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千百年来,暴雨、洪水始终是困扰人类的一个难题,即便科技发达到如今我们可以将探测器发往火星,却仍然要忍受每年雨季暴雨带来的洪水肆虐。可想而知,千百年前,农业社会甚至远古的奴隶社会时期,人们面对洪水该有多么无助。在远古时,不论东西方都有对大洪水的记忆,直至今天我们仍然受洪水困扰。洪水,可能依然要伴随我们很多年。如何与水相处,可以说,是人类的终极命题。
在中國的传说中,天地初生,混沌未开,是盘古执斧开天辟地。他生得莫名,仿佛专为天地而生,专为天地而死。他执行了劈开天地、草创世间的使命后,便轰然死去。盘古倒下,气成风云,声为雷霆,筋脉为地理,肌肉为田土,身体化为山峦,血液化为江河,毛发化为森林草原,眼睛化为日月,齿骨化为金石,精髓化为珠玉,汗流化为雨泽,身之诸虫因风所感,化为黎甿。
女娲补天止水
盘古开天辟地之后,又不知过了多少年,共工与颛顼争为帝,共工败,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地陷东南。日月星辰移,水潦尘埃归。苍天开裂,淫水不止,大地崩殂,四极泉涌。天地间只见一片汪洋,浩浩荡荡。女娲为了拯救世人,决定补天裂。她找了各色石头,堆在高山之巅,烧芦苇以炼石,使化为石汤。天上倾盆如注,裂口巨大。她用炼石一点点将裂缝补好,又抓来巨鳌,砍掉四足,立在四极以充天柱。又杀黑龙济冀州,用炼石后的芦苇灰抛入水中,使洪水不再四处泛滥。
大禹治水
三皇五帝,三皇为伏羲女娲神农,尧为五帝之一。三皇之后,当尧之时,天下犹未平。洪水横流,泛滥于天下;水逆行,泛滥于中国。尧帝四处求能治水者,群臣皆曰鲧可。传说鲧的祖先便是鱼,女娲补天之时受女娲神力所及,化而为人。因此懂得水的脉络,懂得水的脾性,懂得水的性理。既然如此,尧四求无人,只得用鲧。历时九年,洪水仍旧泛滥。这时的尧已年老体衰,力不从心。于是让贤,闻舜贤,乃退而让位。舜行天子之政,即位之初,便四下巡狩,却发现了鲧治水并不得法。而且他盗得舜珍藏的息壤。鲧治水,只是一味地堵,却不懂得水是堵不得的,水有源而坝有限,有源之水若是没有个出口,势必泛滥无已。当其时,地已陷东南,水已是向东方流,只是没有固定的河道,所以到处泛滥,使得中原大地一片泽国。舜帝见鲧治水时久而无成效,且盗了自己的息壤来填水,震怒不已。这息壤是上古神土,是历代帝王传下来的,非重大不可用。息壤坚固,水火不侵,用息壤铸坝,洪水并非能冲垮这息壤坝,可是,终归要涨漫过去。既用了这神土息壤,却又没有解了洪灾。于是鲧被发配去了羽山。鲧是个忠臣,始终认为自己的办法没有错,以为舜帝误会了他,他心情沉闷,没有几年便郁郁而终。鲧有个遗腹子,他临终时,告诫妻子若儿子出生,万不可让他习治水之事,视为引祸之端。熟料,这个孩子出生后,天生与水亲近,不用教,像是本来就是水的儿子。这孩子便是禹。有人说禹是条虫,怎会治水。其实这鱼虾鳖蛙,本是一样,鲧是鱼,又何尝不是虫;禹是虫,又何尝不是鱼。大禹于水,正是如鱼得水。
禹长大后,潜心研究山川走势、江河流向,和父亲鲧当年留下的治水资料,终于悟得,父亲的治水方法是错的,这水不能堵,得疏。这时,有人向舜帝推荐禹来治水。自鲧之后,舜帝并非没有用过其他人来治水,皆不得法,苦恼不已。这时听闻禹长于治水,大喜过望。可是,朝臣许多说他是鲧的儿子,所谓有其父必有其子,鲧既然不会治,禹又怎会治,交给他,岂不是又浪费许多时光与物力,最终还是无益。可是舜此时已被逼入绝境,自即位以来,洪灾未能稍减,民怨渐起,朝臣也开始有不服之象。他把全部的赌注都押在这个叫禹的年轻人身上了。但愿他不会像他父亲一样。
治水并不易,为了找到治水的良方,他不辞辛苦,千里跋涉,从黄河流域来到了淮河边上的涂山。涂山氏的酋长藏有不传之秘《水经图》,禹以赤诚之心最终赢得了酋长的信任,将《水经图》传给了他,还将女儿许配给了他。大禹得到《水经图》,日夜不休,疏导河道。历经数年,中间三过家门而不入,其中一次是他儿子出生。最后终于百川归海,再不泛滥。以治水之功,被舜传位,成为君王。
