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新一轮中职德育课改背景下,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值得实施和推广。作为德育教师,如何实施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本文作者作出了相关的思考。
关键词: 中职教育 德育课程改革 小组合作学习
新一轮中职德育课改要求德育课“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切实加强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在新课改背景下,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水平,培养了学生的积极情感,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值得实施和推广。那么怎样实施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呢?
一、正确理解小组合作学习的内涵
小组合作学习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它把社会心理学中的合作原理引入课堂教学,强调人际交往对于认知发展的促进功能。其基本做法是将全班学生按照性别、个性特征、兴趣爱好、智力水平、能力倾向、家庭背景、文化环境、社会联系等方面的差异组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倡导“组内合作、组间竞争”。如果教师只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坐在一起讨论,小组成员之间并没有实质的合作,这只能算是传统教学中的小组讨论,并非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也不应该仅仅作为调节课堂气氛的一种手段,它作为一种教学方式,应该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二、精心选择小组合作学习的主题
精心选择小组合作学习的主题是保证小组合作学习质量的前提,是关键性的第一步。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目标、教学要求、教学内容及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恰当地选择小组合作学习的主题。主题的设计应该充分体现德育课改对认知、知识运用、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要求,符合德育课程“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三贴近”原则。教师应该紧密联系当前社会的热点问题,紧密联系中职生的思想实际、心理需求、生活环境等重新整合教材,开拓和挖掘小组合作学习的主题。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课,可以把小组合作学习的主题设计为“5.12地震与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等,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在心灵的感悟与震撼中真正理解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是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社会主义精神的集中体现和新的发展,是中华民族精神在当代中国的集中体现和新的发展。在“企业中的劳动者”这一课,可以把小组合作学习的主题设计为“当前企业需要什么样的劳动者”,让学生通过采访调查等小组合作学习了解当前企业最需要的是爱岗敬业、技术熟练、吃苦耐劳、勇于创新的劳动者,从而立志奉献社会、苦练专业本领。总之,教师设计的小组合作学习主题应该具有时代性、生成性、活动性和开放性,一定要尊重学生学习的兴趣,贴近学生发展的需要。
三、认真指导小组合作学习的进程
1.指导学生分组分工
教师指导学生分组要尽量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组合,在小组成员之间形成最大程度的差异,使小组成员在各方面形成互补。组与组之间则要尽量保持相对均衡的水平,从而保证每个小组在大致相同的水平上展开公平竞争。
教师还要指导每个小组进行明确细致的分工。例如各小组设小组长,负责组织督促组员开展合作学习;设资料员,负责多渠道搜集与学习主题相关的资料;设书记员,负责及时记录整理小组各成员的学习成果,并汇总形成本小组统一的结论;设对外联络员,负责联系采访、调查、社会实践等事宜。这样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在小组里展示自己的才华,既增强了责任感和成就感,又培养了团结合作精神。教师还要指导各小组内部实行角色轮换制,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不同的角色和任务,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经常会有学生等待观望或盲目跟从,产生“无效合作”的尴尬。这主要是因为一些学生还没来得及独立思考问题,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方案。由于缺乏思维的碰撞,观点的交流,小组合作学习只能流于形式。其实,独立思考是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前提。没有独立思考的合作学习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独立探究。例如“人生价值的实现”这一课,小组合作学习的主题为“中职生如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我要求每个学生都要独立思考,为交流合作做好准备。在我的鼓励下,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的认为要找到与自己专业对口的企业,有的认为要进修培训以提高学历,有的认为要在各类技能大赛中脱颖而出,有的认为要抓住创业的机遇,还有的认为要当公务员,为百姓办实事,等等。有了独立思考,每个学生才能踊跃发言,互相切磋,甚至据理力争。实践证明,只有建立在独立思考基础上的小组合作学习才是高质量、高效率的。
3.促进学生团结合作
在竞争激烈的21世纪,一个人事业成功的关键将更多地体现在与他人的合作上。同样,学生的团队意识与合作技能是小组合作学习成功的重要保证,这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培养。
