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DVD专利收费之争在我国引起了广泛关注。这场争议的一方为跨国公司,以“行使知识产权”的名义,向中国DVD企业征收专利费30亿元人民币,并预计征收专利费200亿元人民币,因而大获全胜;另一方为中国的DVD企业,因没有任何防卫的法律武器,只能支付巨额费用,生产和出口减少,并有部分企业被迫退出DVD生产领域。
更严重的是,受DVD事件的启发和影响,外国厂商对中国的电视机、U盘、光盘、光盘刻录机、数码相机、摩托车等生产厂家也提出了征收专利费的要求,而且有不断扩大的趋势,可能很快会波及到PC、移动通讯、生物医药等高科技领域及相关主导产业。
这场争议远远不是用别人的专利必须付费那样简单,因为跨国公司在其中表现出了明显的知识产权滥用行为,如果不能通过法律手段有效阻止跨国公司不合理地索取专利使用费,容忍类似事件的蔓延,局面将会失去控制,最终会严重影响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
进入本世纪以来,我国成为DVD的最大生产和出口国。但DVD的核心技术和标准全部为国外企业掌握。国产DVD的核心元器件都是从国外进口,在国内只是进行简单的组装。当DVD市场和我国DVD企业的实力均迅速增长时,DVD领域中的外国专利拥有者也相继组成了若干同盟,包括6C(由东芝、三菱、日立、松下、JVC、时代华纳六公司组成,以后IBM也加入该联盟,习惯称呼仍旧是6C)、3C(由飞利浦、索尼、先锋三公司组成,后由LG加入而成为4C)、1C(汤姆逊公司)和MPEG-LA(16个专利人组成的专利收费公司)几个专利收费组织,并开始“行使知识产权”。
2002年4月19日,中国电子音响工业协会在两年多的时间里经过多次谈判,最终与6C签订协议,规定中国厂商每出口1台DVD播放机向其支付4美元的专利使用费。随后,该协会又与3C签订每出口1台DVD播放机向其支付5美元的专利使用费协议。其他专利使用费支付情况是:lC收取每台售价的2%(最低2美元)的专利使用费,杜比每台收取1美元的专利使用费,MPEG-LA每台收取4美元的专利使用费(2002年调整为2.5美元)。至此,专利收费风波似乎告一段落。
然而,近年来DVD国际市场销售价格持续下跌,目前美国市场上的DVD机零售价仅为30—40美元,但到今年上半年,中国企业每出口一台DVD机就要分别交纳约12美元的专利费。国内DVD影碟机出口业务几乎无利可图,有不少企业已不再生产DVD产品或者倒闭。
从法律方面来看,6C或3C并没有采用通常所用的单独许可形式,而是采用了专利权人联盟的联合许可(patent pool,也译为“专利池”)的形式。
这种联合许可首先涉嫌反垄断法的限制竞争协议——6C成员处于同一产销阶段并具有水平竞争关系,联合许可采取了企业之间的协议、企业联合组织的决议或相互协调一致行为,因而限制了竞争。首先,6C对专利费的统一确定,属于各国及地区限制竞争协议中的“商定价格”;其次,6C《联合声明》关于“必须向6C购买专利许可才能从事生产”的表述排除了单独许可的可能性;最后,联合许可不仅限制了同行业竞争,也使被许可人受到限制,即被许可人失去了选择机会,其利益由此受到了损害。
