刻保持一种取悦男性的姿势,它还使得女性感到疼痛并难以逃跑。而女性则利用了这种力量,与男性相比,女性总是缺少权力,因此我们被迫以这种方式来进行弥补。”
维多利亚·贝克汉姆大概不会同意她的说法,虽然传说中“穿平跟鞋不能集中注意力”的事业有成的她,一直在承受高跟鞋的痛苦,包括拇趾囊肿以及因为穿12.7cm高跟鞋而得的椎间盘突出。她仍然认为女性穿着高跟鞋“首先取悦的是自己”,而现代女性的影响力大小与鞋跟的高度“毫无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