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TU984.11+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摘要:生态城市是人与自然高度和谐的城市发展模式,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本文从功能定位、生态规划建设、生态产业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文脉传承等方面对生态城市建设进行了分析探讨,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生态城市, 环境保护, 可持续发展
Abstract: the ecological city is the human and the nature harmonious city high development mode, and is implementing the strategy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inevitable choice. This paper, from the function, ecological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industry,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pass on context of ecological city construction are analyzed and discussed and puts forward relevant countermeasures.
Keywords: ecological city,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随着可持续发展思想在世界范围的传播,可持续发展理论也开始由概念走向行动,生态城市的环境意识正不断得到提高。大力提倡建设生态型城市,这既是顺应城市演变规律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城市的持续快速健康發展的需要。
当前我国建设生态城市的积极性很高,应予以鼓励和支持,但是要防止两种倾向:一是好高骛远,缺乏脚踏实地的精神。城市发展中许多应该解决又能够解决的环境问题放着不管,去奢谈什么如何使城市生态化;甚至有些领导的思想中只是要生态城市这块牌子装装门面,并没有真心打算去实施。二是套用相似的战略和政策措施,单一化和简单化。我国城市情况千差万别,人口规模、文化传统、经济基础、自然条件以及地理位置各不相同。生态城市建设一定要适应本地的特点,因地制宜开展,切忌一刀切。本文结合四会市城市建设实际情况,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与分析。
1 城市的功能定位是生态城市建设的核心
“生态城市”首先是城市,这就有个功能定位问题。城市定位就像是一个城市的灵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城市发展的方向和成败。一个城市的定位要优先考虑四个方面的因素:首先是自然条件,包括城市所在地区的自然环境及自然资源状况;其次是城市所处的区域位置,比如是省会城市还是一个区域的中心城市,或是位于重要的交通枢纽地等;再者是城市的历史及文化传承,这一点从现代城市发展看显得越来越重要;第四就是城市的产业结构和基础,这是城市发展的经济条件。这些对城市定位至关重要的因素,既有城市内部的,又有城市外部可能对城市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必须统筹加以考虑。只有正确的把握市情,才能扬长避短、科学地给城市定位。城市定位有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定位。这里指的是带有基本性质的、城市功能的定位,他决定了将来城市发展的方向和目标。
城市功能定位要抓住特色,发挥自身优势,切忌大而空、华而不实。前些年有报道称全国有100多个城市都提出定位为“国际现代化大都市”。我想其中必有许多是不切实际的。作为要建设生态城市的城市功能定位,要特别注重城市自然条件的约束。城市的功能定位需要有稳定性,但又应该随着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不断丰富其内涵,扩宽其领域。
四会,一座有着2225年历史的古城,柑桔和玉器两大产业历经数百年演变发展,现在不仅成为“富民产业”,更升华为独具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四会致力于打造岭南特色城市环境,大力推进城市规划五十年不落后、城市管理五星级水平和城市人口五十万的“三个五”城市建设战略。
今天,四会正适逢一系列新的区域条件及政策条件的变化,《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出台、珠三角城镇群协调发展的进一步推进、广东省实施产业和人口双转移战略、广佛肇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肇庆市提出“两区引领两化”战略等区域条件及政策条件的变化,将给四会市带来全新的机遇。
2 生态规划建设是生态城市建设的前提
城市规划决定城市未来的发展和布局,是城市发展的蓝图和城市建设管理的依据,是城市各项工作的龙头。生态城市建设亦应从抓城市规划入手。
