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鼠

来源 :科普童话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arylo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那天下班后,我躲开二氧化碳那讨厌的气味,一回到家,马上打开了一罐压缩氧气,深吸了几口,然后按下电话上的留言读听按纽。前两个留言索然无味,都是广告公司在宣传他们新客户的产品,一些密度更高的压缩氧气和味道更接近天然水的合成水。但是第三通电话却吸引了我的注意。那是我的老友小乔打来的电话。
  我和小乔从小学时代就是同学,他在大学毕业以后加入了国家科研中心。前两年最后一次见到他的时候,他满面红光的告诉我,他将会参与一个可以改变世界的工程,当时他承诺这项工程面世前,第一个观众将会是我。
  小乔的留言很简单,他用略显兴奋的声音约我晚上九点在他家见面。他的留言多少让我回忆起一些陈年旧事,很多年以前我刚认识他的时候我们都还是孩子。那时候地球上资源还没有这么匮乏,多少还有一些矿石和树木可以使用。但是现在……
  我走到窗户前,看着2050年黑色的天空。十年前地球上已经再没有一块可以使用的矿石。而树木也已经相继枯萎,只剩下博物馆里几棵垂死的树木供人参观。全球性的气候变化造成了水资源和氧气的匮乏,现在唯一可用的就只有阳光了。科学家们利用阳光的能量来合成水供人们生活使用,勉强还可以应付。而现在唯一的困难就是生产氧气,由于人们对氧气的需求量太大,导致氧气的价格一再上浮。所以大部分人每个月不得不拿出超过一半的收入来购买氧,而贫困地区很多人因为长年缺氧而死亡。由于氧气的高利润,也引发一系列的犯罪现象,比如一些黑心的厂商常常会出售一些纯度低劣的假冒氧气来牟取更高的利润。
  小乔曾经告诉过我,这个世界毁在科学上,也一定要用科学来拯救。这个人或许就是他。
  今天,他到底会带我参观一些什么呢?
  晚上九点,我准时到达了小乔家。打开门的时候,他连门都没有让我进,直接将我拉进了他的车里。
  我打开一罐可以随身携带的袖珍氧气,等压缩的氧气填充了车内的全部空间后,我才取下脸上的呼吸面罩。小乔一脸似笑非笑的趴在方向盘上看着我,他说:"一年以后,你将会努力改掉这个习惯。"
  我摇了摇手中的氧气罐,好让氧气更均匀的释放出来。我说:"小乔,你们的工程完成了吗?"
  "对,今天刚完成,我说过,你是第一个观众。"
  "你们的工程具体是做什么?"
  小乔发动了汽车,当车平稳的开在轨迹公路上的时候,他松了口气,放下握在方向盘上的手,他说:"现在的氧气主要是靠分解水得来,不过目前水也只能靠合成,所以压缩氧气的价格才会这么昂贵。你知道在几十年前,氧气主要是靠什么生产吗?"
  "那时候氧气一直是由树木释放的吧。"
  "对,但是现在培育一棵树木的成本却要比合成水再分解出氧气更昂贵,还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来保护它们不被自然变化摧毁。"
  "你是说,你们已经成功研发出价格更便宜的氧气。"
  "不不不,不是更便宜,而是完全免费,只需要一年的时间。"
  "难道你们已经成功的栽种出大量树木。"
  小乔却讳莫如深的笑了笑,他说:"等一会你就会亲眼看见了。"
  轨迹公路的引导停了下来,我们稳稳的停在了一栋房屋前,虽然这里看上去不是很起眼,但是我知道这一定是小乔的工作场所,轨迹公路是从来不会出错的。
  果然,当小乔用了不少时间来核对身份,验证指纹、唾液、DNA以及瞳孔后。门打开了。门后面的世界豁然开朗,这竟然是一个地下王国,世界上最精良的科研中心。显然我的到来引起了一些麻烦,所以小乔一路上都不断的在向他的同事介绍我的身份,我有些不安的问他,把我带到这里有没有得到批准。
  小乔一脸轻松的说:"没事,这项工程我是头,我说了算。"
  我还是有些忐忑的跟在他身后,直到他带着我来到一个昏暗的房间,说是房间也不是很准确,因为这里空旷的出奇,比一个标准的足球场还要大几倍。
  小乔停下了脚步,神秘的看着我说:"管好你的眼睛,不要闭起来,因为你将要看到改变整个世界的实验。"
  随着一阵轻微的摩擦声,脚下变的明亮起来,我这才发现脚下只是一层透明的玻璃,有一道闸门挡在玻璃下面,闸门下是非常明亮的,有一个功率很大的灯泡发出刺眼的光芒。
  小乔拉了我一下,递给我一副墨镜,他说:"戴上它,仔细的向下看。"
  我接过墨镜戴起来,视线顿时变的昏暗起来。我蹲在地上向下看去,等我看清脚下的景象时,我惊呆了。
  脚下赫然是一个和地球一样的世界,只是这颗球比地球要小很多。球上面有着很多小黑点缓慢的蠕动着,密密麻麻。
  "小乔,这是什么。"
  "我们把它叫做希望之星,当然你可以认为它是另一个地球。"
  "另一个地球?那他可以改变我们的地球吗?"
