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全球河流污染事件不断发生,河流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对河流的环境伦理认识也越来越重要。本文主要通过对“河流生命”这个环境伦理学中的新理论进行研究和思考,来加深我们对河流的认识,提高我们对河流保护的意识,自觉保护河流的生态环境。
[关键词]镉污染 河流生命 环境伦理
[中图分类号]B82-0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7-0107-02
一、河流污染的影响
(一)河流污染的定义
顾名思义,河流污染指直接或间接排入河流的污染物造成河水水质恶化的现象。其主要特点有:1.污染程度随径流量而变化。在排污量相同的情况下,河流径流量愈大,污染程度愈低;径流量的季节性变化,带来污染程度的时间上的差异。2.污染物扩散快。河流的流动性,使污染的影响范围不限于污染发生区,上游会很快影响到下游,甚至一段河流的污染,可以波及整个河道的生态环境(考虑到鱼的洄游等)。3.污染危害大。
河流具有供应水源、排洪泄涝、提供绿地、保护环境、旅游观光、交通运输等功能。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作为重要的资源和环境载体,河流与城市的关系愈加紧密,尤其是在城市生态建设和拓展城市发展空间等方面,更是显示出不可替代性,河流环境直接关系到城市的发展和居民的生活水平。我们以河水为主要饮用水源,河水一旦被污染,污染物通过饮水直接毒害人体,也通过食物链和灌溉农田间接危及人身健康。
(二)我国河流污染防治的现状
进入“九五”以来,我国大规模水污染防治在“三河三湖”淮河、太湖、巢湖、滇池、海河、辽河等重点流域全面展开。经过这些年的努力,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大部分河段的水质已经有所改善。
例如辽宁的母亲河“辽河”在经过2008年到2011年的大力治理,河水质量明显提高。辽宁省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启动“四大战役”,目标是到2012年年底,按照国家规定的21项考核指标,辽河流域干流断面达到四类水质标准,水生态功能得到基本恢复。这“四大战役”包括辽河水系治理攻坚战、大浑太水系治理歼灭战、凌河水系治理阻击战和流域生态建设总决战。其中,辽河水系治理攻坚战已于2011年10月启动,重点实施了污染源头治理、干流生态保护与恢复、支流河口湿地建设及垃圾处理四大工程,197个项目,总投资34亿元。今年3月启动的大浑太水系治理歼灭战确定并实施了农村环境治理、河流综合整治和污染源头治理三大工程,248个项目,总投资183亿元。目前,所有省治理项目已经全面实施,今年10月底前将全面完成。总投资49亿元的凌河水系治理工作今年5月正式启动,所有治理项目也将于今年10月前全面完成。在完成流域水污染治理任务的基础上,开展流域生态建设总决战,重点实施水环境治理、生态环境保护、景观环境建设、发展环境统筹等四大工程。最终,将辽河流域建设成为生态与景观相结合、生态发展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的生态文明示范区。
为保障“四大战役”的顺利实施,辽宁省各级政府在使用资金上突出投入重点,创新投入方式,积极运用贷款贴息、BOT、BT等方式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共形成220多亿元的资金合力,有力保障了各项治理举措的有效落实,支持完成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湿地建设、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等1300多个项目建设,为辽河流域污染治理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切实推进辽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省政府出台了跨行政区域河流出市断面水质目标考核暂行办法,建立了“污染者受处罚,受污染者得补偿”的长效补偿机制,解决了省内河流上下游地区之间的水污染补偿问题。同时,对辽河干流和凌河干流“划区设局,封育保护”,由过去的分散管理向统筹规划、集中管理、集中投入、全面保护转变。
在现有的经济技术条件下,水环境问题需要经过一个长期而缓慢的过程。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重点流域的水污染问题仍将列为我国环境课题研究的重点。企业落后的生产工序,不合理的管理方式,思想麻痹大意,环境意识差,是导致我国环境污染屡禁不止的重要原因。因此,如何使企业和政府,以及人民大众加强对环境的认识,提高环境保护的意识,树立环境伦理的概念,是目前的当务之急。
