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刘志军(1953.1—),男,汉族,湖北鄂州人。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央党校研究生学历,工程师。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部长。2011年2月,因涉嫌严重违纪,被免去其党组书记职务。2月15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免去其铁道部部长职务。2011年12月28日上午,国务院常务会议作出了对“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的处理决定:原铁道部部长刘志军负主要责任,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问题,另案一并处理。
2011年6月30日,世界高速铁路史上一次建设里程最长、标准最高、桥隧比例最重的高速铁路——京沪高速铁路建成通车。隆重热烈的庆典上,少了一张人们熟悉的面孔刘志军。2003年3月,他作为共和国最年轻的部长走马上任,成为铁道部的掌门人,强力推动中国铁路建设的跨越式发展,先后主持了京津城际铁路、青藏铁路、郑西高铁、武广高铁、沪宁城际铁路、沪杭城际铁路等一系列重要铁路干线的通车典礼。而这一次,他付出心血最多,也最为看重的京沪高铁通车,他没来,也不可能来了。几个月前官方权威发布,他“涉嫌严重违规”,已不再担任铁道部部长兼党组书记,在一个人们不知道的地方“接受调查”。毫无疑问,刘志军落马出局了。
然而,他毕竟做了8年的铁道部部长,干了那么多可以称得上是惊天动地的大事,要写中国铁路史,刘志军三个字是绕不过去的。倘若掠过不提不写,历史将会变得虚假作伪,这既不尊重历史,也会让历史本身显得尴尬,失去诚信。
我无意也无条件写出一个完整的刘志军,他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在他的“问题”见底公开之前,想必谁也说不清。我只是就自己了解到的,为他素描一幅侧影。
我跟刘志军没有交往,只是2009年7月14日,宁启铁路电气化改造开工仪式在泰州举行,我在场。会上,刘志军就加快江苏境内铁路建设和宁启铁路电气化改造发表了讲话。我的感觉是,此人思路明晰,谈锋甚健,丁是丁,卯是卯,没有废话,且不失幽默,说着说着不时闪出一句调侃自己的话。比如:“众所周知,我是一个颇有争议的人物。”这话透露出他的坦率和自信。通篇讲话让人看出这是一个精明强悍,敢于承担,又洋溢着职业自豪感的人。当时我就想,让这样的人来搞铁路,在幅员辽阔的中国织就四通八达的铁路网,中央的眼光很准!
刘志军出身寒微,属草根阶层,1972年,19岁参加工作,任武汉铁路分局武昌工务段养路工,此后不断升迁,2003年3月被任命为铁道部部长。30年的时间跨度不算长,似乎也没有什么过硬的靠山,全凭自己打拼,倘若没有一副真本领,那是不可能成为铁道部的一把手的。
早在1993年,他担任沈阳铁路局局长期间,便由他拍板,在沈(阳)大(连)线实现了中国铁路运输史上的首次提速,吹响了全国铁路列车提速的号角。十年后,他成了铁道部长,大权在握,便开始谋划运作中国铁路的跨越式发展。当时,中国铁路只有7.3万公里,人均拥有铁路只有一根香烟的长度。铁路运输成为制约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铁路行业更是处于技术落后,收入低微的境地。他决心加快改革步伐,改变这一切。
于是,他发起铁路通信攻坚战,苦战三年完成铁路通信基础建设的重任。
于是,他宣布裁撤41个铁路分局,由原先的铁道部—铁路局—铁路分局—站段四级管理体制,改为铁道部—铁路局—站段三级管理模式,减少了环节,提高了效率。
于是,他将中国铁路高速列车、青藏高原客车、新一代大功率传动电力机车和内燃机车、客运专线系统集成等国家重大项目的研究放在突出位置,指定专人负责,限期拿出成果。
于是,8年任内,中国高铁发展几乎是以一年千里的速度狂奔。2010年底,高铁运营里程已达7055公里,按照他代表铁道部给中央立下的军令状,到2012年底,中国有望铺设1.3万公里高铁,运力将超过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总和。
当然,这一切都伴随着争议和质疑,有褒有贬,但刘志军顶着压力,所向披靡,也因此提升了中国铁路,乃至中国国家形象。
刘志军上任不久,铁道系统的人便领略到了他的铁腕风格,令行禁止,治懒治庸,强力推进重大项目,誓建“不朽工程”取信于民。赞扬他的叫他“刘跨越”、“刘旋风”,贬损他的骂他“刘疯子”、“刘胡来”。他听了只当没听到,依然我行我素,王者气派,对,人家就是“铁路王”。
