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起早床

来源 :北方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l730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敢说睡懒觉这毛病肯定是可以遗传的。记得小时候,我父亲就对起早床有深恶痛绝之感。每逢上班必须得起床时,他的痛苦便溢于言表,常常咬牙切齿道“大丈夫岂惧起乎!”抑或作无奈长叹“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嘴里总是念念有词。但凡过年节,父亲尤为欢喜,欢喜的缘故当然是可以大睡一场啦。有一回,父亲所在的单位领导前来拜年,那已是九点多钟了,可父亲却高卧未起。那时没客厅,领导只得立在走廊上候他起床,这使得我们一帮小孩大为开心,全挤在父亲的房门口嘻嘻哈哈着看热闹,足令我父亲大大尴尬了一回。这后来就成为我家永久性的笑料。
  父亲的这一传统现在被我全盘接管。起早床几乎成了我一生的恶梦。我在大学时,为了不去做早操吃过好几次批评。早晨第一节课,我亦差不多总是最后一个走进教室。而放弃第一堂课不去上也是常有的事。每天早上从床上爬起来对我来说实在是件艰难备至的事。我一方面埋怨父亲的遗传,一方面也深切地体会到父亲当年为什么总要念念有词地为自己加油鼓劲,没有如此强烈的精神鼓励,欲要使自己从床上爬起来的确也不容易。所以,与我同过集体宿舍的人都知道我在早起时至少要大叫三遍“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或者高唱三遍“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方能有勇气起床。后来我写了小说,常常遇到一些人这样提问,说:你是怎么当作家的?我多也是如同所有俗不可耐的作家一样泛谈一些空洞的话。其实,真有一句肺腑之言我一直没说,那就是我知道当作家可以不上班,而不上班就可以睡懒觉!
  自我当了专业作家后,没有非常重要的事,我基本上就没有十点以前起床过。每念及此,越发地有了当作家的动力。熟识我的并也爱找我的人总是说:早上去找她,准能把她堵在家里。他们并不知道,我最记仇的也就是他们这些一早来我家令我不得不起床的人。选什么积极分子以及别的什么好事情我是决不会宽容大度地投他们一票的。
  有一阵子,我发胖了。好些原来喜欢我的人一下子对我兴趣索然。我虽说欣赏我行我素的基本原则,可潜伏在心里头的虚荣心总归还是有的。于是有朋友说:你这不就是睡懒觉睡胖的么?我想可不是。便决意一改陋习,重新做人。说到做到,次日便一大早起来,忙忙地奔去公园,见人跳舞便跟着跳舞(专门买了配乐的磁带),见人舞剑便跟着舞剑(又特地买了一把价值不低的长穗剑),听着嘭嘭嚓嚓的音乐,比试银光闪闪的长剑,兴奋得夜里睡不着觉,天天盼着天早点儿亮。心想这下好了,起早床成了我一天中最快乐的事,人生因此而变得多么幸福。
  只是这幸福感并没有维持住三天,每早六点起床的快乐便开始演变为痛苦。每过一天,痛苦感便要加剧几分。半个月下来,每早起床的艰难程度于我已不亚于打一场淮海战役。虽则也用了很多的豪言壮语来鼓励自己,且私下比平日又加了些英雄业绩作为鞭策,可痛苦却依然有增无减。因了这样一个早晨,日子变得黯然无色。
  又一日,遇到一同学,我掩饰住内心的痛楚而作自豪状地谈及我已不再睡懒觉而是天天早锻炼的壮举。同学却叹说:你想过没有,你现在就每天早起,你若活到七十岁,你得起早多少年呀?你受得了么?这应该是六十岁以后才能去做的一件事!
  这真是石破天惊、震聋发聩的一句话。听得我半天发呆,之后立即掐指,一算便不觉毛骨耸然。我现今三十好几,倘若能活到七十,也还有三十多年的活头,那岂不是得有三十多年痛苦不堪的早晨和黯然无色的日子?即便只活到五十岁,那也还有十几年的时间,这未必是个短数?如此想过,立即泄气,次日就放弃了我的“淮海战役”,痛快地睡了一觉。那一觉直睡得日迫黄昏。起床时觉得世界真是美好。自道心情舒畅地发胖和心怀痛苦地减瘦相比,前者还是好忍受得多。从此便不思减肥,放肆地睡觉。迄今为止也并未见自家胖了多少,反有瘦下去的趋势,心里便愈发地觉得当初果断地回到床
  上真乃英明决策。
  及至今天,我早上睡觉的水平早已超越了我的父亲,大有炉火纯青之状。我可以一早躺在床上从容地指挥家里必须早起的人们做这做那,在他们潮水般地出门后,我接着再睡;也可以在早上连连地接着电话,利用其间隙继续我的梦;还可以糊糊涂涂地把女儿送到幼儿园后,回到家里再一头栽到床上。这是很多的人歆羡而无力(主要他们睡不着)做到的事。想起中国有句老话,说是人生大幸莫过于“睡回笼觉,娶二房妻”。我享受到其中之一,真有快哉快哉、不亦乐乎之欢喜。
其他文献