二、河流生命的伦理探索
(一)河流生命概念的提出
河流生命概念的提出是我国在对黄河长期的治理实践中总结出来的。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几百年来黄河不仅仅孕育了华夏儿女,为我们的生存发展提供了保证,同时它也给我们带来了无尽的灾难。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黄河流域地区城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用水量逐年递增,过度的用水造成了黄河连年发生断流。黄河水量的不足也直接造成了下游湿地大面积锐减,严重影响和威胁到了湿地中野生动物的生存和繁衍。因此,黄河的问题引起了全国人民的极大关注,受到了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在1999年国务院做出决定授权黄河水利委员会对黄河流域实行水资源统一管理和水量统一调度。在随后的工作开展中,黄河水利委员会对黄河进行了综合治理,在以行政手段、工程手段、法律手段、科技手段和经济手段为主的同时,还意识到要以哲学手段和伦理学手段为辅,即要有一个河流观念的转变和作为统一行动指南的伦理。2003年2月,时任黄河水利委员会主任的李国英在全球水伙伴中国地区委员会高级圆桌会议上,第一次正式提出了“河流生命”的概念。
(二)河流生命概念的出发点
河流是大气环流和地壳运动共同作用的产物,是大自然中最神奇最严密也是最脆弱的部分。地球上的水以液、固和汽等三种形态分布于海洋、陆地、大气和生物体中。这三种形态的水蒸发成水汽并随气流运动输送至各地形成降水,一部分降水蒸发、一部分降水下渗,还有一部分降水形成地表或地下径流,并最终回归海洋。从潺潺溪流到融汇百川,穿峡谷,过平原,浩浩荡荡,奔流入海。然后通过不断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蒸发下渗、地面和地下形成径流,开始新一轮的水文循环,形成河流完整的生命循环过程。河流沙化、荒漠化意味着水源涵养能力下降、产流不足以及产流不均衡,意味着河流生命的原动力衰退,支流枯竭意味着补水不足,下游河道持续淤塞河床抬高等于河流生命周期的不足。长期的河段断流则意味着河流生命的衰竭,以及依赖河流动力、河流水源来维系的生态系统的紊乱乃至崩溃。正如人的生命要靠血液来维持一样,河流的生命要靠不能突破底线的水量来维持。对于外流河而言,现代河流生态学的均衡理论认为:大自然产流、人类社会的耗水以及河流入海、湿地储水之间应当保持一个适当的比例,各要素维持相对稳定的关系,以使河流长期拥有支撑其生命运行的足够水量。 (三)河流生命概念的基本内容
河流是自然界中的一种生态系统。河流是由水、动物、植物、微生物和地表结构形态等构成的一个完整的生命系统。河流生命代表了整个河流生态系统的生存和良性循环。河流作为自然表面的水流,在一个固定的河道之内以一个特定的基本水量流动,其特征在于一个稳定的,正常的水流量。由河流源头、湿地、湖泊、和众多的支流和干流,组成水系统或河流系统。河流是一个开放式的生命系统,包括水路系统和流域系统。在他们之间进行着迅速的、财富的物质生产和能量交换。河流生态系统的结构,是生命之河的必要条件。河自然生态系统,河流系统中的植物系统,植被系统是河流生态系统的守卫者。
河流生命最本质就是水,河流水循环系统包括海洋——大气——河流——海洋之间的平面循环系统,也包括大气水——地表水——地下水之间的立体循环系统。河水在大海、空中和河流之间的空间循环流动,及其地表水、地下水、地下水之间的持续转换和密切联系,才使得整个河流生态系统维持着正常的运作。
健康的河流生命包括了河流的活力和生机,河流正常的功能和作用的发挥,并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持续的支持。一条健康的河流应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不仅要保持持续的水量供给,以维持水沙的协调和良好的水质,安全排泄泥沙和洪水,保障人类和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外部环境的干预,具有自我修复的能力或适应能力。
(四)河流生命概念的基本特征
河流生命的主要特点体现在:
1.河流的交换能力,这是所有生命形式的基本特征,与外界不断交换物质和能量。事实上,地球上的水循环是最重要的、最活跃的物质循环。河流的水循环是水质的物理状态,通过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和径流的水量,改变水的形态,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
