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王”刘志军

来源 :大众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gb567_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刘志军(1953.1—),男,汉族,湖北鄂州人。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央党校研究生学历,工程师。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部长。2011年2月,因涉嫌严重违纪,被免去其党组书记职务。2月15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免去其铁道部部长职务。2011年12月28日上午,国务院常务会议作出了对“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的处理决定:原铁道部部长刘志军负主要责任,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问题,另案一并处理。
  
  2011年6月30日,世界高速铁路史上一次建设里程最长、标准最高、桥隧比例最重的高速铁路——京沪高速铁路建成通车。隆重热烈的庆典上,少了一张人们熟悉的面孔刘志军。2003年3月,他作为共和国最年轻的部长走马上任,成为铁道部的掌门人,强力推动中国铁路建设的跨越式发展,先后主持了京津城际铁路、青藏铁路、郑西高铁、武广高铁、沪宁城际铁路、沪杭城际铁路等一系列重要铁路干线的通车典礼。而这一次,他付出心血最多,也最为看重的京沪高铁通车,他没来,也不可能来了。几个月前官方权威发布,他“涉嫌严重违规”,已不再担任铁道部部长兼党组书记,在一个人们不知道的地方“接受调查”。毫无疑问,刘志军落马出局了。
  然而,他毕竟做了8年的铁道部部长,干了那么多可以称得上是惊天动地的大事,要写中国铁路史,刘志军三个字是绕不过去的。倘若掠过不提不写,历史将会变得虚假作伪,这既不尊重历史,也会让历史本身显得尴尬,失去诚信。
  我无意也无条件写出一个完整的刘志军,他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在他的“问题”见底公开之前,想必谁也说不清。我只是就自己了解到的,为他素描一幅侧影。
  我跟刘志军没有交往,只是2009年7月14日,宁启铁路电气化改造开工仪式在泰州举行,我在场。会上,刘志军就加快江苏境内铁路建设和宁启铁路电气化改造发表了讲话。我的感觉是,此人思路明晰,谈锋甚健,丁是丁,卯是卯,没有废话,且不失幽默,说着说着不时闪出一句调侃自己的话。比如:“众所周知,我是一个颇有争议的人物。”这话透露出他的坦率和自信。通篇讲话让人看出这是一个精明强悍,敢于承担,又洋溢着职业自豪感的人。当时我就想,让这样的人来搞铁路,在幅员辽阔的中国织就四通八达的铁路网,中央的眼光很准!
  刘志军出身寒微,属草根阶层,1972年,19岁参加工作,任武汉铁路分局武昌工务段养路工,此后不断升迁,2003年3月被任命为铁道部部长。30年的时间跨度不算长,似乎也没有什么过硬的靠山,全凭自己打拼,倘若没有一副真本领,那是不可能成为铁道部的一把手的。
  早在1993年,他担任沈阳铁路局局长期间,便由他拍板,在沈(阳)大(连)线实现了中国铁路运输史上的首次提速,吹响了全国铁路列车提速的号角。十年后,他成了铁道部长,大权在握,便开始谋划运作中国铁路的跨越式发展。当时,中国铁路只有7.3万公里,人均拥有铁路只有一根香烟的长度。铁路运输成为制约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铁路行业更是处于技术落后,收入低微的境地。他决心加快改革步伐,改变这一切。
  于是,他发起铁路通信攻坚战,苦战三年完成铁路通信基础建设的重任。
  于是,他宣布裁撤41个铁路分局,由原先的铁道部—铁路局—铁路分局—站段四级管理体制,改为铁道部—铁路局—站段三级管理模式,减少了环节,提高了效率。