强悍、实干、霸道集于一身。即便是反对他的人也不得不承认他玩命般的苦干精神。在担任铁道部主管运输的副部长时,他每天工作总在十几个小时,早上7点左右便提前上班,第一件事便是去调度台了解全国铁路运输实况,这一习惯延续了9年。当上部长,更是全国各地到处跑,谈项目,签协议,到施工一线视察,总之,他是个闲不住的人。
知情人告诉我几件刘志军与江苏有关的事,不妨说说。
2005年4月初的一天,刘志军清晨6点多钟离开青岛,由胶济线转陇海线到江苏新沂视察新长铁路建设。他不喜欢繁文缛节,具体行程并未告知江苏方面,他出行习惯只坐机车(一个车头挂两节车厢),行动自如。但江苏方面还是知道了消息,一位副省长和省铁路办负责人从南京匆匆赶到新沂迎接,孰料扑了个空,他已离开。副省长等立即驱车去淮安,在此见面,作了短暂停留,一道上了机车直达南通。南通一干人马相迎,说宾馆、午宴均已准备,邀部长下车,刘志军一动未动,说“我身不由己,只能在这车站停留10分钟。这样吧,你们想要我解决什么问题,简明扼要地谈谈,以后有机会再细说。”“那饭总要吃吧?”市长说。“就吃盒饭,咱们边吃边谈。”刘志军笑道。市长看看副省长,副省长说:“就听刘部长的,吃盒饭。”盒饭很快送来了,一人一盒。市长遂提出修建沪通铁路的要求,刘志军凝神听完,就一句话:“只要你有积极性,我全力支持,现在就可以动起来。”其实,来之前他对修建沪通铁路的事已有所了解,并非盲目表态。果真只有10多分钟,旋即调转车头,他又离开南通去泰州。到了泰州后,与等在那里的省长梁保华晤面交谈。当晚,又与随行的铁道部属下开会至深夜。就这样,一天16个钟头连轴转,行程达1000多公里。
2009年春节前夕,大年二十七,他从北京出发,坐上越野吉普,检查京沪高铁。沿途时作停留,一路风尘仆仆,次日抵达南京,冒着严寒驱车来到建设中的南京大胜关大桥工地。省、市领导陪同一道视察,刘志军特地交代:“此行,请勿见报。”当他们登上桥面时,气温已降至零下十二三度,朔风肆虐,他边看边问,随后听取了项目部负责人的汇报,对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作了回答并予以化解。晚上,他又到了常州,小范围会商相关事项。大年二十九早上,他于常州站召开全路电视电话会,会议一结束,上午10点钟便赶到常熟境内的阳澄湖,检查“生态跨越”施工现场。他身着羽绒衫,站在冰冻的湖边,听取施工情况汇报,叮嘱要重视环保和施工安全。而后,去上海,午后,他于虹桥站101会议中心开会。大年三十,他离开上海,去井冈山,陪同中央高层人士视察。
快节奏,高效率,拼命干,这是我从上述两件事得出的印象,这也许就是“刘氏风格”。
这里,我又想起一件事。2004年春节期间,一位深圳的朋友电话拜年,跟我谈起该市春运的紧张,说一连多天,深圳火车站“人口爆炸”,一票难求,特别是黄牛猖獗,令人愤慨。说着,他话锋一转,告诉我:“正好这时,刘志军来了,他发现急于回家的农民工使用高价从黄牛手上买到票的,这让他很恼火,跟农民工说:‘我一定把黄牛抓到,在你们上车前把多收的钱退还给你们!’他的话引来掌声一片。听说,这个湖北佬还真做到了哩!”
朋友说,刘志军还向广大旅客承诺,在他任上,到2012年,将让“一票难求”的局面大为改观,我听了,当然也很高兴。可是,刘志军没能做到,当时他大概也未能想到中途会落马,他的承诺成了空头支票,或许,这是他永远的遗憾。
熟悉刘志军的人都说他平时待人和气,平易豪爽,可一旦他上火了,铁腕手段凌厉得充满杀气。在一次3000人的全路大会上,面对违规的单位和个人,他腾地一下站起来指名训斥,不给一点面子,当场将一位公司的副经理撤了。因而,的确有人怕他,也因此招来了怨恨。
有一种说法,性格就是命运,8年部长任上刘志军及其掌管的铁道部的每一举措,都或明或暗地招致了某一方的非议和不满。发改委,该是国务院最大的部门了吧,可是,“铁老大”似乎并不把发改委放在眼里。高铁革命一年千里,也让航空、公路、海运等系统倍感压力,颇有诟病。再有,便是某些一贯自视技术领先的国家指责中国存在技术犯规。这一切都使刘志军仿佛是在刀锋浪尖上过日子。尽管如此,他依然雄心勃勃,像是谁也阻挡不了他前进的步伐,他确立的目标一定要实现。
只是,有两件事却使他的政治生命一度岌岌可危。
其一、2006年,他的胞弟,时任武汉铁路局副局长的刘志祥,因买凶杀人及贪污被判死刑,缓期两年执行。其后,又被改判16年有期徒刑,但在狱中仍通过电话帮人安排铁路生意,这引起舆论哗然,纷纷推测刘志军脱不了干系。次年3月北京两会期间,曾有人大代表联名提案罢免刘志军,结果,铁道部有副部级、局级官员被调查,他却毫发未损。也许其中有啥猫腻,也许,其弟的事与他真的无关,什么时代了,总不能搞株连吧?
