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数学教学;错误资源;利用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 16—0102—01
课堂是学生出错的地方,错误是伴随着学生一起成长的,错误也是一种教育资源。教育可以从知道“对”反思“错”,也可以从“错”醒悟“对”。错误是个极好的教育契机,它提供了我们辨析是非、纠正错误的好机会。下面,笔者谈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
一、捕捉错误,让学生在倾听中感悟
随着课堂的开放,学生质疑、争论、反驳的机会逐渐增多。但学生质疑、争论、反驳的既有正确的,也有错误的。这就需要教师在倾听中捕捉有用的错误信息,把学生的错误信息看作是再生资源。教师要努力从学生发生错误的角度去解读学生,了解学生出现错误背后的原因。
例如,在教学“植树问题(两端都不栽的情况)”例3时,要求最外层一共有多少个棋子?有学生说每边放19个,可以放:19×4=76个。马上有学生说不对,我问:“哪里不对?”学生说:“角上的棋子好像算重了,因为两端都‘栽’是19个,两端都不‘栽’是17个,应该是19×2+17×2=72。”我顺势诱导:“还可以怎样做?”……所以,在课堂上面对 “错误”的时候,教师要善于倾听,发现错误的价值所在。
二、展示错误,让学生在纠错中加深理解
新课程倡导探究式学习,而探究必然会生成更多的错误。错误往往是学生自主探究的生长点。当学生出错时,教师可以不直接纠错,而是通过创设情境把问题抛给学生,让他们联系生活实际在操作、观察、比较、讨论等活动中自得自悟,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如,在教学“乘法分配律”后进行练习时,我发现学生有这几种解答方法,我没有立即评价,而是将这几种方法展现给大家看:
(4+8)×25 (4+8)×25 (4+8)×25
=4×25+8×25 =4×25+8 =4×25×8×25
=300 =108 =20000
我问:“你认为哪种方法是正确的,为什么?”学生纷纷举手表示第一种是正确的。我问:“为什么?”×××抢着说:“乘法分配律是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相加。”我追问:“那后两种为什么不对?”×××又说:“也就是4个25加8个25的和,而第二种却变成4个25加8的和了,所以错了。”在学生分析的过程中,很多只会套用公式的学生也逐步理解了乘法分配律。
三、巧用错误,放飞学生思维的隐形翅膀
一种错误的解法引发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讨论,他们在主动参与找错、辨错、改错的过程中,既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又找到了新的解答方法。这样教学,既没有对学生的错误全盘否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使错误资源得以合理利用。
如,学生解答一道应用题:“某旅馆有25间双人间,45间三人间,这个旅馆一共可住多少人?”我在巡视中发现有一个学生列式为(25+45)×2×3,这显然是不对的。当时,我没有直接否定,而是将这个算式写在黑板上让全班学生判断。学生们一致认为这个算式是错误的,我微笑着请这个出错的学生讲讲自己的解题思路。在该学生讲述的过程中,我发现该学生的想法中出现了闪光点,因为他把70间房间全看成了双人间。我马上抓住了这个思维的火花,启发这个学生顺着自己的思路说下去。结果,他不但发现了自己的错误之处,而且还列出了正确的算式,最主要的是给大家提供了一个新的解题思路。
四、将错就错,在辨析中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对于学生在课堂中出现的错误,教师不要急于解释,讲结果,而是要把错误抛给学生,将错就错,把学生的错误作为宝贵的教育资源,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辨析错误,给学生一些研究争论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争论中分析、反驳,在争论中明理,在争论中内化知识。
如,学习“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我先复习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之后让学生猜想一下,能被3整除的数会有啥特征呢?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个位上是3、6、9的数能被3整除。”我说:“那同学们能举例说说吗?”有学生马上举例36、63、69、96都是3的倍数。这时又有学生说:“13、16、19个位上是3、6、9,但不是3的倍数。”那到底对不对呢?学生很快便发现判断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看个位的思路是不正确的。在此基础上,又及时引导,让学生变换角度去探求新知。学生走进了“陷阱”,又从“陷阱”中走了出来,继续去寻找新的答案,获得了正确的知识,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编辑:谢颖丽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 16—0102—01