   于是,他将中国铁路高速列车、青藏高原客车、新一代大功率传动电力机车和内燃机车、客运专线系统集成等国家重大项目的研究放在突出位置,指定专人负责,限期拿出成果。
  于是,8年任内,中国高铁发展几乎是以一年千里的速度狂奔。2010年底,高铁运营里程已达7055公里,按照他代表铁道部给中央立下的军令状,到2012年底,中国有望铺设1.3万公里高铁,运力将超过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总和。
  当然,这一切都伴随着争议和质疑,有褒有贬,但刘志军顶着压力,所向披靡,也因此提升了中国铁路,乃至中国国家形象。
  刘志军上任不久,铁道系统的人便领略到了他的铁腕风格,令行禁止,治懒治庸,强力推进重大项目,誓建“不朽工程”取信于民。赞扬他的叫他“刘跨越”、“刘旋风”,贬损他的骂他“刘疯子”、“刘胡来”。他听了只当没听到,依然我行我素,王者气派,对,人家就是“铁路王”。
  强悍、实干、霸道集于一身。即便是反对他的人也不得不承认他玩命般的苦干精神。在担任铁道部主管运输的副部长时,他每天工作总在十几个小时,早上7点左右便提前上班,第一件事便是去调度台了解全国铁路运输实况,这一习惯延续了9年。当上部长,更是全国各地到处跑,谈项目,签协议,到施工一线视察,总之,他是个闲不住的人。
  知情人告诉我几件刘志军与江苏有关的事,不妨说说。
  2005年4月初的一天,刘志军清晨6点多钟离开青岛,由胶济线转陇海线到江苏新沂视察新长铁路建设。他不喜欢繁文缛节,具体行程并未告知江苏方面,他出行习惯只坐机车(一个车头挂两节车厢),行动自如。但江苏方面还是知道了消息,一位副省长和省铁路办负责人从南京匆匆赶到新沂迎接,孰料扑了个空,他已离开。副省长等立即驱车去淮安,在此见面,作了短暂停留,一道上了机车直达南通。南通一干人马相迎,说宾馆、午宴均已准备,邀部长下车,刘志军一动未动,说“我身不由己,只能在这车站停留10分钟。这样吧,你们想要我解决什么问题,简明扼要地谈谈,以后有机会再细说。”“那饭总要吃吧?”市长说。“就吃盒饭,咱们边吃边谈。”刘志军笑道。市长看看副省长,副省长说:“就听刘部长的,吃盒饭。”盒饭很快送来了,一人一盒。市长遂提出修建沪通铁路的要求,刘志军凝神听完,就一句话:“只要你有积极性,我全力支持,现在就可以动起来。”其实,来之前他对修建沪通铁路的事已有所了解,并非盲目表态。果真只有10多分钟,旋即调转车头,他又离开南通去泰州。到了泰州后,与等在那里的省长梁保华晤面交谈。当晚,又与随行的铁道部属下开会至深夜。就这样,一天16个钟头连轴转,行程达1000多公里。
  2009年春节前夕,大年二十七,他从北京出发,坐上越野吉普,检查京沪高铁。沿途时作停留,一路风尘仆仆,次日抵达南京,冒着严寒驱车来到建设中的南京大胜关大桥工地。省、市领导陪同一道视察,刘志军特地交代:“此行,请勿见报。”当他们登上桥面时,气温已降至零下十二三度,朔风肆虐,他边看边问,随后听取了项目部负责人的汇报,对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作了回答并予以化解。晚上,他又到了常州,小范围会商相关事项。大年二十九早上,他于常州站召开全路电视电话会,会议一结束,上午10点钟便赶到常熟境内的阳澄湖,检查“生态跨越”施工现场。他身着羽绒衫,站在冰冻的湖边,听取施工情况汇报,叮嘱要重视环保和施工安全。而后,去上海,午后,他于虹桥站101会议中心开会。大年三十,他离开上海,去井冈山,陪同中央高层人士视察。
  快节奏,高效率,拼命干,这是我从上述两件事得出的印象,这也许就是“刘氏风格”。
  这里,我又想起一件事。2004年春节期间,一位深圳的朋友电话拜年,跟我谈起该市春运的紧张,说一连多天,深圳火车站“人口爆炸”,一票难求,特别是黄牛猖獗,令人愤慨。说着,他话锋一转,告诉我:“正好这时,刘志军来了,他发现急于回家的农民工使用高价从黄牛手上买到票的,这让他很恼火,跟农民工说:‘我一定把黄牛抓到,在你们上车前把多收的钱退还给你们!’他的话引来掌声一片。听说,这个湖北佬还真做到了哩!”
