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言文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学习文言文,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继承和发展我们的民族文化。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教师要适时地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合作学习,提高学习能力。下面,笔者就以《游褒禅山记》为例,探讨如何在文言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一、了解教材。制定教学目标
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就犹如灯塔一样,能将文言文教学导入正确的轨道,提高教学的效率。教师要在了解教材和学情的基础上,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为后续的教学活动作准备。
例如,《游褒禅山记》是一篇别具一格的游记。这篇游记记录了作者和同伴游褒禅山的经过,并借此生发议论,说明要实现远大理想,成就一番事业,除了要有一定的物质条件外,还需要有坚定的志向和顽强的毅力,并提出治学必须有“深思慎取”的态度。为此,笔者制定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王安石的生平。
(2)让学生了解文言虚词“以”“其”的意义与用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让学生掌握即事明理、叙议结合的写作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学习作者“尽吾志”和“深思慎取”的人生态度。
二、合理分组,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在为学生分组的过程中,教师需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根据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情况等方面的差异,合理分组。在每个小组中,每名学生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如记录者、监督者、组织者、发言者等。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他们需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相互帮助、相互讨论、相互促进。当然,教师也可以让他们自由分组,自主选择自己的学习伙伴,这样有利于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在此过程中,我们可以先不干预,为学生营造一种和谐、平等、自由的学习氛围,让他们自由组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分工也是至关重要的。分工不合理,就会导致“有些事情没人做,有些人没事情可做”的局面。对此,教师可以为每个小组选一个小组长,让小组长负责分配任务。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我们可以适时进行指导。
例如,在讲解《游褒禅山记》时,笔者布置了以下任务让学生合作完成:
1.搜集资料,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和作品的创作背景。
2.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3.思考作者通过这篇游记阐述了什么观点。
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每5个人为一组,其中一名学生负责搜集资料,为大家介绍作者的生平经历和作品的创作背景,另外两名学生结合注释了解文章中陌生字词的意思,还有两名学生探究老师留的思考题,给出相应的答案,其他学生适时补充。通过合作学习,他们了解到:王安石是北宋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晚号半山。神宗时,王安石曾推行变法,被列宁誉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变法失败后,他退居江宁,封舒国公,旋改封荆,也称荆公,卒谥文。其散文雄健峭拔,被推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游褒禅山记》是王安石34岁时(1054年)从舒州通判任上辞职,在回家的路上游览了褒禅山,三个月后以追忆的形式写下的。四年后(1058年),他给宋仁宗上万言书,主张实施改革。12年后(1070年)罢相。他不顾保守派的反对,积极推行新法,提出“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观点,这与本文的观点也有相似的地方。在文章中,王安石揭示了成功的条件就是志、力、物,强调了力与物这两个客观条件的作用,又强调了志这个主观因素的关键作用,强调只要尽己之志,虽然不能达到目的,亦可无悔。作者在这里论述的既是游山所得,又是治学处事之理。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们畅所欲言,有的甚至还联想到了毕淑敏的一句话,即“我们可以不伟大,但我们庄严;我们可以不永恒,但我们真诚;我們可以不完美,但我们努力”。
综上所述,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教师要适时地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将他们视为学习的主人。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引导他们自主思考与探究,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适时点拨与指导,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
(作者单位:江苏省沭阳高级中学)
一、了解教材。制定教学目标
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就犹如灯塔一样,能将文言文教学导入正确的轨道,提高教学的效率。教师要在了解教材和学情的基础上,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为后续的教学活动作准备。
例如,《游褒禅山记》是一篇别具一格的游记。这篇游记记录了作者和同伴游褒禅山的经过,并借此生发议论,说明要实现远大理想,成就一番事业,除了要有一定的物质条件外,还需要有坚定的志向和顽强的毅力,并提出治学必须有“深思慎取”的态度。为此,笔者制定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王安石的生平。
(2)让学生了解文言虚词“以”“其”的意义与用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让学生掌握即事明理、叙议结合的写作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学习作者“尽吾志”和“深思慎取”的人生态度。
二、合理分组,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在为学生分组的过程中,教师需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根据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情况等方面的差异,合理分组。在每个小组中,每名学生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如记录者、监督者、组织者、发言者等。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他们需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相互帮助、相互讨论、相互促进。当然,教师也可以让他们自由分组,自主选择自己的学习伙伴,这样有利于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在此过程中,我们可以先不干预,为学生营造一种和谐、平等、自由的学习氛围,让他们自由组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分工也是至关重要的。分工不合理,就会导致“有些事情没人做,有些人没事情可做”的局面。对此,教师可以为每个小组选一个小组长,让小组长负责分配任务。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我们可以适时进行指导。
例如,在讲解《游褒禅山记》时,笔者布置了以下任务让学生合作完成:
1.搜集资料,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和作品的创作背景。
2.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3.思考作者通过这篇游记阐述了什么观点。
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每5个人为一组,其中一名学生负责搜集资料,为大家介绍作者的生平经历和作品的创作背景,另外两名学生结合注释了解文章中陌生字词的意思,还有两名学生探究老师留的思考题,给出相应的答案,其他学生适时补充。通过合作学习,他们了解到:王安石是北宋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晚号半山。神宗时,王安石曾推行变法,被列宁誉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变法失败后,他退居江宁,封舒国公,旋改封荆,也称荆公,卒谥文。其散文雄健峭拔,被推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游褒禅山记》是王安石34岁时(1054年)从舒州通判任上辞职,在回家的路上游览了褒禅山,三个月后以追忆的形式写下的。四年后(1058年),他给宋仁宗上万言书,主张实施改革。12年后(1070年)罢相。他不顾保守派的反对,积极推行新法,提出“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观点,这与本文的观点也有相似的地方。在文章中,王安石揭示了成功的条件就是志、力、物,强调了力与物这两个客观条件的作用,又强调了志这个主观因素的关键作用,强调只要尽己之志,虽然不能达到目的,亦可无悔。作者在这里论述的既是游山所得,又是治学处事之理。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们畅所欲言,有的甚至还联想到了毕淑敏的一句话,即“我们可以不伟大,但我们庄严;我们可以不永恒,但我们真诚;我們可以不完美,但我们努力”。
综上所述,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教师要适时地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将他们视为学习的主人。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引导他们自主思考与探究,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适时点拨与指导,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
(作者单位:江苏省沭阳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