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为何总要寻求刺激

来源 :北方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4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两辆汽车并排停着,引擎已被发动,吉姆和布兹各自钻进一辆车。关上车门,将油门一踩到底,两辆车风驰电掣般地冲向悬崖。眼看到了悬崖边,幽深的峡谷已出现在两人眼前,最后抉择的时间到了——他们必须在车子坠入深渊前跳出驾驶室。
  然而,吉姆和布兹进行的是生死勇气的较量,谁先跳出来,谁就算输。车头已冲出悬崖,在这最后一瞬间,吉姆撞开车门,一头栽到地上。布兹获得了胜利,但他的车子已冲出了悬崖边缘,跌进深渊——他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这是电影《无因的反叛》中的一幕,詹姆斯·迪安扮演的吉姆,是20世纪50年代狂野放浪青年人的代表。这一代青年,追求的是个性解放和自我价值的实现,为此不惜采取极端行为,把所谓的“冒险精神”发挥到极致,甚至将生命当儿戏。
  但这并不是20世纪50年代青年的专利。据科学家分析,追逐危险、知难而进的行为,其实是人性深处的渴望,不分年代、年龄段以及阶级。
  我们能肯定的是,通过理性思考,人们能抑制自己追求冒险快感的欲望,不过,在大多数情况下,人们并没有这么做。现代心理学家们试图弄清楚的,也是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不能摆脱这种自讨苦吃的结局?
  
  冒险是生物学遗产
  
  人们为什么热衷冒险?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化,答案逐渐明朗——人类是在利益驱动下冒险的;越是肯冒险,就越有可能变强大。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生物学家杰伊·弗兰最近提出了一项理论,并得到公认。
  他认为,人类这种追求冒险的习性源于史前时期。当时,地球上生活着两大类原始人,一类筑巢定居,另一类则敢于向外开拓新天地。定居者多半待在自己的窝里,靠周围植物和小动物为生,始终小心翼翼。开拓者则到处漫游,他们认识到,大胆行为会增加死于非命的可能性,但同时能让其寻得更美味的水果和更多猎物。
  此外,他们还积累了丰富的求生经验,能更好地经受大自然的严酷考验。这些本领更大的实干者往往活得比较长,能养育众多子女,从而成功地把基因遗传给下一代,直到他们这类人最终得以在人类中占据主导地位。
  因此,热衷于冒险是人类的一笔生物学遗产,而对冒险习惯性的爱好则一直遗传下来,今天仍普遍存在。我们很难否认,大脑把热衷冒险的行为看作是强有力的标志。
  例如,生物学家已证实,年轻女性内心更喜欢“危险”的男性而非“安分守己”的男性。其中一个理由是,尽管桀骜不驯的男性会惹不少麻烦事,然而,一旦与别人发生冲突,他们多半会占上风。看来,“硬汉”能给年轻女性更大的安全感。
  这种联系在那些历经世代沧桑而没有多大变化的社会中,尤为明显。20世纪60~70年代,美国文化人类学家拿破仑·a·沙尼翁,对居住在巴西和委内瑞拉交界地区的亚诺玛莫印第安部落进行了一次调查,发现妻妾成群的男人在当地都是以无畏勇武闻名,这些男人所拥有的子女也比老实本分的同族人要多得多。沙尼翁由此得出结论,在人类的繁衍中,“好斗”基因占据了上风。
  
  都是多巴胺惹的祸
  
  过去10年,对大脑化学物质和基因的研究,证实了沙尼翁的猜测:人受利益驱动寻求刺激,有的人越是刺激越来劲。
  寻求刺激的动力因人而异,追求刺激的程度也有天壤之别。有些人比较脆弱,玩扑克牌时小赌一把,也能令他们紧张得心惊肉跳;而其他一些人即使在跳伞时从飞机上一跃而下,也并不觉得刺激。
  这类差异或许能用每个人的多巴胺系统来解释。多巴胺是一种神经介质,多巴胺的量不同、在神经元间传递信息的快慢不同,寻求刺激的欲望也就不同。对于最喜欢寻求刺激的人,多巴胺能使他们达到一种真正如痴如狂的状态。某种刺激释放出的多巴胺越多,刺激的感觉也就越强烈。
  心理学家把这类行为称作“追求震撼”,而一系列的生理和心理因素在其中发挥了作用。比常人更需要多巴胺刺激的人,一般更能承受“追求震撼”可能带来的生理、社会或钱财等方面的风险,因为他们知道风险将伴随刺激而来。但强烈的多巴胺反应由什么引起呢?
  美国特拉华大学的心理学家马文·尤克曼认为,罪魁祸首就是一元胺氧化酶b。这种酶是分解多巴胺的化学物质之一。一个人体内的一元胺氧化酶b越少,多巴胺的流动就越强,而这个人热衷于追求刺激的可能性就越大。
  