  朋友说,刘志军还向广大旅客承诺,在他任上,到2012年,将让“一票难求”的局面大为改观,我听了,当然也很高兴。可是,刘志军没能做到,当时他大概也未能想到中途会落马,他的承诺成了空头支票,或许,这是他永远的遗憾。
  熟悉刘志军的人都说他平时待人和气,平易豪爽,可一旦他上火了,铁腕手段凌厉得充满杀气。在一次3000人的全路大会上,面对违规的单位和个人,他腾地一下站起来指名训斥,不给一点面子,当场将一位公司的副经理撤了。因而,的确有人怕他,也因此招来了怨恨。
  有一种说法,性格就是命运,8年部长任上刘志军及其掌管的铁道部的每一举措,都或明或暗地招致了某一方的非议和不满。发改委,该是国务院最大的部门了吧,可是,“铁老大”似乎并不把发改委放在眼里。高铁革命一年千里,也让航空、公路、海运等系统倍感压力,颇有诟病。再有,便是某些一贯自视技术领先的国家指责中国存在技术犯规。这一切都使刘志军仿佛是在刀锋浪尖上过日子。尽管如此,他依然雄心勃勃,像是谁也阻挡不了他前进的步伐,他确立的目标一定要实现。
  只是,有两件事却使他的政治生命一度岌岌可危。
  其一、2006年,他的胞弟,时任武汉铁路局副局长的刘志祥,因买凶杀人及贪污被判死刑,缓期两年执行。其后,又被改判16年有期徒刑,但在狱中仍通过电话帮人安排铁路生意,这引起舆论哗然,纷纷推测刘志军脱不了干系。次年3月北京两会期间,曾有人大代表联名提案罢免刘志军,结果,铁道部有副部级、局级官员被调查,他却毫发未损。也许其中有啥猫腻,也许,其弟的事与他真的无关,什么时代了,总不能搞株连吧?
  其二、2008年初春,南方数省遭遇百年未遇的冰雪灾害,京广线近乎瘫痪,数百万人滞留在铁路上忍饥受冻,铁道部应对不力,要求刘志军辞职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他豁出去了,带领一批部属过去。可是紧接着,4月28日,胶济铁路发生了惨重的撞车事故,造成72人死亡,416人受伤,导致胶济线上下行线中断行车21小时典型的责任事故。济南铁路局常务副局长郭吉光等6名事故责任人,被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要求刘志军引咎辞职的呼声再起。莫非真的吉人自有天相?刘志军又逃过一劫,仅有分管运输的副部长受到记过处分。
  接二连三发生的事都没有影响他的仕途,他更加放开手脚,要将“高铁革命”进行下去。可是,人算不如天算,他偏偏在“高铁革命”中栽了跟头。
   刘志军出事究竟是什么原因,网上说法很多,人们只能姑妄听之,至今,官方没有公布案情,调查审理正在进行中。我也不便猜测,只就事实说些话。
  我翻阅了多家报纸,得知从1月30日至2月8日,刘志军都在春运一线检查指导工作。10天时间,他先后乘坐机车检查了京九等14条铁路,行程8000公里,让人们看到的依然是“刘旋风”。
  据知情人告知,他是腊月二十七日到南京南站的,按过去的惯例,他下来是从不通知地方的,但地方省、市主要负责人还是呼呼啦啦赶去迎接,陪同视察。而这次情况变了,有消息传出:“省委、省政府领导排不出时间。”因而,谁也没露面,而省铁路办领导见此情形自然也不便出迎了。
  2010年10月,被称为刘志军“四大金刚”之一的罗金宝(时任乌鲁木齐铁路局局长)被免职。今年1月初,山西女商人丁书苗(与刘志军有深度交往)被正式调查,这些,刘志军应该心知肚明。问题来了,人们不禁要问,春运期间,刘志军“八千里路云和月”的辛苦跋涉是他故作镇静的“政治秀”呢,还是秉持他一贯的行事作风,像往年一样作例行的春运检查,做他该做的事,即便胸中有风云翻滚,他依然如故?这次在南京,他没准深刻地体会到了啥叫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真是彼一时,此一时。大概在其它地方,他遇到的“接待”跟南京差不多吧?轰轰烈烈,前呼后拥,这景象永远不会再有了。