至今,在山西省运城市芮城县,还有大禹渡。相传是大禹受神灵点化,治水大军乘舟出发之地。今天,这里是当地著名的水利工程。
诺亚方舟躲避洪水
在西方,也有关于大洪水的传说。由于偷吃禁果,亚当夏娃被逐出伊甸园。亚当活了930岁,他和夏娃的子女无数,他们的后代子孙传宗接代,越来越多,逐渐遍布整个大地。此后,亚当之子该隐杀弟,揭开了人类互相残杀的序幕。人类打着原罪的烙印,上帝诅咒了土地,人们不得不付出艰辛的劳动才能果腹,并且因着堕落的本性,人的怨恨与恶念与日俱增。人们无休止地相互厮杀、争斗、掠夺,人世间的暴力和罪恶简直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上帝看到了这一切,非常后悔造了人。上帝说:“我要将所造的人和走兽并昆虫以及空中的飞鸟都从地上消灭。”在罪孽深重的人群中,只有诺亚在上帝眼前蒙恩。上帝认为他是一个义人,很守本分;他的三个儿子在父亲的严格教育下也没有误入歧途。诺亚也常告诫周围的人们,应该赶快停止作恶,从充满罪恶的生活中摆脱出来。但人们对他的话都不以为然,继续我行我素,一味地作恶享乐。
上帝选中了诺亚一家,作为新一代人类的种子保存下来。
神就对诺亚说:我要使洪水泛滥在地上,毁灭天下。凡地上有血肉、有气息的活物,无一不死。我却要与你立约,你同你的妻,与儿子、儿妇,都要进入方舟。凡有血肉的活物,每样两个,一公一母,你要带进方舟,好在你那里保全生命。
(大雨停,出方舟后。)
神晓谕诺亚和他的儿子说:“我与你们和你们的后裔立约,并与你们这里的一切活物,就是飞鸟、牲畜、走兽,凡从方舟里出来的活物立约。我与你们立约,凡有血肉的,不再被洪水灭绝,也不再有洪水毁坏地了。”神说:“我与你们并你们这里的各样活物所立的永约是有记号的。我把虹放在云彩中,这就可作我与地立约的记号了。我使云彩盖地的时候,必有虹现在云彩中,我便记念我与你们和各种有血肉的活物所立的约,水就再不泛滥毁坏一切有血肉的物了。 黄河改道
然而上帝并没有遵守他的诺言,不论东方西方,在那之后,都难以逃避洪水的泛滥。而在中国古代,黄河始终是中原人民躲不开的劫。历史上,黄河一向以“善淤、善决、善徙”而著称,民间常有“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的说法。据历史记载,公元前602年至1946年间,黄河决口泛滥1593次,发生较大改道共26次,其中有6次影响巨大,称为“六大迁徙”,涉及今河南、河北、山東、安徽、江苏五省。历史上黄河改道,除了极少数时候是由于人为原因直接造成的以外,基本上是黄河自行溃决而成的,多发生在唐代以后。元朝末年,就是因为黄河决堤,造成大起义,才使得元朝被推翻。
直到清代中期,黄河仍是从江苏入海,咸丰年间,也就是1855年,才又改道,从今天的山东东营入海。至今,江苏境内仍有废黄河遗址。
千百年来,作为中国的母亲河,再没有黄河这么蹂躏中国北方的水系了。漫长历史上,黄河决口造成的灾难可谓罄竹难书。每次决堤、泛滥,都给相邻的百姓造成巨大的灾难。
而到今天,黄河早已不再泛滥,一来北方降雨少,二来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得到治理,三来新中国彻底解决了封建王朝治理黄河时财力捉襟见肘,挖东墙补西墙的修修补补问题。今天,每年都要经历洪水肆虐的,已经变为降雨充沛的南方,尤其是长江流域。
厄尔尼诺
19世纪初,在南美洲的厄瓜多尔和秘鲁等西班牙语系的国家,渔民们发现,每隔几年,从10月至第二年的3月便会出现一股沿海岸南移的暖流,使表层海水温度明显升高。南美洲的太平洋东岸本来盛行的是秘鲁寒流,随着寒流移动的鱼群使秘鲁渔场成为世界四大渔场之一。但这股暖流一出现,性喜冷水的鱼类就会大量死亡,使渔民们遭受灭顶之灾。由于这种现象最严重时往往在圣诞节前后,于是遭受天灾而又无可奈何的渔民将其称为上帝之子——圣婴。
