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快速发展,工程事故屡见不鲜,一旦工程事故出现,建设单位以地质情况复杂为推卸责任最佳借口,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和安全隐患。因此,国家为避免类似情况发生,将工程勘察立为法定程序(即工程建设前必须进行地质勘察)。
1、勘察市场运行现状
在审查制度建立后,工程勘察市场在低价状态运行十多年,勘察单位各种管理体系不断建立和完善,质量有所提高,勘察文件的编制工作有所进步和完善。但审查工作只在室内进行,不查看现场。勘察技术工作和现场施工劳务的监督机制不明确,不落实,野外第一手资料准确率难以得到保证和控制,其勘察成果质量令人担忧。
由于勘察单价低,导致勘察质量隐患多。如贵州某高层房开项目,框架结构,岩溶地基。以目前勘察费市场单价110元/m为例计算盈利情况,按市场劳务费简单算一下成本,钻探施工劳务费40元/m,声波测试费30元/m,技术工作费10元/m,甲级单位管理费33元/m (合同金额30%),合计113元/m,再加上岩土水现场和室内试验费、测量费、交通费、后期服务费等,所有费用相加,肯定超过110元/m。如按国家规范规程实施,项目承接人肯定亏本,既然是商人不可能做亏本的生意。为达到盈利和符合审查要求目的,他们通常采取编假原始资料来完善勘察文件,出具虚拟报告。
2、扩大化审查的问题
由于审图人员大多为某公司或单位的领导及总工级别,以及部分退休的高级工程师,资历较老,审图工作还是按照原单位的习惯,将审图视野扩大到审查对象技术标准的全领域,不仅审强制性条文执行情况,还要审一般性技术标准,就连错别字都审查,太累。这不仅违背了审查制度建立的初衷---只审查强制性条文的执行情况,而且增加勘察单位内部审查的惰性。实际上可以理解这些领导和老专家,他们怕犯错误,宁可审广一点。扩大化审查将规范标准当作勘察工作应执行边界,从而限制工程师的思维发展,将影响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不利于发挥工程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审查工作存在不闭合问题
施工图审查工作开展十多年,审查机构提出涉及增加经费的意见在施工很难执行,应由哪个部门监督执行,目前尚未具体明确,审查提出的意见也相当于一张废纸,无人问津,最后实际情况不明。如某审查机构提出“在较破碎的泥岩体上的建一级建筑,室内试验确定地基承载力存在安全隐患,地基承载力需由现场载荷试验确定”,勘察单位回复“因地基持力层埋藏较深,待施工开挖至持力层满足试验条件后再做”,由于业主质量意识淡薄,试验需要增加经费,做与不做由业主决定,无监管部门,审查机构也不会去追究,导致审查意见提出后监管真空出现。
4、审查结论问题
根据《贵州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管理办法》相关规定,审查结论有三种:①必须修改反馈:存在违反强制性条文的情况;②通过:没有违反强制性条文及严重安全隐患问题,对于违反一般性条文要求自行修改,不再反馈;③不通过:存在严重安全隐患问题,需要重新进行设计。
目前的情况不管是否违反强制性条文,审查结论一般为“本勘察文件需补充、修改完善后再交审查”。
为节省时间,充分发挥工程师的创新能力,建议审查结论:①重新勘察:存在严重安全隐患问题。②不通过:存在违反强制性条文的情况,必须修改反馈;③通过:对于违反一般性条文要求自行修改,不再反馈;
5、虚拟勘察文件造成的问题举例