其二、2008年初春,南方数省遭遇百年未遇的冰雪灾害,京广线近乎瘫痪,数百万人滞留在铁路上忍饥受冻,铁道部应对不力,要求刘志军辞职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他豁出去了,带领一批部属过去。可是紧接着,4月28日,胶济铁路发生了惨重的撞车事故,造成72人死亡,416人受伤,导致胶济线上下行线中断行车21小时典型的责任事故。济南铁路局常务副局长郭吉光等6名事故责任人,被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要求刘志军引咎辞职的呼声再起。莫非真的吉人自有天相?刘志军又逃过一劫,仅有分管运输的副部长受到记过处分。
接二连三发生的事都没有影响他的仕途,他更加放开手脚,要将“高铁革命”进行下去。可是,人算不如天算,他偏偏在“高铁革命”中栽了跟头。
刘志军出事究竟是什么原因,网上说法很多,人们只能姑妄听之,至今,官方没有公布案情,调查审理正在进行中。我也不便猜测,只就事实说些话。
我翻阅了多家报纸,得知从1月30日至2月8日,刘志军都在春运一线检查指导工作。10天时间,他先后乘坐机车检查了京九等14条铁路,行程8000公里,让人们看到的依然是“刘旋风”。
据知情人告知,他是腊月二十七日到南京南站的,按过去的惯例,他下来是从不通知地方的,但地方省、市主要负责人还是呼呼啦啦赶去迎接,陪同视察。而这次情况变了,有消息传出:“省委、省政府领导排不出时间。”因而,谁也没露面,而省铁路办领导见此情形自然也不便出迎了。
2010年10月,被称为刘志军“四大金刚”之一的罗金宝(时任乌鲁木齐铁路局局长)被免职。今年1月初,山西女商人丁书苗(与刘志军有深度交往)被正式调查,这些,刘志军应该心知肚明。问题来了,人们不禁要问,春运期间,刘志军“八千里路云和月”的辛苦跋涉是他故作镇静的“政治秀”呢,还是秉持他一贯的行事作风,像往年一样作例行的春运检查,做他该做的事,即便胸中有风云翻滚,他依然如故?这次在南京,他没准深刻地体会到了啥叫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真是彼一时,此一时。大概在其它地方,他遇到的“接待”跟南京差不多吧?轰轰烈烈,前呼后拥,这景象永远不会再有了。
2月8日,刘志军冒着风雪来到安徽阜阳站,这是京九线上的重要枢纽,也是全国五大农民工输出地之一。车站内外黑压压一片,到处人头攒动。作为农民的儿子,刘志军能体会农民兄弟们外出谋生的艰难,一票难求的困厄,他特别痛恨那些倒票的黄牛,他挤进人群中间,问他们:“车票好不好买?有没有多收钱?”却没有再作出啥承诺,或许他对自己的下一步已有预感。这是他最后一次以铁道部长的身份出现在公众视野。
他不能不想到北京将是他的伤心地,厄运将会降临。尽管这样,2月8日,他还是按事先安排的日程回到了北京,这一天是阴历正月初六,人称“六六大顺”,可是这样吉祥的含意不属于他。翌日初七,他参加一个会议,当天被中纪委的人带走。4天后,他被免去铁道部党组书记一职,“接受调查”的消息不胫而走,惊动海内外。我是当晚从深圳卫视得知的,我的第一感觉是:怎么会呢?太遗憾了!
刘志军被双规,接下来或将进入司法程序,绳之以法几乎是肯定的,至于什么“规格”,唯有让时间来证明了。
本来,2012年是刘志军第二任的最后一年,他要让北京到全国各省会城市的火车运行时间都将在8小时之内,铁路的瓶颈制约得到初步缓解。以他的性格、魄力和能力,人们相信这个目标是会实现的。但是,他已不可能走到这一天了,他猝然倒台,这实在是人生最大的悲哀!
罢官、受审或将判刑,刘志军罪莫大矣。一位熟悉内情的人对我说:“他呀,拼命工作,拼命地纵容腐败,铁道部政企合一的体制害了他。”这话,有一定道理,我只是不明白,掌权8年,他究竟是忘乎所以,还是有恃无恐?莫非他真有后台老板,才那么无所顾忌,胆大妄为,以至于“铁老大”高度集权、资源垄断、政企合一、集中管理的计划经济体制稳如泰山难以撼动?不过,我又想,铁道部只是中央管辖的几十个部中间的一个,别的部(委)都实现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何以唯独铁道部还在搞计划经济,成为一个“独立王国”。就算刘志军竭力抵制,他毕竟只是一个部长,一名中委,天子脚下竟然如此行事,作为一介草民,我不好猜测,但按常理推论,怕是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吧。
坊间有句话:“不识字,但识事。”我们评价一个人,应当功是功,过是过,对刘志军也应当这样。铁道部长8年,他有错甚至有罪,可是,他力主中国铁路跨越式发展,使得中国高速铁路最终建设起来,并最终被社会认可,这是事实,谁也抹杀不了。
关于高铁的评价,客观地说,原先就有质疑,刘志军出事之后,诟病一下子多了起来,其中的分歧不是不可以讨论。在说出我本人意见之前,让我们先来看看国外媒体的评论。
据《美国纽约时报》报道:2010年1月28日,奥巴马在发表《国情咨文》时惊呼每秒运行2570万亿次的中国超级计算机“天河一号A”可能取代独占鳌头多年的美国同类产品,领跑全球超级计算机。再有就是时速350公里的中国高速铁路,他发誓美国不能做老二,“欧洲或者中国没有任何理由应当拥有最快的列车,美国要追赶”。他宣布从7870亿美元经济刺激计划中拨出80亿美元专款,用于建设高速铁路。
美国《新闻周刊》载文:中国正在进行铁路革命,使多年来以幅员辽阔为特色的中国大大缩小,“高速列车或许有助于中国各地的经济发展变得更为均衡,能帮助北京将整个国家团结起来”,“现在割裂农村和城市、东部和西部的财富、地位甚至方言上的差距可能缩小,推进北京建设‘和谐社会’的构想。”