  "当然,看见了吗?球上面的小黑点,这是我们培育出的一种智能生物,他们有智慧,可以自主的繁衍,生活。最重要的是,他们也呼吸,而他们却是吸入二氧化碳,吐出氧气的。"
  "你的意思是,只要大批量的生产这种生物,他们就可以和人类互补不足,代替树木释放氧气?"
  "对,而且他们比树木更容易存活,因为他们有智慧,可以适应环境。我们只需估算出人类需要的氧气量,然后生产出相应数量的希望之星,世界不就改变了吗?"
  "那他们靠什么存活?"
  "就是这个。"小乔指了指那只大功率的灯泡,"这是一个模拟的太阳,可以提供希望之星上的生物存活所需要的热量,在实验阶段,这些生物已经懂的利用这种热量来循环生产食物。"
  我摘下墨镜,和小乔相拥而泣。如果一年后的世界真的如同小乔描述的那样,地球上再也不会有氧气危机,同时科学家担心的水资源危机也迎刃而解,因为不再需要将大量的水分解成氧气。这样一来,将可以节省多少能量、多少时间,来恢复地球的环境呀……
  时间过得真快,一晃就是一年,我再次见到了小乔,他凭借希望之星的成功,已经抵身成为全球最杰出贡献科学家之一。一路上我自由的呼吸着,享受着希望之星带给我的新鲜空气。但是见到小乔的时候,他看起来却有些失落。我走过去问他为什么。他用力握了握我的手,说:"今天又有一颗希望之星被关闭了。"
  我惊讶的问他:"为什么。"
  "为了其他的希望之星可以正常存活。当初刚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实行希望之星计划时,为了快速中和大气中浓厚的二氧化碳,一共建造了三十七个希望之星,空气中积存的二氧化碳很快被希望之星化解,而平衡人类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只需要十七颗希望之星就可以。所以为了这十七颗希望之星不至于因为缺少二氧化碳而死亡,只有关闭掉其他的二十颗。"
  "噢,是这样,那关闭掉的希望之星上的生物会怎么样?"
  "因缺少能源而死亡。"小乔的声音变的低沉而充满痛惜。
  我拍拍他的肩膀,安慰他,我说:"别难过,它们是为了拯救人类而来,现在他们的使命已经完成了。"
  小乔深深的叹了一口气,他说:"但是希望之星上都是智慧生物,不是试验室中的白鼠。他们也有七情六欲和喜怒哀乐……"
  我点点头,赞同他的看法,我说:"我想,他们一直都不知道自己只是人类为了自身的利益而创造出来的,尽管他们可以思考。"
  小乔约我去同刚刚关闭的希望之星告别,我同意了。
  在透明的玻璃下,只有一盏白炽灯惨白而又昏暗的光亮。我们发现希望之星上面的小黑点还在慢慢的蠕动,小乔不安地说:"难道他们是死亡前的痛苦挣扎吗?不应该出现这种情形呀,应该是安乐死啊。"
  "等等,"我拍打着小乔的肩膀,"快来看。"
  小黑点蠕动着,慢慢的排列成一个大写的英文单词——"RIGHT",这是权利的意思。他们表达的是什么意思?是生存的权利吗?是对人类的抗议吗?
