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主持:高昱 吴金勇 朱朝晖 官慧君
执笔:张炳政 钟雁明 蔡京力 潘晖
钟加勇 张娅 刘丽娟 商思林 胥晓莺 刘婷
鸣谢:海关总署综合统计司
2005年是中国“十五”计划的收官之年,也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第4年。这一年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1.42万亿美元,其中出口值最大的前200位企业合计占全国外贸出口总值的29.1%,而进口值最大的前200位企业合计占全国外贸进口总值的37.8%。这些在国际市场上呼云唤雨的大卖家和大买家,无疑代表着中国外贸发展的主流方向。
根据中国海关统计数据排列出的年度“中国外贸200强”已连续推出5届。本期,《商务周刊》杂志与《中国海关》杂志联合推出“2005中国外贸200强”专题。这些200强企业值得我们尊敬与欢呼。但同时,与生俱来的忧患意识提醒我们还需保持清醒和冷静。自去年起,我们就在为现行的进口战略而急,为现行的出口战略而惑。一年后的今天,我们虽然已经惊喜地嗅到了改变的气息,但这还远远不够。中国的对外贸易增长方式,显然到了一个本质性的转折点。构建成熟的中国外贸战略与战术已经刻不容缓。
外贸群英
——2005年“中国外贸200强”解读
□文 张炳政 钟雁明 蔡京力 潘晖
2005年是中国“十五”计划的收官之年,也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第4年。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蜜月期的终结,中国市场与国际市场的交锋已无处不在。回首2005年的中国外贸,可谓风起云涌,高潮迭起:竞争加剧、油价上涨、摩擦不断、汇率变化……然而中国的外贸列车依然高速前进
导航者——出口企业200强
2005年中国的外贸出口额达到7620亿美元,比上年大幅增长28.4%。2005年“中国出口企业200强”排行榜,向我们传达着连续却又有所变化的信息:整体阵容更为强大,上榜门槛又有提升,外商投资企业势力继续扩张,地区分布出现新的变化……200强是一个视角,从中可以折射出中国产业的发展轨迹;200强又是一根标杆,从中可以找到比较的对象和成长的榜样。
2005年,作为中国外贸出口的风向标,出口值最大的前200位企业合计出口2218.1亿美元,比上年大幅增长38.4%,占全国外贸出口总值的29.1%,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平均出口规模达到11.1亿美元,比2004年200强的平均出口规模扩大了2.6亿美元;入选出口200强的企业最低贸易规模为3.6亿美元,比上年200强的底线上升了8000万美元。首次出现了2家出口规模超过100亿美元的超级航母企业;出口规模超过10亿美元的企业有51家,比上年净增13家。2005年国际市场竞争更趋激烈,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在外贸领域中也表现得淋漓尽致,2005年新入围出口200强的企业达到47家,更新率为23.5%。
从外贸出口前10名的企业看,有5家企业的排名有所上升,有3家新面孔替代上年度的达丰(上海)电脑有限公司、长城国际信息产品(深圳)福保公司和达功(上海)电脑有限公司。2005年,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以出口144.7亿美元,高出第二位36亿美元的业绩,首次荣登中国外贸出口冠军宝座;名硕电脑(苏州)有限公司则从上年的第8位跃升至第5位;而英顺达科技有限公司、三星电子(苏州)半导体有限公司和北京首信诺基亚移动通信有限公司首次进入前10位,分列第6、第9和第10位。深圳市宝安区外经发展总公司和摩托罗拉(中国)电子有限公司仍位居第3位和第4位,深圳龙岗区对外经济发展有限公司由上年的第6位滑落1位至第7;达丰(上海)电脑有限公司的名次从上年的第5降到第8。2005年中国外贸出口前10位企业出口值达645.6亿美元,占当年中国外贸出口总值的8.5%。10强的入选门槛随着中国外贸的飞速发展而同步提升,由上年度的26亿美元提升至35亿美元。