联合许可还涉嫌反垄断法中的滥用市场支配地位问题——6C或3C借助于联合许可已导致在6C或3C中间不存在实质性的竞争或实际上的价格竞争,虽未独占但各自控制了大部分核心专利,在拥有了市场支配地位之后又涉嫌滥用。(1)联合定价和维持价格。6C或3C对许可费标准统一的规定属于联合定价。目前DVD价格已从当初的300多美元降到30-40美元,但6C规定的专利费标准并没有改变;(2)搭售。6C或3C许可的专利中可能存在重复和交叉,即有我国企业所不需要的专利技术。他们通过捆绑销售专利来达到行业垄断的目的,实际上是利用专利联盟来实现专利权的一揽子许可。所谓一揽子许可,一般是指一方(知识产权的许可方)在一项或一组相关的许可协议中,许可他方同时使用其多项知识产权标的的行为。依据美国的相关法律规则,如果一揽子许可是强制性的,即接受其中一项标的的许可须以同时接受其他标的的许可为条件,则视为搭售,适用与其他搭售行为同样的处理规则;(3)拒绝提供有关信息和拒绝保证专利权有效性。(4)拒绝许可和差别待遇。在谈判结束后,3C拒绝给部分企业专利许可,使其不能继续生产和出口,显然构成差别待遇。
在专利费压力日渐沉重的形势下,中国DVD出口企业开始利用国外现有法律展开反击。2004年6月15日,中国部分DVD骨干企业委托香港的无锡多媒体有限公司将3C告上美国圣地亚哥市的加州南方地区法院。在2004年12月28日递交的起诉书中,原告增加了东强(无锡)数码科技有限公司,被告增加了韩国的LG电子(LG于2002年将其产品组合的专利加入了3C联盟,由此成为联盟的第四个成员),并增加了几项与反托拉斯活动有关的新索赔。2005年6月10日再次修正后的起诉书主要从9个方面提出指控:操纵价格违反谢尔曼法;非法搭售违反谢尔曼法和搭售法案;强制收取过期或无效的专利费违反谢尔曼法;非法颁发抑制竞争协议限制贸易违反谢尔曼法;联合抵制违反谢尔曼法;垄断违反谢尔曼法;宣告式裁决;违反加州不正当竞争法卡特赖特法等。
原告除了要求4C偿还全部已收取的DVD播放器专利费,并处以三倍惩罚性赔偿之外,还要求法院判决4C专利许可是无效和无法执行的,直到一个新的公平公正的新许可协议出台,否则这种无效性将保持下去。据分析,该案索赔金额超过10亿美元。无锡东强的诉状中还包含4C对中国企业实行贸易歧视。因为索尼等公司强行要求国内厂家公开各自的供应商、所生产的产品价格和产量,实际上是利用专利操纵贸易,一方面收取专利费获利,另一方面操纵和控制市场。法院已于8月31日召集原被告双方律师当庭聆讯。
据无锡东强向媒体透露:飞利浦等专利联盟在与国内企业签订的协议中共有近3000项专利,在普通DVD里有用的不到10%。这种在出卖专利时不加细分,捆绑收费的做法,引起了国内DVD业界的不满。
类似专利许可联盟的做法在其他国家和地区也已经遭到质疑和指控。例如,2002年,我国台湾地区的公平交易委员会裁定飞利浦、索尼、Taiyo Yuden三家公司在台湾地区进行的CD-R产品专利联合许可违反了台湾公平交易法;欧盟委员会也正式启动了针对飞利浦、索尼的反垄断调查程序,以审核其CD-R专利联合许可活动的合法性。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在2003年12月初步判决飞利浦败诉,认为其指控的两家台湾厂商没有侵犯其6项CD-R/RW专利。消息传来,有的台湾企业已经开始抵制飞利浦的收费政策。
尽管这场中国企业与跨国公司专利权人联盟之间的知识产权滥用和反垄断诉讼才刚刚开始,其最终结果也很难预料,但对中国企业意义重大。它标志着中国企业从长期以来被指控为知识产权侵权者的完全被动防守的状态开始转向了积极利用美国的反垄断法进行主动进攻的姿态。但由于我国至今尚无《反垄断法》,我国企业对国外跨国公司相关垄断或者限制竞争的行为尚不能在国内进行有效的起诉,相关执法机构和法院也无充分的依据对其进行具体的反垄断审查和裁决,其结果是我国在这方面的司法主权不能充分行使,我国企业在国际经济技术贸易中的合法权益也难以得到有效保障。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随着我国企业越来越多地走向国际市场,它们在其他国家遭受反垄断指控和处罚的情况将会更为频繁。例如最近有4家生产维生素的中国企业被美国竞争者起诉到美国法院,指控其从事价格卡特尔行为。这再一次表明,加快我国反垄断法的出台,以对包括DVD专利权人联盟在内的涉嫌垄断或者限制竞争的行为进行有效抑制,已经刻不容缓。
