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国博物馆事业发展百年有余,在各个历史阶段也都发挥着不同的社会作用。进入科技时代后,不得不承认有些博物馆信息化建设存在严重滞后的现象。博物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部门,必须遵循“以人为本、守正创新”的原则展开信息化建设。从实际问题出发,贴近百姓需求,围绕项目,逐步提高信息应用的技术含量,推进信息化建设进程。
关键词:博物馆;信息化建设;以人为本;守正创新
自1905年南通博物苑开馆,中国便开始了博物馆事业的实践与发展,博物馆在各个历史阶段发挥着不同的社会作用和时代功能。进入科技时代,观众对博物馆的需求呈现多样化的趋势,博物馆的发展面临着广阔的前景和良好的机遇,但更面临着新时代的严峻挑战。
博物馆是一个地区文化建设的重要标志,是展示当地历史、文化、科教或风土人情的重要窗口,是社会大众求知、游玩和休憩的重要场所。同时博物馆也越来越被当作“第二课堂”和“终身教育学校”,向社会大众,特别是青少年传播历史文化知识,提高他们的文化教育水平。所以博物馆作为文化服务部门,必须遵循“以人为本、守正创新”的原则开展博物馆业务及活动。目前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化建设已逐步融入博物馆各项工作之中。坚持以观众的所思所想为出发点,贴近百姓需求,聚力创新,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发展中小型博物馆的信息化建设,在今天文博界显得尤为重要。
1 “贴近百姓需求”为出发点
2015年,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强调,博物馆建设应由“收藏型”向“参与型”转变,以创新引领文化发展,以共享激活馆藏资源。由此可见,当今对博物馆的文化服务已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和设想,这也要求我们对博物馆职能做更为深层的思考和理解。同时博物馆要摆脱传统意义上“高高在上”、以“物”为先的形象。只有明确了这种公共责任,切实了解百姓的需求和愿望,博物馆才能真正做到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真正使博物馆搭建起与公众实现交流的桥梁。以“贴近百姓需求”为出发点,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丰富人民群众的休闲娱乐生活,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认同感。根据近阶段对博物馆发展趋势的研究分析,吴江博物馆对博物馆功能定位做了进一步深化。一是要满足不同观众的需求。丰富博物馆的游览趣味性,以吴江文化的魅力带动博物馆的吸引力,集聚人气。二是體现可持续发展理念。除了要打造好固定展厅的沉浸式互动体验展览外,还要打造好四大平台,即信息化互动交流平台、文化互动运营平台、休闲体验平台、学术交流平台。
目前像吴江博物馆这样的中小型博物馆普遍还面临着诸多困难,主要是研究不够深入、陈展不够创新、人才严重短缺等。要解决以上问题,首先要以观众的所思所想为出发点,贴近百姓需求,要将以藏品为本的传统博物馆转变成“参与型”博物馆。同时专家指出合理加大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含量,逐步推进信息化建设,是使观众主动参与博物馆进行互动的有效途径。
2 “勇于聚力创新”为发展思路
文博系统的信息化建设,涉及计算机、数据库、多媒体、网络通信等多种现代化技术手段。那么作为各方面均不占优势的中小型博物馆,在信息化建设的实践过程中,我们感受到中小型博物馆信息化建设同样需要坚持“以人为本、守正创新”,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之路,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具体想法。
2.1 提高认识,进一步规范文博系统的信息化管理
信息化建设的有效应用能够为中小型博物馆的文化服务提供更为多元化的发展。在这一新形势下,信息化的发展对传统的办馆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博物馆要重视信息资源的建设,建立信息化管理体制,健全信息资源的内部共享,实现信息化建设的科学运用等,真正做到有序建设,规范管理。