  2月8日,刘志军冒着风雪来到安徽阜阳站,这是京九线上的重要枢纽,也是全国五大农民工输出地之一。车站内外黑压压一片,到处人头攒动。作为农民的儿子,刘志军能体会农民兄弟们外出谋生的艰难,一票难求的困厄,他特别痛恨那些倒票的黄牛,他挤进人群中间,问他们:“车票好不好买?有没有多收钱?”却没有再作出啥承诺,或许他对自己的下一步已有预感。这是他最后一次以铁道部长的身份出现在公众视野。
  他不能不想到北京将是他的伤心地,厄运将会降临。尽管这样,2月8日,他还是按事先安排的日程回到了北京,这一天是阴历正月初六,人称“六六大顺”,可是这样吉祥的含意不属于他。翌日初七,他参加一个会议,当天被中纪委的人带走。4天后,他被免去铁道部党组书记一职,“接受调查”的消息不胫而走,惊动海内外。我是当晚从深圳卫视得知的,我的第一感觉是:怎么会呢?太遗憾了!
  刘志军被双规,接下来或将进入司法程序,绳之以法几乎是肯定的,至于什么“规格”,唯有让时间来证明了。
  本来,2012年是刘志军第二任的最后一年,他要让北京到全国各省会城市的火车运行时间都将在8小时之内,铁路的瓶颈制约得到初步缓解。以他的性格、魄力和能力,人们相信这个目标是会实现的。但是,他已不可能走到这一天了,他猝然倒台,这实在是人生最大的悲哀!
  罢官、受审或将判刑,刘志军罪莫大矣。一位熟悉内情的人对我说:“他呀,拼命工作,拼命地纵容腐败,铁道部政企合一的体制害了他。”这话,有一定道理,我只是不明白,掌权8年,他究竟是忘乎所以,还是有恃无恐?莫非他真有后台老板,才那么无所顾忌,胆大妄为,以至于“铁老大”高度集权、资源垄断、政企合一、集中管理的计划经济体制稳如泰山难以撼动?不过,我又想,铁道部只是中央管辖的几十个部中间的一个,别的部(委)都实现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何以唯独铁道部还在搞计划经济,成为一个“独立王国”。就算刘志军竭力抵制,他毕竟只是一个部长,一名中委,天子脚下竟然如此行事,作为一介草民,我不好猜测,但按常理推论,怕是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吧。
  坊间有句话:“不识字,但识事。”我们评价一个人,应当功是功,过是过,对刘志军也应当这样。铁道部长8年,他有错甚至有罪,可是,他力主中国铁路跨越式发展,使得中国高速铁路最终建设起来,并最终被社会认可,这是事实,谁也抹杀不了。
  关于高铁的评价,客观地说,原先就有质疑,刘志军出事之后,诟病一下子多了起来,其中的分歧不是不可以讨论。在说出我本人意见之前,让我们先来看看国外媒体的评论。
  据《美国纽约时报》报道:2010年1月28日,奥巴马在发表《国情咨文》时惊呼每秒运行2570万亿次的中国超级计算机“天河一号A”可能取代独占鳌头多年的美国同类产品,领跑全球超级计算机。再有就是时速350公里的中国高速铁路,他发誓美国不能做老二,“欧洲或者中国没有任何理由应当拥有最快的列车,美国要追赶”。他宣布从7870亿美元经济刺激计划中拨出80亿美元专款,用于建设高速铁路。
  美国《新闻周刊》载文:中国正在进行铁路革命,使多年来以幅员辽阔为特色的中国大大缩小,“高速列车或许有助于中国各地的经济发展变得更为均衡,能帮助北京将整个国家团结起来”,“现在割裂农村和城市、东部和西部的财富、地位甚至方言上的差距可能缩小,推进北京建设‘和谐社会’的构想。”