(1)生态城市建设规划的编制,需要有一套体现生态城市特点的指标体系。本人强调的是要选择适应各城市特点的指标和标准,先简后繁,先易后难,分步实施。城市规划新的理论和观点也很多,编制生态城市的规划要始终注意用生态学的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来指导,始终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这个主线,要始终突出强调环境和资源的保护。
(2)为了加强生态城市建设,就要改进城市规划管理机制,改变建设项目提出者、计划者、决定者、运作者同属一个体系的状况,建立新的城市规划过程程序,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综合全局的观点,要定期进行专家论证制度以避免“拍脑袋工程”、“政绩工程”和“长官意志”,建立公众参与的听证制度,以提高公共决策的正确性,代表市民的最大利益和生态建设的社会公平。
3 生态产业建设是生态城市建设的关键
要建设生态城市,就要把全市的产业发展纳入生态保护中去,走一条既保护生态环境又实现经济发展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在具体发展模式上,要依靠科技大力发展生态经济。
3.1 积极发展生态农业
要大力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大力发展和壮大生态高效农业,大力发展有机绿色农业,四会素有“中国柑桔之乡”和“中国玉器之乡”之称,柑桔和玉器的产业发展史也成了四会的一段佳话。据史料记载,早在1000多年前,四会就开始栽培柑桔,在明朝时四会柑桔更成为朝廷贡品。清末民初,玉器加工业也开始扎根于四会。这两大产业不断发展壮大,逐渐积淀成独具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而依托这两大文化品牌举办的柑桔玉器文化节,更是四会经济发展的催化剂,生态农业成为农业新的增长点。
3.2 着力发展生态工业
要依托四会现有工业园区加强节能环保新技术的研发和推广运用,创立符合四会生态城市建设的生态企业范式。
3.3 加快发展生态旅游
四会市要在大力保护生态资源的同时,充分利用境内生态多样性的特点,科学规划和构建以风景保护区为重点的自然风光旅游带建设,塑造四会旅游城市名片,培育肇庆千里旅游走廊新亮点 ,打造广东高端度假旅游目的地。
4 基础设施建设是生态城市建设的支撑
城市基础设施状况是城市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是城市保护环境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物质条件。城市基础设施除了传统的交通、能源、饮水、通讯等的供给外,还包括环境保护、生态服务、减灾防灾、信息网络等新的领域。当前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与环境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是影响生态城市建设的关键因素。城市各项基础设施系统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必须整体规划与设计,并适度超前,避免建设滞后和盲目性。要保证这些基础设施各系统之间协调及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支撑作用,四会市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改善:
4.1 城市自然生态的保护
城市建设中要充分利用所在区域的自然因子,可以依山傍水,利用自然森林、河流、湿地进行建设,要像保护文化遗产一样保护好这些自然要素,充分发挥其生态服务功能。丰富的城市生物多样性是生态城市的重要标志,要改变目前简单脆弱的城市生态结构,规划、重建和维护适宜的生物种群或群落结构,恢复健康的生态过程,提高城市生态系统自我维持、自我更新、抗干扰的能力。
4.2 加快环境基础设施建设
达標的、适应需要的污水收集和处理系统、垃圾处理系统等环境基础设施是城市建设最起码的要求,过去长期得不到重视。近年有了进步,但要继续完善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要特别重视污泥的处理和资源化以及中水回用问题。要发展分类、密闭、压缩、资源化的生活垃圾收运及处理系统,加强再生资源特别是废旧电器的回收和处置,以及医疗垃圾等危险废物的安全处置。
4.3 构建城市清洁能源系统
城市耗能是我国能源消耗的主体,也是造成大气污染的罪魁祸首。要改变原有的能源结构和利用方式,实现城市能源清洁化、低碳化。要尽快实现城区无原煤直接燃烧,推广天然气、太阳能、电力等清洁能源的使用。包括供电、供热、供气在内的城市能源系统要与城市功能布局、产业结构、交通系统等统筹考虑。通过建设智能电网,为发展分布式能源系统和电动交通系统提供便利。要把各行各业节能放在突出的位置。要强制推行建筑节能,完善供热、供水、供电的分户计量,利用经济手段鼓励节能节水。
4.4 大力发展绿色高效的公共交通
生态城市的交通系统应以大容量快速公共交通系统为主导,将铁路、地铁、轻轨、快速公交、停车场等系统全面规划、科学布置、精心设计,形成方便快捷、高效低碳、人性化的公共交通体系,促进市民选择公共交通出行。同时通过优化城市功能分区和道路交通管理系统,降低交通需求总量,减少机动车尾气和噪声污染。还应建立人性化的步行和自行车道路系统,鼓励人们在短距离出行中选择自行车和步行方式。
4.5 构建城市和谐水系
古今中外的城市大都是依水而建,因水而兴,水系是城市重要的功能载体、生态之魂。生态城市的水系既包括各种自然和人工水体,也包括给排水系统,它们承担着蓄雨排洪、补充地下水源、提供生产生活用水、生态绿化用水、废水处理回用、美化景观、缓解热岛效应等多方面的生态功能。在生态城市建设中要着力构建城市区域健康的水循环系统,尽可能保留自然水体,实行水环境综合管理,将污水资源化、再生利用和节水、节能紧密结合。特别要注意增加城市透水地表面积,就地渗蓄,减少地表径流,恢复植被及修建蓄水池塘、洼地等人工湿地。