由于勘察资质单位鱼目混珠,为了承接任务,勘察队伍互相压价,勘察单价较低。造成当前勘察市场混乱,虽然勘察协会及相关部门进行过压价控制,但受利益的趋势难以控制。在低单价条件下,不可能正常实施有效勘察手段,再则,建设单位为了减少建设成本和缩短工期,授意勘察单位编造资料,因此,勘察行业弄虚作假现象严重,勘察文件与实际场地岩土条件严重不相符,造成基础在施工时修改设计基础方案频繁、延长施工周期、增加建设成本的现象较为普遍。以下是虚拟勘察文件造成工期和经济损失的实例。
举例基础施工后期发现岩溶地基问题的项目(勘察人员水平低及弄虚作假造成)
贵州贵阳某商住楼,地上31F,地下-3F(-14.6m),最大柱荷载18900KN/柱,大部分采用独立柱基,局部采用桩基。由于勘察资料与实际开挖严重不符,地基承载力经过三次调整,第一次开挖后,经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技术人员初步验槽,发现白云岩间夹风化泥岩,基底泡水且存在残渣,勘察单位建议地基承载力由3800KPa(详勘报告)调整为2800 KPa,清基后再验;第二次验槽发现白云岩间夹强风化泥岩,勘察单位建议由载荷试验确定地基承载力,经载荷试验,地基承载力为2100KPa。基础按地基承载力2800 KPa和2100KPa修改两次,按第二次修改图施工,待独立柱基施工完成。施工桩基时,情况复杂啦,超过勘察文件建议标高约5m未见中风化白云岩,建设和设计单位要求对桩基及桩附近的独立柱基作施工勘察,经施工勘察发现独立柱基下岩体内存在岩溶洞隙,随即监理、设计、建设单位要求所有已浇灌的基础做施工勘察,经勘察超过50%的基础基底及基底下主要受力层范围内存在岩溶洞隙和强风化岩石。最终导致超过50%的基础存在安全隐患被返工,造成的工期损失100多天,经济直接损失超过200万。
6、省部级安全质量检查发现审查过的勘察文件仍存在问题
勘察文件实施审查后,审查人员数量迅速发展,审查人员业务水平差异较大,对规范的理解存在偏差,一些审查人员为展示自己的才华,审查时提出不少不切实际的问题,即为纸上谈兵的专家。据贵州省级建设管理部门通过每年例行的质量安全检查通报情况,发现通过审查的勘察仍有违反强制性条文、勘察文件与实际不符的情况,给工程造成工期、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等方面的浪费,同时存在不少安全隐患。
7、建议
1、建议主管部门对勘察市场进行有效治理,对违法违规加大处罚力度,如对弄虚作假的单位和人员,及时依法撤销、吊销或降低其资质,清出建筑市场,加强威慑力,提高建筑勘察市场监管的有效性和权威性。
2、建议在工程竣工备案表中增设审查机构责任栏目,由审查机构监督审查意见实施情况,形成审查工作闭合管理制度。
3、建议审查结论:①重新勘察:存在严重安全隐患问题。②不通过:存在违反强制性条文的情况,必须修改反馈;③通过:对于违反一般性条文要求自行修改,不再反馈;
4、由于勘察行业技术人员与钻探工人等从业人员专业素养、职业道德参差不齐,建议切实进行职业道德、专业技能学习培训,加强对原始资料的真实性和可靠性监督工作。
5、由于涉及行业专家太多,专业技能、工作经历参差不齐,为了提高审查成果质量,建议对审查人员进行筛选和培训,提高审图人员的业务水平,保留具有审查能力的审图人员,确保审查的权威性和有效性。同时让勘察单位对评审审图人员进行评议,对不合格的评审审图人员,采用淘汰制处理。
6、建议只审查强制性条文的执行情况,一般性条文公司按照内部质量管理体系执行。
7、建议引进交通管理系统中驾驶证扣分和处罚制度,完善我国《建设工程质量责任主体和有关机构不良行为记录管理办法》中的处罚制度,增加相关责任人的执业总分和扣分制度内容。加大处罚力度,从而增加勘察文件的可信度,提高勘察质量,确保人民和生命财产安全。
8、建议由协会牵头,建立勘察行业自律制度。
参考文献
1、贵州省建设厅,《关于2001-2011年全省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执法检查情况的通报》