更严重的是,受DVD事件的启发和影响,外国厂商对中国的电视机、U盘、光盘、光盘刻录机、数码相机、摩托车等生产厂家也提出了征收专利费的要求,而且有不断扩大的趋势,可能很快会波及到PC、移动通讯、生物医药等高科技领域及相关主导产业。
这场争议远远不是用别人的专利必须付费那样简单,因为跨国公司在其中表现出了明显的知识产权滥用行为,如果不能通过法律手段有效阻止跨国公司不合理地索取专利使用费,容忍类似事件的蔓延,局面将会失去控制,最终会严重影响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
进入本世纪以来,我国成为DVD的最大生产和出口国。但DVD的核心技术和标准全部为国外企业掌握。国产DVD的核心元器件都是从国外进口,在国内只是进行简单的组装。当DVD市场和我国DVD企业的实力均迅速增长时,DVD领域中的外国专利拥有者也相继组成了若干同盟,包括6C(由东芝、三菱、日立、松下、JVC、时代华纳六公司组成,以后IBM也加入该联盟,习惯称呼仍旧是6C)、3C(由飞利浦、索尼、先锋三公司组成,后由LG加入而成为4C)、1C(汤姆逊公司)和MPEG-LA(16个专利人组成的专利收费公司)几个专利收费组织,并开始“行使知识产权”。
2002年4月19日,中国电子音响工业协会在两年多的时间里经过多次谈判,最终与6C签订协议,规定中国厂商每出口1台DVD播放机向其支付4美元的专利使用费。随后,该协会又与3C签订每出口1台DVD播放机向其支付5美元的专利使用费协议。其他专利使用费支付情况是:lC收取每台售价的2%(最低2美元)的专利使用费,杜比每台收取1美元的专利使用费,MPEG-LA每台收取4美元的专利使用费(2002年调整为2.5美元)。至此,专利收费风波似乎告一段落。
然而,近年来DVD国际市场销售价格持续下跌,目前美国市场上的DVD机零售价仅为30—40美元,但到今年上半年,中国企业每出口一台DVD机就要分别交纳约12美元的专利费。国内DVD影碟机出口业务几乎无利可图,有不少企业已不再生产DVD产品或者倒闭。
从法律方面来看,6C或3C并没有采用通常所用的单独许可形式,而是采用了专利权人联盟的联合许可(patent pool,也译为“专利池”)的形式。
这种联合许可首先涉嫌反垄断法的限制竞争协议——6C成员处于同一产销阶段并具有水平竞争关系,联合许可采取了企业之间的协议、企业联合组织的决议或相互协调一致行为,因而限制了竞争。首先,6C对专利费的统一确定,属于各国及地区限制竞争协议中的“商定价格”;其次,6C《联合声明》关于“必须向6C购买专利许可才能从事生产”的表述排除了单独许可的可能性;最后,联合许可不仅限制了同行业竞争,也使被许可人受到限制,即被许可人失去了选择机会,其利益由此受到了损害。
联合许可还涉嫌反垄断法中的滥用市场支配地位问题——6C或3C借助于联合许可已导致在6C或3C中间不存在实质性的竞争或实际上的价格竞争,虽未独占但各自控制了大部分核心专利,在拥有了市场支配地位之后又涉嫌滥用。(1)联合定价和维持价格。6C或3C对许可费标准统一的规定属于联合定价。目前DVD价格已从当初的300多美元降到30-40美元,但6C规定的专利费标准并没有改变;(2)搭售。6C或3C许可的专利中可能存在重复和交叉,即有我国企业所不需要的专利技术。他们通过捆绑销售专利来达到行业垄断的目的,实际上是利用专利联盟来实现专利权的一揽子许可。所谓一揽子许可,一般是指一方(知识产权的许可方)在一项或一组相关的许可协议中,许可他方同时使用其多项知识产权标的的行为。依据美国的相关法律规则,如果一揽子许可是强制性的,即接受其中一项标的的许可须以同时接受其他标的的许可为条件,则视为搭售,适用与其他搭售行为同样的处理规则;(3)拒绝提供有关信息和拒绝保证专利权有效性。(4)拒绝许可和差别待遇。在谈判结束后,3C拒绝给部分企业专利许可,使其不能继续生产和出口,显然构成差别待遇。