5 文脉传承是生态城市魅力的体现
城市越是现代化,越需要历史和文化的支撑。城市的文化特色,是城市魅力的重要方面。生态城市的文化建设应包括如下内容:一是城市领导人要有高尚的精神文化追求,市民有比较高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城市政府要有促进文化繁荣的政策措施,较好的机制体制保障;二是城市有比较完善的科普教育文化设施;三是有比较发达的文化事业和产业;四是文物古迹和文化遗产得到较好的保护和传承,这既包括对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也包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建设生态城市,关键在于人,在于人的思想意识。要广泛开展环境宣传教育,倡导生态文明,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生态城市建设的舆论氛围。要树立一种以适度节制物质消费,避免或减少对环境的破坏,有利于健康,有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崇尚自然和保护生态的生活观念。
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是四会发展的主导路线。在两千多年历史积淀的熏陶下,四会人懂得如何更好地实现兼容并蓄,利用文化古城的资源,为他们的经济发展注入文化的元素。柑桔、玉器是四会两大传统支柱产业,在探求新的经济发展道路时,这两大产业不但没有被弱化,反而实现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和产业化发展。四会慢慢成为全国最大的柑桔销售基地、最大的翡翠加工基地和翡翠玉器批发市场。基于这两大产业,四会人极力打造的“柑桔玉器文化节”更是该市招商引资的一张王牌,借助这一平台,成功引进了大批项目和大量资金,有力推动了工业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而通过招商带来的联动效应,也让其更好地推介了柑桔文化和玉器文化,进一步塑造了自身的特色文化品牌,让特色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
利用文化元素来促进经济文化协调发展,既给经济注入了内涵,也给文化带来了生机,不难发现,这是一个固本强基的过程,经济与文化在相互扶持中,将走得更快、更长远。
“四会将用10年时间建设‘岭南文化优雅之城’!”近年来,四会市再次提出让这座古城为之一震的发展目标,把有2200多年丰厚历史文化积淀搬上时代发展的舞台,将为四会新型经济发展模式注入更加丰厚的内涵,传承岭南文化的担子也悄然落在了这座城市的肩上。
6 结束语
生态城市建设是一项长期性、持续性、社会性的系统工程,所以我们必须以科学规划、精心建设、严格管理的态度来对待。既要处理好经济建设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关系,又要处理好发展与自然的理性关系,同时还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审美关系。在具体落实中,应坚持科学规划,突出特色,优先抓好有广泛影响的重点区域和重点工程;建立法律法规保障体系和科技支撑体系,依法保护和治理生态环境,依靠科技进步加快建设进程,使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生态城市建设法制化,工程的设计、施工和管理科学化;实行“边建设、边保护”,以预防为主,治理与保护、建设与管理并重,吸取多元化投资把城市建设好,这样才能够逐步实现生态城市建设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宋立辉,浅析生态城市规划与设计[J]山西建筑,2011.27
[2] 吴良镛,走向持续发展的未来[J]城市规划,1996.05
摘要:生态城市是人与自然高度和谐的城市发展模式,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本文从功能定位、生态规划建设、生态产业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文脉传承等方面对生态城市建设进行了分析探讨,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生态城市, 环境保护, 可持续发展
Abstract: the ecological city is the human and the nature harmonious city high development mode, and is implementing the strategy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inevitable choice. This paper, from the function, ecological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industry,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pass on context of ecological city construction are analyzed and discussed and puts forward relevant countermeasures.