美国《财富》杂志载文:“在全球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的大背景下,京沪高铁可能成为推动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发动机,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大量投入,不但能够刺激中国经济增长,还能吸收大量剩余劳动……高铁给中国带来不仅是经济上的变化,它也会给中国社会带来重大影响。”
英国《经济学家》在《问题随铁轨而至》一文中提出:“中国高铁修建将惠及多家外资企业,但同时他们不得不转让相关技术给中方。因此,未来几年中国很可能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铁路工业,而外资企业会发现他们今天的超额回报是以将来作为代价的。”
英国《卫报》的一篇文章说:“中国在去年年底开通了世界上最快的火车,英国现在有机会迎头赶上,计划修建从伦敦到苏格兰的高速铁路。”
英国《金融时报》记者约翰·加珀在其《中国走捷径迈向实力增长之路》一文中写道:“像我最近那样搭乘中国高铁列车旅行,其实就是体验中国迅猛发展的工业进步……我从南京坐高铁到上海,其速度之快,恐怕美国铁路客运公司从纽约到华盛顿的列车只能在梦中一想。”
同为《金融时报》,另外一篇报道中介绍了武(汉)广(州)高铁试运行,“和谐号”跑出了394公里的最高时速后,写道:“在正式开通后的首次运行中,平均时速达到350公里。日本新干线和法国TGV的最高时速是300公里;而美国铁路公司的高速铁路从波士顿到纽约仅300公里的路程要走3个半小时。”
西方媒体对中国的事,常常是戴着有色眼镜作妖魔化的贬损宣传,而对待中国的高铁却表现出少有的客观、冷静和理性,对高铁给予了高度评价。反观刘志军出事之后咱们的舆论纷纷谴责这些年建设高铁是“长官意志,好大喜功”,是不符国情民情的“大跃进”等等,似乎立即将刘志军、张曙光等拉出去枪毙方才解恨,实在是过分了。
问题的症结好像出在铁道部的“全面亏损”、“高负债率”和人民群众的“被高铁”上,或者说,“是超越社会规律水平和民众承受能力去过度发展高速。”
就此,笔者有些不同看法。回顾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三年困难时期”,中央依然铁了心花巨资研发两弹一星,试问是不是“超越社会规律水平和民众承受能力”?当然是,是超前行为,但后来半个多世纪的严峻现实表明,当时不那样做,中国能在世界上拥有一席之地吗?世界能倾听中国的声音吗?同样的道理,在中国现有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上,我们掌握世界最先进的高铁技术,创造了5年走完西方40年的“中国速度”,列车时速运行达到350公里有什么错?现在不去超越,要等到什么时候才去超越?“社会规律”、“民众承受能力”的标准又是什么?等猴年马月拿到了标准再去做吗?那只能是像从前那样跟在洋人屁股后头,拾人唾余,这样,中国高铁将永无出头之日。
诚然,这些年,铁道部主要依靠大规模负债来发展铁道建设。据说2010年底,铁道部总资产3.3万亿,负债达到1.8万亿,这应该是历史的累积。据报道,铁路行业今年一季度,也罕见地出现了37亿元的税前亏损。这无疑会引起人们对其健康发展的担忧。
如何来观察这个问题?
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专栏作家加藤嘉一在《刘志军的高铁遗产》中提供了一个情况,世界上第一条高速铁路——从东京到大阪的“东海线”,于1964年10月1日通车,此后一直亏损,直到日本经济起飞后的80年代才开始盈利。于是,日本政府在1987年对国有铁道实施了民营化改革。按照经济规律,民营化是铁路要走的必由之路。西方国家铁路亏损是常态,德国后来也实行了国铁民营化,中国会不会有一天也实行国铁民营化呢?现在,谁也给不出答案。可是,事物并不是非白即黑,有消息说,2009年,刘志军当权时,也曾实现了全年盈亏平衡,这倒叫人理不出头绪了。究竟如何解决“高负债”及亏损问题,是放在盛光祖,甚至他的后一任后几任面前的难题。加藤嘉一预言:“或许,解除铁道部对中国的‘绑架’,要比铁道部‘绑架’中国困难十倍。”我以为这不是虚妄之言。有一句时髦的话,“出路在改革”,如何改革呢?等着瞧吧!
至于“被高铁”一说,源于高昂的票价不但没有缓解买票难的问题,反而把众多低收入人群和中小城市排除在外,满足不了大多数群众希望廉价乘车的愿望,这让刘志军饱受争议和指责。
铁道部政企合一,铁路则是企业,企业要赚钱,要盈利,高铁是高成本建设,“高铁=高票价”的等式似也在情理之中,售票的收入毕竟是弥补亏损的必要手段之一。为解决这个难题,盛光祖上任后拿出了“减速、降价、增点”的高铁调整方案。这大概是权宜之计,似乎也受到媒体和群众的欢迎,只是我认为并非治本之策。是的,铁路行业不是福利和慈善事业,但它是公益事业,政府加大投入让利于民是应该的。如今,中国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外汇底存达3.4万亿美元,仅购入美国国债便超过1.4万亿,干吗不少买些,拿出一部分惠民富民?“藏富于民”应该是执政者的优先考虑,倘能做到既贴补铁路,又增加民众实际收入,那么,所谓“高票价”问题将迎刃而解。而在问题没得到根本解决之前,铁道部表示,列车将分三种速度、等级,实行多种票价,充分兼顾高铁沿线旅客的乘车需求。这样做,实事求是,会得到民众的理解和支持。不过最高时速也不要限制在300公里,比如京沪高铁的某些路段,京津、沪宁、沪杭城际铁路开行350公里应该是可以的。既然我们的高速技术经一再联调联试,时速达到350公里,已很成熟,环渤海湾、长三角的经济社会高度发展,从实际出发,为何一定要来个“一刀切”呢?我们吃过“一刀切”的苦头还少吗?