2.河流演变具有规律性。从地质年代开始,每一条河流都会出现增长、发展和衰落的演变。
3.河流进化能力。随着气候变化和地球的地壳变动,人为的干预使地球上的每一条河流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变化,包括水沙条件的变化,以及适应水和泥沙河床形态调整。
4.河流的反应能力,河流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相应的反应。河流的周期取决于地球的大气环流机制和地球形态的变化,任何变化都将深刻地影响流域水文循环路径和过程。
河流生命的核心是水,河流的命脉是流动性,因此河流的生命力主要表现在:
1.水具有的创造和再生能力,河流要可以自然地、有规律地、持续地产生水并且能够再生水。
2.持续流动能力,河流要有自然水循环的能力,保证河流连续而有效的自然流动。
3.维持水生态系统能力,河流能够自然养育了大量的水生生物和两栖动物,并维护修复水生态系统平衡的能力。
4.供水能力,供应水资源的能力,就是能够为人类的生产用水、生活用水和生态用水提供足够的水源。
5.天然地造地造景能力,培育和维持流域湿地、盆地、河口土地和河流自然景观的能力,包括依附于河流和滨海的生物系统、河口淡水湿地和河道内湿地等。
6.水流排洪挟沙能力,排泄洪水和泥沙的能力,提高河槽与河堤的抗洪抗沙。
7.承载能力、纳污能力、净化能力,承载一定的污染物、抵御一定程度污染和净化一定量污染物的能力。
三、结论
河流流域的可持续发展依赖于河流健康的生命,健康的生命也离不开流域的可持续发展。只有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正确认识和处理的河流生命与城市发展的可持续发展的辩证关系,以全面解决发展中的各种问题,坚持发展的同时保护和管理同步,实现流域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叶平.大自然道德——环境伦理学案例[M].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6年,54.
[2](美)Robert May,(英)Angela McLean主编,陶毅,王百桦(译).理论生态学—原理及应用(第三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
[3]尚宏琦.第二届黄河国际论坛论文集:维持河流健康生命2005[M].黄河水利出版社,2006年,11月1日,第1版.
[4]沈孝辉.江河呼唤分类规划.中国青年报,2004年,1月21日,第11版.
[关键词]镉污染 河流生命 环境伦理
[中图分类号]B82-0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7-0107-02
一、河流污染的影响
(一)河流污染的定义
顾名思义,河流污染指直接或间接排入河流的污染物造成河水水质恶化的现象。其主要特点有:1.污染程度随径流量而变化。在排污量相同的情况下,河流径流量愈大,污染程度愈低;径流量的季节性变化,带来污染程度的时间上的差异。2.污染物扩散快。河流的流动性,使污染的影响范围不限于污染发生区,上游会很快影响到下游,甚至一段河流的污染,可以波及整个河道的生态环境(考虑到鱼的洄游等)。3.污染危害大。
河流具有供应水源、排洪泄涝、提供绿地、保护环境、旅游观光、交通运输等功能。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作为重要的资源和环境载体,河流与城市的关系愈加紧密,尤其是在城市生态建设和拓展城市发展空间等方面,更是显示出不可替代性,河流环境直接关系到城市的发展和居民的生活水平。我们以河水为主要饮用水源,河水一旦被污染,污染物通过饮水直接毒害人体,也通过食物链和灌溉农田间接危及人身健康。
(二)我国河流污染防治的现状
进入“九五”以来,我国大规模水污染防治在“三河三湖”淮河、太湖、巢湖、滇池、海河、辽河等重点流域全面展开。经过这些年的努力,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大部分河段的水质已经有所改善。
例如辽宁的母亲河“辽河”在经过2008年到2011年的大力治理,河水质量明显提高。辽宁省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启动“四大战役”,目标是到2012年年底,按照国家规定的21项考核指标,辽河流域干流断面达到四类水质标准,水生态功能得到基本恢复。这“四大战役”包括辽河水系治理攻坚战、大浑太水系治理歼灭战、凌河水系治理阻击战和流域生态建设总决战。其中,辽河水系治理攻坚战已于2011年10月启动,重点实施了污染源头治理、干流生态保护与恢复、支流河口湿地建设及垃圾处理四大工程,197个项目,总投资34亿元。今年3月启动的大浑太水系治理歼灭战确定并实施了农村环境治理、河流综合整治和污染源头治理三大工程,248个项目,总投资183亿元。目前,所有省治理项目已经全面实施,今年10月底前将全面完成。总投资49亿元的凌河水系治理工作今年5月正式启动,所有治理项目也将于今年10月前全面完成。在完成流域水污染治理任务的基础上,开展流域生态建设总决战,重点实施水环境治理、生态环境保护、景观环境建设、发展环境统筹等四大工程。最终,将辽河流域建设成为生态与景观相结合、生态发展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的生态文明示范区。