Keywords: ecological city,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随着可持续发展思想在世界范围的传播,可持续发展理论也开始由概念走向行动,生态城市的环境意识正不断得到提高。大力提倡建设生态型城市,这既是顺应城市演变规律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城市的持续快速健康發展的需要。
当前我国建设生态城市的积极性很高,应予以鼓励和支持,但是要防止两种倾向:一是好高骛远,缺乏脚踏实地的精神。城市发展中许多应该解决又能够解决的环境问题放着不管,去奢谈什么如何使城市生态化;甚至有些领导的思想中只是要生态城市这块牌子装装门面,并没有真心打算去实施。二是套用相似的战略和政策措施,单一化和简单化。我国城市情况千差万别,人口规模、文化传统、经济基础、自然条件以及地理位置各不相同。生态城市建设一定要适应本地的特点,因地制宜开展,切忌一刀切。本文结合四会市城市建设实际情况,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与分析。
1 城市的功能定位是生态城市建设的核心
“生态城市”首先是城市,这就有个功能定位问题。城市定位就像是一个城市的灵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城市发展的方向和成败。一个城市的定位要优先考虑四个方面的因素:首先是自然条件,包括城市所在地区的自然环境及自然资源状况;其次是城市所处的区域位置,比如是省会城市还是一个区域的中心城市,或是位于重要的交通枢纽地等;再者是城市的历史及文化传承,这一点从现代城市发展看显得越来越重要;第四就是城市的产业结构和基础,这是城市发展的经济条件。这些对城市定位至关重要的因素,既有城市内部的,又有城市外部可能对城市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必须统筹加以考虑。只有正确的把握市情,才能扬长避短、科学地给城市定位。城市定位有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定位。这里指的是带有基本性质的、城市功能的定位,他决定了将来城市发展的方向和目标。
城市功能定位要抓住特色,发挥自身优势,切忌大而空、华而不实。前些年有报道称全国有100多个城市都提出定位为“国际现代化大都市”。我想其中必有许多是不切实际的。作为要建设生态城市的城市功能定位,要特别注重城市自然条件的约束。城市的功能定位需要有稳定性,但又应该随着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不断丰富其内涵,扩宽其领域。
四会,一座有着2225年历史的古城,柑桔和玉器两大产业历经数百年演变发展,现在不仅成为“富民产业”,更升华为独具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四会致力于打造岭南特色城市环境,大力推进城市规划五十年不落后、城市管理五星级水平和城市人口五十万的“三个五”城市建设战略。
今天,四会正适逢一系列新的区域条件及政策条件的变化,《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出台、珠三角城镇群协调发展的进一步推进、广东省实施产业和人口双转移战略、广佛肇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肇庆市提出“两区引领两化”战略等区域条件及政策条件的变化,将给四会市带来全新的机遇。
2 生态规划建设是生态城市建设的前提
城市规划决定城市未来的发展和布局,是城市发展的蓝图和城市建设管理的依据,是城市各项工作的龙头。生态城市建设亦应从抓城市规划入手。
(1)生态城市建设规划的编制,需要有一套体现生态城市特点的指标体系。本人强调的是要选择适应各城市特点的指标和标准,先简后繁,先易后难,分步实施。城市规划新的理论和观点也很多,编制生态城市的规划要始终注意用生态学的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来指导,始终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这个主线,要始终突出强调环境和资源的保护。
(2)为了加强生态城市建设,就要改进城市规划管理机制,改变建设项目提出者、计划者、决定者、运作者同属一个体系的状况,建立新的城市规划过程程序,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综合全局的观点,要定期进行专家论证制度以避免“拍脑袋工程”、“政绩工程”和“长官意志”,建立公众参与的听证制度,以提高公共决策的正确性,代表市民的最大利益和生态建设的社会公平。