  美国《财富》杂志载文:“在全球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的大背景下,京沪高铁可能成为推动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发动机,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大量投入,不但能够刺激中国经济增长,还能吸收大量剩余劳动……高铁给中国带来不仅是经济上的变化,它也会给中国社会带来重大影响。”
  英国《经济学家》在《问题随铁轨而至》一文中提出:“中国高铁修建将惠及多家外资企业,但同时他们不得不转让相关技术给中方。因此,未来几年中国很可能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铁路工业,而外资企业会发现他们今天的超额回报是以将来作为代价的。”
  英国《卫报》的一篇文章说:“中国在去年年底开通了世界上最快的火车,英国现在有机会迎头赶上,计划修建从伦敦到苏格兰的高速铁路。”
  英国《金融时报》记者约翰·加珀在其《中国走捷径迈向实力增长之路》一文中写道:“像我最近那样搭乘中国高铁列车旅行,其实就是体验中国迅猛发展的工业进步……我从南京坐高铁到上海,其速度之快,恐怕美国铁路客运公司从纽约到华盛顿的列车只能在梦中一想。”
  同为《金融时报》,另外一篇报道中介绍了武(汉)广(州)高铁试运行,“和谐号”跑出了394公里的最高时速后,写道:“在正式开通后的首次运行中,平均时速达到350公里。日本新干线和法国TGV的最高时速是300公里;而美国铁路公司的高速铁路从波士顿到纽约仅300公里的路程要走3个半小时。”
  西方媒体对中国的事,常常是戴着有色眼镜作妖魔化的贬损宣传,而对待中国的高铁却表现出少有的客观、冷静和理性,对高铁给予了高度评价。反观刘志军出事之后咱们的舆论纷纷谴责这些年建设高铁是“长官意志,好大喜功”,是不符国情民情的“大跃进”等等,似乎立即将刘志军、张曙光等拉出去枪毙方才解恨,实在是过分了。
  问题的症结好像出在铁道部的“全面亏损”、“高负债率”和人民群众的“被高铁”上,或者说,“是超越社会规律水平和民众承受能力去过度发展高速。”
  就此,笔者有些不同看法。回顾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三年困难时期”,中央依然铁了心花巨资研发两弹一星,试问是不是“超越社会规律水平和民众承受能力”?当然是,是超前行为,但后来半个多世纪的严峻现实表明,当时不那样做,中国能在世界上拥有一席之地吗?世界能倾听中国的声音吗?同样的道理,在中国现有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上,我们掌握世界最先进的高铁技术,创造了5年走完西方40年的“中国速度”,列车时速运行达到350公里有什么错?现在不去超越,要等到什么时候才去超越?“社会规律”、“民众承受能力”的标准又是什么?等猴年马月拿到了标准再去做吗?那只能是像从前那样跟在洋人屁股后头,拾人唾余,这样,中国高铁将永无出头之日。
  诚然,这些年,铁道部主要依靠大规模负债来发展铁道建设。据说2010年底,铁道部总资产3.3万亿,负债达到1.8万亿,这应该是历史的累积。据报道,铁路行业今年一季度,也罕见地出现了37亿元的税前亏损。这无疑会引起人们对其健康发展的担忧。
  如何来观察这个问题?
