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约撤销法律制度比较

来源 :中国经贸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acxd196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要约撤销是指要约人在要约生效后使其效力终止的行为。要约撤销将直接影响到商事交易是否达成以及是否给当事人造成经济损失,因此对要约撤销进行法律界定,既有理论研究价值,也具有司法实践意义。通过比较发现,不同法律在基本法律主张、权利维护、赔偿责任及明确有效期的发盘是否成为不可撤销的独立性条件等方面有所区别,我国《民法典》在《公约》和原有国内相关法律基础上进行了继承,并在内容和技巧上实现了一定的突破,但仍需要进一步完善和进行司法解释。
  关键词:要约撤销 大陆法系 公约 民法典
  引言
  2021年初颁布并正式实施的《民法典》“合同编”保留了我国原《合同法》的大部分内容,并在此基础上修改了300条,其中涉及规定的内容实质性新增、修改超过150条,而对要约的界定主要见于第472-478条,其中第476、477条规定了要约撤销的内容。第476条规定,要约可以撤销,但同时规定了两种不可撤销的具体情形。一种是从要约人角度:规定了具体有效期的要约不可撤销;虽未明确规定有效期,但以其他形式明示不可撤销的要约;另一种是从受要约人角度:受要约人有理由相信要约不可撤销并为合同履行做了合理的准备工作。第477条根据意思表示的不同方式,对撤销要约的通知生效时间进行了更为详细的规定。《民法典》对要约撤销的这两条规定吸纳了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的主张,在保护当事人利益上更倾向于平衡,且处理方式更加灵活。本文首先对要约撤销的不同法律制度进行了比较,然后对我国《民法典》合同编中关于要约撤销的法律规定进行了评价及立法建议。
  一、大陆法系对要约撤销的法律规定
  大陆法系总体上认为要约一旦生效就不得撤销或须承担一定的责任,但不同国家之间有细微差别。
  《德国民法典》第145条规定,向其他人发出要约,须受要约的约束,除非事先声明了不受约束。如果在要约中规定了有效期,则在规定的有效期内不得撤销或更改要约;如果没有规定有效期,则在依通常情形可望得到答复前,不得撤销或更改要约。由此可见,德国民法典没有规定要约人有权撤销要约。日本、瑞士以及我国台湾地区的民法典与德国民法典有相同的规定。《日本民法典》基本上是依照德国民法典制定的,因此其规定与德国民法典内容一样,附有明确有效期的要约不得撤销,没有明确有效期的要约,在合理期限内不得撤销。《瑞士债法典》规定有期限的要约在期限内对要约人具有约束力,无期限的要约在合理期限内对要约人有拘束力。我国台湾地区民法典第154条“要约及其拘束力及要约引诱”规定,契约之要約人,因要约而受约束。但事先已表明不受其拘束的,或依其情形或事件之性质,可认定当事人不受其拘束的,则不对要约人产生约束力。例如寄送的价目表因其无特定的受要约人,并不是有效的要约,所以也无所谓要约的“撤销”。从日本、瑞士和我国台湾地区的民法典相关规定可看出,在要约是否可撤销的问题上,与德国民法典的规定一致,也即没有规定要约人有权撤销要约。
  而法国、意大利的民法典不完全同于德国民法典。《法国民法典》第1382条表明,要约撤销可能会导致权力滥用,从而造成侵权行为的发生,因此要约人要对要约撤销的后果承担相应的责任。也就是说只要要约还没有被受要约人承诺,要约就可以撤销,但须承担损害赔偿的责任。意大利民法典对此作出了与法国民法典基本一致的规定。根据《意大利民法典》,定有期限的要约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届满之前禁止撤销。如果一项要约未定期限,则它一直到承诺之前都是可以撤销的;但是,如果受要约人因为善意地以为要约存在而作出承诺,并为履行合同的准备付出了资金而承受到损失时,可以向要约人提出损害赔偿的请求权。
  虽然大陆法系总体上对要约撤销持“否定”态度,但从主要国家的法律规定来看,德国、瑞士、日本及我国台湾地区的规定可视为要约不可撤销,法国和意大利的规定可视为要约可撤销但要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二、英美法系对要约撤销的法律规定
