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老年精神病患者应用舒适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老年精神病住院患者6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和对照组(实施舒适护理干预措施),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93.5%)明显高于对照组(64.5%),观察组患者精神状态好转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对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老年精神病患者实施舒适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精神状况,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老年精神病;舒适护理;护理效果;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8-0187-02
随着人们健康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的寿命延长,社会人口老龄化趋势越来越严重,老年精神病是老年人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近年来发病率有明显上升的趋势[1]。老年精神病患者在行为、动作、意志、情感以及认知方面都有一定的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也为患者家庭甚至整个社会都造成很大的负担[2]。临床护理工作可有效排解患者的心理障碍,缓解患者的精神状态,我院近年来对老年精神病患者实施舒适护理服务,均取得满意效果,现将62例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在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62例老年精神病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现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31例),观察组中男18例,女13例;患者年龄介于57-82岁,平均(65.9±1.5)岁;病程1.2-6.9年,平均(2.5±0.4)年。对照组中男17例,女14例;患者年龄介于58-81岁,平均(65.4±1.9)岁;病程1.3-6.7年,平均(2.7±0.5)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病程等基本资料方面差异对比较小,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按照常规精神病科护理模式实施相关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按照舒适护理模式实施相关的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内容如下。
1.2.1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在患者入院后,应多与患者交流、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疏导患者的心理障碍。与患者交流的过程中,应抱着热情、尊重、真诚的态度,给予患者多一点理解、关心和支持,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在护理过程中,应尽可能维持患者平时正常的生活习惯以及生活方式,尽量满足老年患者提出的一切合理要求,尽可能不惹怒、刺激患者。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积极配合临床治疗及护理工作。
1.2.2环境护理。应为患者营造一种安静、舒适的住院环境,室内经常通风,保持新鲜的空气,有利于促进患者的睡眠。
1.2.3用药护理。在临床用药前应反复确认药物品种和类别,确保给药剂量以及给药途径正确。若患者完全丧失生活自理能力,应指派专人照看患者用药。
1.2.4安全护理。很多患者过度抑郁、烦躁,极易产生轻生的念头,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行为及动作变化,详细掌握患者的生活活动规律,加强病房巡视,避免患者出现自残或者自杀举动。在喂食时,应指导患者细嚼慢咽,不要进食一些危险食物,避免呛食、噎食导致窒息。
1.2.5饮食护理。应指导患者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高热量、低脂、低糖、高蛋白、易消化等清淡食物,若患者拒绝进食,可给予肠外营养支持或者经鼻饲加强营养。督促患者合理运动,有助于促进消化,增加食欲,预防其他疾病。
1.2.6生活无法自理者的专门护理。应避免和精神比较兴奋患者同住,定时指导患者如厕,及时清理患者弄脏的衣裤。必须身边要有专门的陪护人员或者家属,避免患者不慎跌倒或发生其他意外事故。
1.3 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患者恢复正常精神状态,完全可以正常生活、工作、社交。有效:患者的精神状态得到有效改善,基本上生活可以自理。无效:患者的精神状态并未好转,在生活、学习、工作、社交等方面仍存在很大障碍。
1.4 统计学处理
选用软件SPSS18.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数据用(X±S)表示,使用t对其进行检验,χ2对计数资料进行检验,P <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对比。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93.5%)明显高于对照组(64.5%),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如表1所示。
2.2两组患者精神状态好转以及住院时间对比。观察组患者精神状态好转时间(14.39±1.75)d,住院时间(6.09±1.72)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17.79±1.53)d、(9.00±1.45)d,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对比(n,%)
组别 例数 治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观察组 31 12(38.7) 17(54.8) 2(6.5) 29(93.5)
对照组 31 8(25.8) 12(38.7) 11(35.5) 20(64.5)
3.讨论
精神疾病患者相对其他疾病而言,自知能力低下,并没有治疗的想法,需要长期坚持用药控制治疗,对患者会造成一定的毒副作用。且很多患者并没有明确的自我保健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必须护理人员的精心护理[3]。传统的护理模式主要是凭借护理人员多年来的经验,缺乏一定的科学性,舒适护理突破了常规护理模式的弊端,任何一项护理工作都有据可循,以科学为基础,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个体化护理方案,可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和自我预防意识和能力,提高患者的护理依从性,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本组研究显示,经过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环境护理、安全护理、用药护理、饮食护理及专项护理,观察组护理有效率提高了29%,住院时间以及精神状态改善时间明显缩短(P<0.05),与黄坤鹏等研究基本一致。
因此,老年精神病患者实施舒适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精神状况,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黄坤鹏,李凤丽,聂利梅.长期滞留住院无主精神病患者87例护理体会[J].中国民康医学,2010,22(24):3198.
[2]李海虹,徐小勇,郭丽华.老年精神病患者住院期间的心理特点及护理[J]. 中国民康医学,2013,20(2B):334.