吴江博物馆在后期建设中已经考虑了不断完善信息化建设项目,从全局和整体层面进行博物馆信息化发展的长远规划,提出博物馆信息化总体发展目标,并采用系统化的方法进行信息系统顶层框架设计。顶层框架设计是设计博物馆信息化体系的总体框架、发展模型和标准管理制度体系,进而指导信息化各项工程。比如在面向业务管理部分,建设藏品管理信息系统,实现数字博物馆资源建设,以及多媒体信息收集、组织、藏品征集、编目、保管、展览、研究信息管理、资源信息对外发布等多方面功能。引入媒资管理系统,以馆藏图书作为管理对象,以书目数据库为中心,来实现图书馆采编、流通等业务工作自动化。使用展览策划管理系统为陈列展览工作提供档期安排、人员管理、资源检索、场地和时间规划、材料购置、档案保存等功能性服务。在这些方面都确定统一规范的指标,从而使信息化的管理实现标准化,进一步促进博物馆信息化的优化管理。
2.2 人才保障,进一步促进信息化人才队伍的建设
素质高、技能强的人才队伍是信息化发展的重要保障。在人才队伍建设上,要通过自主培养、引进吸收、外援合作等多种方式培养专业化的文博信息业务人才。同时要注重实施稳住、留住信息化人才的政策和举措,建立并完善科学合理、竞争有序的人才选拔机制,增强人才队伍的高效性与凝聚力。在文博系统的信息化建设中,各种数据采集、指标分析都很重要,可以说业务工作水平的高低制约着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只有组织文物知识的培训学习,加强整体业务人员的研究水平,才能充分现实文物资源的开发和文博知识的利用。
2.3 从实际出发,进一步促进文博信息化的科学化发展
文博行业有特定的信息技术需求,要强化信息技术建设与业务工作的紧密联系,就要以解决文博行业的实际问题为目标。围绕吴江博物馆长远规划,考虑从实际出发设计开发智慧票务管理系统软件,功能包含身份证领票、网络预约号取票。后台功能包含实时人数、观众姓名、性别、年龄、住址等主要信息,当天、本周、本月人数统计,年龄、性别、地区、民族统计,重复入场统计,散客和团队人数统计,允许设置领票数量限额和提示信息等。可以说开发完善、安全可靠的行业应用软件,才能切实提高了文博系统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真正实现以信息化推动文博事业的不断发展。 2.4 传承文化,进一步发挥文博信息化建设的作用
博物馆馆藏文物除部分通过展览展示以外,大部分仍然封存在库房,文物资源得不到合理的利用,藏品价值得不到体现。怎样才能让文物真正“活起来”,运用信息化手段为文博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许多良好的机缘。
吴江博物馆为了实现陈列展示手段的创新,专业人员策划将数字技术适当运用于展览之中,深入挖掘文物历史内涵,在形式设计上运用现代科技技术、多媒体技术、触摸屏导览等技术,尽可能多地傳递文物信息和背景知识,方便观众查询和了解。比如在“吴江历史文化陈列”中,把历史文献与地文史研究、可移动文物和不可移动文物等文化遗产结合起来,并把木偶、昆曲、宣卷、芦墟山歌等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现代化多媒体的手段展示出来,展现出吴江人民创造的灿烂文化。在“吴江钱币历史陈列”中,2万余枚历代钱币按通史进行陈列,增加动漫、买卖体验、制钱体验等信息化互动项目,让观众在寓教于乐的参观体验中了解钱币的发展历史。这些信息化技术的有效利用,不仅提高了展览的科技含量和展陈亮点,还使观众有身临其境、参与其中的体验,真正实现了“参与型”博物馆的概念。
3 结束语
通过以上几点的分析,在博物馆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中,只有充分利用已有的文物资源和历史资料,在“以人为本、守正创新”的宗旨下,将先进的信息技术与古老的传统文化完美地结合起来,才能使文物资源在信息化时代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博物馆文化教育功能。
参考文献
[1]朱莉.略论科学发展观与中小型博物馆信息化建设——武汉博物馆信息化建设初探[J].武汉文博,2006(2).
[2]郭萍.探析文博系统信息化建设[J].武汉文博,2011(2).
[3]杨俊艳.关于博物馆信息化的认识与思考[C].//北京博物馆学会.北京博物馆学会第三届学术会议文集,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0.
[4]缪华.博物馆信息化建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科技信息(学术版),2007(6).
[5]于萍.试论博物馆传播理念的更新[J].中国博物馆,2003(4).