(1)教育学生树立团队意识
小组合作学习不是一种个人行为,而是一种集体协作。教师应该教育每个学生树立团队意识,以小组集体利益为重,顾全大局,齐心协力,团结互助,为达到共同目标而奋斗。
(2)教育学生学会倾听
倾听是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环节。学会倾听不仅是学会学习的需要,而且是学会交往、学会做人的需要。教师要教育学生倾听时不要随意打断别人发言,要注意听出别人的主要观点,听完后要及时评价,并发表不同意见以展开探讨。而对于别人正确的意见则要虚心接受。
(3)培养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是现代人立足社会,求得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能力。小组合作学习特别需要每个人能准确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与他人进行交流探讨。有些中职生发言不能紧扣主题,表达也不够精练,教师应该帮助其训练语言表达的技巧。还有些中职生由于自卑胆怯,不敢大胆、大声说出自己的想法,而教师则要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帮助其克服自卑胆怯的不良心理,并尽量为其提供获得成功的机会。
(4)培养学生人际交往的技能
在现代社会,人际交往的技能是一个人事业走向成功的保证。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要教育学生掌握人际交往的基本礼仪,做到礼貌待人,真诚待人,宽容待人;教育学生掌握人际交往的技巧,如尊重对方,赞美对方,亲和微笑,培养友情等;教育学生掌握思想沟通、情感沟通甚至心灵沟通的方法与技巧;教育学生以谦和友好的态度对待争议,求大同,存小异,建设性地解决问题。
四、科学评价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
1.对各小组整体表现的评价
小组的整体表现和总体成绩是评价小组合作学习效果的基本依据。评价的指标可以划分为:各小组的学习是否认真,探究是否积极,可设立最佳态度奖;各小组内沟通是否有效,配合是否默契,可设立最佳合作奖;各小组搜集资料是否全面细致准确,可设立最佳资料奖;各小组学习心得体会、调查报告、总结发言是否科学严谨,可设立最佳成果奖。除了单项奖外,还应该对照以上指标评出各小组的总分。总之,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只有共同参与、共同奋斗、共同进步才算得上成功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
2.对各小组成员个体表现的评价
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展示自己、悦纳自己、发展自己的舞台。教师的评价要使每个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获得成就感与幸福感。比如要让探究能力强、合作热情高的学生更优秀更自信,让性格内向、不善言辞的学生体验到宽容与鼓励,让成绩落后、自卑怯懦的学生发现自身的潜力与闪光点,增强信心与勇气。
除了教师外,小组长、组内学习同伴、学生家长甚至学生自己都可以作为评价主体,多元化的评价主体更能保证评价的科学与公正。
参考文献:
[1]陈晓岱主编.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2]郑金洲.新课程课堂教学探索系列——合作学习.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
关键词: 中职教育 德育课程改革 小组合作学习
新一轮中职德育课改要求德育课“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切实加强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在新课改背景下,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水平,培养了学生的积极情感,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值得实施和推广。那么怎样实施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呢?
一、正确理解小组合作学习的内涵
小组合作学习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它把社会心理学中的合作原理引入课堂教学,强调人际交往对于认知发展的促进功能。其基本做法是将全班学生按照性别、个性特征、兴趣爱好、智力水平、能力倾向、家庭背景、文化环境、社会联系等方面的差异组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倡导“组内合作、组间竞争”。如果教师只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坐在一起讨论,小组成员之间并没有实质的合作,这只能算是传统教学中的小组讨论,并非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也不应该仅仅作为调节课堂气氛的一种手段,它作为一种教学方式,应该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二、精心选择小组合作学习的主题
精心选择小组合作学习的主题是保证小组合作学习质量的前提,是关键性的第一步。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目标、教学要求、教学内容及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恰当地选择小组合作学习的主题。主题的设计应该充分体现德育课改对认知、知识运用、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要求,符合德育课程“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三贴近”原则。教师应该紧密联系当前社会的热点问题,紧密联系中职生的思想实际、心理需求、生活环境等重新整合教材,开拓和挖掘小组合作学习的主题。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课,可以把小组合作学习的主题设计为“5.12地震与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等,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在心灵的感悟与震撼中真正理解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是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社会主义精神的集中体现和新的发展,是中华民族精神在当代中国的集中体现和新的发展。在“企业中的劳动者”这一课,可以把小组合作学习的主题设计为“当前企业需要什么样的劳动者”,让学生通过采访调查等小组合作学习了解当前企业最需要的是爱岗敬业、技术熟练、吃苦耐劳、勇于创新的劳动者,从而立志奉献社会、苦练专业本领。总之,教师设计的小组合作学习主题应该具有时代性、生成性、活动性和开放性,一定要尊重学生学习的兴趣,贴近学生发展的需要。