好了,围绕刘志军的话题已经说得不少了。总之,发展高铁的大方向没错,“高铁革命”大大提升了中国在全世界的国家形象,对此,我们要加以珍惜。而对于这场“革命”中出现的问题教训,也要客观冷静地加以分析,不能因为刘志军出局了,在高铁一事上“自我矮化”,矫枉过正。
2011年6月30日,世界高速铁路史上一次建设里程最长、标准最高、桥隧比例最重的高速铁路——京沪高速铁路建成通车。隆重热烈的庆典上,少了一张人们熟悉的面孔刘志军。2003年3月,他作为共和国最年轻的部长走马上任,成为铁道部的掌门人,强力推动中国铁路建设的跨越式发展,先后主持了京津城际铁路、青藏铁路、郑西高铁、武广高铁、沪宁城际铁路、沪杭城际铁路等一系列重要铁路干线的通车典礼。而这一次,他付出心血最多,也最为看重的京沪高铁通车,他没来,也不可能来了。几个月前官方权威发布,他“涉嫌严重违规”,已不再担任铁道部部长兼党组书记,在一个人们不知道的地方“接受调查”。毫无疑问,刘志军落马出局了。
然而,他毕竟做了8年的铁道部部长,干了那么多可以称得上是惊天动地的大事,要写中国铁路史,刘志军三个字是绕不过去的。倘若掠过不提不写,历史将会变得虚假作伪,这既不尊重历史,也会让历史本身显得尴尬,失去诚信。
我无意也无条件写出一个完整的刘志军,他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在他的“问题”见底公开之前,想必谁也说不清。我只是就自己了解到的,为他素描一幅侧影。
我跟刘志军没有交往,只是2009年7月14日,宁启铁路电气化改造开工仪式在泰州举行,我在场。会上,刘志军就加快江苏境内铁路建设和宁启铁路电气化改造发表了讲话。我的感觉是,此人思路明晰,谈锋甚健,丁是丁,卯是卯,没有废话,且不失幽默,说着说着不时闪出一句调侃自己的话。比如:“众所周知,我是一个颇有争议的人物。”这话透露出他的坦率和自信。通篇讲话让人看出这是一个精明强悍,敢于承担,又洋溢着职业自豪感的人。当时我就想,让这样的人来搞铁路,在幅员辽阔的中国织就四通八达的铁路网,中央的眼光很准!
刘志军出身寒微,属草根阶层,1972年,19岁参加工作,任武汉铁路分局武昌工务段养路工,此后不断升迁,2003年3月被任命为铁道部部长。30年的时间跨度不算长,似乎也没有什么过硬的靠山,全凭自己打拼,倘若没有一副真本领,那是不可能成为铁道部的一把手的。
早在1993年,他担任沈阳铁路局局长期间,便由他拍板,在沈(阳)大(连)线实现了中国铁路运输史上的首次提速,吹响了全国铁路列车提速的号角。十年后,他成了铁道部长,大权在握,便开始谋划运作中国铁路的跨越式发展。当时,中国铁路只有7.3万公里,人均拥有铁路只有一根香烟的长度。铁路运输成为制约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铁路行业更是处于技术落后,收入低微的境地。他决心加快改革步伐,改变这一切。
于是,他发起铁路通信攻坚战,苦战三年完成铁路通信基础建设的重任。
于是,他宣布裁撤41个铁路分局,由原先的铁道部—铁路局—铁路分局—站段四级管理体制,改为铁道部—铁路局—站段三级管理模式,减少了环节,提高了效率。
于是,他将中国铁路高速列车、青藏高原客车、新一代大功率传动电力机车和内燃机车、客运专线系统集成等国家重大项目的研究放在突出位置,指定专人负责,限期拿出成果。
于是,8年任内,中国高铁发展几乎是以一年千里的速度狂奔。2010年底,高铁运营里程已达7055公里,按照他代表铁道部给中央立下的军令状,到2012年底,中国有望铺设1.3万公里高铁,运力将超过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总和。
当然,这一切都伴随着争议和质疑,有褒有贬,但刘志军顶着压力,所向披靡,也因此提升了中国铁路,乃至中国国家形象。
刘志军上任不久,铁道系统的人便领略到了他的铁腕风格,令行禁止,治懒治庸,强力推进重大项目,誓建“不朽工程”取信于民。赞扬他的叫他“刘跨越”、“刘旋风”,贬损他的骂他“刘疯子”、“刘胡来”。他听了只当没听到,依然我行我素,王者气派,对,人家就是“铁路王”。
强悍、实干、霸道集于一身。即便是反对他的人也不得不承认他玩命般的苦干精神。在担任铁道部主管运输的副部长时,他每天工作总在十几个小时,早上7点左右便提前上班,第一件事便是去调度台了解全国铁路运输实况,这一习惯延续了9年。当上部长,更是全国各地到处跑,谈项目,签协议,到施工一线视察,总之,他是个闲不住的人。