在出口额最大的200家企业中,外商投资企业有148家,出口额达1675.5亿美元,占前200家企业出口额的75.5%;国有企业39家,出口额445.3亿美元,占20.1%;集体企业和私营企业分别有9家和4家,出口额分别为64.2亿美元和33亿美元。
在2005年中国出口200强的名单中,入围企业高度集中在东部地区,广东以67家继续高居榜首,但入围企业也比上年减少了13家;与此相映,长三角地区入围企业快速增多,其中江苏由41家增至49家;上海由25家增至28家。此外,入榜企业增长较快的省市有:北京由11家增至14家;福建由6家增至9家。山东、天津和新疆依然维持上年的8家、7家和2家。浙江由7家减至6家,辽宁由7家减至5家。2005年中国共有15个省市(区)的企业入围外贸出口200强,河北、山西、黑龙江、湖北和陕西也各有1家企业入选。安徽和四川上年入选的企业已退出前200强之列,而黑龙江的绥芬河龙江商联进出口有限公司在经历2004年的退出之后再次进入200强序列。
大买家——进口企业200强
“大进大出”已经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特征。在中国外贸出口高速增长的同时,国内的基础原材料、能源需求扶摇直上,供需缺口的扩大推动了进口的快速发展,中国已经稳居全球第三大货物进口国。2005年排名前200位的进口企业无疑是国际市场上的大买家,最低的进口值在4亿美元,200强企业合计进口值高达2494.2亿美元,占当年中国进口总值的37.8%。
2005年国际原油市场价格持续攀升,使中国国际石油化工联合有限责任公司的进口冠军宝座地位进一步得到巩固,2005年该公司进口额达247.2亿美元,大幅增长38.2%,比第二位多出120.3亿美元。受原油因素影响,2005年共有4家石化企业跨入进口前10位企业,中国联合石油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石化国际事业有限公司和中化国际石油公司的进口额分别为70.4亿美元、49.4亿美元和48.6亿美元,分列第4、5和6位。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以126.9亿美元的进口额超越东莞市对外加工装配服务公司,两家分列第2、3位;名硕电脑(苏州)有限公司、三星电子(苏州)半导体有限公司和伯灵顿物流(上海)有限公司则首次进入进口前10位行列,分列第8至第10位。
在2005年中国进口200强排行榜中,共有18个省市(区)的企业入选。其中广东以50家企业、合计进口710.7亿美元当之无愧排在首位,江苏、上海、北京分别有43家、32家和31家企业入榜,合计进口额分别为445.8亿美元、344.1亿美元和640.7亿美元。此外,山东、福建、浙江和天津分别有8家、8家、7家和6家企业入围。
2005年中国进口200强企业进口的商品主要以能源、原材料和各类零部件为主。其中进口集成电路及微电子组件、原油、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部件的金额均超过百亿美元,分别达到540.3亿美元、456.2亿美元和110.4亿美元,三者进口额已占前200位进口企业进口额的44.4%;此外,电视收音机及无线电讯设备零附件、铁矿砂及其精矿、钢材、成品油、汽车零件、飞机和印刷电路的进口额均超过30亿美元。
在进口前200位的企业中,外商投资企业和国有企业分别有130家和60家,分别进口1407.6亿美元和1013.9亿美元,两者进口额相加占前200位企业进口额的97.1%。集体企业和私营企业分别有6家和4家,分别进口49.6亿美元和22.9亿美元,只占200强的2.9%。
直升机——计算机出口10强
2005年,全球计算机产业重组加速,同行并购掀起国际资本竞争新高潮。跨国企业利用资本竞争,迅速扩张规模,国际生产要素配置推动全球计算机产业基地向中国等东南亚地区转移,中国的长三角地区迅速聚集成全球重要的计算机生产基地。2005年中国计算机出口(整机,不含零配件)5028.6万台,价值345.1亿美元,分别增长46.5%和41.3%,实现贸易顺差165亿美元,相当于2005年中国贸易顺差的16.2%。