[3]姚敏杰,李秀兰,李桂锦,等.语言艺术是胜任护理工作的必备条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19):206.
【关键词】老年精神病;舒适护理;护理效果;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8-0187-02
随着人们健康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的寿命延长,社会人口老龄化趋势越来越严重,老年精神病是老年人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近年来发病率有明显上升的趋势[1]。老年精神病患者在行为、动作、意志、情感以及认知方面都有一定的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也为患者家庭甚至整个社会都造成很大的负担[2]。临床护理工作可有效排解患者的心理障碍,缓解患者的精神状态,我院近年来对老年精神病患者实施舒适护理服务,均取得满意效果,现将62例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在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62例老年精神病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现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31例),观察组中男18例,女13例;患者年龄介于57-82岁,平均(65.9±1.5)岁;病程1.2-6.9年,平均(2.5±0.4)年。对照组中男17例,女14例;患者年龄介于58-81岁,平均(65.4±1.9)岁;病程1.3-6.7年,平均(2.7±0.5)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病程等基本资料方面差异对比较小,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按照常规精神病科护理模式实施相关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按照舒适护理模式实施相关的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内容如下。
1.2.1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在患者入院后,应多与患者交流、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疏导患者的心理障碍。与患者交流的过程中,应抱着热情、尊重、真诚的态度,给予患者多一点理解、关心和支持,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在护理过程中,应尽可能维持患者平时正常的生活习惯以及生活方式,尽量满足老年患者提出的一切合理要求,尽可能不惹怒、刺激患者。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积极配合临床治疗及护理工作。
1.2.2环境护理。应为患者营造一种安静、舒适的住院环境,室内经常通风,保持新鲜的空气,有利于促进患者的睡眠。
1.2.3用药护理。在临床用药前应反复确认药物品种和类别,确保给药剂量以及给药途径正确。若患者完全丧失生活自理能力,应指派专人照看患者用药。
1.2.4安全护理。很多患者过度抑郁、烦躁,极易产生轻生的念头,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行为及动作变化,详细掌握患者的生活活动规律,加强病房巡视,避免患者出现自残或者自杀举动。在喂食时,应指导患者细嚼慢咽,不要进食一些危险食物,避免呛食、噎食导致窒息。
1.2.5饮食护理。应指导患者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高热量、低脂、低糖、高蛋白、易消化等清淡食物,若患者拒绝进食,可给予肠外营养支持或者经鼻饲加强营养。督促患者合理运动,有助于促进消化,增加食欲,预防其他疾病。
1.2.6生活无法自理者的专门护理。应避免和精神比较兴奋患者同住,定时指导患者如厕,及时清理患者弄脏的衣裤。必须身边要有专门的陪护人员或者家属,避免患者不慎跌倒或发生其他意外事故。
1.3 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患者恢复正常精神状态,完全可以正常生活、工作、社交。有效:患者的精神状态得到有效改善,基本上生活可以自理。无效:患者的精神状态并未好转,在生活、学习、工作、社交等方面仍存在很大障碍。
1.4 统计学处理
选用软件SPSS18.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数据用(X±S)表示,使用t对其进行检验,χ2对计数资料进行检验,P <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对比。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93.5%)明显高于对照组(64.5%),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如表1所示。
2.2两组患者精神状态好转以及住院时间对比。观察组患者精神状态好转时间(14.39±1.75)d,住院时间(6.09±1.72)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17.79±1.53)d、(9.00±1.45)d,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对比(n,%)
组别 例数 治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观察组 31 12(38.7) 17(54.8) 2(6.5) 29(93.5)
对照组 31 8(25.8) 12(38.7) 11(35.5) 20(64.5)
3.讨论
精神疾病患者相对其他疾病而言,自知能力低下,并没有治疗的想法,需要长期坚持用药控制治疗,对患者会造成一定的毒副作用。且很多患者并没有明确的自我保健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必须护理人员的精心护理[3]。传统的护理模式主要是凭借护理人员多年来的经验,缺乏一定的科学性,舒适护理突破了常规护理模式的弊端,任何一项护理工作都有据可循,以科学为基础,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个体化护理方案,可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和自我预防意识和能力,提高患者的护理依从性,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本组研究显示,经过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环境护理、安全护理、用药护理、饮食护理及专项护理,观察组护理有效率提高了29%,住院时间以及精神状态改善时间明显缩短(P<0.05),与黄坤鹏等研究基本一致。
因此,老年精神病患者实施舒适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精神状况,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黄坤鹏,李凤丽,聂利梅.长期滞留住院无主精神病患者87例护理体会[J].中国民康医学,2010,22(24):3198.
[2]李海虹,徐小勇,郭丽华.老年精神病患者住院期间的心理特点及护理[J]. 中国民康医学,2013,20(2B):334.
[3]姚敏杰,李秀兰,李桂锦,等.语言艺术是胜任护理工作的必备条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19):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