  我们都是“概率瞎子”
  
  在某些心理学家看来,一个人很难抗拒寻求刺激的诱惑,是人类本性的极端表现:容易过低估计风险,而过高估计自己的预期成绩。例如,心理调查显示,大部分人都觉得自己比一般人强,他们也认为自己比一般人更善于判断优劣,专家们把这种现象称为“乐观倾向”。
  美国圣路易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马修·克罗伊特尔所作的调查表明,即使人们完全清楚某些不健康的、甚至是玩命的习惯所包含的巨大风险,仍乐此不疲。这方面的例子不胜枚举。2004年冬天,美国犹他州帕克城附近有5位滑雪者无视警示标志,翻越栏杆到没有保护措施的雪坡上飞驰而下,结果无一幸免于难。
  总的说来,人们并不太善于估量风险——从这点来说,我们差不多都是些“概率瞎子”。如果赌盘一连5次最终停在“红”上,许多观赌的人就会产生错觉,以为下次开转时,赌盘停在“黑”上的可能会大些。其实,赌盘每一轮停在“红”或“黑”上的概率始终不变,都是50∶50。然而,成千上万的赌场常客就栽在这种错觉上。
  同样,坠机事件在人们心目中引发的恐慌远大于车祸,这是因为飞机坠毁比汽车出事要引人注目得多。实际上,车祸的死亡者所占比例,远高于坠机的死亡者。我们还特别担心会死于横祸,例如遭到谋杀、被闪电劈死或被毒蛇咬死等,尽管遭遇这类稀奇古怪死法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于是,赌场老板、彩票经销商和保险代理人,便肆无忌惮地利用我们认识上的误区,来叫卖所谓的“必胜”彩票或推销“平安”险种,而它们所针对的风险几乎都是不可能出现的。
  由此,我们不禁要问,既然人脑有能力理解复杂得多的数学关系,为何还会犯这些基本的判断错误呢?这个问题或许能从进化理论中找到答案。在大脑进化的成千上万年间,遭受敌人攻击以及被毒蛇咬伤之类的祸事,构成了实实在在的威胁,对这类事件的恐惧心理也就深深地嵌刻在了神经系统中,只是在现代化社会中已不合时宜了。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丹尼尔·卡尼曼和已故的阿莫斯·特韦尔斯基这两位心理学家,在研究了各种统计学上的认识误区后发现,人们通常以为,一件事情越是引人注目,就越有可能发生。
其他文献
从年轻谈恋爱时直到现在,只要我和老伴儿韩静霆一起走,总要惹得路人回头多看我们几眼。也难怪,我比他高出半个头,如果按时下的择偶标准,男人一米六五以下,准被定为“残疾人联合劳动体”了。可是从大学同学到现在,我们已共同生活了三十多个年头,风风雨雨,打打闹闹,还真是有滋有味儿的。   去年春节,机关里开联欢会,主持人先把几位丈夫领到一边,每人填写一张答卷,然后再让几个妻子从公布的答案中去判断哪张答卷出自自
期刊
廖静文声音颤抖地说:“我今天很坦率地告诉你,这就是我一生最遗憾的一件事。”   采访廖静文之前,我和同事们都认为她一定会谈很多她和徐悲鸿的故事,但我们想更多地关注她的人生。采访开始以后,我发现从廖静文嫁给徐悲鸿开始,她的人生故事中就没有了我这个概念。悲鸿一直是她生命中的主角。    廖静文的听力很不好,戴着助听器还需要我大声而缓慢地讲话,有时候一句话要重复好几遍。但她的记忆力很好,思路清晰。每一件
期刊
在去青藏高原的路上,我认识了一位姑娘,她准备到安多兵站去看男朋友,姑娘告诉我她在海南一家杂志社当编辑。她跟男朋友是在网上认识的,男朋友的网名叫昆仑鹰,是青藏安多兵站的一个副连长。    “当我看到他跟我说的一句话时,我下决心要去看他。他说为了让妈妈、朋友以及更多的人能吸上足够的氧气,他愿意在青藏线扎下根。就是这句话,让我眼睛湿了一夜,我就想要见到他,要嫁给他。”   多么纯真的姑娘。可是生活能永远