  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专栏作家加藤嘉一在《刘志军的高铁遗产》中提供了一个情况,世界上第一条高速铁路——从东京到大阪的“东海线”,于1964年10月1日通车,此后一直亏损,直到日本经济起飞后的80年代才开始盈利。于是,日本政府在1987年对国有铁道实施了民营化改革。按照经济规律,民营化是铁路要走的必由之路。西方国家铁路亏损是常态,德国后来也实行了国铁民营化,中国会不会有一天也实行国铁民营化呢?现在,谁也给不出答案。可是,事物并不是非白即黑,有消息说,2009年,刘志军当权时,也曾实现了全年盈亏平衡,这倒叫人理不出头绪了。究竟如何解决“高负债”及亏损问题,是放在盛光祖,甚至他的后一任后几任面前的难题。加藤嘉一预言:“或许,解除铁道部对中国的‘绑架’,要比铁道部‘绑架’中国困难十倍。”我以为这不是虚妄之言。有一句时髦的话,“出路在改革”,如何改革呢?等着瞧吧!
  至于“被高铁”一说,源于高昂的票价不但没有缓解买票难的问题,反而把众多低收入人群和中小城市排除在外,满足不了大多数群众希望廉价乘车的愿望,这让刘志军饱受争议和指责。
  铁道部政企合一,铁路则是企业,企业要赚钱,要盈利,高铁是高成本建设,“高铁=高票价”的等式似也在情理之中,售票的收入毕竟是弥补亏损的必要手段之一。为解决这个难题,盛光祖上任后拿出了“减速、降价、增点”的高铁调整方案。这大概是权宜之计,似乎也受到媒体和群众的欢迎,只是我认为并非治本之策。是的,铁路行业不是福利和慈善事业,但它是公益事业,政府加大投入让利于民是应该的。如今,中国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外汇底存达3.4万亿美元,仅购入美国国债便超过1.4万亿,干吗不少买些,拿出一部分惠民富民?“藏富于民”应该是执政者的优先考虑,倘能做到既贴补铁路,又增加民众实际收入,那么,所谓“高票价”问题将迎刃而解。而在问题没得到根本解决之前,铁道部表示,列车将分三种速度、等级,实行多种票价,充分兼顾高铁沿线旅客的乘车需求。这样做,实事求是,会得到民众的理解和支持。不过最高时速也不要限制在300公里,比如京沪高铁的某些路段,京津、沪宁、沪杭城际铁路开行350公里应该是可以的。既然我们的高速技术经一再联调联试,时速达到350公里,已很成熟,环渤海湾、长三角的经济社会高度发展,从实际出发,为何一定要来个“一刀切”呢?我们吃过“一刀切”的苦头还少吗?
  好了,围绕刘志军的话题已经说得不少了。总之,发展高铁的大方向没错,“高铁革命”大大提升了中国在全世界的国家形象,对此,我们要加以珍惜。而对于这场“革命”中出现的问题教训,也要客观冷静地加以分析,不能因为刘志军出局了,在高铁一事上“自我矮化”,矫枉过正。
其他文献
无论你忙与不忙  我都等待你来看我  哪怕给我最短的短信  我祈求你  燕来燕去都会记起我    不因我们曾在香江相遇  你曾沉醉于明星梦里  我欣赏楼上看风景的断章  畅饮女儿红的甜笑  抛却一切无奈的感伤    诗路遥遥没有终点  或无欢笑或奔泻泪水  如江河流淌而下  对江花岸都注视留意  惊叹月儿在浪中失措    我坚信你自己  没有无缘无故的爱  诗的女儿会见谅  佛的信女何相思  以诗
期刊
早春的梅    为了生命里的一种抵达  在你来临的二月  我在一夜之间开成了梅花  点燃花心里的灯盏  有缘人啊  我是你的  东风第一枝    一场短短的相聚之后  也许挥一挥手  已是人各天涯  我依然积聚起全部力量  开出江南的绿  浸润你的北方  你的喜悦和忧伤    一朵雪花就覆盖了我  那是你的呢喃和梦呓  一滴清水里有你的名字  那是我的呼吸和芬芳  你拥住我颤抖的肩  扶住我横斜的