  根据英美法“对价原则”,要约人只有在要约上签字,或在得知受要约人允诺履行或实际履行之后,要约才会产生约束力,因此要约对要约人不具有约束力。又因为要约内容通常只需要包含货物名称、数量和价格便被认为是内容十分确定,可能并不包含所有交易条件,而且也不具备“合同”的一般形式,所以要约人可不受其约束,因而在要约被承诺以前是可以撤销的,即使附有承诺期限的要约也是如此,由此看出英美法对要约撤销处于“自由模式”。后来法官们意识到随意撤销要约而不必承担任何责任,可能会导致受要约人利益的损失,例如受要约人基于对要约人的信任而为该合同的订立和履行做了一些准备工作,并产生了一定的费用,也会因此丧失其他的交易机会,倘若因要约撤销而又得不到补偿,对受要约人不公平。同时如果法律不规定要约撤销后要约人须承担责任,将会诱发整个社会的欺诈行为,导致商业诚信的整体低下。
  鉴于此,美国《合同法第二次重述》第45条对相关条文进行了修改,规定:(1)如果一个要约邀请受要约人以履行义务的方式作出承诺而不需要作出允诺性的承诺,则如果受要约人履行或开始履行被邀请的义务,那么选择权合同就算缔结;(2)要约人在选择权合同项下的义务是附随性的,取决于被邀请义务是否依据要约条款被实现或被履行。此条规定表明美国法在要约撤销的问题上在原来基础上对要约人撤销要约做了一定的限制。但尽管如此,美国法院也只是在少数情况下才适用,大部分案件仍然执行“在受要约人作出承诺前可撤销要约”的规定,只不过为了维护社会诚信和正义在必要限度内对受要约人进行了信赖利益损失的补偿。
  由于对要约撤销的限制性规定,使得美国法在要约的撤销问题上改变了之前随意撤销的态度,已向大陆法靠近。但对于在司法实践中,撤销要约仍留有很大余地,且也未提及赔偿责任问题。英美法在要约撤销法律规定上的改变相比大陆法系有承诺期限的要约不能撤销的规定要相对灵活,也更有利于国际贸易的顺利开展。   三、《公约》及我国相关法律对要约撤销的规定
  (一)《公约》的规定
  《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简称《公约》)在这个问题上调和了两大法系的不同做法。第16条规定了在合同签订之前,要约可以撤销。只要要约撤销通知在受要约人表达承诺之前即可。同时规定了两种不得撤销的情形,一是要约写明了具体的有效期或以其他方式表示要约不可撤销;二是受要约人有理由信赖要约不可撤销且付出了行动。第17条还规定了要约即使是不可撤销的,在拒绝通知送达要約人时效力终止。可见在是否可以撤销的问题上,《公约》采取的是“限制性可撤销”的做法,充分体现了将两大法系进行折中的特点。
  (二)我国相关法律规定
  我国是《公约》的成员国,对要约撤销的规定与之基本一致,相关规定主要见于《国际商事合同通则》(简称《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简称《合同法》)及新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简称《民法典》)中。
  《通则》第2.3条规定了要约在未订立合同之前可以撤销,只要撤销通知于受要约人发出接受通知之前送达受要约人,但约定期限的要约、以其它方式表明要约是不可撤销的要约、受要约人本着对要约人的信赖为履行合同做了准备工作的要约,均不得撤销。我国《合同法》第18、19条也作了与之相同的规定。
  《民法典》合同编第二章对要约撤销的规定在沿袭《公约》、《合同法》和《通则》的基础地上作出了两点改变:一是在规定第二种不可撤销情形的措辞上加入了“合理”二字;二是在要约撤销的生效时间上强调,要约撤销的意思表示“以对话方式作出”,该意思表示的内容应当在受要约人作出承诺之前为受要约人所知道;撤销要约的意思表示不以对话方式作出的,应当在受要约人作出承诺之前到达受要约人。
  《民法典》对要约撤销的法律规定,体现了我国合同制度的日益健全和完善,既保留了大陆法系“不随意撤销”的基本主张,又吸纳了英美法系的灵活处理方式,无论内容上还是技巧上,都是一大突破。
  第一,“合理”二字的添加,防止受要约人以很小的“对价”而获得对要约的承诺或拒绝的选择权,既保留了原《合同法》对受要约人利益的保障,又弥补了英美法“对价原则”的缺陷。例如要约人往往只支付一个很小的对价,就可以获得承诺或拒绝的选择权,从而否定要约人在要约被承诺前应拥有的撤销权。这种规定与大陆法、英美法相关规定相比,在保护要约双方当事人的利益上显得更加平衡。