圣婴每隔几年就会到来一次,来的时候,不仅暖流会让鱼类死亡,而且会造成有的地方干旱而有的地方降雨太多。不仅是在南美,全球气候都有影响。
同时,在城市化进程中,人们对于土地的需求越来越高,填湖造陆,使得湖水的调蓄作用减弱,城市内的湖泊水潭大量消失,暴雨天雨水无处可去,使得城市内涝频频发生,而原本是水潭如今是楼盘的低洼处,成了被淹最严重的地方。
还有,长江源头各水域植被损坏导致无法涵养水分。而洞庭湖、鄱阳湖等大型湖泊因为填湖造陆而不断萎缩,使得长江在汛期水位暴涨,沿途的城市更加危险。
上善若水
洪水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然而,我们的文化里,对水,却有着相当的尊崇。
老子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孔子曰:水有九德,是故君子逢水必观。
孔子观于东流之水,子贡问曰:“君子所见大水必观焉,何也?”孔子对曰:“其不息,且遍与诸生而不为也。夫水似乎德,其流也则卑下,倨邑必循其理,此似义;浩浩乎无屈尽之期,此似道;流行赴百仞之嵠而不惧,此似勇;至量必平之,此似法;盛而不求概,此似正;绰约微达,此似察;发源必东,此似志;以出以入,万物就以化洁,此似善化也。水之德有若此,是故君子见,必观焉。”
译文:
子贡问道:“君子见到大水一定要仔细观看,是什么缘故呢?”孔子说:“水,能够启发君子用来比喻自己的德行修养啊。它遍布天下,给与万物,并无偏私,有如君子的道德;所到之处,万物生长,有如君子的仁爱;水性向下,随物赋形,有如君子的高义;浅处流动不息,深处渊然不测,有如君子的明察秋毫;蒙受恶名,默不申辩,有如君子包容一切的豁达胸怀;泥沙俱下,最后仍然是一泓清水,有如君子的善于改造事物;装入量器,一定保持水平,有如君子的立身正直;遇满则止,并不贪多务得,有如君子的讲究分寸,处事有度;无论怎样的百折千回,一定要东流入海,有如君子的坚定不移的信念和意志。所以君子见到大水一定要仔细观察。”
结语:
在中国的文化里,我们常说上善若水,水是生命之源,水给了人们极大的生活便利,中国人甚至赋予水以德,但,凡事都有两面性,水同时也会泛滥,冲毁一切。上善若水,希望有一天,我们能像大禹治水,像李冰治水,让水为人所用,不再为害人间。而我们,也应善待自然,尊重自然,否则,洪水,可能就是自然给我们的惩罚。
相关文献
《淮南子·天文训》:“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共工、颛顼,都是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人物。过去史家说,共工是上古一个诸侯,炎帝的后代;颛顼是黄帝之孙,上古史上“五帝”之一,号高阳氏。
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
——《淮南子·览冥训》
《太平御览》卷七十八引汉代应劭《风俗通》说:“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故富贵者黄土人也;贫贱凡庸者絙人也。”
译文:开天辟地的时候没有人,女娲用黄土捏成人,捏了一段时间后觉得这样太累,于是用绳子蘸泥水甩出泥点,变成人。所以富贵的人是捏出来的黄土人,贫贱一般的是用绳子甩出来的人。
当尧之时,天下犹未平。洪水横流,泛滥于天下;水逆行,泛滥于中国。
——《孟子·滕文公》
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
——《尚书·尧典》
译文:滔滔的洪水危害人们,水势奔腾包围了山岭,淹没了丘陵,浩浩荡荡,弥漫接天。
洪泉极深,何以填之?地方九则,何以坟之?
