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导学法”探究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xi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长期以来教师习惯用的教学方法一般是引导学生先学知识再应用知识,这样容易限制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问题导学法”是以问题为主线,通过提问、讨论,学生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应用知识,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得到构建的同时也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科学探究能力和创造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充分利用好“问题”,以达到引导学生学习,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关键词:问题导学引导情境探究
  【中国分类号】G633.8
  
  众所周知: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主渠道,是教师教学、学生互学共同发展的阵地。在教学中教师既要重视教学的效果,更要重视教学的过程,重视指导学生如何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新课标倡导教学方式的多样化,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现代教育。因此改革课堂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是实施新课标的根本途径。
  课堂教学中如何使学生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质疑求异精神是当今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一个切入点。大量教学实践证明:恰如其分的提问不但可以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情况,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可以调整学生情绪,施予师生情感的双向交流,开启学生心灵,引导学生思考,挖堀学生潜能。通过提问,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回忆、对比、分析、综合和概括,达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化学课堂教学中“问题导学法”正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重要教学方式之一。
  一、 设置问题必须切合实际,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能力
  问题的呈现需要有一定的激发条件,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设置问题情景,营造一种学生能够明显意识到的疑难情景,使学生产生认识上的困惑,从而激发他们去进行思考探索。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地创设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各种情景,是促使学生产生质疑问题、探索求解的重要条件。传统的教学只重视纯知识的教学,教学者为了使自己讲得清,就必然讲得多,经常把自己的思维让学生套用,强加于学生,学生的思维得不到有效训练,思维能力得不到有序发展。久而久之,学生只会处理已简化了的对象和理想化的模型,遇到实际问题就不知所措。因此,教师就必须结合生产和生活中的实例,不断创设问题情景,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抓住主要因素,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学习,从而形成学习动机。
  例如,讲《空气》这节课时,设置问题导学:1、空气是不是一种实实在在物质?(这时学生马上进入猜想空气:它是物质吗?它什么也没有,等等。)2、想一想,用哪些方法能证明空气的真实存在?(有学生会回答用扇子扇,等等。)3、借助日常生活用品能捕捉到空气吗?怎样捕捉?(暗示学化学是要做实验的。)4、空气中只有一种物质还是有多种物质?各种物质在一起为什么能共存?(为下文纯净物和混合物概念埋下伏笔。) 5、空气中的这些物质性质相同吗?(重温上一单元讲过的物质的性质。)6、空气中的哪种物质可供人类呼吸?(涉及边缘学科—生物)7、想象一下,没有空气的环境是什么样子的?(为学习环境、大气保护问题作铺垫。)等等。一个一个问题不断提升,通过猜测—讨论—验证—总结,最后由学生自己得出空气的组成等结论。这样才会更好地促使学生关注知识的学习和巩固,提高学习兴趣,以达到增强学习效果的目的。
  二、设置问题必须合符逻辑,激发学生思维,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然会遇到许多认知问题,这些问题交织在一起,成为学生学习的心理动力和课堂教学的契机。中学生有很强的求知欲,经常表现为思想上的困惑和疑问,正是这些思想和认知问题驱动学生去追求知识、探索真理。教师必须通过挖掘教材,以问题为契机,精心设计,释疑解惑,帮助学生完成学习目标。同时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要注意点与面的关系,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课堂提问应有较大的辐射面。既要照顾点又要照顾面,以点带面,培养优等生,转化后进生,达到共同提高。同时也要注意难与易的关系。教学内容有难有易,提问应当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对于较难的问题应力求深入浅出、化难为易,切忌过深过难而造成冷场。既要合符逻辑,又要能激发学生思维。
  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教材巧妙设问。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能够围绕问题积极思考,本身就是学生主体的表现。在学习上不善于提出问题的学生,从本质上讲就是缺少主体性思维。教师应不断启发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提出问题、独立思考问题,努力运用化学原理与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
  比如:在提出“分子有哪些性质?”之前,提问:1、我们知道,细胞是构成生物的基本物质 (借边缘学科引导。) ,那么你想象得到所有物质都是由像细胞那样很小的微粒构成的吗?(引起学生猜想。)2、你能解释为什么远处能闻到花香味吗?3、湿衣服为什么能晾干?日光下或通风处为什么更快晾干?水分究竟哪里去了?(分子的真实存在,分子是不停地运动的,学生很快就认识到了。)4、自行车内胎是怎样鼓起来的?5、100ml水和100ml酒精混合在一起,会等于200ml吗?一碗黄豆和一碗绿豆混合在一起,会等于两碗吗?(通过简单实验,分子之间有间隔。)……使学生对分子的认识由抽象、枯燥转为形象、生动。再如:探究“铁生锈的条件”之前,先让学生观察光亮的铁钉、表面生锈的铁钉、铁锈三种不同的物质,然后从外表上总结铁锈的特征,进而猜想铁生锈的主要原因。这时可以设置问题导学:1、铁钉置于干燥的空气中容易生锈吗?2、铁钉完全浸没盛有水的试管中容易生锈吗?3、铁钉一部分浸入水中,一部分浸在植物油中,现象如何?4、铁钉一部分浸入水中,一部分暴露在空气中,观察铁钉有何变化?提出这些问题之后,很多学生都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这时就可以布置回去做家庭实验的作业。这样通过挖掘教材,设置问题,让问题在学生新的需要与原有水平之间产生冲突,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不断切入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不断地缩短学生原有水平与学习目标之间的距离,从而拓展学生的心智品质。
  三、问题跨度要适合,须遵循认知规律,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为了使设计的问题更能有效地激发创新思维,教师应在可能的条件下,组织协作学习(开展讨论与交流),并对协作学习过程进行引导,使之朝着有利于知识建构的方面发展。引导的方法包括:提出适当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在讨论中设法把问题引向深入以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启发诱导学生自己去探究化学规律。问题设计要符合学生的知识背景、思想现状和思维特点;问题设计要具体明确,避免出现教师提出的问题大而不当,内涵外延不明确,使学生无从下手;问题设计要精,能举一反三。
  探究性学习是化学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我们要让探究过程成为一种经常行为,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参与,乐于探究,让学生在探究中发现问题,通过思考交流讨论,解决问题,从而获得很大的成就感。
  当讲到“质量守恒定律”时,学生一定想知道,是不是所有化学变化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为什么会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呢?问题的不断深入,又揭示了化学变化的本质,自然而然将问题拓展延伸。例如:蜡烛燃烧的变化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吗?提出“若有办法将蜡烛燃烧的产物CO2和H2O全部收集起来,总质量是否等于燃烧消耗掉的蜡烛的质量呢?进而自然联想到这个探究实验该怎么做?从猜想到验证实验的设计、实验步骤、需要用到的实验仪器、实验报告的填写、结论到对问题的拓展,一个一个问题自然产生。
  问题导学法要求教师要创造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己分析和解决问题,实现知识、方法、能力的建构。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教学最本质的特征,通过实验中出现的现象发现问题,引起猜测;通过猜测,设计实验;通过实验,得到验证;深化了问题的理性认识。所以,实验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问题教学情景,千变万化的实验现象让学生惊奇、诧异和不解。如:在讲《中和反应》时,让学生先做完实验:在一支洁净的试管里倒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再向里面滴入无色酚酞试液,会发现酚酞变成了红色,这时,学生能用上节课刚讲过的碱的知识来解释。让他们继续滴入另一种溶液—盐酸,结果,溶液的颜色逐渐减退,直至变成原来的无色。为什么滴加盐酸后,溶液的颜色由红变无?学生思维的矛盾自然而然地产生了。于是很想学习有关中和反应的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各种情景均有问题可设置,巧用情景设置问题,十分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这样的教学情景,体现了课堂上民主、平等的氛围,学生提问心无芥蒂,师生关系和谐,宽松的心理环境,学生的思维自然就异常活跃。再加上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充分肯定学生所提出的能起到承上启下的问题,或为下文埋下问题,并耐心予以解答,鼓励学生质疑,指点学生认识和行为上的迷津。这样,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张扬;兴趣得到提高;信心得到增强;成绩不断进步。
  总之,设置问题、质疑问题都是开启学生思维的金钥匙。而要上好一节设置了“问题导学”的优质课堂,教师在课前必须做好充分准备,认真备课,充分发挥研讨会和集体备课的作用,把不同教师的观点进行归纳整合,进一步优化导学问题。这样才能围绕中心设置问题,善抓情景设置问题,老师扮演“主导”角色,学生始终站在“主体”位置,排练或演出一场有真正观赏性的“戏”,才使化学教学更鲜活;更贴近生活;更符合新课标要求的理念。作为学生进入化学殿堂启蒙者的初中化学教师,我始终带着问题意识,给学生一些阶梯,甚至一些“磨难”,充分利用好“问题导学法”,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如何学习,如何探究,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各方面的能力,努力培养新世纪全面发展、高素质的优秀人才。
  
