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文既是人们系统地表达知识和经验、思想和感情的书面语言形式,又是一种具有高度综合性、创造性的语言活动。它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又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在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今天,初中作文教学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重视作文教学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语文教学不可推卸的责任,是每一位语文教师不可忽视的教学环节。
关键词: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存在问题;主要看法
说起作文,大家都感到是一件令人头疼的事情:教师怕上作文课,学生怕交作文本。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当下,初中作文教学的现状如何呢?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作文写作能力?下面本人就谈谈自己的想法,望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当前初中作文教学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作文教学缺乏连贯性,随意性大
语文教师对于作文训练整体目标都清楚,也都清楚写作是一种综合的思维训练过程。但对各阶段应该达到什么样的训练目的,并不十分明了,甚至为数不少的教师只是单纯传授写作技巧,不厌其烦地将一些作文知识和方法公式般抛给学生,让学生死记硬背,套用现成材料与模式。结果必然导致窒息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限制了学生的思想,最后作起文章来中心不明、条理不清、语句不通、文法不顺。久而久之,学生觉着索然无味,丧失了作文兴趣,连作文本也懒得交了。
2.作文教学缺乏系统性的方法指导,习惯于一味的空洞说教,脱离生活实际
现今语文作文教学中,语文老师的作文指导课往往是写作“知识”或“技法”上的一些空洞说教,不像阅读教学那样精心设计准备,对学生习作缺乏导向性。离开“生活”这个最基本的素材源,把学生关在教室,闭门造车的现象屡见不鲜,导致初中生作文由于缺乏了生活之水的灌溉而空洞乏味,严重脱离生活实际,写出来的东西苍白无力,毫无生趣可言。
3.作文教学中评价机制存在不足,批改讲评不当,无针对性
作文讲评是对学生写作实践全面检查分析的总结,是师生思想情感的交流,是学生期待的一次重要信息反馈。但是目前,不少教师修改、讲评作文时,一般不是针对训练目标集中精力重点指导,而是全方位批改,全方位讲评,什么问题都涉及,结果是什么问题也都没解决;或者片面注重作文前的指令性建议,而对作文后的讲评不够重视,常常在批改完作文后写几句诸如“中心突出、结构紧凑、语言通顺”之类不痛不痒的评语,就把本子发给学生完事,并不进行有充分准备的讲评。
4.语文教学中存在作文效益不高、应付了事的现象
在语文作文教学中部分教师关注的仅仅是作文的结果,没有去仔细推敲学生作文的过程,训练程序僵化呆板,训练手段陈旧单调,以致学生写作兴趣不浓,积极性较差,常常是“为作文而作文”,只求完成任务了事,作文效益不高,适用性不大,学生写作能力极不乐观,更别提学生作文水平提高的事情了。
作文教学的问题具体表现在各个不同的层面,已经构成作文教学的“围城”,制约着初中语文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这些都迫使我们应尽快改进作文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步入正轨。
二、对正确地引导学生,带领学生冲出作文训练的“围城”谈一些看法
1.教师要转变观念,树立大作文教学观,夯实学生的“精神底子”
教师有意识地提高自身的思想修养,转变旧观念,树立大作文教学观,明确初中作文教学的性质和目的,注重对学生知、情、意、行多方面的培养和塑造。同时,教师在作文教学时要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尊重学生个性,大胆设计各种作文训练形式来进行作文教学,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情可抒,杜绝“假大空”式的作文产生。在教会学生如何写好作文的同时,让学生学会做人的道理,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感。这点要贯穿于作文教学的始终,这是由作文教学具有强烈的人文性所决定的。
2.教师要转变学生认识,引导学生积极作文
学生是作文的主人,作文一定要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个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确实提高写作水平。教师必须使学生在心理上认同作文,接受作文,喜欢作文。要引导学生认识到写作是一种表达,它是人的一种内心要求,一种心理需要。同时写作还是一种积极的情感活动的过程。情有所感,才会有所作,而且情感活动还会贯穿作文过程的始终。情感始终是写作的动力,让学生有自信可以写出好文章,从而转变态度,爱上作文。
3.教师要对症下药,从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入手,努力改善作文教学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乐于学习的动力源泉,表现自我、展示自我是每个孩子都愿意并积极去做的事。”这就明确地告诉我们对于作文指导要从兴趣入手。在作文教学中,学生有了兴趣,就可以形成一种强烈的乐于动笔的愿望。在这种愿望的驱使下,他们乐意主动地、自由地写出自己的见闻和想象,不把作文当成一种苦差事,而看成是一种快乐的享受,美好的倾诉。
4.创作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引导学生走进生活,积累素材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作文就是把我们身边的生活写出来,把平时所见的、所听的、所想的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这正如叶圣陶所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个不停息。”这就要求老师在作文教学中鼓励学生全景式的扫描生活,用自己的眼,自己的心去感受、理解生活。生活越丰富,学生作文的素材和情感内容就越丰富,学生的作文水平才可能以提高。