——《楚辞·天问》
译文:洪水如渊深不见底,怎样才能将它填塞?天下土地肥瘠九等,怎样才能划分明白? 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鲧复(腹)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
——《山海经·海内经》
关于鲧治水的故事,《史记·夏本纪》中有如下记载:“当帝尧之时,洪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其忧。尧求能治水者;群臣四岳皆曰鲧可。……于是尧听四岳,用鲧治水。九年而水不息,功用不成。于是帝尧乃求人,更得舜。舜登用,摄行天子之政,巡狩,行视鲧之治水无状,乃殛鲧于羽山以死。天下皆以舜之诛为是。”按“殛”通常解作“诛”的意思,但《尚书·舜典》孔颖达疏则以为“流”“放”“窜”“殛”,“俱是流徙”;照這说法,则鲧是被流放到羽山后死在那里的。
禹,我国古代的治水英雄,夏朝的建立者。《史记·夏本纪》说禹“名曰文命”,在他的父亲鲧被殛以后,奉命治水:“尧崩,帝舜问四岳曰:‘有能成美尧之事(按即治水之事)者,使居官。’皆曰:‘伯禹为司空,可成美尧之功。’舜曰:‘嗟,然!’命禹:‘女(汝)平水土,维是勉之!’禹拜稽首,让于契、后稷、皋陶。舜曰:‘女其往视尔事矣!’”关于他治水事迹的传说,在《尚书》《孟子》及其他先秦古籍中多有记述。
中国历史及神话中与水相关的故事
水淹陈塘关
源自《封神演义》,而大家更多的是从动画片《哪吒闹海》里了解。哪吒因为打死东海龙王三太子,被四海龙王到陈塘关索命,扬言哪吒不死,就水淹陈塘关。哪吒父亲李靖是陈塘关总兵。为了不连累父母,不连累陈塘关的百姓,哪吒毅然削骨还父,削肉还母,自刎而死。幸得最后师父太乙真人收了他的三魂七魄,用莲藕为体让他还魂,哪吒才又重生。
水漫金山
源自神话传说《白蛇传》,白蛇是千年蛇妖,但一心修炼成人,为了报答许仙前世的恩情而与许仙结为夫妻,一起开药铺悬壶济世。而法海和尚认为妖人殊途,为了救许仙而将他带到金山寺。白素贞为了救许仙而和法海斗法,升高钱塘江的水淹没金山寺,却也同时淹了市镇,闯下弥天大祸。最后被法海压在了雷峰塔下。
李冰治水
李冰是秦国的蜀郡太守,当时的蜀郡洪水泛滥,李冰父子修都江堰,使得洪水得到控制,而且利用岷江水,成都平原的良田得到灌溉,成就了天府之国的美誉,秦国的粮食也得到了保障,为秦国统一天下确立了基础。此后数千年至今日,都江堰一直发挥着作用,李冰父子,也被千古传颂。
郑国渠
还是秦国,水工郑国为秦国修郑国渠,方便灌溉,但秦国人发现郑国其实是韩国派来的间谍,为了让秦国修渠而劳民伤财,减弱国力。在即将被处死时,郑国说,他固然是间谍,但是郑国渠修好,对百姓有百利而无一害。渠修好后,关中成为沃野,秦国实力大增。都江堰、郑国渠与灵渠并称秦代三大水利工程。
在中國的传说中,天地初生,混沌未开,是盘古执斧开天辟地。他生得莫名,仿佛专为天地而生,专为天地而死。他执行了劈开天地、草创世间的使命后,便轰然死去。盘古倒下,气成风云,声为雷霆,筋脉为地理,肌肉为田土,身体化为山峦,血液化为江河,毛发化为森林草原,眼睛化为日月,齿骨化为金石,精髓化为珠玉,汗流化为雨泽,身之诸虫因风所感,化为黎甿。
女娲补天止水