[6]刘卫华.博物馆与文化的传递、传播[J].中国博物馆,2003(4).
[7]张慧红.博物馆的小众营销[J].博物馆研究,2013(1).
关键词:博物馆;信息化建设;以人为本;守正创新
自1905年南通博物苑开馆,中国便开始了博物馆事业的实践与发展,博物馆在各个历史阶段发挥着不同的社会作用和时代功能。进入科技时代,观众对博物馆的需求呈现多样化的趋势,博物馆的发展面临着广阔的前景和良好的机遇,但更面临着新时代的严峻挑战。
博物馆是一个地区文化建设的重要标志,是展示当地历史、文化、科教或风土人情的重要窗口,是社会大众求知、游玩和休憩的重要场所。同时博物馆也越来越被当作“第二课堂”和“终身教育学校”,向社会大众,特别是青少年传播历史文化知识,提高他们的文化教育水平。所以博物馆作为文化服务部门,必须遵循“以人为本、守正创新”的原则开展博物馆业务及活动。目前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化建设已逐步融入博物馆各项工作之中。坚持以观众的所思所想为出发点,贴近百姓需求,聚力创新,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发展中小型博物馆的信息化建设,在今天文博界显得尤为重要。
1 “贴近百姓需求”为出发点
2015年,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强调,博物馆建设应由“收藏型”向“参与型”转变,以创新引领文化发展,以共享激活馆藏资源。由此可见,当今对博物馆的文化服务已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和设想,这也要求我们对博物馆职能做更为深层的思考和理解。同时博物馆要摆脱传统意义上“高高在上”、以“物”为先的形象。只有明确了这种公共责任,切实了解百姓的需求和愿望,博物馆才能真正做到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真正使博物馆搭建起与公众实现交流的桥梁。以“贴近百姓需求”为出发点,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丰富人民群众的休闲娱乐生活,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认同感。根据近阶段对博物馆发展趋势的研究分析,吴江博物馆对博物馆功能定位做了进一步深化。一是要满足不同观众的需求。丰富博物馆的游览趣味性,以吴江文化的魅力带动博物馆的吸引力,集聚人气。二是體现可持续发展理念。除了要打造好固定展厅的沉浸式互动体验展览外,还要打造好四大平台,即信息化互动交流平台、文化互动运营平台、休闲体验平台、学术交流平台。
目前像吴江博物馆这样的中小型博物馆普遍还面临着诸多困难,主要是研究不够深入、陈展不够创新、人才严重短缺等。要解决以上问题,首先要以观众的所思所想为出发点,贴近百姓需求,要将以藏品为本的传统博物馆转变成“参与型”博物馆。同时专家指出合理加大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含量,逐步推进信息化建设,是使观众主动参与博物馆进行互动的有效途径。
2 “勇于聚力创新”为发展思路
文博系统的信息化建设,涉及计算机、数据库、多媒体、网络通信等多种现代化技术手段。那么作为各方面均不占优势的中小型博物馆,在信息化建设的实践过程中,我们感受到中小型博物馆信息化建设同样需要坚持“以人为本、守正创新”,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之路,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具体想法。
2.1 提高认识,进一步规范文博系统的信息化管理
信息化建设的有效应用能够为中小型博物馆的文化服务提供更为多元化的发展。在这一新形势下,信息化的发展对传统的办馆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博物馆要重视信息资源的建设,建立信息化管理体制,健全信息资源的内部共享,实现信息化建设的科学运用等,真正做到有序建设,规范管理。