在专利费压力日渐沉重的形势下,中国DVD出口企业开始利用国外现有法律展开反击。2004年6月15日,中国部分DVD骨干企业委托香港的无锡多媒体有限公司将3C告上美国圣地亚哥市的加州南方地区法院。在2004年12月28日递交的起诉书中,原告增加了东强(无锡)数码科技有限公司,被告增加了韩国的LG电子(LG于2002年将其产品组合的专利加入了3C联盟,由此成为联盟的第四个成员),并增加了几项与反托拉斯活动有关的新索赔。2005年6月10日再次修正后的起诉书主要从9个方面提出指控:操纵价格违反谢尔曼法;非法搭售违反谢尔曼法和搭售法案;强制收取过期或无效的专利费违反谢尔曼法;非法颁发抑制竞争协议限制贸易违反谢尔曼法;联合抵制违反谢尔曼法;垄断违反谢尔曼法;宣告式裁决;违反加州不正当竞争法卡特赖特法等。
原告除了要求4C偿还全部已收取的DVD播放器专利费,并处以三倍惩罚性赔偿之外,还要求法院判决4C专利许可是无效和无法执行的,直到一个新的公平公正的新许可协议出台,否则这种无效性将保持下去。据分析,该案索赔金额超过10亿美元。无锡东强的诉状中还包含4C对中国企业实行贸易歧视。因为索尼等公司强行要求国内厂家公开各自的供应商、所生产的产品价格和产量,实际上是利用专利操纵贸易,一方面收取专利费获利,另一方面操纵和控制市场。法院已于8月31日召集原被告双方律师当庭聆讯。
据无锡东强向媒体透露:飞利浦等专利联盟在与国内企业签订的协议中共有近3000项专利,在普通DVD里有用的不到10%。这种在出卖专利时不加细分,捆绑收费的做法,引起了国内DVD业界的不满。
类似专利许可联盟的做法在其他国家和地区也已经遭到质疑和指控。例如,2002年,我国台湾地区的公平交易委员会裁定飞利浦、索尼、Taiyo Yuden三家公司在台湾地区进行的CD-R产品专利联合许可违反了台湾公平交易法;欧盟委员会也正式启动了针对飞利浦、索尼的反垄断调查程序,以审核其CD-R专利联合许可活动的合法性。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在2003年12月初步判决飞利浦败诉,认为其指控的两家台湾厂商没有侵犯其6项CD-R/RW专利。消息传来,有的台湾企业已经开始抵制飞利浦的收费政策。
尽管这场中国企业与跨国公司专利权人联盟之间的知识产权滥用和反垄断诉讼才刚刚开始,其最终结果也很难预料,但对中国企业意义重大。它标志着中国企业从长期以来被指控为知识产权侵权者的完全被动防守的状态开始转向了积极利用美国的反垄断法进行主动进攻的姿态。但由于我国至今尚无《反垄断法》,我国企业对国外跨国公司相关垄断或者限制竞争的行为尚不能在国内进行有效的起诉,相关执法机构和法院也无充分的依据对其进行具体的反垄断审查和裁决,其结果是我国在这方面的司法主权不能充分行使,我国企业在国际经济技术贸易中的合法权益也难以得到有效保障。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随着我国企业越来越多地走向国际市场,它们在其他国家遭受反垄断指控和处罚的情况将会更为频繁。例如最近有4家生产维生素的中国企业被美国竞争者起诉到美国法院,指控其从事价格卡特尔行为。这再一次表明,加快我国反垄断法的出台,以对包括DVD专利权人联盟在内的涉嫌垄断或者限制竞争的行为进行有效抑制,已经刻不容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