  第二,在要约撤销的生效时间上,区分了“对话方式”与“非对话方式”下的不同,更符合实际交易的需要。对话方式作出的意思表示,以要约人知道其内容时生效。非对话作出的意思表示,以内容到达受要约人时生效;如采用数据电文形式,该数据电文进入该特定系统时生效,或受要约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数据电文进入其系统时生效。不管是对话方式或非对话方式作出要约撤销的意思表示什么时候生效,必须满足“撤销通知应当在受要约人发出承诺通知之前送达受要约人”的条件,这与《合同法》第18条及《通则》2.3条的规定无异。
  尽管如此,《民法典》在对原有法律体系进行继承、发展与突破过程中难免有疏漏,还需进一步完善和进行司法解释。
  第一,第476条第一款“其他形式明示要约不可撤销”中“其他形式”包括哪些形式没有进行具体说明,至少应该根据目前国际商事交易实践中出现的情况加以界定。第476条第二款中“受要约人有理由认为要约是不可撤销的”中的“有理由”缺乏具体和明确规定,可能会导致审判时失去依据,因此应列出“有理由”的具体情形;且因不同国家与地区的法律或习惯不同对“合理”的理解会产生较大差异,将出现同一商事案件适用不同法律可能带来不同的审判结果,也为法官审判留下较大发挥空间,增加了审判的随意性。
  第二,虽然第476条第一款明确规定了有承诺期限的要约不得撤销,但实践中要约人因主客观原因在限期内撤销要约而致使合同不能履行,此种情况下要约人是否应承担赔偿责任、何种情况下承担赔偿责任、如何承担赔偿责任等问题均未作出规定或解释,不得不说是一种缺失。
  四、比较分析及结论
  两大法系关于要约撤销的基本态度明显不同,但也有折中和融合的趋势,具体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法律主张。大陆法系对要约撤销的法律主张基调为“不可撤销”。其中德国为代表的德意志法系的态度更为“坚决”,基本排除了可撤销性,而罗马法系则有所缓和,而是采取“撤销+赔偿”的模式。英美法系对要约撤销法律主张的基调为“可撤销”,虽然有相关立法解释对撤销增加了限制性条件,但是司法实践中仍然对要约撤销留有很大的空间。《公约》和我国相关法律则采取折中态度,基调为“限制要约撤销”,即虽明确规定可撤销,但对不可撤销的情形加以了规定。
  第二,权利维护。大陆法系认为一项要约只要生效,就应该对要约人产生约束力,更多的保护了受要约人的利益。英美法系认为受要约人没有付出对价,因而要约不对要约人产生约束,侧重保护要约人的利益。而《公约》和我国相关法律则力求寻求两者之平衡点,旨在既要尊重要约人的缔约自由,又不损害受要约人对合同成立的正当期待。
  第三,赔偿责任。大陆法系中以法国法为代表的罗马法系明确规定要约人撤销要约要承担赔偿责任,而德国法系因为不主张要约撤销,因此也无赔偿责任问题。英美法系认为除了已签字盖章或法律特殊规定之外,要约可撤销,自然也无须赔偿。《公约》及我国相关法律未规定要约撤销的责任赔偿问题,但《合同法》及《民法典》中规定了缔约过失责任。
  第四,关于具体期限之要约。大陆法系不管是德国法系还是罗马法系均认为只要规定了有效期,要约将不可撤销,《公约》及我国相关法律也有相同的规定,而英美法系中“有明确有效期”不足以成为不可撤销的独立条件,只有是否签字及受要约人是否付出对价才成为独立性条件。
  参考文献:
  [1]姜桂金,刘国华.合同要约撤销权初探[J].商业研究,2002(09):141-143.
  [2]王乐.论要约撤回与要约撤销[J].法制博览,2015(32):59-60.
  [3]朱广新.要约不得撤销的法定事由与效果[J].环球法律评论,2012,34(05):93-106.
  [4]朱君.浅议要约不得撤销制度——对我国《合同法》第十九条的思考[J].智慧中国,2018(Z1):106-110.
  [5]陈朝阳,陈文清,郑开育.论我国《民法典草案》要约制度之完善[J].福建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01):47-52.
  [6]杨国林.试论不可撤销要约制度的完善[J].法制与社会,2015(08):44-45.
