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学生发展为本,基于学生发展,关注学生发展,为了学生的发展,”这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为了实现每位学生的发展,就不得不让我们去更加关注教学的过程,而不仅仅是传授给学生一些知识。
大家都知道,过去的教育教学一直是以知识的传授为主的,学生变成一个个被动的、缺乏生机和活力的接授知识的“容器”。结果是教师把引导学生寻找现成的说明、现成的结论、现场的答案等视为教学过程的首要任务,教学效果的衡量也是以学生接受知识的多少为标准,课堂教学即枯燥又乏味。
在大家都认识到这些局限之后,适逢新课程改革,让很多直接投身教育第一线的人开始反思自己的教学。
当今世界日新月异,知识经济信息全球化、一体化、学校教育如果仅教给学生一些现成的知识显然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教学应该使学生的能力得到一定的培养和锻炼,于是,很多专家和学者都开始寻找中国教育的出路,经过无数先贤不断地探索和实践证明了一个事实:教会学生学习比什么都重要,教学应注重对学生的养成教育。而要培养出合格的人才,教学过程就显得尤为关键。
笔者曾看过一个《学做蛋糕》的案例,让我看到了过去的教学缺陷,也更让我感受到教学过程比结果更让学生受益。例子讲的是在一个厨房里面教学生做蛋糕,中国老师开始上课。老师先说:“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做蛋糕,注意看图片,蛋糕是什么样子?先拿一个面包,然后在上面铺一层奶油,奶油上再加一些水果,再加一些奶油,上面又是一块面包,这么垒起来,最后做成一块蛋糕,每四人组成一个小组去做,这儿还有一些事先挂好的条幅,我已在上面把每一步注意事项写得很清楚了。”在学生做的过程中,老师还不断地叮嘱。德国教师开始上课,先问:“小朋友们喜欢过生日吗?”同学们回答:“喜欢!”“为什么?”“可以吃蛋糕。”“你们想做蛋糕吗”“想”“好了,你们出去吧,每个人都去调查,可以到图书馆查资料,也可以到街上面包房去看,可以回家问父母,然后你们之间还可以互相交流,做出自己喜爱的蛋糕来。”
对比故事中的不同做法可以发现,中国教师的这节做蛋糕课,让我们看到了传统的教学,教师剥夺了学生真正参与学习的机会,而把教学过程当作单向的传递信息的过程,把自己则当成了知识搬运工,把学生当作整装待灌的“容器”,采取满堂灌和填鸭式教学。将知识“传递”给学生,学生在采取大运动量的机械训练,死记硬背地把知识“吞进肚里”。在整个过程中,学生没有自己的感悟和体验,增长的只是越来越多的顺从和麻木,缺乏的是美好的情感和自主发展的能力。
而德国教师的做蛋糕课,可能你会问学生的蛋糕什么时候才能出炉,今天、明天……蛋糕出炉的时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学生在自己亲身探索的过程中体验和感悟到的东西,因为真正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过程应该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过程,而真正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学习过程也应该是让学生借助已有经验,在调控系统的作用下,对新信息进行主动的认知、加工的过程,上面所提的面向过程,是指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理解其产生的基础以及它与基础知识的相互联系,在此基础上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只有经过学生自主建构的知识才是真正属于学生长久支配的知识,也只有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才会产生无穷无尽的学习动力,这样,学生才不会为学习所累,自然乐在其中。
在教学实际中,我也做过一些尝试,在进入一个新内容的学习时,尽量找一些学生身边的,他们感兴趣的事儿说起,多提一些问题让学生去思考,多听听他们怎么说,然后教师再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归纳。在具体的学习中,也尽量多让学生亲自动手去做、动脑去思考、去探索,并就其中的一部分问题开展讨论,大家集思广益,取长补短,互相学习,互相促进。
很多人都认为像地理这样的科目,让学生多背多读就行了。其实,我倒觉得运用好那些一张张看似毫无生命力的图,把知识都融入其中,让学生仔细观察,并一一在图上落实,真正看懂,把图看“活”,再进行适当的归纳升华,这比让学生去背几十遍都要强,这样做,既让学生掌握了该学的东西,让自我的价值得以体现,乐于学习,同时也培养了一些受益终身的学习方法和技能,真正学有所获。
如果没有学生经过一系列的质疑、判断、比较、选择、以及相应的分析、综合、概括等认知活动,如果没有多样化的思维过程和认知方式。没有多种观点的碰撞、争论和比较,结论就难以获得,也难以真正理解和巩固。更重要的是,没有以多样性、丰富性为前提的教学过程,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就不可能培养起来。
时代需要有用的人才,而培养人才的教学不能只看分数,重结果,更要重的是过程,把学习的过程还给学生,这既体现了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及“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又让学习成为学生增长知识的平台,从而真正会学、乐学、好学!