总之,作文教学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细致的系统工程。在这项工程中,我们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今后,我们要勇于开拓,继续探索作文教学的新路子,从而增强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作者单位 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泉林初级中学)
·编辑 鲁翠红
关键词: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存在问题;主要看法
说起作文,大家都感到是一件令人头疼的事情:教师怕上作文课,学生怕交作文本。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当下,初中作文教学的现状如何呢?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作文写作能力?下面本人就谈谈自己的想法,望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当前初中作文教学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作文教学缺乏连贯性,随意性大
语文教师对于作文训练整体目标都清楚,也都清楚写作是一种综合的思维训练过程。但对各阶段应该达到什么样的训练目的,并不十分明了,甚至为数不少的教师只是单纯传授写作技巧,不厌其烦地将一些作文知识和方法公式般抛给学生,让学生死记硬背,套用现成材料与模式。结果必然导致窒息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限制了学生的思想,最后作起文章来中心不明、条理不清、语句不通、文法不顺。久而久之,学生觉着索然无味,丧失了作文兴趣,连作文本也懒得交了。
2.作文教学缺乏系统性的方法指导,习惯于一味的空洞说教,脱离生活实际
现今语文作文教学中,语文老师的作文指导课往往是写作“知识”或“技法”上的一些空洞说教,不像阅读教学那样精心设计准备,对学生习作缺乏导向性。离开“生活”这个最基本的素材源,把学生关在教室,闭门造车的现象屡见不鲜,导致初中生作文由于缺乏了生活之水的灌溉而空洞乏味,严重脱离生活实际,写出来的东西苍白无力,毫无生趣可言。
3.作文教学中评价机制存在不足,批改讲评不当,无针对性
作文讲评是对学生写作实践全面检查分析的总结,是师生思想情感的交流,是学生期待的一次重要信息反馈。但是目前,不少教师修改、讲评作文时,一般不是针对训练目标集中精力重点指导,而是全方位批改,全方位讲评,什么问题都涉及,结果是什么问题也都没解决;或者片面注重作文前的指令性建议,而对作文后的讲评不够重视,常常在批改完作文后写几句诸如“中心突出、结构紧凑、语言通顺”之类不痛不痒的评语,就把本子发给学生完事,并不进行有充分准备的讲评。
4.语文教学中存在作文效益不高、应付了事的现象
在语文作文教学中部分教师关注的仅仅是作文的结果,没有去仔细推敲学生作文的过程,训练程序僵化呆板,训练手段陈旧单调,以致学生写作兴趣不浓,积极性较差,常常是“为作文而作文”,只求完成任务了事,作文效益不高,适用性不大,学生写作能力极不乐观,更别提学生作文水平提高的事情了。
作文教学的问题具体表现在各个不同的层面,已经构成作文教学的“围城”,制约着初中语文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这些都迫使我们应尽快改进作文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步入正轨。
二、对正确地引导学生,带领学生冲出作文训练的“围城”谈一些看法
1.教师要转变观念,树立大作文教学观,夯实学生的“精神底子”
教师有意识地提高自身的思想修养,转变旧观念,树立大作文教学观,明确初中作文教学的性质和目的,注重对学生知、情、意、行多方面的培养和塑造。同时,教师在作文教学时要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尊重学生个性,大胆设计各种作文训练形式来进行作文教学,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情可抒,杜绝“假大空”式的作文产生。在教会学生如何写好作文的同时,让学生学会做人的道理,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感。这点要贯穿于作文教学的始终,这是由作文教学具有强烈的人文性所决定的。
2.教师要转变学生认识,引导学生积极作文
学生是作文的主人,作文一定要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个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确实提高写作水平。教师必须使学生在心理上认同作文,接受作文,喜欢作文。要引导学生认识到写作是一种表达,它是人的一种内心要求,一种心理需要。同时写作还是一种积极的情感活动的过程。情有所感,才会有所作,而且情感活动还会贯穿作文过程的始终。情感始终是写作的动力,让学生有自信可以写出好文章,从而转变态度,爱上作文。
3.教师要对症下药,从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入手,努力改善作文教学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乐于学习的动力源泉,表现自我、展示自我是每个孩子都愿意并积极去做的事。”这就明确地告诉我们对于作文指导要从兴趣入手。在作文教学中,学生有了兴趣,就可以形成一种强烈的乐于动笔的愿望。在这种愿望的驱使下,他们乐意主动地、自由地写出自己的见闻和想象,不把作文当成一种苦差事,而看成是一种快乐的享受,美好的倾诉。
4.创作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引导学生走进生活,积累素材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作文就是把我们身边的生活写出来,把平时所见的、所听的、所想的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这正如叶圣陶所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个不停息。”这就要求老师在作文教学中鼓励学生全景式的扫描生活,用自己的眼,自己的心去感受、理解生活。生活越丰富,学生作文的素材和情感内容就越丰富,学生的作文水平才可能以提高。
总之,作文教学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细致的系统工程。在这项工程中,我们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今后,我们要勇于开拓,继续探索作文教学的新路子,从而增强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作者单位 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泉林初级中学)
·编辑 鲁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