盘古开天辟地之后,又不知过了多少年,共工与颛顼争为帝,共工败,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地陷东南。日月星辰移,水潦尘埃归。苍天开裂,淫水不止,大地崩殂,四极泉涌。天地间只见一片汪洋,浩浩荡荡。女娲为了拯救世人,决定补天裂。她找了各色石头,堆在高山之巅,烧芦苇以炼石,使化为石汤。天上倾盆如注,裂口巨大。她用炼石一点点将裂缝补好,又抓来巨鳌,砍掉四足,立在四极以充天柱。又杀黑龙济冀州,用炼石后的芦苇灰抛入水中,使洪水不再四处泛滥。
大禹治水
三皇五帝,三皇为伏羲女娲神农,尧为五帝之一。三皇之后,当尧之时,天下犹未平。洪水横流,泛滥于天下;水逆行,泛滥于中国。尧帝四处求能治水者,群臣皆曰鲧可。传说鲧的祖先便是鱼,女娲补天之时受女娲神力所及,化而为人。因此懂得水的脉络,懂得水的脾性,懂得水的性理。既然如此,尧四求无人,只得用鲧。历时九年,洪水仍旧泛滥。这时的尧已年老体衰,力不从心。于是让贤,闻舜贤,乃退而让位。舜行天子之政,即位之初,便四下巡狩,却发现了鲧治水并不得法。而且他盗得舜珍藏的息壤。鲧治水,只是一味地堵,却不懂得水是堵不得的,水有源而坝有限,有源之水若是没有个出口,势必泛滥无已。当其时,地已陷东南,水已是向东方流,只是没有固定的河道,所以到处泛滥,使得中原大地一片泽国。舜帝见鲧治水时久而无成效,且盗了自己的息壤来填水,震怒不已。这息壤是上古神土,是历代帝王传下来的,非重大不可用。息壤坚固,水火不侵,用息壤铸坝,洪水并非能冲垮这息壤坝,可是,终归要涨漫过去。既用了这神土息壤,却又没有解了洪灾。于是鲧被发配去了羽山。鲧是个忠臣,始终认为自己的办法没有错,以为舜帝误会了他,他心情沉闷,没有几年便郁郁而终。鲧有个遗腹子,他临终时,告诫妻子若儿子出生,万不可让他习治水之事,视为引祸之端。熟料,这个孩子出生后,天生与水亲近,不用教,像是本来就是水的儿子。这孩子便是禹。有人说禹是条虫,怎会治水。其实这鱼虾鳖蛙,本是一样,鲧是鱼,又何尝不是虫;禹是虫,又何尝不是鱼。大禹于水,正是如鱼得水。
禹长大后,潜心研究山川走势、江河流向,和父亲鲧当年留下的治水资料,终于悟得,父亲的治水方法是错的,这水不能堵,得疏。这时,有人向舜帝推荐禹来治水。自鲧之后,舜帝并非没有用过其他人来治水,皆不得法,苦恼不已。这时听闻禹长于治水,大喜过望。可是,朝臣许多说他是鲧的儿子,所谓有其父必有其子,鲧既然不会治,禹又怎会治,交给他,岂不是又浪费许多时光与物力,最终还是无益。可是舜此时已被逼入绝境,自即位以来,洪灾未能稍减,民怨渐起,朝臣也开始有不服之象。他把全部的赌注都押在这个叫禹的年轻人身上了。但愿他不会像他父亲一样。
治水并不易,为了找到治水的良方,他不辞辛苦,千里跋涉,从黄河流域来到了淮河边上的涂山。涂山氏的酋长藏有不传之秘《水经图》,禹以赤诚之心最终赢得了酋长的信任,将《水经图》传给了他,还将女儿许配给了他。大禹得到《水经图》,日夜不休,疏导河道。历经数年,中间三过家门而不入,其中一次是他儿子出生。最后终于百川归海,再不泛滥。以治水之功,被舜传位,成为君王。
至今,在山西省运城市芮城县,还有大禹渡。相传是大禹受神灵点化,治水大军乘舟出发之地。今天,这里是当地著名的水利工程。
诺亚方舟躲避洪水