最近几年中国计算机出口企业的发展规模和水平犹如乘上直升机,大型出口企业在200强中的排名也扶摇直上。2005年中国计算机产品出口10强企业全部跻身出口总排行榜的40强,其中9家位列前20,更有3家企业跻身10强,成为中国外贸出口企业中的航母级企业。2005年,10强企业的计算机出口量为3271万台,金额249.2亿美元,已占到全部计算机出口量、值的65%和72.2%。达丰(上海)电脑有限公司、英顺达科技有限公司、名硕电脑(苏州)有限公司这3家企业计算机合计出口值超过百亿美元。而达业(上海)电脑科技有限公司计算机出口额竟然一举增长302倍,以29.6亿美元首次进身中国出口200强并跃居第12位。
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速,中国计算机产业实现规模和效益同步增长,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逐步提高。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发展方针,大大促进了中国计算机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发展。计算机应用已经由过去的雾里看花到今天几乎无处不在,笔记本电脑、数字家庭等更多能实现无线上网功能的个人移动终端产品快速普及,也给计算机企业带来了无限的市场机会。中国计算机产业的格局,向百花齐放、合作共赢方向迈进。
不过,数字背后透视差距,计算机出口规模虽大,但产品核心竞争力偏弱是不争的事实。中国计算机产业在全球产业分工中以加工组装为主的角色并未改变,外资为主导的产品出口方式令人忧虑。计算机出口10强被外商投资企业全部包揽,并无一例外以加工贸易支撑企业出口,2005年10强加工贸易出口值达到211.3亿美元,增长32.3%,占10强出口总值的84.8%,其中前6强完全依赖加工贸易。此种生产和出口模式使国内出口厂商在国际市场上基本没有定价权,汇率变动带来的负面影响很难化解,2005年人民币汇率上浮就对国内企业的出口带来冲击。痛定思痛,只有具备核心技术和自主创新能力才会长盛不衰。
做大不是目标,做强才是根本。
执笔:张炳政 钟雁明 蔡京力 潘晖
钟加勇 张娅 刘丽娟 商思林 胥晓莺 刘婷
鸣谢:海关总署综合统计司
2005年是中国“十五”计划的收官之年,也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第4年。这一年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1.42万亿美元,其中出口值最大的前200位企业合计占全国外贸出口总值的29.1%,而进口值最大的前200位企业合计占全国外贸进口总值的37.8%。这些在国际市场上呼云唤雨的大卖家和大买家,无疑代表着中国外贸发展的主流方向。
根据中国海关统计数据排列出的年度“中国外贸200强”已连续推出5届。本期,《商务周刊》杂志与《中国海关》杂志联合推出“2005中国外贸200强”专题。这些200强企业值得我们尊敬与欢呼。但同时,与生俱来的忧患意识提醒我们还需保持清醒和冷静。自去年起,我们就在为现行的进口战略而急,为现行的出口战略而惑。一年后的今天,我们虽然已经惊喜地嗅到了改变的气息,但这还远远不够。中国的对外贸易增长方式,显然到了一个本质性的转折点。构建成熟的中国外贸战略与战术已经刻不容缓。
外贸群英
——2005年“中国外贸200强”解读
□文 张炳政 钟雁明 蔡京力 潘晖
2005年是中国“十五”计划的收官之年,也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第4年。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蜜月期的终结,中国市场与国际市场的交锋已无处不在。回首2005年的中国外贸,可谓风起云涌,高潮迭起:竞争加剧、油价上涨、摩擦不断、汇率变化……然而中国的外贸列车依然高速前进
导航者——出口企业200强
2005年中国的外贸出口额达到7620亿美元,比上年大幅增长28.4%。2005年“中国出口企业200强”排行榜,向我们传达着连续却又有所变化的信息:整体阵容更为强大,上榜门槛又有提升,外商投资企业势力继续扩张,地区分布出现新的变化……200强是一个视角,从中可以折射出中国产业的发展轨迹;200强又是一根标杆,从中可以找到比较的对象和成长的榜样。