  (宋蔚,北京城市学院)
其他文献
摘要:科创板后备企业培育对企业上市以及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具有积极作用。苏州科创板后备企业培育已取得一定成效,但也面临科创企业上市精准政策供给不足、企业科技创新发展水平仍有待提升、企业上市培育服务体系仍需持续完善等挑战。为了提升科创板上市后备企业培育绩效,苏州还需优化培育机制、强化组织力量、把握抢抓区域协同机遇。  关键词:科创板苏州后备企业培育  为了进一步加速科创板市场高质量发展,提升资本市场对科
期刊
摘要:以甘肃旅游餐饮为研究对象,在体验经济视角下构建旅游餐饮旅游者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通过问卷调查搜集旅游者对甘肃旅游餐饮的重要性与满意度数据,并运用IPA分析法就旅游者对其重要性-感知表现进行了科学分析。结果显示,76%的指标重要性超过4.0,可见旅游者对甘肃旅游餐饮期望较高,但感知表现均值均分布在3.92-3.03之间,且所有指标的感知表现均低于重要性,这说明旅游者对甘肃旅游餐饮整体满意度较低
期刊
摘要:以沪深A股化肥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从化肥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形式、披露内容分析,发现现阶段化肥行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存在自愿披露意识不强,披露格式不够规范,缺乏监督等问题。未来,还需从完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体系入手,提高企业自愿披露意识,规范披露内容和形式,强化外部监督提高化肥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质量。  关键词: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化肥行业  一、引言  根据2010年《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指
期刊
摘要:随着中国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城镇流动以获取更高的非农收入,这深刻影响着农户的生产生活决策。从农户的家用能源选择视角切入,分析非农收入对农户家用能源选择可能造成的影响。研究发现,非农收入有助于农户减少固体燃料的使用,且更偏向于清洁能源,也即存在显著的能源升级效应。进一步梳理背后的影响机制后,我们发现非农收入主要通过家庭用能设施的优化和环保意识的增强,对农户的家用能源选择产生影响。
期刊
摘要:选取可莎蜜儿为研究對象,围绕社会责任价值创造这一主题,分析“企业社会责任、实施路径、企业价值”三者的交互关系。研究发现:可莎蜜儿全方位践行经济责任、法律责任、慈善责任和伦理责任(4R),进而改善了内外关系、提升企业能力(2C),最终创造经济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生态价值(4V)。本研究得出了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实现价值创造的“4R+2C+4V”模型,丰富了社会责任理论内容并得出关键的启示。 
期刊
摘要:基于海底捞ESG报告,重点分析食品行业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现状。研究发现,海底捞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存在信息披露不全面且实用性不高、缺乏量化的数据分析导致客观性不强、相关内容重复披露造成可读性欠缺等问题。未来,需从统一规范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标准并加强第三方机构审计、完善信息量化指标同时推进定性与定量信息协同披露、转变企业社会责任工作理念以提升信息披露真实性和有效性几方面出发,提升食品行业信息披露整
期刊
摘要:基于重叠代际模型,结合干中学理论引入全要素生产率在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间配置效率的作用,推导出配置效率对于民营企业创新的影响。结果显示,对于民营企业而言,如果配置效率大于生产率提升效率,民营企业本身的财富会受到损失,企业创新的动力也会减弱。只有一个足够大的超过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间配置率的生产率差异才是引发企业创新实现经济转型的必要条件,这也意味着在企业进行创新提高生产率之后的配套专利保护措施对
期刊
摘要:基于中国知网1998-2021年收录的1243篇都市圈研究的CSSCI论文,采用文献计量法对国内都市圈研究的主要特征进行回顾并揭示其热点及趋势。结果显示:第一,都市圈主题文献数量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高产作者以罗守贵、高汝熹、孙久文等10位为代表,研究机构以南京、北京和上海等城市的科研院所为主;第二,都市圈、城市群和城市化等主题词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第三,高质量发展、新型城镇化和城市群等主题是
期刊
摘要:以陕西煤业并购重组案例为研究对象,运用相关理论分析了并购重组促进企业转型升级的内在机理,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陕西煤业并购重组过程及实施的财务效果。研究发现:并购重组促进了陕西煤业的转型升级发展。针对研究结论提出利用资本市场助力产业发展、加大能源对外开放等促进煤炭企业转型升级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煤炭企业并购重组转型升级  一、引言  资本市场的日渐活跃以及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使得企业之间并购重组
期刊
摘要: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下环境规制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影响不同。京津冀城市群GDP总量和增速都远落后于长江中下游城市群,存在经济增长水平差异的两大城市群的环境规制政策效应也不同。因此,研究不同环境规制类型对两大城市群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影响尤为重要。研究发现,从两大城市群的横向对比来看,环境规制对城市群产业结构高级化发展有显著影响,其中京津冀城市群产业结构高级化发展对正式环境规制更加敏感,而长江中下游城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