在西方,也有关于大洪水的传说。由于偷吃禁果,亚当夏娃被逐出伊甸园。亚当活了930岁,他和夏娃的子女无数,他们的后代子孙传宗接代,越来越多,逐渐遍布整个大地。此后,亚当之子该隐杀弟,揭开了人类互相残杀的序幕。人类打着原罪的烙印,上帝诅咒了土地,人们不得不付出艰辛的劳动才能果腹,并且因着堕落的本性,人的怨恨与恶念与日俱增。人们无休止地相互厮杀、争斗、掠夺,人世间的暴力和罪恶简直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上帝看到了这一切,非常后悔造了人。上帝说:“我要将所造的人和走兽并昆虫以及空中的飞鸟都从地上消灭。”在罪孽深重的人群中,只有诺亚在上帝眼前蒙恩。上帝认为他是一个义人,很守本分;他的三个儿子在父亲的严格教育下也没有误入歧途。诺亚也常告诫周围的人们,应该赶快停止作恶,从充满罪恶的生活中摆脱出来。但人们对他的话都不以为然,继续我行我素,一味地作恶享乐。
上帝选中了诺亚一家,作为新一代人类的种子保存下来。
神就对诺亚说:我要使洪水泛滥在地上,毁灭天下。凡地上有血肉、有气息的活物,无一不死。我却要与你立约,你同你的妻,与儿子、儿妇,都要进入方舟。凡有血肉的活物,每样两个,一公一母,你要带进方舟,好在你那里保全生命。
(大雨停,出方舟后。)
神晓谕诺亚和他的儿子说:“我与你们和你们的后裔立约,并与你们这里的一切活物,就是飞鸟、牲畜、走兽,凡从方舟里出来的活物立约。我与你们立约,凡有血肉的,不再被洪水灭绝,也不再有洪水毁坏地了。”神说:“我与你们并你们这里的各样活物所立的永约是有记号的。我把虹放在云彩中,这就可作我与地立约的记号了。我使云彩盖地的时候,必有虹现在云彩中,我便记念我与你们和各种有血肉的活物所立的约,水就再不泛滥毁坏一切有血肉的物了。 黄河改道
然而上帝并没有遵守他的诺言,不论东方西方,在那之后,都难以逃避洪水的泛滥。而在中国古代,黄河始终是中原人民躲不开的劫。历史上,黄河一向以“善淤、善决、善徙”而著称,民间常有“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的说法。据历史记载,公元前602年至1946年间,黄河决口泛滥1593次,发生较大改道共26次,其中有6次影响巨大,称为“六大迁徙”,涉及今河南、河北、山東、安徽、江苏五省。历史上黄河改道,除了极少数时候是由于人为原因直接造成的以外,基本上是黄河自行溃决而成的,多发生在唐代以后。元朝末年,就是因为黄河决堤,造成大起义,才使得元朝被推翻。
直到清代中期,黄河仍是从江苏入海,咸丰年间,也就是1855年,才又改道,从今天的山东东营入海。至今,江苏境内仍有废黄河遗址。
千百年来,作为中国的母亲河,再没有黄河这么蹂躏中国北方的水系了。漫长历史上,黄河决口造成的灾难可谓罄竹难书。每次决堤、泛滥,都给相邻的百姓造成巨大的灾难。
而到今天,黄河早已不再泛滥,一来北方降雨少,二来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得到治理,三来新中国彻底解决了封建王朝治理黄河时财力捉襟见肘,挖东墙补西墙的修修补补问题。今天,每年都要经历洪水肆虐的,已经变为降雨充沛的南方,尤其是长江流域。
厄尔尼诺
19世纪初,在南美洲的厄瓜多尔和秘鲁等西班牙语系的国家,渔民们发现,每隔几年,从10月至第二年的3月便会出现一股沿海岸南移的暖流,使表层海水温度明显升高。南美洲的太平洋东岸本来盛行的是秘鲁寒流,随着寒流移动的鱼群使秘鲁渔场成为世界四大渔场之一。但这股暖流一出现,性喜冷水的鱼类就会大量死亡,使渔民们遭受灭顶之灾。由于这种现象最严重时往往在圣诞节前后,于是遭受天灾而又无可奈何的渔民将其称为上帝之子——圣婴。
圣婴每隔几年就会到来一次,来的时候,不仅暖流会让鱼类死亡,而且会造成有的地方干旱而有的地方降雨太多。不仅是在南美,全球气候都有影响。