为保障“四大战役”的顺利实施,辽宁省各级政府在使用资金上突出投入重点,创新投入方式,积极运用贷款贴息、BOT、BT等方式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共形成220多亿元的资金合力,有力保障了各项治理举措的有效落实,支持完成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湿地建设、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等1300多个项目建设,为辽河流域污染治理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切实推进辽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省政府出台了跨行政区域河流出市断面水质目标考核暂行办法,建立了“污染者受处罚,受污染者得补偿”的长效补偿机制,解决了省内河流上下游地区之间的水污染补偿问题。同时,对辽河干流和凌河干流“划区设局,封育保护”,由过去的分散管理向统筹规划、集中管理、集中投入、全面保护转变。
在现有的经济技术条件下,水环境问题需要经过一个长期而缓慢的过程。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重点流域的水污染问题仍将列为我国环境课题研究的重点。企业落后的生产工序,不合理的管理方式,思想麻痹大意,环境意识差,是导致我国环境污染屡禁不止的重要原因。因此,如何使企业和政府,以及人民大众加强对环境的认识,提高环境保护的意识,树立环境伦理的概念,是目前的当务之急。
二、河流生命的伦理探索
(一)河流生命概念的提出
河流生命概念的提出是我国在对黄河长期的治理实践中总结出来的。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几百年来黄河不仅仅孕育了华夏儿女,为我们的生存发展提供了保证,同时它也给我们带来了无尽的灾难。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黄河流域地区城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用水量逐年递增,过度的用水造成了黄河连年发生断流。黄河水量的不足也直接造成了下游湿地大面积锐减,严重影响和威胁到了湿地中野生动物的生存和繁衍。因此,黄河的问题引起了全国人民的极大关注,受到了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在1999年国务院做出决定授权黄河水利委员会对黄河流域实行水资源统一管理和水量统一调度。在随后的工作开展中,黄河水利委员会对黄河进行了综合治理,在以行政手段、工程手段、法律手段、科技手段和经济手段为主的同时,还意识到要以哲学手段和伦理学手段为辅,即要有一个河流观念的转变和作为统一行动指南的伦理。2003年2月,时任黄河水利委员会主任的李国英在全球水伙伴中国地区委员会高级圆桌会议上,第一次正式提出了“河流生命”的概念。
(二)河流生命概念的出发点
河流是大气环流和地壳运动共同作用的产物,是大自然中最神奇最严密也是最脆弱的部分。地球上的水以液、固和汽等三种形态分布于海洋、陆地、大气和生物体中。这三种形态的水蒸发成水汽并随气流运动输送至各地形成降水,一部分降水蒸发、一部分降水下渗,还有一部分降水形成地表或地下径流,并最终回归海洋。从潺潺溪流到融汇百川,穿峡谷,过平原,浩浩荡荡,奔流入海。然后通过不断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蒸发下渗、地面和地下形成径流,开始新一轮的水文循环,形成河流完整的生命循环过程。河流沙化、荒漠化意味着水源涵养能力下降、产流不足以及产流不均衡,意味着河流生命的原动力衰退,支流枯竭意味着补水不足,下游河道持续淤塞河床抬高等于河流生命周期的不足。长期的河段断流则意味着河流生命的衰竭,以及依赖河流动力、河流水源来维系的生态系统的紊乱乃至崩溃。正如人的生命要靠血液来维持一样,河流的生命要靠不能突破底线的水量来维持。对于外流河而言,现代河流生态学的均衡理论认为:大自然产流、人类社会的耗水以及河流入海、湿地储水之间应当保持一个适当的比例,各要素维持相对稳定的关系,以使河流长期拥有支撑其生命运行的足够水量。 (三)河流生命概念的基本内容