2、贵州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管理办法
3、贵州省勘察设计企业、施工图审查机构不良记录管理办法
1、勘察市场运行现状
在审查制度建立后,工程勘察市场在低价状态运行十多年,勘察单位各种管理体系不断建立和完善,质量有所提高,勘察文件的编制工作有所进步和完善。但审查工作只在室内进行,不查看现场。勘察技术工作和现场施工劳务的监督机制不明确,不落实,野外第一手资料准确率难以得到保证和控制,其勘察成果质量令人担忧。
由于勘察单价低,导致勘察质量隐患多。如贵州某高层房开项目,框架结构,岩溶地基。以目前勘察费市场单价110元/m为例计算盈利情况,按市场劳务费简单算一下成本,钻探施工劳务费40元/m,声波测试费30元/m,技术工作费10元/m,甲级单位管理费33元/m (合同金额30%),合计113元/m,再加上岩土水现场和室内试验费、测量费、交通费、后期服务费等,所有费用相加,肯定超过110元/m。如按国家规范规程实施,项目承接人肯定亏本,既然是商人不可能做亏本的生意。为达到盈利和符合审查要求目的,他们通常采取编假原始资料来完善勘察文件,出具虚拟报告。
2、扩大化审查的问题
由于审图人员大多为某公司或单位的领导及总工级别,以及部分退休的高级工程师,资历较老,审图工作还是按照原单位的习惯,将审图视野扩大到审查对象技术标准的全领域,不仅审强制性条文执行情况,还要审一般性技术标准,就连错别字都审查,太累。这不仅违背了审查制度建立的初衷---只审查强制性条文的执行情况,而且增加勘察单位内部审查的惰性。实际上可以理解这些领导和老专家,他们怕犯错误,宁可审广一点。扩大化审查将规范标准当作勘察工作应执行边界,从而限制工程师的思维发展,将影响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不利于发挥工程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审查工作存在不闭合问题
施工图审查工作开展十多年,审查机构提出涉及增加经费的意见在施工很难执行,应由哪个部门监督执行,目前尚未具体明确,审查提出的意见也相当于一张废纸,无人问津,最后实际情况不明。如某审查机构提出“在较破碎的泥岩体上的建一级建筑,室内试验确定地基承载力存在安全隐患,地基承载力需由现场载荷试验确定”,勘察单位回复“因地基持力层埋藏较深,待施工开挖至持力层满足试验条件后再做”,由于业主质量意识淡薄,试验需要增加经费,做与不做由业主决定,无监管部门,审查机构也不会去追究,导致审查意见提出后监管真空出现。
4、审查结论问题
根据《贵州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管理办法》相关规定,审查结论有三种:①必须修改反馈:存在违反强制性条文的情况;②通过:没有违反强制性条文及严重安全隐患问题,对于违反一般性条文要求自行修改,不再反馈;③不通过:存在严重安全隐患问题,需要重新进行设计。
目前的情况不管是否违反强制性条文,审查结论一般为“本勘察文件需补充、修改完善后再交审查”。
为节省时间,充分发挥工程师的创新能力,建议审查结论:①重新勘察:存在严重安全隐患问题。②不通过:存在违反强制性条文的情况,必须修改反馈;③通过:对于违反一般性条文要求自行修改,不再反馈;
5、虚拟勘察文件造成的问题举例
由于勘察资质单位鱼目混珠,为了承接任务,勘察队伍互相压价,勘察单价较低。造成当前勘察市场混乱,虽然勘察协会及相关部门进行过压价控制,但受利益的趋势难以控制。在低单价条件下,不可能正常实施有效勘察手段,再则,建设单位为了减少建设成本和缩短工期,授意勘察单位编造资料,因此,勘察行业弄虚作假现象严重,勘察文件与实际场地岩土条件严重不相符,造成基础在施工时修改设计基础方案频繁、延长施工周期、增加建设成本的现象较为普遍。以下是虚拟勘察文件造成工期和经济损失的实例。