同时,在城市化进程中,人们对于土地的需求越来越高,填湖造陆,使得湖水的调蓄作用减弱,城市内的湖泊水潭大量消失,暴雨天雨水无处可去,使得城市内涝频频发生,而原本是水潭如今是楼盘的低洼处,成了被淹最严重的地方。
还有,长江源头各水域植被损坏导致无法涵养水分。而洞庭湖、鄱阳湖等大型湖泊因为填湖造陆而不断萎缩,使得长江在汛期水位暴涨,沿途的城市更加危险。
上善若水
洪水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然而,我们的文化里,对水,却有着相当的尊崇。
老子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孔子曰:水有九德,是故君子逢水必观。
孔子观于东流之水,子贡问曰:“君子所见大水必观焉,何也?”孔子对曰:“其不息,且遍与诸生而不为也。夫水似乎德,其流也则卑下,倨邑必循其理,此似义;浩浩乎无屈尽之期,此似道;流行赴百仞之嵠而不惧,此似勇;至量必平之,此似法;盛而不求概,此似正;绰约微达,此似察;发源必东,此似志;以出以入,万物就以化洁,此似善化也。水之德有若此,是故君子见,必观焉。”
译文:
子贡问道:“君子见到大水一定要仔细观看,是什么缘故呢?”孔子说:“水,能够启发君子用来比喻自己的德行修养啊。它遍布天下,给与万物,并无偏私,有如君子的道德;所到之处,万物生长,有如君子的仁爱;水性向下,随物赋形,有如君子的高义;浅处流动不息,深处渊然不测,有如君子的明察秋毫;蒙受恶名,默不申辩,有如君子包容一切的豁达胸怀;泥沙俱下,最后仍然是一泓清水,有如君子的善于改造事物;装入量器,一定保持水平,有如君子的立身正直;遇满则止,并不贪多务得,有如君子的讲究分寸,处事有度;无论怎样的百折千回,一定要东流入海,有如君子的坚定不移的信念和意志。所以君子见到大水一定要仔细观察。”
结语:
在中国的文化里,我们常说上善若水,水是生命之源,水给了人们极大的生活便利,中国人甚至赋予水以德,但,凡事都有两面性,水同时也会泛滥,冲毁一切。上善若水,希望有一天,我们能像大禹治水,像李冰治水,让水为人所用,不再为害人间。而我们,也应善待自然,尊重自然,否则,洪水,可能就是自然给我们的惩罚。
相关文献
《淮南子·天文训》:“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共工、颛顼,都是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人物。过去史家说,共工是上古一个诸侯,炎帝的后代;颛顼是黄帝之孙,上古史上“五帝”之一,号高阳氏。
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
——《淮南子·览冥训》
《太平御览》卷七十八引汉代应劭《风俗通》说:“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故富贵者黄土人也;贫贱凡庸者絙人也。”
译文:开天辟地的时候没有人,女娲用黄土捏成人,捏了一段时间后觉得这样太累,于是用绳子蘸泥水甩出泥点,变成人。所以富贵的人是捏出来的黄土人,贫贱一般的是用绳子甩出来的人。
当尧之时,天下犹未平。洪水横流,泛滥于天下;水逆行,泛滥于中国。
——《孟子·滕文公》
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
——《尚书·尧典》
译文:滔滔的洪水危害人们,水势奔腾包围了山岭,淹没了丘陵,浩浩荡荡,弥漫接天。
洪泉极深,何以填之?地方九则,何以坟之?