知情人告诉我几件刘志军与江苏有关的事,不妨说说。
2005年4月初的一天,刘志军清晨6点多钟离开青岛,由胶济线转陇海线到江苏新沂视察新长铁路建设。他不喜欢繁文缛节,具体行程并未告知江苏方面,他出行习惯只坐机车(一个车头挂两节车厢),行动自如。但江苏方面还是知道了消息,一位副省长和省铁路办负责人从南京匆匆赶到新沂迎接,孰料扑了个空,他已离开。副省长等立即驱车去淮安,在此见面,作了短暂停留,一道上了机车直达南通。南通一干人马相迎,说宾馆、午宴均已准备,邀部长下车,刘志军一动未动,说“我身不由己,只能在这车站停留10分钟。这样吧,你们想要我解决什么问题,简明扼要地谈谈,以后有机会再细说。”“那饭总要吃吧?”市长说。“就吃盒饭,咱们边吃边谈。”刘志军笑道。市长看看副省长,副省长说:“就听刘部长的,吃盒饭。”盒饭很快送来了,一人一盒。市长遂提出修建沪通铁路的要求,刘志军凝神听完,就一句话:“只要你有积极性,我全力支持,现在就可以动起来。”其实,来之前他对修建沪通铁路的事已有所了解,并非盲目表态。果真只有10多分钟,旋即调转车头,他又离开南通去泰州。到了泰州后,与等在那里的省长梁保华晤面交谈。当晚,又与随行的铁道部属下开会至深夜。就这样,一天16个钟头连轴转,行程达1000多公里。
2009年春节前夕,大年二十七,他从北京出发,坐上越野吉普,检查京沪高铁。沿途时作停留,一路风尘仆仆,次日抵达南京,冒着严寒驱车来到建设中的南京大胜关大桥工地。省、市领导陪同一道视察,刘志军特地交代:“此行,请勿见报。”当他们登上桥面时,气温已降至零下十二三度,朔风肆虐,他边看边问,随后听取了项目部负责人的汇报,对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作了回答并予以化解。晚上,他又到了常州,小范围会商相关事项。大年二十九早上,他于常州站召开全路电视电话会,会议一结束,上午10点钟便赶到常熟境内的阳澄湖,检查“生态跨越”施工现场。他身着羽绒衫,站在冰冻的湖边,听取施工情况汇报,叮嘱要重视环保和施工安全。而后,去上海,午后,他于虹桥站101会议中心开会。大年三十,他离开上海,去井冈山,陪同中央高层人士视察。
快节奏,高效率,拼命干,这是我从上述两件事得出的印象,这也许就是“刘氏风格”。
这里,我又想起一件事。2004年春节期间,一位深圳的朋友电话拜年,跟我谈起该市春运的紧张,说一连多天,深圳火车站“人口爆炸”,一票难求,特别是黄牛猖獗,令人愤慨。说着,他话锋一转,告诉我:“正好这时,刘志军来了,他发现急于回家的农民工使用高价从黄牛手上买到票的,这让他很恼火,跟农民工说:‘我一定把黄牛抓到,在你们上车前把多收的钱退还给你们!’他的话引来掌声一片。听说,这个湖北佬还真做到了哩!”
朋友说,刘志军还向广大旅客承诺,在他任上,到2012年,将让“一票难求”的局面大为改观,我听了,当然也很高兴。可是,刘志军没能做到,当时他大概也未能想到中途会落马,他的承诺成了空头支票,或许,这是他永远的遗憾。
熟悉刘志军的人都说他平时待人和气,平易豪爽,可一旦他上火了,铁腕手段凌厉得充满杀气。在一次3000人的全路大会上,面对违规的单位和个人,他腾地一下站起来指名训斥,不给一点面子,当场将一位公司的副经理撤了。因而,的确有人怕他,也因此招来了怨恨。
有一种说法,性格就是命运,8年部长任上刘志军及其掌管的铁道部的每一举措,都或明或暗地招致了某一方的非议和不满。发改委,该是国务院最大的部门了吧,可是,“铁老大”似乎并不把发改委放在眼里。高铁革命一年千里,也让航空、公路、海运等系统倍感压力,颇有诟病。再有,便是某些一贯自视技术领先的国家指责中国存在技术犯规。这一切都使刘志军仿佛是在刀锋浪尖上过日子。尽管如此,他依然雄心勃勃,像是谁也阻挡不了他前进的步伐,他确立的目标一定要实现。
只是,有两件事却使他的政治生命一度岌岌可危。
其一、2006年,他的胞弟,时任武汉铁路局副局长的刘志祥,因买凶杀人及贪污被判死刑,缓期两年执行。其后,又被改判16年有期徒刑,但在狱中仍通过电话帮人安排铁路生意,这引起舆论哗然,纷纷推测刘志军脱不了干系。次年3月北京两会期间,曾有人大代表联名提案罢免刘志军,结果,铁道部有副部级、局级官员被调查,他却毫发未损。也许其中有啥猫腻,也许,其弟的事与他真的无关,什么时代了,总不能搞株连吧?