吴江博物馆在后期建设中已经考虑了不断完善信息化建设项目,从全局和整体层面进行博物馆信息化发展的长远规划,提出博物馆信息化总体发展目标,并采用系统化的方法进行信息系统顶层框架设计。顶层框架设计是设计博物馆信息化体系的总体框架、发展模型和标准管理制度体系,进而指导信息化各项工程。比如在面向业务管理部分,建设藏品管理信息系统,实现数字博物馆资源建设,以及多媒体信息收集、组织、藏品征集、编目、保管、展览、研究信息管理、资源信息对外发布等多方面功能。引入媒资管理系统,以馆藏图书作为管理对象,以书目数据库为中心,来实现图书馆采编、流通等业务工作自动化。使用展览策划管理系统为陈列展览工作提供档期安排、人员管理、资源检索、场地和时间规划、材料购置、档案保存等功能性服务。在这些方面都确定统一规范的指标,从而使信息化的管理实现标准化,进一步促进博物馆信息化的优化管理。
2.2 人才保障,进一步促进信息化人才队伍的建设
素质高、技能强的人才队伍是信息化发展的重要保障。在人才队伍建设上,要通过自主培养、引进吸收、外援合作等多种方式培养专业化的文博信息业务人才。同时要注重实施稳住、留住信息化人才的政策和举措,建立并完善科学合理、竞争有序的人才选拔机制,增强人才队伍的高效性与凝聚力。在文博系统的信息化建设中,各种数据采集、指标分析都很重要,可以说业务工作水平的高低制约着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只有组织文物知识的培训学习,加强整体业务人员的研究水平,才能充分现实文物资源的开发和文博知识的利用。
2.3 从实际出发,进一步促进文博信息化的科学化发展
文博行业有特定的信息技术需求,要强化信息技术建设与业务工作的紧密联系,就要以解决文博行业的实际问题为目标。围绕吴江博物馆长远规划,考虑从实际出发设计开发智慧票务管理系统软件,功能包含身份证领票、网络预约号取票。后台功能包含实时人数、观众姓名、性别、年龄、住址等主要信息,当天、本周、本月人数统计,年龄、性别、地区、民族统计,重复入场统计,散客和团队人数统计,允许设置领票数量限额和提示信息等。可以说开发完善、安全可靠的行业应用软件,才能切实提高了文博系统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真正实现以信息化推动文博事业的不断发展。 2.4 传承文化,进一步发挥文博信息化建设的作用
博物馆馆藏文物除部分通过展览展示以外,大部分仍然封存在库房,文物资源得不到合理的利用,藏品价值得不到体现。怎样才能让文物真正“活起来”,运用信息化手段为文博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许多良好的机缘。
吴江博物馆为了实现陈列展示手段的创新,专业人员策划将数字技术适当运用于展览之中,深入挖掘文物历史内涵,在形式设计上运用现代科技技术、多媒体技术、触摸屏导览等技术,尽可能多地傳递文物信息和背景知识,方便观众查询和了解。比如在“吴江历史文化陈列”中,把历史文献与地文史研究、可移动文物和不可移动文物等文化遗产结合起来,并把木偶、昆曲、宣卷、芦墟山歌等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现代化多媒体的手段展示出来,展现出吴江人民创造的灿烂文化。在“吴江钱币历史陈列”中,2万余枚历代钱币按通史进行陈列,增加动漫、买卖体验、制钱体验等信息化互动项目,让观众在寓教于乐的参观体验中了解钱币的发展历史。这些信息化技术的有效利用,不仅提高了展览的科技含量和展陈亮点,还使观众有身临其境、参与其中的体验,真正实现了“参与型”博物馆的概念。
3 结束语
通过以上几点的分析,在博物馆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中,只有充分利用已有的文物资源和历史资料,在“以人为本、守正创新”的宗旨下,将先进的信息技术与古老的传统文化完美地结合起来,才能使文物资源在信息化时代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博物馆文化教育功能。
参考文献
[1]朱莉.略论科学发展观与中小型博物馆信息化建设——武汉博物馆信息化建设初探[J].武汉文博,2006(2).
[2]郭萍.探析文博系统信息化建设[J].武汉文博,2011(2).
[3]杨俊艳.关于博物馆信息化的认识与思考[C].//北京博物馆学会.北京博物馆学会第三届学术会议文集,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0.
[4]缪华.博物馆信息化建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科技信息(学术版),2007(6).
[5]于萍.试论博物馆传播理念的更新[J].中国博物馆,2003(4).
[6]刘卫华.博物馆与文化的传递、传播[J].中国博物馆,2003(4).
[7]张慧红.博物馆的小众营销[J].博物馆研究,2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