三、认真指导小组合作学习的进程
1.指导学生分组分工
教师指导学生分组要尽量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组合,在小组成员之间形成最大程度的差异,使小组成员在各方面形成互补。组与组之间则要尽量保持相对均衡的水平,从而保证每个小组在大致相同的水平上展开公平竞争。
教师还要指导每个小组进行明确细致的分工。例如各小组设小组长,负责组织督促组员开展合作学习;设资料员,负责多渠道搜集与学习主题相关的资料;设书记员,负责及时记录整理小组各成员的学习成果,并汇总形成本小组统一的结论;设对外联络员,负责联系采访、调查、社会实践等事宜。这样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在小组里展示自己的才华,既增强了责任感和成就感,又培养了团结合作精神。教师还要指导各小组内部实行角色轮换制,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不同的角色和任务,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经常会有学生等待观望或盲目跟从,产生“无效合作”的尴尬。这主要是因为一些学生还没来得及独立思考问题,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方案。由于缺乏思维的碰撞,观点的交流,小组合作学习只能流于形式。其实,独立思考是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前提。没有独立思考的合作学习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独立探究。例如“人生价值的实现”这一课,小组合作学习的主题为“中职生如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我要求每个学生都要独立思考,为交流合作做好准备。在我的鼓励下,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的认为要找到与自己专业对口的企业,有的认为要进修培训以提高学历,有的认为要在各类技能大赛中脱颖而出,有的认为要抓住创业的机遇,还有的认为要当公务员,为百姓办实事,等等。有了独立思考,每个学生才能踊跃发言,互相切磋,甚至据理力争。实践证明,只有建立在独立思考基础上的小组合作学习才是高质量、高效率的。
3.促进学生团结合作
在竞争激烈的21世纪,一个人事业成功的关键将更多地体现在与他人的合作上。同样,学生的团队意识与合作技能是小组合作学习成功的重要保证,这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培养。
(1)教育学生树立团队意识
小组合作学习不是一种个人行为,而是一种集体协作。教师应该教育每个学生树立团队意识,以小组集体利益为重,顾全大局,齐心协力,团结互助,为达到共同目标而奋斗。
(2)教育学生学会倾听
倾听是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环节。学会倾听不仅是学会学习的需要,而且是学会交往、学会做人的需要。教师要教育学生倾听时不要随意打断别人发言,要注意听出别人的主要观点,听完后要及时评价,并发表不同意见以展开探讨。而对于别人正确的意见则要虚心接受。
(3)培养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是现代人立足社会,求得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能力。小组合作学习特别需要每个人能准确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与他人进行交流探讨。有些中职生发言不能紧扣主题,表达也不够精练,教师应该帮助其训练语言表达的技巧。还有些中职生由于自卑胆怯,不敢大胆、大声说出自己的想法,而教师则要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帮助其克服自卑胆怯的不良心理,并尽量为其提供获得成功的机会。
(4)培养学生人际交往的技能
在现代社会,人际交往的技能是一个人事业走向成功的保证。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要教育学生掌握人际交往的基本礼仪,做到礼貌待人,真诚待人,宽容待人;教育学生掌握人际交往的技巧,如尊重对方,赞美对方,亲和微笑,培养友情等;教育学生掌握思想沟通、情感沟通甚至心灵沟通的方法与技巧;教育学生以谦和友好的态度对待争议,求大同,存小异,建设性地解决问题。
四、科学评价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
1.对各小组整体表现的评价
小组的整体表现和总体成绩是评价小组合作学习效果的基本依据。评价的指标可以划分为:各小组的学习是否认真,探究是否积极,可设立最佳态度奖;各小组内沟通是否有效,配合是否默契,可设立最佳合作奖;各小组搜集资料是否全面细致准确,可设立最佳资料奖;各小组学习心得体会、调查报告、总结发言是否科学严谨,可设立最佳成果奖。除了单项奖外,还应该对照以上指标评出各小组的总分。总之,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只有共同参与、共同奋斗、共同进步才算得上成功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
2.对各小组成员个体表现的评价
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展示自己、悦纳自己、发展自己的舞台。教师的评价要使每个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获得成就感与幸福感。比如要让探究能力强、合作热情高的学生更优秀更自信,让性格内向、不善言辞的学生体验到宽容与鼓励,让成绩落后、自卑怯懦的学生发现自身的潜力与闪光点,增强信心与勇气。
除了教师外,小组长、组内学习同伴、学生家长甚至学生自己都可以作为评价主体,多元化的评价主体更能保证评价的科学与公正。
参考文献:
[1]陈晓岱主编.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2]郑金洲.新课程课堂教学探索系列——合作学习.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