2005年,作为中国外贸出口的风向标,出口值最大的前200位企业合计出口2218.1亿美元,比上年大幅增长38.4%,占全国外贸出口总值的29.1%,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平均出口规模达到11.1亿美元,比2004年200强的平均出口规模扩大了2.6亿美元;入选出口200强的企业最低贸易规模为3.6亿美元,比上年200强的底线上升了8000万美元。首次出现了2家出口规模超过100亿美元的超级航母企业;出口规模超过10亿美元的企业有51家,比上年净增13家。2005年国际市场竞争更趋激烈,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在外贸领域中也表现得淋漓尽致,2005年新入围出口200强的企业达到47家,更新率为23.5%。
从外贸出口前10名的企业看,有5家企业的排名有所上升,有3家新面孔替代上年度的达丰(上海)电脑有限公司、长城国际信息产品(深圳)福保公司和达功(上海)电脑有限公司。2005年,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以出口144.7亿美元,高出第二位36亿美元的业绩,首次荣登中国外贸出口冠军宝座;名硕电脑(苏州)有限公司则从上年的第8位跃升至第5位;而英顺达科技有限公司、三星电子(苏州)半导体有限公司和北京首信诺基亚移动通信有限公司首次进入前10位,分列第6、第9和第10位。深圳市宝安区外经发展总公司和摩托罗拉(中国)电子有限公司仍位居第3位和第4位,深圳龙岗区对外经济发展有限公司由上年的第6位滑落1位至第7;达丰(上海)电脑有限公司的名次从上年的第5降到第8。2005年中国外贸出口前10位企业出口值达645.6亿美元,占当年中国外贸出口总值的8.5%。10强的入选门槛随着中国外贸的飞速发展而同步提升,由上年度的26亿美元提升至35亿美元。
在出口额最大的200家企业中,外商投资企业有148家,出口额达1675.5亿美元,占前200家企业出口额的75.5%;国有企业39家,出口额445.3亿美元,占20.1%;集体企业和私营企业分别有9家和4家,出口额分别为64.2亿美元和33亿美元。
在2005年中国出口200强的名单中,入围企业高度集中在东部地区,广东以67家继续高居榜首,但入围企业也比上年减少了13家;与此相映,长三角地区入围企业快速增多,其中江苏由41家增至49家;上海由25家增至28家。此外,入榜企业增长较快的省市有:北京由11家增至14家;福建由6家增至9家。山东、天津和新疆依然维持上年的8家、7家和2家。浙江由7家减至6家,辽宁由7家减至5家。2005年中国共有15个省市(区)的企业入围外贸出口200强,河北、山西、黑龙江、湖北和陕西也各有1家企业入选。安徽和四川上年入选的企业已退出前200强之列,而黑龙江的绥芬河龙江商联进出口有限公司在经历2004年的退出之后再次进入200强序列。
大买家——进口企业200强
“大进大出”已经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特征。在中国外贸出口高速增长的同时,国内的基础原材料、能源需求扶摇直上,供需缺口的扩大推动了进口的快速发展,中国已经稳居全球第三大货物进口国。2005年排名前200位的进口企业无疑是国际市场上的大买家,最低的进口值在4亿美元,200强企业合计进口值高达2494.2亿美元,占当年中国进口总值的37.8%。
2005年国际原油市场价格持续攀升,使中国国际石油化工联合有限责任公司的进口冠军宝座地位进一步得到巩固,2005年该公司进口额达247.2亿美元,大幅增长38.2%,比第二位多出120.3亿美元。受原油因素影响,2005年共有4家石化企业跨入进口前10位企业,中国联合石油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石化国际事业有限公司和中化国际石油公司的进口额分别为70.4亿美元、49.4亿美元和48.6亿美元,分列第4、5和6位。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以126.9亿美元的进口额超越东莞市对外加工装配服务公司,两家分列第2、3位;名硕电脑(苏州)有限公司、三星电子(苏州)半导体有限公司和伯灵顿物流(上海)有限公司则首次进入进口前10位行列,分列第8至第10位。