其二、2008年初春,南方数省遭遇百年未遇的冰雪灾害,京广线近乎瘫痪,数百万人滞留在铁路上忍饥受冻,铁道部应对不力,要求刘志军辞职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他豁出去了,带领一批部属过去。可是紧接着,4月28日,胶济铁路发生了惨重的撞车事故,造成72人死亡,416人受伤,导致胶济线上下行线中断行车21小时典型的责任事故。济南铁路局常务副局长郭吉光等6名事故责任人,被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要求刘志军引咎辞职的呼声再起。莫非真的吉人自有天相?刘志军又逃过一劫,仅有分管运输的副部长受到记过处分。
接二连三发生的事都没有影响他的仕途,他更加放开手脚,要将“高铁革命”进行下去。可是,人算不如天算,他偏偏在“高铁革命”中栽了跟头。
刘志军出事究竟是什么原因,网上说法很多,人们只能姑妄听之,至今,官方没有公布案情,调查审理正在进行中。我也不便猜测,只就事实说些话。
我翻阅了多家报纸,得知从1月30日至2月8日,刘志军都在春运一线检查指导工作。10天时间,他先后乘坐机车检查了京九等14条铁路,行程8000公里,让人们看到的依然是“刘旋风”。
据知情人告知,他是腊月二十七日到南京南站的,按过去的惯例,他下来是从不通知地方的,但地方省、市主要负责人还是呼呼啦啦赶去迎接,陪同视察。而这次情况变了,有消息传出:“省委、省政府领导排不出时间。”因而,谁也没露面,而省铁路办领导见此情形自然也不便出迎了。
2010年10月,被称为刘志军“四大金刚”之一的罗金宝(时任乌鲁木齐铁路局局长)被免职。今年1月初,山西女商人丁书苗(与刘志军有深度交往)被正式调查,这些,刘志军应该心知肚明。问题来了,人们不禁要问,春运期间,刘志军“八千里路云和月”的辛苦跋涉是他故作镇静的“政治秀”呢,还是秉持他一贯的行事作风,像往年一样作例行的春运检查,做他该做的事,即便胸中有风云翻滚,他依然如故?这次在南京,他没准深刻地体会到了啥叫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真是彼一时,此一时。大概在其它地方,他遇到的“接待”跟南京差不多吧?轰轰烈烈,前呼后拥,这景象永远不会再有了。
2月8日,刘志军冒着风雪来到安徽阜阳站,这是京九线上的重要枢纽,也是全国五大农民工输出地之一。车站内外黑压压一片,到处人头攒动。作为农民的儿子,刘志军能体会农民兄弟们外出谋生的艰难,一票难求的困厄,他特别痛恨那些倒票的黄牛,他挤进人群中间,问他们:“车票好不好买?有没有多收钱?”却没有再作出啥承诺,或许他对自己的下一步已有预感。这是他最后一次以铁道部长的身份出现在公众视野。
他不能不想到北京将是他的伤心地,厄运将会降临。尽管这样,2月8日,他还是按事先安排的日程回到了北京,这一天是阴历正月初六,人称“六六大顺”,可是这样吉祥的含意不属于他。翌日初七,他参加一个会议,当天被中纪委的人带走。4天后,他被免去铁道部党组书记一职,“接受调查”的消息不胫而走,惊动海内外。我是当晚从深圳卫视得知的,我的第一感觉是:怎么会呢?太遗憾了!
刘志军被双规,接下来或将进入司法程序,绳之以法几乎是肯定的,至于什么“规格”,唯有让时间来证明了。
本来,2012年是刘志军第二任的最后一年,他要让北京到全国各省会城市的火车运行时间都将在8小时之内,铁路的瓶颈制约得到初步缓解。以他的性格、魄力和能力,人们相信这个目标是会实现的。但是,他已不可能走到这一天了,他猝然倒台,这实在是人生最大的悲哀!
罢官、受审或将判刑,刘志军罪莫大矣。一位熟悉内情的人对我说:“他呀,拼命工作,拼命地纵容腐败,铁道部政企合一的体制害了他。”这话,有一定道理,我只是不明白,掌权8年,他究竟是忘乎所以,还是有恃无恐?莫非他真有后台老板,才那么无所顾忌,胆大妄为,以至于“铁老大”高度集权、资源垄断、政企合一、集中管理的计划经济体制稳如泰山难以撼动?不过,我又想,铁道部只是中央管辖的几十个部中间的一个,别的部(委)都实现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何以唯独铁道部还在搞计划经济,成为一个“独立王国”。就算刘志军竭力抵制,他毕竟只是一个部长,一名中委,天子脚下竟然如此行事,作为一介草民,我不好猜测,但按常理推论,怕是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吧。
坊间有句话:“不识字,但识事。”我们评价一个人,应当功是功,过是过,对刘志军也应当这样。铁道部长8年,他有错甚至有罪,可是,他力主中国铁路跨越式发展,使得中国高速铁路最终建设起来,并最终被社会认可,这是事实,谁也抹杀不了。
关于高铁的评价,客观地说,原先就有质疑,刘志军出事之后,诟病一下子多了起来,其中的分歧不是不可以讨论。在说出我本人意见之前,让我们先来看看国外媒体的评论。
据《美国纽约时报》报道:2010年1月28日,奥巴马在发表《国情咨文》时惊呼每秒运行2570万亿次的中国超级计算机“天河一号A”可能取代独占鳌头多年的美国同类产品,领跑全球超级计算机。再有就是时速350公里的中国高速铁路,他发誓美国不能做老二,“欧洲或者中国没有任何理由应当拥有最快的列车,美国要追赶”。他宣布从7870亿美元经济刺激计划中拨出80亿美元专款,用于建设高速铁路。
美国《新闻周刊》载文:中国正在进行铁路革命,使多年来以幅员辽阔为特色的中国大大缩小,“高速列车或许有助于中国各地的经济发展变得更为均衡,能帮助北京将整个国家团结起来”,“现在割裂农村和城市、东部和西部的财富、地位甚至方言上的差距可能缩小,推进北京建设‘和谐社会’的构想。”
美国《财富》杂志载文:“在全球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的大背景下,京沪高铁可能成为推动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发动机,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大量投入,不但能够刺激中国经济增长,还能吸收大量剩余劳动……高铁给中国带来不仅是经济上的变化,它也会给中国社会带来重大影响。”