河流是自然界中的一种生态系统。河流是由水、动物、植物、微生物和地表结构形态等构成的一个完整的生命系统。河流生命代表了整个河流生态系统的生存和良性循环。河流作为自然表面的水流,在一个固定的河道之内以一个特定的基本水量流动,其特征在于一个稳定的,正常的水流量。由河流源头、湿地、湖泊、和众多的支流和干流,组成水系统或河流系统。河流是一个开放式的生命系统,包括水路系统和流域系统。在他们之间进行着迅速的、财富的物质生产和能量交换。河流生态系统的结构,是生命之河的必要条件。河自然生态系统,河流系统中的植物系统,植被系统是河流生态系统的守卫者。
河流生命最本质就是水,河流水循环系统包括海洋——大气——河流——海洋之间的平面循环系统,也包括大气水——地表水——地下水之间的立体循环系统。河水在大海、空中和河流之间的空间循环流动,及其地表水、地下水、地下水之间的持续转换和密切联系,才使得整个河流生态系统维持着正常的运作。
健康的河流生命包括了河流的活力和生机,河流正常的功能和作用的发挥,并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持续的支持。一条健康的河流应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不仅要保持持续的水量供给,以维持水沙的协调和良好的水质,安全排泄泥沙和洪水,保障人类和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外部环境的干预,具有自我修复的能力或适应能力。
(四)河流生命概念的基本特征
河流生命的主要特点体现在:
1.河流的交换能力,这是所有生命形式的基本特征,与外界不断交换物质和能量。事实上,地球上的水循环是最重要的、最活跃的物质循环。河流的水循环是水质的物理状态,通过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和径流的水量,改变水的形态,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
2.河流演变具有规律性。从地质年代开始,每一条河流都会出现增长、发展和衰落的演变。
3.河流进化能力。随着气候变化和地球的地壳变动,人为的干预使地球上的每一条河流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变化,包括水沙条件的变化,以及适应水和泥沙河床形态调整。
4.河流的反应能力,河流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相应的反应。河流的周期取决于地球的大气环流机制和地球形态的变化,任何变化都将深刻地影响流域水文循环路径和过程。
河流生命的核心是水,河流的命脉是流动性,因此河流的生命力主要表现在:
1.水具有的创造和再生能力,河流要可以自然地、有规律地、持续地产生水并且能够再生水。
2.持续流动能力,河流要有自然水循环的能力,保证河流连续而有效的自然流动。
3.维持水生态系统能力,河流能够自然养育了大量的水生生物和两栖动物,并维护修复水生态系统平衡的能力。
4.供水能力,供应水资源的能力,就是能够为人类的生产用水、生活用水和生态用水提供足够的水源。
5.天然地造地造景能力,培育和维持流域湿地、盆地、河口土地和河流自然景观的能力,包括依附于河流和滨海的生物系统、河口淡水湿地和河道内湿地等。
6.水流排洪挟沙能力,排泄洪水和泥沙的能力,提高河槽与河堤的抗洪抗沙。
7.承载能力、纳污能力、净化能力,承载一定的污染物、抵御一定程度污染和净化一定量污染物的能力。
三、结论
河流流域的可持续发展依赖于河流健康的生命,健康的生命也离不开流域的可持续发展。只有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正确认识和处理的河流生命与城市发展的可持续发展的辩证关系,以全面解决发展中的各种问题,坚持发展的同时保护和管理同步,实现流域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叶平.大自然道德——环境伦理学案例[M].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6年,54.
[2](美)Robert May,(英)Angela McLean主编,陶毅,王百桦(译).理论生态学—原理及应用(第三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
[3]尚宏琦.第二届黄河国际论坛论文集:维持河流健康生命2005[M].黄河水利出版社,2006年,11月1日,第1版.
[4]沈孝辉.江河呼唤分类规划.中国青年报,2004年,1月21日,第1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