3 生态产业建设是生态城市建设的关键
要建设生态城市,就要把全市的产业发展纳入生态保护中去,走一条既保护生态环境又实现经济发展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在具体发展模式上,要依靠科技大力发展生态经济。
3.1 积极发展生态农业
要大力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大力发展和壮大生态高效农业,大力发展有机绿色农业,四会素有“中国柑桔之乡”和“中国玉器之乡”之称,柑桔和玉器的产业发展史也成了四会的一段佳话。据史料记载,早在1000多年前,四会就开始栽培柑桔,在明朝时四会柑桔更成为朝廷贡品。清末民初,玉器加工业也开始扎根于四会。这两大产业不断发展壮大,逐渐积淀成独具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而依托这两大文化品牌举办的柑桔玉器文化节,更是四会经济发展的催化剂,生态农业成为农业新的增长点。
3.2 着力发展生态工业
要依托四会现有工业园区加强节能环保新技术的研发和推广运用,创立符合四会生态城市建设的生态企业范式。
3.3 加快发展生态旅游
四会市要在大力保护生态资源的同时,充分利用境内生态多样性的特点,科学规划和构建以风景保护区为重点的自然风光旅游带建设,塑造四会旅游城市名片,培育肇庆千里旅游走廊新亮点 ,打造广东高端度假旅游目的地。
4 基础设施建设是生态城市建设的支撑
城市基础设施状况是城市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是城市保护环境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物质条件。城市基础设施除了传统的交通、能源、饮水、通讯等的供给外,还包括环境保护、生态服务、减灾防灾、信息网络等新的领域。当前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与环境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是影响生态城市建设的关键因素。城市各项基础设施系统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必须整体规划与设计,并适度超前,避免建设滞后和盲目性。要保证这些基础设施各系统之间协调及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支撑作用,四会市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改善:
4.1 城市自然生态的保护
城市建设中要充分利用所在区域的自然因子,可以依山傍水,利用自然森林、河流、湿地进行建设,要像保护文化遗产一样保护好这些自然要素,充分发挥其生态服务功能。丰富的城市生物多样性是生态城市的重要标志,要改变目前简单脆弱的城市生态结构,规划、重建和维护适宜的生物种群或群落结构,恢复健康的生态过程,提高城市生态系统自我维持、自我更新、抗干扰的能力。
4.2 加快环境基础设施建设
达標的、适应需要的污水收集和处理系统、垃圾处理系统等环境基础设施是城市建设最起码的要求,过去长期得不到重视。近年有了进步,但要继续完善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要特别重视污泥的处理和资源化以及中水回用问题。要发展分类、密闭、压缩、资源化的生活垃圾收运及处理系统,加强再生资源特别是废旧电器的回收和处置,以及医疗垃圾等危险废物的安全处置。
4.3 构建城市清洁能源系统
城市耗能是我国能源消耗的主体,也是造成大气污染的罪魁祸首。要改变原有的能源结构和利用方式,实现城市能源清洁化、低碳化。要尽快实现城区无原煤直接燃烧,推广天然气、太阳能、电力等清洁能源的使用。包括供电、供热、供气在内的城市能源系统要与城市功能布局、产业结构、交通系统等统筹考虑。通过建设智能电网,为发展分布式能源系统和电动交通系统提供便利。要把各行各业节能放在突出的位置。要强制推行建筑节能,完善供热、供水、供电的分户计量,利用经济手段鼓励节能节水。
4.4 大力发展绿色高效的公共交通
生态城市的交通系统应以大容量快速公共交通系统为主导,将铁路、地铁、轻轨、快速公交、停车场等系统全面规划、科学布置、精心设计,形成方便快捷、高效低碳、人性化的公共交通体系,促进市民选择公共交通出行。同时通过优化城市功能分区和道路交通管理系统,降低交通需求总量,减少机动车尾气和噪声污染。还应建立人性化的步行和自行车道路系统,鼓励人们在短距离出行中选择自行车和步行方式。