英国《经济学家》在《问题随铁轨而至》一文中提出:“中国高铁修建将惠及多家外资企业,但同时他们不得不转让相关技术给中方。因此,未来几年中国很可能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铁路工业,而外资企业会发现他们今天的超额回报是以将来作为代价的。”
英国《卫报》的一篇文章说:“中国在去年年底开通了世界上最快的火车,英国现在有机会迎头赶上,计划修建从伦敦到苏格兰的高速铁路。”
英国《金融时报》记者约翰·加珀在其《中国走捷径迈向实力增长之路》一文中写道:“像我最近那样搭乘中国高铁列车旅行,其实就是体验中国迅猛发展的工业进步……我从南京坐高铁到上海,其速度之快,恐怕美国铁路客运公司从纽约到华盛顿的列车只能在梦中一想。”
同为《金融时报》,另外一篇报道中介绍了武(汉)广(州)高铁试运行,“和谐号”跑出了394公里的最高时速后,写道:“在正式开通后的首次运行中,平均时速达到350公里。日本新干线和法国TGV的最高时速是300公里;而美国铁路公司的高速铁路从波士顿到纽约仅300公里的路程要走3个半小时。”
西方媒体对中国的事,常常是戴着有色眼镜作妖魔化的贬损宣传,而对待中国的高铁却表现出少有的客观、冷静和理性,对高铁给予了高度评价。反观刘志军出事之后咱们的舆论纷纷谴责这些年建设高铁是“长官意志,好大喜功”,是不符国情民情的“大跃进”等等,似乎立即将刘志军、张曙光等拉出去枪毙方才解恨,实在是过分了。
问题的症结好像出在铁道部的“全面亏损”、“高负债率”和人民群众的“被高铁”上,或者说,“是超越社会规律水平和民众承受能力去过度发展高速。”
就此,笔者有些不同看法。回顾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三年困难时期”,中央依然铁了心花巨资研发两弹一星,试问是不是“超越社会规律水平和民众承受能力”?当然是,是超前行为,但后来半个多世纪的严峻现实表明,当时不那样做,中国能在世界上拥有一席之地吗?世界能倾听中国的声音吗?同样的道理,在中国现有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上,我们掌握世界最先进的高铁技术,创造了5年走完西方40年的“中国速度”,列车时速运行达到350公里有什么错?现在不去超越,要等到什么时候才去超越?“社会规律”、“民众承受能力”的标准又是什么?等猴年马月拿到了标准再去做吗?那只能是像从前那样跟在洋人屁股后头,拾人唾余,这样,中国高铁将永无出头之日。
诚然,这些年,铁道部主要依靠大规模负债来发展铁道建设。据说2010年底,铁道部总资产3.3万亿,负债达到1.8万亿,这应该是历史的累积。据报道,铁路行业今年一季度,也罕见地出现了37亿元的税前亏损。这无疑会引起人们对其健康发展的担忧。
如何来观察这个问题?
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专栏作家加藤嘉一在《刘志军的高铁遗产》中提供了一个情况,世界上第一条高速铁路——从东京到大阪的“东海线”,于1964年10月1日通车,此后一直亏损,直到日本经济起飞后的80年代才开始盈利。于是,日本政府在1987年对国有铁道实施了民营化改革。按照经济规律,民营化是铁路要走的必由之路。西方国家铁路亏损是常态,德国后来也实行了国铁民营化,中国会不会有一天也实行国铁民营化呢?现在,谁也给不出答案。可是,事物并不是非白即黑,有消息说,2009年,刘志军当权时,也曾实现了全年盈亏平衡,这倒叫人理不出头绪了。究竟如何解决“高负债”及亏损问题,是放在盛光祖,甚至他的后一任后几任面前的难题。加藤嘉一预言:“或许,解除铁道部对中国的‘绑架’,要比铁道部‘绑架’中国困难十倍。”我以为这不是虚妄之言。有一句时髦的话,“出路在改革”,如何改革呢?等着瞧吧!
至于“被高铁”一说,源于高昂的票价不但没有缓解买票难的问题,反而把众多低收入人群和中小城市排除在外,满足不了大多数群众希望廉价乘车的愿望,这让刘志军饱受争议和指责。
铁道部政企合一,铁路则是企业,企业要赚钱,要盈利,高铁是高成本建设,“高铁=高票价”的等式似也在情理之中,售票的收入毕竟是弥补亏损的必要手段之一。为解决这个难题,盛光祖上任后拿出了“减速、降价、增点”的高铁调整方案。这大概是权宜之计,似乎也受到媒体和群众的欢迎,只是我认为并非治本之策。是的,铁路行业不是福利和慈善事业,但它是公益事业,政府加大投入让利于民是应该的。如今,中国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外汇底存达3.4万亿美元,仅购入美国国债便超过1.4万亿,干吗不少买些,拿出一部分惠民富民?“藏富于民”应该是执政者的优先考虑,倘能做到既贴补铁路,又增加民众实际收入,那么,所谓“高票价”问题将迎刃而解。而在问题没得到根本解决之前,铁道部表示,列车将分三种速度、等级,实行多种票价,充分兼顾高铁沿线旅客的乘车需求。这样做,实事求是,会得到民众的理解和支持。不过最高时速也不要限制在300公里,比如京沪高铁的某些路段,京津、沪宁、沪杭城际铁路开行350公里应该是可以的。既然我们的高速技术经一再联调联试,时速达到350公里,已很成熟,环渤海湾、长三角的经济社会高度发展,从实际出发,为何一定要来个“一刀切”呢?我们吃过“一刀切”的苦头还少吗?
好了,围绕刘志军的话题已经说得不少了。总之,发展高铁的大方向没错,“高铁革命”大大提升了中国在全世界的国家形象,对此,我们要加以珍惜。而对于这场“革命”中出现的问题教训,也要客观冷静地加以分析,不能因为刘志军出局了,在高铁一事上“自我矮化”,矫枉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