在2005年中国进口200强排行榜中,共有18个省市(区)的企业入选。其中广东以50家企业、合计进口710.7亿美元当之无愧排在首位,江苏、上海、北京分别有43家、32家和31家企业入榜,合计进口额分别为445.8亿美元、344.1亿美元和640.7亿美元。此外,山东、福建、浙江和天津分别有8家、8家、7家和6家企业入围。
2005年中国进口200强企业进口的商品主要以能源、原材料和各类零部件为主。其中进口集成电路及微电子组件、原油、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部件的金额均超过百亿美元,分别达到540.3亿美元、456.2亿美元和110.4亿美元,三者进口额已占前200位进口企业进口额的44.4%;此外,电视收音机及无线电讯设备零附件、铁矿砂及其精矿、钢材、成品油、汽车零件、飞机和印刷电路的进口额均超过30亿美元。
在进口前200位的企业中,外商投资企业和国有企业分别有130家和60家,分别进口1407.6亿美元和1013.9亿美元,两者进口额相加占前200位企业进口额的97.1%。集体企业和私营企业分别有6家和4家,分别进口49.6亿美元和22.9亿美元,只占200强的2.9%。
直升机——计算机出口10强
2005年,全球计算机产业重组加速,同行并购掀起国际资本竞争新高潮。跨国企业利用资本竞争,迅速扩张规模,国际生产要素配置推动全球计算机产业基地向中国等东南亚地区转移,中国的长三角地区迅速聚集成全球重要的计算机生产基地。2005年中国计算机出口(整机,不含零配件)5028.6万台,价值345.1亿美元,分别增长46.5%和41.3%,实现贸易顺差165亿美元,相当于2005年中国贸易顺差的16.2%。
最近几年中国计算机出口企业的发展规模和水平犹如乘上直升机,大型出口企业在200强中的排名也扶摇直上。2005年中国计算机产品出口10强企业全部跻身出口总排行榜的40强,其中9家位列前20,更有3家企业跻身10强,成为中国外贸出口企业中的航母级企业。2005年,10强企业的计算机出口量为3271万台,金额249.2亿美元,已占到全部计算机出口量、值的65%和72.2%。达丰(上海)电脑有限公司、英顺达科技有限公司、名硕电脑(苏州)有限公司这3家企业计算机合计出口值超过百亿美元。而达业(上海)电脑科技有限公司计算机出口额竟然一举增长302倍,以29.6亿美元首次进身中国出口200强并跃居第12位。
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速,中国计算机产业实现规模和效益同步增长,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逐步提高。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发展方针,大大促进了中国计算机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发展。计算机应用已经由过去的雾里看花到今天几乎无处不在,笔记本电脑、数字家庭等更多能实现无线上网功能的个人移动终端产品快速普及,也给计算机企业带来了无限的市场机会。中国计算机产业的格局,向百花齐放、合作共赢方向迈进。
不过,数字背后透视差距,计算机出口规模虽大,但产品核心竞争力偏弱是不争的事实。中国计算机产业在全球产业分工中以加工组装为主的角色并未改变,外资为主导的产品出口方式令人忧虑。计算机出口10强被外商投资企业全部包揽,并无一例外以加工贸易支撑企业出口,2005年10强加工贸易出口值达到211.3亿美元,增长32.3%,占10强出口总值的84.8%,其中前6强完全依赖加工贸易。此种生产和出口模式使国内出口厂商在国际市场上基本没有定价权,汇率变动带来的负面影响很难化解,2005年人民币汇率上浮就对国内企业的出口带来冲击。痛定思痛,只有具备核心技术和自主创新能力才会长盛不衰。
做大不是目标,做强才是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