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妻子跟我提出离婚,说她实在接受不了一个满身负能量的人,说我总是看不到别人的付出,成天抱怨,甚至走在大街上都是看什么都不顺眼,看谁都素质差。我真没想到自己在妻子眼里是这种形象,也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请问我该怎么改变呢? 鞍山:岳铭
中国人的字典里,和“抱怨”相关的词有“怨妇”、“怨天尤人”、“怨气冲天”、“怨声载道”……所谓的“怨”,即指内心的期待没有被满足,更重要的是对不满意的事归咎于别人或各种客观情況。
无限放大自己的付出
“抱怨型人格”是一种没有具体需求的频繁抱怨指责型人格,其表现特征是频繁抱怨这指责那,咄咄逼人,平息了一件事,还会挑出另一件事再进行一番抱怨指责,且这些事大多是鸡毛蒜皮的小事。
抱怨性人格的成因多由于负性思维或者消极思维,看任何一件事情,都会看到它的负面。归因模式是外向型,就是出现的问题永远是别人的,而不是自己。从另一方面来说,抱怨型人格是因为内心需求没有得到足够的关注,而这种内心需求的不满足,则多来源于无限放大自己的付出,忽略别人的付出。当一个人把自己的关注点完全放在了自己所受到的不公平待遇上时,他们也就失去了对自己的要求,认为一切的错误都应该由别人买单,而自己是个无辜的小白兔。所以,他们对待周遭的一切都充满了戾气。
抱怨的人内心很焦虑
“成大事者终日省己,盖朽木者意指旁人”。心理学家曾做过有关“抱怨”的研究,实验对象是5岁的小朋友,他们将有抱怨倾向的小朋友分在一组,抱怨情绪较少或没有的小朋友分在另一组。要求两组人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项特定的任务。结果发现,没有抱怨倾向的一组能够快速准确地完成任务。而有抱怨倾向的一组只完成了一半。在随后5年的跟踪调查中发现,在这批做实验的小朋友上学后,抱怨倾向较重的孩子们很多在学校的课业成绩中表现也并不出色,而他们归因都是“老师讲的不好”、“题目太难了”等等。
抱怨的人潜台词是“怎么做都没有用”。把失败、心情不好、问题等都统统归为外在的、无法掌控的因素。他们内心其实是非常焦虑的,因为“命运不在自己手中”。
根源问题是无法自我接纳
每个人都当过别人的情绪的容器,也对别人抱怨过。抱怨是一种带有极强的沟通意愿的行为,人们需要把自己的不满和需求用竹筒倒豆的方式渲泄出来,以求得别人的明确回应。但习惯性的抱怨,总是沉浸在不满和沮丧里,这些情绪长期积累起来,会对人们的心境产生很糟糕的影响。
爱抱怨的根源问题是无法自我接纳,有人看似抱怨的是别人,但其实抱怨的是自己。一个内心无法接纳自己的人,他的外部世界就像一只刺猬,浑身带刺,抱怨就是他的刺,用“刺”来呼唤别人对他的理解,却忘记了这个“刺”反而会让人离他越来越远。而接纳自我的第一步就是要允许自己不完美,那些对自己要求近乎吹毛求疵的人,往往也是最爱抱怨的人。
中国人的字典里,和“抱怨”相关的词有“怨妇”、“怨天尤人”、“怨气冲天”、“怨声载道”……所谓的“怨”,即指内心的期待没有被满足,更重要的是对不满意的事归咎于别人或各种客观情況。
无限放大自己的付出
“抱怨型人格”是一种没有具体需求的频繁抱怨指责型人格,其表现特征是频繁抱怨这指责那,咄咄逼人,平息了一件事,还会挑出另一件事再进行一番抱怨指责,且这些事大多是鸡毛蒜皮的小事。
抱怨性人格的成因多由于负性思维或者消极思维,看任何一件事情,都会看到它的负面。归因模式是外向型,就是出现的问题永远是别人的,而不是自己。从另一方面来说,抱怨型人格是因为内心需求没有得到足够的关注,而这种内心需求的不满足,则多来源于无限放大自己的付出,忽略别人的付出。当一个人把自己的关注点完全放在了自己所受到的不公平待遇上时,他们也就失去了对自己的要求,认为一切的错误都应该由别人买单,而自己是个无辜的小白兔。所以,他们对待周遭的一切都充满了戾气。
抱怨的人内心很焦虑
“成大事者终日省己,盖朽木者意指旁人”。心理学家曾做过有关“抱怨”的研究,实验对象是5岁的小朋友,他们将有抱怨倾向的小朋友分在一组,抱怨情绪较少或没有的小朋友分在另一组。要求两组人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项特定的任务。结果发现,没有抱怨倾向的一组能够快速准确地完成任务。而有抱怨倾向的一组只完成了一半。在随后5年的跟踪调查中发现,在这批做实验的小朋友上学后,抱怨倾向较重的孩子们很多在学校的课业成绩中表现也并不出色,而他们归因都是“老师讲的不好”、“题目太难了”等等。
抱怨的人潜台词是“怎么做都没有用”。把失败、心情不好、问题等都统统归为外在的、无法掌控的因素。他们内心其实是非常焦虑的,因为“命运不在自己手中”。
根源问题是无法自我接纳
每个人都当过别人的情绪的容器,也对别人抱怨过。抱怨是一种带有极强的沟通意愿的行为,人们需要把自己的不满和需求用竹筒倒豆的方式渲泄出来,以求得别人的明确回应。但习惯性的抱怨,总是沉浸在不满和沮丧里,这些情绪长期积累起来,会对人们的心境产生很糟糕的影响。
爱抱怨的根源问题是无法自我接纳,有人看似抱怨的是别人,但其实抱怨的是自己。一个内心无法接纳自己的人,他的外部世界就像一只刺猬,浑身带刺,抱怨就是他的刺,用“刺”来呼唤别人对他的理解,却忘记了这个“刺”反而会让人离他越来越远。而接纳自我的第一步就是要允许自己不完美,那些对自己要求近乎吹毛求疵的人,往往也是最爱抱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