举例基础施工后期发现岩溶地基问题的项目(勘察人员水平低及弄虚作假造成)
贵州贵阳某商住楼,地上31F,地下-3F(-14.6m),最大柱荷载18900KN/柱,大部分采用独立柱基,局部采用桩基。由于勘察资料与实际开挖严重不符,地基承载力经过三次调整,第一次开挖后,经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技术人员初步验槽,发现白云岩间夹风化泥岩,基底泡水且存在残渣,勘察单位建议地基承载力由3800KPa(详勘报告)调整为2800 KPa,清基后再验;第二次验槽发现白云岩间夹强风化泥岩,勘察单位建议由载荷试验确定地基承载力,经载荷试验,地基承载力为2100KPa。基础按地基承载力2800 KPa和2100KPa修改两次,按第二次修改图施工,待独立柱基施工完成。施工桩基时,情况复杂啦,超过勘察文件建议标高约5m未见中风化白云岩,建设和设计单位要求对桩基及桩附近的独立柱基作施工勘察,经施工勘察发现独立柱基下岩体内存在岩溶洞隙,随即监理、设计、建设单位要求所有已浇灌的基础做施工勘察,经勘察超过50%的基础基底及基底下主要受力层范围内存在岩溶洞隙和强风化岩石。最终导致超过50%的基础存在安全隐患被返工,造成的工期损失100多天,经济直接损失超过200万。
6、省部级安全质量检查发现审查过的勘察文件仍存在问题
勘察文件实施审查后,审查人员数量迅速发展,审查人员业务水平差异较大,对规范的理解存在偏差,一些审查人员为展示自己的才华,审查时提出不少不切实际的问题,即为纸上谈兵的专家。据贵州省级建设管理部门通过每年例行的质量安全检查通报情况,发现通过审查的勘察仍有违反强制性条文、勘察文件与实际不符的情况,给工程造成工期、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等方面的浪费,同时存在不少安全隐患。
7、建议
1、建议主管部门对勘察市场进行有效治理,对违法违规加大处罚力度,如对弄虚作假的单位和人员,及时依法撤销、吊销或降低其资质,清出建筑市场,加强威慑力,提高建筑勘察市场监管的有效性和权威性。
2、建议在工程竣工备案表中增设审查机构责任栏目,由审查机构监督审查意见实施情况,形成审查工作闭合管理制度。
3、建议审查结论:①重新勘察:存在严重安全隐患问题。②不通过:存在违反强制性条文的情况,必须修改反馈;③通过:对于违反一般性条文要求自行修改,不再反馈;
4、由于勘察行业技术人员与钻探工人等从业人员专业素养、职业道德参差不齐,建议切实进行职业道德、专业技能学习培训,加强对原始资料的真实性和可靠性监督工作。
5、由于涉及行业专家太多,专业技能、工作经历参差不齐,为了提高审查成果质量,建议对审查人员进行筛选和培训,提高审图人员的业务水平,保留具有审查能力的审图人员,确保审查的权威性和有效性。同时让勘察单位对评审审图人员进行评议,对不合格的评审审图人员,采用淘汰制处理。
6、建议只审查强制性条文的执行情况,一般性条文公司按照内部质量管理体系执行。
7、建议引进交通管理系统中驾驶证扣分和处罚制度,完善我国《建设工程质量责任主体和有关机构不良行为记录管理办法》中的处罚制度,增加相关责任人的执业总分和扣分制度内容。加大处罚力度,从而增加勘察文件的可信度,提高勘察质量,确保人民和生命财产安全。
8、建议由协会牵头,建立勘察行业自律制度。
参考文献
1、贵州省建设厅,《关于2001-2011年全省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执法检查情况的通报》
2、贵州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管理办法
3、贵州省勘察设计企业、施工图审查机构不良记录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