(作者联通:678700云南省陇川县景罕镇景罕中学)
大家都知道,过去的教育教学一直是以知识的传授为主的,学生变成一个个被动的、缺乏生机和活力的接授知识的“容器”。结果是教师把引导学生寻找现成的说明、现成的结论、现场的答案等视为教学过程的首要任务,教学效果的衡量也是以学生接受知识的多少为标准,课堂教学即枯燥又乏味。
在大家都认识到这些局限之后,适逢新课程改革,让很多直接投身教育第一线的人开始反思自己的教学。
当今世界日新月异,知识经济信息全球化、一体化、学校教育如果仅教给学生一些现成的知识显然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教学应该使学生的能力得到一定的培养和锻炼,于是,很多专家和学者都开始寻找中国教育的出路,经过无数先贤不断地探索和实践证明了一个事实:教会学生学习比什么都重要,教学应注重对学生的养成教育。而要培养出合格的人才,教学过程就显得尤为关键。
笔者曾看过一个《学做蛋糕》的案例,让我看到了过去的教学缺陷,也更让我感受到教学过程比结果更让学生受益。例子讲的是在一个厨房里面教学生做蛋糕,中国老师开始上课。老师先说:“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做蛋糕,注意看图片,蛋糕是什么样子?先拿一个面包,然后在上面铺一层奶油,奶油上再加一些水果,再加一些奶油,上面又是一块面包,这么垒起来,最后做成一块蛋糕,每四人组成一个小组去做,这儿还有一些事先挂好的条幅,我已在上面把每一步注意事项写得很清楚了。”在学生做的过程中,老师还不断地叮嘱。德国教师开始上课,先问:“小朋友们喜欢过生日吗?”同学们回答:“喜欢!”“为什么?”“可以吃蛋糕。”“你们想做蛋糕吗”“想”“好了,你们出去吧,每个人都去调查,可以到图书馆查资料,也可以到街上面包房去看,可以回家问父母,然后你们之间还可以互相交流,做出自己喜爱的蛋糕来。”
对比故事中的不同做法可以发现,中国教师的这节做蛋糕课,让我们看到了传统的教学,教师剥夺了学生真正参与学习的机会,而把教学过程当作单向的传递信息的过程,把自己则当成了知识搬运工,把学生当作整装待灌的“容器”,采取满堂灌和填鸭式教学。将知识“传递”给学生,学生在采取大运动量的机械训练,死记硬背地把知识“吞进肚里”。在整个过程中,学生没有自己的感悟和体验,增长的只是越来越多的顺从和麻木,缺乏的是美好的情感和自主发展的能力。
而德国教师的做蛋糕课,可能你会问学生的蛋糕什么时候才能出炉,今天、明天……蛋糕出炉的时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学生在自己亲身探索的过程中体验和感悟到的东西,因为真正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过程应该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过程,而真正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学习过程也应该是让学生借助已有经验,在调控系统的作用下,对新信息进行主动的认知、加工的过程,上面所提的面向过程,是指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理解其产生的基础以及它与基础知识的相互联系,在此基础上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只有经过学生自主建构的知识才是真正属于学生长久支配的知识,也只有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才会产生无穷无尽的学习动力,这样,学生才不会为学习所累,自然乐在其中。
在教学实际中,我也做过一些尝试,在进入一个新内容的学习时,尽量找一些学生身边的,他们感兴趣的事儿说起,多提一些问题让学生去思考,多听听他们怎么说,然后教师再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归纳。在具体的学习中,也尽量多让学生亲自动手去做、动脑去思考、去探索,并就其中的一部分问题开展讨论,大家集思广益,取长补短,互相学习,互相促进。
很多人都认为像地理这样的科目,让学生多背多读就行了。其实,我倒觉得运用好那些一张张看似毫无生命力的图,把知识都融入其中,让学生仔细观察,并一一在图上落实,真正看懂,把图看“活”,再进行适当的归纳升华,这比让学生去背几十遍都要强,这样做,既让学生掌握了该学的东西,让自我的价值得以体现,乐于学习,同时也培养了一些受益终身的学习方法和技能,真正学有所获。
如果没有学生经过一系列的质疑、判断、比较、选择、以及相应的分析、综合、概括等认知活动,如果没有多样化的思维过程和认知方式。没有多种观点的碰撞、争论和比较,结论就难以获得,也难以真正理解和巩固。更重要的是,没有以多样性、丰富性为前提的教学过程,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就不可能培养起来。
时代需要有用的人才,而培养人才的教学不能只看分数,重结果,更要重的是过程,把学习的过程还给学生,这既体现了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及“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又让学习成为学生增长知识的平台,从而真正会学、乐学、好学!
(作者联通:678700云南省陇川县景罕镇景罕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