课堂是学生出错的地方,错误是伴随着学生一起成长的,错误也是一种教育资源。教育可以从知道“对”反思“错”,也可以从“错”醒悟“对”。错误是个极好的教育契机,它提供了我们辨析是非、纠正错误的好机会。下面,笔者谈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
一、捕捉错误,让学生在倾听中感悟
随着课堂的开放,学生质疑、争论、反驳的机会逐渐增多。但学生质疑、争论、反驳的既有正确的,也有错误的。这就需要教师在倾听中捕捉有用的错误信息,把学生的错误信息看作是再生资源。教师要努力从学生发生错误的角度去解读学生,了解学生出现错误背后的原因。
例如,在教学“植树问题(两端都不栽的情况)”例3时,要求最外层一共有多少个棋子?有学生说每边放19个,可以放:19×4=76个。马上有学生说不对,我问:“哪里不对?”学生说:“角上的棋子好像算重了,因为两端都‘栽’是19个,两端都不‘栽’是17个,应该是19×2+17×2=72。”我顺势诱导:“还可以怎样做?”……所以,在课堂上面对 “错误”的时候,教师要善于倾听,发现错误的价值所在。
二、展示错误,让学生在纠错中加深理解
新课程倡导探究式学习,而探究必然会生成更多的错误。错误往往是学生自主探究的生长点。当学生出错时,教师可以不直接纠错,而是通过创设情境把问题抛给学生,让他们联系生活实际在操作、观察、比较、讨论等活动中自得自悟,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如,在教学“乘法分配律”后进行练习时,我发现学生有这几种解答方法,我没有立即评价,而是将这几种方法展现给大家看:
(4+8)×25 (4+8)×25 (4+8)×25
=4×25+8×25 =4×25+8 =4×25×8×25
=300 =108 =20000
我问:“你认为哪种方法是正确的,为什么?”学生纷纷举手表示第一种是正确的。我问:“为什么?”×××抢着说:“乘法分配律是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相加。”我追问:“那后两种为什么不对?”×××又说:“也就是4个25加8个25的和,而第二种却变成4个25加8的和了,所以错了。”在学生分析的过程中,很多只会套用公式的学生也逐步理解了乘法分配律。
三、巧用错误,放飞学生思维的隐形翅膀
一种错误的解法引发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讨论,他们在主动参与找错、辨错、改错的过程中,既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又找到了新的解答方法。这样教学,既没有对学生的错误全盘否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使错误资源得以合理利用。
如,学生解答一道应用题:“某旅馆有25间双人间,45间三人间,这个旅馆一共可住多少人?”我在巡视中发现有一个学生列式为(25+45)×2×3,这显然是不对的。当时,我没有直接否定,而是将这个算式写在黑板上让全班学生判断。学生们一致认为这个算式是错误的,我微笑着请这个出错的学生讲讲自己的解题思路。在该学生讲述的过程中,我发现该学生的想法中出现了闪光点,因为他把70间房间全看成了双人间。我马上抓住了这个思维的火花,启发这个学生顺着自己的思路说下去。结果,他不但发现了自己的错误之处,而且还列出了正确的算式,最主要的是给大家提供了一个新的解题思路。
四、将错就错,在辨析中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对于学生在课堂中出现的错误,教师不要急于解释,讲结果,而是要把错误抛给学生,将错就错,把学生的错误作为宝贵的教育资源,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辨析错误,给学生一些研究争论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争论中分析、反驳,在争论中明理,在争论中内化知识。
如,学习“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我先复习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之后让学生猜想一下,能被3整除的数会有啥特征呢?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个位上是3、6、9的数能被3整除。”我说:“那同学们能举例说说吗?”有学生马上举例36、63、69、96都是3的倍数。这时又有学生说:“13、16、19个位上是3、6、9,但不是3的倍数。”那到底对不对呢?学生很快便发现判断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看个位的思路是不正确的。在此基础上,又及时引导,让学生变换角度去探求新知。学生走进了“陷阱”,又从“陷阱”中走了出来,继续去寻找新的答案,获得了正确的知识,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编辑:谢颖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