  参考资料:
   (一)<<课堂教学中开展问题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李玉芝
  (二)<<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邹开煌主编
  
其他文献
扩大就业最终取决于经济发展.但经济发展并不一定就能解决就业问题.笔者认为,我国出现的失业问题是由于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打破了原有的平衡,新的格局又没有形成而出现的.当前
复仇一直以来都是鲁迅作品中的一个重要主题,鲁迅决绝主义的复仇也体现着鲁迅勇敢的斗士精神.鲁迅以沉默无所为的方式让看客无戏可看,他明知看客无法唤醒,复仇将带来虚无,仍
摘要:在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基层党校为其打下独特的基础作用,但是事实上,很大一部分的基层党校很难很好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本文从研究基层党校该如何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出发,从而给相关的党校工作人员良好的工作联系。  关键词:基层党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以学生为本  基层党校是我国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基层党员的主要工作单位,所以基层党校的思想教育工作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受教育的共产党员的思想政治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针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超急期溶栓治疗,目前已有较多溶栓延迟的相关调查,但几乎所有的研究都是针对大中城市的社区居民,且参与机构以三级医院为主。我国人口构成中农村地区农民所
目的观察自拟薄荷饮对家兔温病卫分证病理模型的治疗作用及探讨卫分阶段应用活血化瘀药的依据和意义。方法将家兔随机分为4组,银翘散组、薄荷饮组于攻毒前2 h及随后5 min,分
目的:建立硝酸微波消解-双道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滇重楼中的砷汞含量.方法:本方法需要样品0.3g,浓硝酸2.0mL,加水至8mL消解,定容至25mL,用原子荧光光谱仪测定As、Hg.结果:本法
牙龈瘤为口腔科常见疾病,好发于青年及中年人,女性多于男性.传统治疗方法为手术切除瘤体,并将病变所波及的牙齿同时拔除,以防止肿瘤复发[1].笔者利用微波热效应原理,对29例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