——《楚辞·天问》
译文:洪水如渊深不见底,怎样才能将它填塞?天下土地肥瘠九等,怎样才能划分明白? 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鲧复(腹)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
——《山海经·海内经》
关于鲧治水的故事,《史记·夏本纪》中有如下记载:“当帝尧之时,洪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其忧。尧求能治水者;群臣四岳皆曰鲧可。……于是尧听四岳,用鲧治水。九年而水不息,功用不成。于是帝尧乃求人,更得舜。舜登用,摄行天子之政,巡狩,行视鲧之治水无状,乃殛鲧于羽山以死。天下皆以舜之诛为是。”按“殛”通常解作“诛”的意思,但《尚书·舜典》孔颖达疏则以为“流”“放”“窜”“殛”,“俱是流徙”;照這说法,则鲧是被流放到羽山后死在那里的。
禹,我国古代的治水英雄,夏朝的建立者。《史记·夏本纪》说禹“名曰文命”,在他的父亲鲧被殛以后,奉命治水:“尧崩,帝舜问四岳曰:‘有能成美尧之事(按即治水之事)者,使居官。’皆曰:‘伯禹为司空,可成美尧之功。’舜曰:‘嗟,然!’命禹:‘女(汝)平水土,维是勉之!’禹拜稽首,让于契、后稷、皋陶。舜曰:‘女其往视尔事矣!’”关于他治水事迹的传说,在《尚书》《孟子》及其他先秦古籍中多有记述。
中国历史及神话中与水相关的故事
水淹陈塘关
源自《封神演义》,而大家更多的是从动画片《哪吒闹海》里了解。哪吒因为打死东海龙王三太子,被四海龙王到陈塘关索命,扬言哪吒不死,就水淹陈塘关。哪吒父亲李靖是陈塘关总兵。为了不连累父母,不连累陈塘关的百姓,哪吒毅然削骨还父,削肉还母,自刎而死。幸得最后师父太乙真人收了他的三魂七魄,用莲藕为体让他还魂,哪吒才又重生。
水漫金山
源自神话传说《白蛇传》,白蛇是千年蛇妖,但一心修炼成人,为了报答许仙前世的恩情而与许仙结为夫妻,一起开药铺悬壶济世。而法海和尚认为妖人殊途,为了救许仙而将他带到金山寺。白素贞为了救许仙而和法海斗法,升高钱塘江的水淹没金山寺,却也同时淹了市镇,闯下弥天大祸。最后被法海压在了雷峰塔下。
李冰治水
李冰是秦国的蜀郡太守,当时的蜀郡洪水泛滥,李冰父子修都江堰,使得洪水得到控制,而且利用岷江水,成都平原的良田得到灌溉,成就了天府之国的美誉,秦国的粮食也得到了保障,为秦国统一天下确立了基础。此后数千年至今日,都江堰一直发挥着作用,李冰父子,也被千古传颂。
郑国渠
还是秦国,水工郑国为秦国修郑国渠,方便灌溉,但秦国人发现郑国其实是韩国派来的间谍,为了让秦国修渠而劳民伤财,减弱国力。在即将被处死时,郑国说,他固然是间谍,但是郑国渠修好,对百姓有百利而无一害。渠修好后,关中成为沃野,秦国实力大增。都江堰、郑国渠与灵渠并称秦代三大水利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