我和他一直都没有共同语言。我总怀疑自己是他捡来的,但事实上,我的确是他亲生的儿子;有与他一样棱角分明的脸,一样淡漠冰冷的神情,甚至眉毛的走势,都是一样的倔犟又执拗。每次我们一起出门,即便是隔了一段距离,一前一后地走,也还是会有人在背后小声地议论,说,这定是一对父子,看他们昂头走路的姿势,简直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呢。   这样的结论,常常让我难过。他是一个我多么想要摆脱掉的人啊,有着尖酸刻薄的言语,
期刊
人,能读吗?答曰:能。人世间最不耐读的是婴儿,皮球般的脸蛋,花生般胖胖的五指……但即使是婴儿,也能使我读出几分味道来,大音乐家贝多芬就曾把婴儿啼哭比作为“世界上最动听的音乐”;那么,婴儿的笑靥,就可以比喻为无一丝云影的万里晴空了。  随着年纪的增长,生活使人变得越来越耐读起来。尽管人们面额上没印有文字,但仍然可读,特别是到了成熟的中、老年,每个人都是一部辞典、一部历史、一部经卷。摄影艺术家为了展现
期刊
有一种女人,她们会喜欢每一个遇到的男人,无论那个男人高矮胖瘦年长年幼,只要那个男人是男人,且肯对她们态度稍微积极那么一点,比如说主动约约她们,给她们打打电话,发发短信,那么她们就不再考察这个男人其他方面的品质了,她们对待那些遇到的男人,就像在旅游胜地的纪念品一样,尽管做工粗糙,尽管千篇一律,尽管明知道买了会后悔,但她们还是会慷慨解囊——这种女人的情感空间就像堆满了各种廉价兵马俑、钥匙环、贝壳项链的
期刊
从小到大我们都被教育说,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国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居世界第三位。这虽是人人耳熟能详的问题,但其中有一个细节大概很少有人注意到,那就是960万的数字之前加了一个"约"字。可千万别小看这个"约"字,当它摆在某万或某十万平方公里前面时,就可能一不留神"约"掉一个山东,或"约"出一个山西来。
期刊
我前段时间随着一个代表团去西班牙逛了一圈,受了点刺激。在马德里的头一天晚上正好赶上上海股市上上下下,早上4时30分,我就听见正在倒时差的团员同志在大声用手机打听股市情况。其它还有乱七八糟好多事情,就不一一叙述,最让我们无地自容的是和老外“干杯”红葡萄酒,人家没醉,自己先跑洗手间吐去了。   1.在博物馆参观的时候请尽量控制摸展品的欲望。这种欲望在看到文艺复兴时期的裸体女人的时候会变得非常迫切,在这
期刊
当今教育绕过体制问题,无法议论。而体制的问题,只有体制才能解决。但是,即便体制问题获得最大限度的改革、改善、改观,今日中国的所谓“人文教育”问题,仍然难以议论,难以解决。   今日中国大学生,尤其是大学教师“人文水准”、“人文素质”的触目惊心,不完全是大学门墙内的教育问题,而是“历史遗留”问题。假如我们有勇气承认,则人文素质的低下、人文教育的切迫,是百年革命的深刻报应。   所谓人文教育、人文素质
期刊
两辆汽车并排停着,引擎已被发动,吉姆和布兹各自钻进一辆车。关上车门,将油门一踩到底,两辆车风驰电掣般地冲向悬崖。眼看到了悬崖边,幽深的峡谷已出现在两人眼前,最后抉择的时间到了——他们必须在车子坠入深渊前跳出驾驶室。   然而,吉姆和布兹进行的是生死勇气的较量,谁先跳出来,谁就算输。车头已冲出悬崖,在这最后一瞬间,吉姆撞开车门,一头栽到地上。布兹获得了胜利,但他的车子已冲出了悬崖边缘,跌进深渊——他
期刊
在一次聚会上,一些实业家、明星谈笑风生,其中,有著名汽车商约翰.艾顿。   艾顿向他的朋友,后来成为英国首相的丘吉尔回忆起他的过去。他出生在一个偏远小镇,父母早逝,是姐姐帮人洗衣服、干家务挣钱,将他抚育成人。姐姐成家后,姐夫将他撵到舅舅家。那时,他正在读书,舅舅规定他每天只能吃一顿饭,还得收拾马厩、草坪。刚工作时,他租不起房子,有一年时间,在郊外一处废旧仓库里睡觉。  丘吉尔惊讶得问:“以前,怎么
期刊
男人失业了。他没有告诉女人。   他仍然按时出门和回家。他不忘编造一些故事欺骗女人。他说新来的主任挺和蔼的,新来的女大学生挺清纯的……女人掐他的耳朵,笑着说,“你小心点。”那时他正往外走,女人拉住他帮他整理衬衣的领口。   男人夹了公文包,挤上公交车,三站后下来。他在公园的长椅上坐定,愁容满面地看广场上成群的鸽子。到了傍晚,男人换一副笑脸回家。他敲敲门,大声喊,“我回来啦!”  男人这样坚持了5天
期刊
你若是那含泪的射手   我就是  那一只   决心不再躲闪的白鸟     只等那羽箭破空而来   射入我早已碎裂的胸怀   你若是这世间唯一   唯一能伤我的射手   我就是你所有的青春岁月   所有不能忘的欢乐和悲愁     就好象是最后的一朵云彩   隐没在那无限澄蓝的天空   那么  让我死在你的手下   就好象是  终于能   死在你的怀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