期刊
香港货栈  时尚达人的选择  地址:南京云南北路40号  热线电话:025-83374549
期刊
人,是需要有一点精神的  ——读《一个人和一座城市》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标志性人物之一,秦振华见证了我们这个时代的许多重大事件。蕞尔小城张家港于1986年撤县建市之初,因底子薄基础差,很不起眼。1992年秦振华出任市委书记后,带领全市80多万干部群众锲而不舍,攻艰克难,短短数年内,便将落后的张家港建设成活力四射的新兴工业城市,在全国率先实现“农村城市化,城市现代化,港口国际化,城乡一体化”,
期刊
清凉山公园位于江苏南京城西,占地面积26万平方米。园内山势起伏,树木繁茂,形成公园独特的“自然古朴、清凉幽静”的自然景观,被誉为“城市中的山林”,是都市人回归自然的理想之地。   清凉山,素有“六朝胜迹” 之称,主要古迹有清凉寺、崇正书院、扫叶楼、驻马坡等。为了弘扬历史文化,近几年公园陆续复建了“龚贤纪念馆”、“ 清凉兰苑”、“武侯驻马遗址浮雕”、“ 石文化展示区”以及金陵名人艺术馆即“李剑晨艺术
期刊
情趣: 良好的心态是健康的基础,要做到精神饱满,心境开朗,少私寡欲,顺其自然。此外,还应把自己的余热和兴趣融入稳定和谐的家庭和社会当中去。  乐趣: 在社会大家庭中与周围的人相处,你会找到更多的生活乐趣。要学会自己寻找、创造,如琴棋书画,结交新老朋友,参加体育运动;种花养鸟、垂钓收藏;或与孙辈同乐,与子女共享天伦之乐;与老伴常交流,闲暇哼唱老歌等。有了这种浪漫的乐趣,会使自己的生活更加充实。  志
期刊
1.求爱定律:男人追求女人,如隔着一座山——难;女人追求男人,如隔着一层纸——易。尽管如此,实际生活中男人往往能追到他喜欢的女人,而女人却得不到她爱恋的男人。原因是:男人不怕翻山越岭,女人却怕伤了手指。  2.初恋定律:男人获得爱的方式是迅速出击,在燃烧中拥抱爱的烈焰;女人获得爱的方法是缓慢地渗透,然后在平静中品尝爱的芬芳。男人无情地把初恋情人当做一次性饮料,满足渴望后毫不吝啬地扔掉;女人深情地把
期刊
有人咨询或探讨“江苏画坛哪些画家值得收藏”,这个问题确实很难回答。“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如同吃饭一样,有人喜欢吃甜,有人喜欢吃辣,很难用一个统一尺度来衡量画家。当然,目前火热的投资与收藏,形成当前画家流行的包装与炒作,作品的含金量大大减低,而包含着水分与泡沫。   根据多年字画收藏的经验和画廊经营实践,对“江苏画坛哪些画家值得收藏”这一话题,略知一二。推荐江苏画坛当代画家,仅代表个人观点,供收
期刊
一德: 明代养生家吕坤说:“仁可长寿,德可延年,养德尤养生之第一要也。”  二字: 宋代文学家苏东坡认为:生在于“安”、“和”二字。“安”即静心,“和”即顺心,“安则物之感我者轻,和则我之应物者顺”。  三戒: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四法: 明代医学家万密斋指出:“养生之法有四:一曰寡欲,二曰慎动,三曰守
期刊
养生,就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总之,养生就是保养生命的意思。但保命保错了的话,不但没有赚到反而会亏本,以下这些养生的忌讳你一定要看看。  老了才养  许多人认为养生是老人的事,年轻时无须养生。其实,养生要从娃娃抓起,正如机器要从新时保养。一旦零件有损,养生为时已晚,效果必将大打折扣。  病了才治  许多人不病不查体,病了才看医生。其实,养生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