  不久,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正当人类享受着新生活的时候,十七颗希望之星突然集体"罢工"了,不,准确地说,应该是集体自杀了……地球重被二氧化碳所包围,天空再也没有亮起过。失去了最后一种获取氧气的途径,地球上的一切都渐渐湮灭了,其中当然包括人类。
其他文献
我的心紧张得像根琴弦,你一出现,它就颤个不停。我的心始终为你而紧张,为你而颤动;可你对此毫无感觉,就像你口袋里装了怀表,你对它的绷紧的发条没有感觉一样。这根发条在暗中耐心地数着你的钟点,计算着你的时间,以它听不见的心跳陪着你东奔西走,而你在它那嘀嗒不停的几百万秒当中,只有一次向它匆匆瞥了一眼。  節选自《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秋夜》写于1924年9月15日,最初发表于1924年12月1日《语丝》第三期,是《野草》的第一篇。时值“五四”新文化运动落潮,革命阵营分化,发生于1923年的“兄弟失和”事件,使作者鲁迅内心世界充满了孤独和彷徨。但此次的孤独彷徨较之十多年前因辛亥革命失败而造成的孤独苦闷,是截然不同的。辛亥革命的失败,使作者“如置身毫无边际的荒原,无可措手足的了”;而这一次,作者虽有孤独彷徨之感,但却并不消沉悲观
一天,马克·吐温在教堂里面听牧师演讲,起初,他觉得牧师说得特别棒,感动得他掏出钱准备捐款。過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说完,马克·吐温有些不耐烦,决定只捐点零钱。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在说,马克·吐温决定一分钱也不捐了。等牧师演讲结束,要求大家募捐时,生气的马克·吐温不仅没有捐钱,还偷偷从盘子里拿了2元钱。  心理学解释这种现象叫作“超限效应”,意思是说得越多,说服力会大打折扣。  多说未必有益,少言
带上眼镜,变身成航天员,穿梭于八大行星中;化作一个星宿,在无垠的太空中遨游;亲眼见证土星的光环、木星的大红斑……在中关村二小,这些都不是梦想,通过VR虚拟现实技术就可以实现!4月5日下午,中关村二小与北京某公司合作的VR虚拟现实沉浸式教学系统公开课正式开讲啦。中国教育学会专家、海淀区教委领导、北京教育学院计算机系专家、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科学与信息教研员、学校骨干教师及新闻媒体观摩了此次公开课。  
亿万富翁兼石油大亨小保罗·盖蒂在自家豪宅中安装了一个投币付费电话供客人使用,这样他就不用自己掏电话费了。  达尔文的表弟高尔顿发明了水下眼镜(泳镜),只是为了方便自己在浴室里看书。  愛因斯坦在临终前,把最后一句话用德语讲给了一位不会说德语的护士。  恐怖作家斯蒂芬·金不但不会给自己的孩子讲睡前故事,反而会让孩子们给他讲故事。
然而古生物學者发现,人类历史不过只占了这个星球生命的几个“微瞬”——宇宙英里的一两英里、宇宙年的一两分钟而已,而这个发现又导致第四个“弗式革命”。连同弗氏所指的第二个革命——或达尔文的革命言论——这种时间观念产生了明显的威胁。因为人类历史的短暂,意义非常清楚;而清楚的意义通常是正确的:如果人类只是繁茂的生命之树的枝丫,如果这枝丫,只在地质学上的前一瞬间才伸出,那么我们很可能不会是进化过程中可以预测
当《清风三叹》书稿的最后一题收尾后,我长出了一口气,我放心了。最起码,我的散文版的《母亲》应该是完成了。  这下好了,即使我因了身体的情况不能再写,那也不怕了,因为我总算是有一个完整的散文版《母亲》版本,可以呈献给我仙逝十五年的母亲了。  散文版的《母亲》,还包括去年出的《流水四韵》和《同声四调》,加上刚完成的《清风三叹》,这就是三本书。  这三本书,我都不是一气呵成地写成的,而是一题一题地,断断
最早的充气轮胎是白色的  你知道吗?世界上第一个橡胶轮胎是白色的,因为轮胎是由橡胶制成的,而橡胶的天然色是白色。但是,这种白色橡胶轮胎无论是强度还是抗撕裂性都不够理想,容易老化,而且价格也比较高。使用时间久了,胶料会变黄变棕,失去了装饰效果。  后来,人们在制造轮胎的时候,除了橡胶,还添加了一种黑色物质——炭黑。这样,轮胎就自然而然地变成了黑色。  当炭黑与橡胶结合之后,橡胶就会变得非常坚固。尽管
大凡名家对自己作品中的人物进行命名,往往是匠心独运而非随心所欲。鲁迅先生尤其如此,如孔乙己、夏瑜、驼背五少爷、红眼睛阿义、九斤老太太、豆腐西施杨二嫂等莫不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些名字有的是起到刻画人物形象、揭示人物性格的作用,有的是体现作者爱憎或透露人物命运,有的是传达特定的时代信息和揭示社会背景。所以解读作品中人物尤其是主人公的名字,有时也成为我们解读文本的一个有效的手段。以下是我们试着对鲁
《我与地坛》第一、二部分选入教材,一般的教学关注文章的主题——第一部分的“重生”与第二部分的“母爱”。但在最近的重读中,发现文章的语言很有特点,虽然没有什么华丽的辞藻,也没有什么机巧的比喻,但是妥贴异常,独具匠心。试举几例探讨。  1.地坛离我家很近。或者说我家离地坛很近。  疑问:这两句话有什么区别?放在一起是否有些啰嗦?  解释:这两句话表面上的差异是坐标的差异,前句以“我家”为坐标,后者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