4.5 构建城市和谐水系
古今中外的城市大都是依水而建,因水而兴,水系是城市重要的功能载体、生态之魂。生态城市的水系既包括各种自然和人工水体,也包括给排水系统,它们承担着蓄雨排洪、补充地下水源、提供生产生活用水、生态绿化用水、废水处理回用、美化景观、缓解热岛效应等多方面的生态功能。在生态城市建设中要着力构建城市区域健康的水循环系统,尽可能保留自然水体,实行水环境综合管理,将污水资源化、再生利用和节水、节能紧密结合。特别要注意增加城市透水地表面积,就地渗蓄,减少地表径流,恢复植被及修建蓄水池塘、洼地等人工湿地。
5 文脉传承是生态城市魅力的体现
城市越是现代化,越需要历史和文化的支撑。城市的文化特色,是城市魅力的重要方面。生态城市的文化建设应包括如下内容:一是城市领导人要有高尚的精神文化追求,市民有比较高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城市政府要有促进文化繁荣的政策措施,较好的机制体制保障;二是城市有比较完善的科普教育文化设施;三是有比较发达的文化事业和产业;四是文物古迹和文化遗产得到较好的保护和传承,这既包括对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也包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建设生态城市,关键在于人,在于人的思想意识。要广泛开展环境宣传教育,倡导生态文明,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生态城市建设的舆论氛围。要树立一种以适度节制物质消费,避免或减少对环境的破坏,有利于健康,有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崇尚自然和保护生态的生活观念。
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是四会发展的主导路线。在两千多年历史积淀的熏陶下,四会人懂得如何更好地实现兼容并蓄,利用文化古城的资源,为他们的经济发展注入文化的元素。柑桔、玉器是四会两大传统支柱产业,在探求新的经济发展道路时,这两大产业不但没有被弱化,反而实现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和产业化发展。四会慢慢成为全国最大的柑桔销售基地、最大的翡翠加工基地和翡翠玉器批发市场。基于这两大产业,四会人极力打造的“柑桔玉器文化节”更是该市招商引资的一张王牌,借助这一平台,成功引进了大批项目和大量资金,有力推动了工业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而通过招商带来的联动效应,也让其更好地推介了柑桔文化和玉器文化,进一步塑造了自身的特色文化品牌,让特色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
利用文化元素来促进经济文化协调发展,既给经济注入了内涵,也给文化带来了生机,不难发现,这是一个固本强基的过程,经济与文化在相互扶持中,将走得更快、更长远。
“四会将用10年时间建设‘岭南文化优雅之城’!”近年来,四会市再次提出让这座古城为之一震的发展目标,把有2200多年丰厚历史文化积淀搬上时代发展的舞台,将为四会新型经济发展模式注入更加丰厚的内涵,传承岭南文化的担子也悄然落在了这座城市的肩上。
6 结束语
生态城市建设是一项长期性、持续性、社会性的系统工程,所以我们必须以科学规划、精心建设、严格管理的态度来对待。既要处理好经济建设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关系,又要处理好发展与自然的理性关系,同时还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审美关系。在具体落实中,应坚持科学规划,突出特色,优先抓好有广泛影响的重点区域和重点工程;建立法律法规保障体系和科技支撑体系,依法保护和治理生态环境,依靠科技进步加快建设进程,使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生态城市建设法制化,工程的设计、施工和管理科学化;实行“边建设、边保护”,以预防为主,治理与保护、建设与管理并重,吸取多元化投资把城市建设好,这样才能够逐步实现生态城市建设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宋立辉,浅析生态城市规划与设计[J]山西建筑,2011.27
[2] 吴良镛,走向持续发展的未来[J]城市规划,199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