期刊
婚后半年,我开始失眠,只因他总是不在我的枕边。   当和他并肩站在红地毯上时,望着那双温柔而坚定的眼睛,我想,他会给我幸福的,尽管他是一个连婚宴费用都要用礼金买单的穷光蛋。但如今,他为了那个夜档生意,还是撇下我独守空房,清晨回来甚至连一句问候都没有,便沉沉睡去。虽然,他知道,我的睡眠质量本就不好。   我的信心不由动摇了——他真的爱我吗?他真的会给我幸福吗?   那天,我对他说,我失眠,怎么办?我
期刊
我和他一直都没有共同语言。我总怀疑自己是他捡来的,但事实上,我的确是他亲生的儿子;有与他一样棱角分明的脸,一样淡漠冰冷的神情,甚至眉毛的走势,都是一样的倔犟又执拗。每次我们一起出门,即便是隔了一段距离,一前一后地走,也还是会有人在背后小声地议论,说,这定是一对父子,看他们昂头走路的姿势,简直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呢。   这样的结论,常常让我难过。他是一个我多么想要摆脱掉的人啊,有着尖酸刻薄的言语,
期刊
人,能读吗?答曰:能。人世间最不耐读的是婴儿,皮球般的脸蛋,花生般胖胖的五指……但即使是婴儿,也能使我读出几分味道来,大音乐家贝多芬就曾把婴儿啼哭比作为“世界上最动听的音乐”;那么,婴儿的笑靥,就可以比喻为无一丝云影的万里晴空了。  随着年纪的增长,生活使人变得越来越耐读起来。尽管人们面额上没印有文字,但仍然可读,特别是到了成熟的中、老年,每个人都是一部辞典、一部历史、一部经卷。摄影艺术家为了展现
期刊
有一种女人,她们会喜欢每一个遇到的男人,无论那个男人高矮胖瘦年长年幼,只要那个男人是男人,且肯对她们态度稍微积极那么一点,比如说主动约约她们,给她们打打电话,发发短信,那么她们就不再考察这个男人其他方面的品质了,她们对待那些遇到的男人,就像在旅游胜地的纪念品一样,尽管做工粗糙,尽管千篇一律,尽管明知道买了会后悔,但她们还是会慷慨解囊——这种女人的情感空间就像堆满了各种廉价兵马俑、钥匙环、贝壳项链的
期刊
从小到大我们都被教育说,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国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居世界第三位。这虽是人人耳熟能详的问题,但其中有一个细节大概很少有人注意到,那就是960万的数字之前加了一个"约"字。可千万别小看这个"约"字,当它摆在某万或某十万平方公里前面时,就可能一不留神"约"掉一个山东,或"约"出一个山西来。
期刊
我前段时间随着一个代表团去西班牙逛了一圈,受了点刺激。在马德里的头一天晚上正好赶上上海股市上上下下,早上4时30分,我就听见正在倒时差的团员同志在大声用手机打听股市情况。其它还有乱七八糟好多事情,就不一一叙述,最让我们无地自容的是和老外“干杯”红葡萄酒,人家没醉,自己先跑洗手间吐去了。   1.在博物馆参观的时候请尽量控制摸展品的欲望。这种欲望在看到文艺复兴时期的裸体女人的时候会变得非常迫切,在这
期刊
当今教育绕过体制问题,无法议论。而体制的问题,只有体制才能解决。但是,即便体制问题获得最大限度的改革、改善、改观,今日中国的所谓“人文教育”问题,仍然难以议论,难以解决。   今日中国大学生,尤其是大学教师“人文水准”、“人文素质”的触目惊心,不完全是大学门墙内的教育问题,而是“历史遗留”问题。假如我们有勇气承认,则人文素质的低下、人文教育的切迫,是百年革命的深刻报应。   所谓人文教育、人文素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