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冲压模具设计》课程是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本文结合高职教育改革方向及要求,对该课程进行了项目化教学改革和实践探索。通过精选教学内容,创设学习情境,实施项目化教学方法,改革课程教学评价形式,经过观察实施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对专业的认知度和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关键词: 《冲压模具设计》 教学改革 实践探索
1.引言
模具工业是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来模具工业一直以较高的增长速度快速发展。随着模具工业的快速发展,制造企业对集模具工艺、模具设计、模具制造、模具维修等技能于一体的复合型人才需求大量增加,同时也对模具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而冲压模具设计是模具行业最基本、最重要的职业岗位之一。《冲压模具设计》课程是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课程建设与改革是专业建设与改革的核心,是高职教育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必须根据专业技术的发展,以课程体系和内容改革为重点和突破口,按照应用性,体现实用性、综合性和先进性。
2.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本课程选用几个典型的职业工作任务为项目,采用项目教学法,将模具设计理论课程的讲授与实践过程集中在一起完成。
2.1优化教学内容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应贴近工程实际,使学生具备中等复杂程度冲压件的工艺编制、模具设计、质量分析与控制等方面的能力。根据上述培养目标,可以对现有的教学内容进一步优化和调整:(1)从实用性出发做相应删减或压缩一些偏离专业培养目标的内容,如冲压板料的塑性变形原理、提高冲裁件精度方法、自动模设计及大型覆盖件为代表的非轴性对称曲面零件的冲压成形工艺及其冲模设计等;(2)增加必要的、实用性强的教学内容,如冲裁、弯曲、拉深三大基本冲压加工工艺及其模具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增加或扩充含有三大基本冲压工艺的中等复杂件的典型复合模具结构和级进模结构原理图,以满足复合模和多工位级进模日益广泛地应用于工业生产的需要;(3)增加冲压新技术、新工艺的前沿介绍。这样既突出了教学重点,又展示了教学内容的实用性,以学生能力的培养为教学目的,使学生在较少的学时内掌握冲压的基本原理、冲压工艺编制和冲模设计方法。
本学科内容主要包含三个方面:一是冲压板料的塑性变形原理及各种冲压加工工艺及特点。二是冲压加工设备类型、其结构组成及工作原理。三是各种冲压加工模具的结构、特点及工作原理,经考虑对教材内容侧重面及学时进行合理调整:冲压板料的塑性变形原理部分用极少的学时来讲;冲压价格设备类型、其结构组成及工作原理部分采用现场实训课的讲授方法,用少量的学时,通过学生在实验室拆卸冲压设备的方法,了解和掌握相应的知识;重点讲授各种冲压加工工艺及模具的结构、特点及工作原理。其中各种冲压加工工艺,如冲裁、弯曲、拉深的加工工艺打破教材的编排顺序,集中先讲完,然后阐述为完成各种冲压加工工艺所设计的冲压模具的工作原理,零部件组成及结构特点。期间增加实训课或实验课课时,综合完成一至两幅简单冲压模具的设计及加工,最后通过设计及加工简单冲压模具,安装在冲压设备上对板料进行试冲,加工出冲压制件,完成本学科的教学任务,达到学生完全掌握本课程内容,实现从设计计算到生产加工—即教学和生产顺利转变的过程,达到理论学习到实践动手能力完整统一的目的。
2.2项目任务的选取
项目的选取要考虑到实用性、与工厂实际工作的结合程度及所涉及知识的全面性。项目内容应多样化,难易程度应适中,让学生既能顺利完成,又能提高综合能力。通过走访模具企业及相关企业,咨询模具行业专家,对模具专业岗位需求进行分析,明确岗位工作任务,由岗位工作任务提炼出典型工作任务,由典型工作任务确定行动领域,由行动领域确定学习领域。学习领域中,以中等复杂程度的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冲压件为载体,创设学习情境,每个学习情境就是一个项目,共创设了五个学习情境,每个学习情境又分为四个子情境。课程学习情境设计如表1所示:
表1 学习情境设计
以冲裁模具设计为例,通过企业调研,选择真实案例“排气管法兰”作为载体,对其进行产品工艺性分析——冲压工艺方案确定——冲压工艺参数计算——冲压模具结构设计——模具零件结构设计——绘制总装图和零件图——加工制造零件——装配模具——试模生产产品,完成这一完整的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过程。按照工作过程分解工作项目,教学以技术应用与实际操作为重点,通过实际应用中出现的问题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
2.3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下达任务,学生完成任务”为主线,在教师的主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习积极性。教学中运用任务驱动法、理实一体化等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技术、教学录像等教学手段,采用现场教学、课堂讨论、产学合一等方式,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推进工作项目的完成。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使学生带着真实的工作任务在探索中学习,按照“课前准备—情境导入—目标分析、提出任务—小组讨论—归纳学习—课内任务,探索实践—课堂总结,任务布置—教师点评”的过程开展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课堂讨论学习。各小组的任务参数各不相同,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任务完成后,各小组将结论在课堂内进行展示汇报,接受教师和同学的点评,并通过小组成员互评和教师评判,获得最终实践成绩。在整个过程中,学生作为主体,通过设计的完成不断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由于设计的工作任务覆盖冲压模具课程教学内容,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掌握相关教学内容,提高知识综合应用能力,培养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树立严谨的工作态度。
3.课程评价和课程考核形式
3.1课程评价
为了建立本课程的开放式、全过程的评价体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全面掌握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动态,总结和发现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两个环节中的经验和问题,依据人才培养目标及本课程所承当的任务,制订本教学评价方案。
评价原则:重视学生完成项目任务过程及结果的评价,结合工作任务、项目分析、讲解操作和专业能力考查等手段,突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评价与考核。建议在教学中任务模块进行评分,课程最后进行综合模块的考核;注重课程最后的综合评价,应用实例分析与项目总结评估,考核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力,着重强调考核学生对本课程相关的综合职业能力及水平。
3.2课程考核形式
传统的考核形式为总成绩由平时成绩和理论考试成绩两部分组成。理论考试主要是注重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高职高专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动手能力的培养,显然这种考核形式并不能体现这一培养目标。因此,本课程的考试形式做了一定的改革,具体课程考核形式如表2所示:
表2 课程考核形式
4.结语
冲压模具设计课程在模具专业高职人才培养过程中具有核心地位。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从岗位能力的要求出发,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创设了五个教学情境,四个典型冲压件的案例。通过对实施效果的观察,以上针对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措施较好地提高学生的专业认知度和学习兴趣,形成一致性和连贯性的专业学习,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张侠.高职高专冲压模具设计教学改革探讨.科技向导,2012(18).
[2]朱正才.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3]刘建潮.冲压模具设计学习领域课程教学改革探讨.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4).
基金项目: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教学基本建设项目:基于任务驱动的《冲压模具设计》项目化教学改革与实践
关键词: 《冲压模具设计》 教学改革 实践探索
1.引言
模具工业是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来模具工业一直以较高的增长速度快速发展。随着模具工业的快速发展,制造企业对集模具工艺、模具设计、模具制造、模具维修等技能于一体的复合型人才需求大量增加,同时也对模具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而冲压模具设计是模具行业最基本、最重要的职业岗位之一。《冲压模具设计》课程是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课程建设与改革是专业建设与改革的核心,是高职教育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必须根据专业技术的发展,以课程体系和内容改革为重点和突破口,按照应用性,体现实用性、综合性和先进性。
2.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本课程选用几个典型的职业工作任务为项目,采用项目教学法,将模具设计理论课程的讲授与实践过程集中在一起完成。
2.1优化教学内容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应贴近工程实际,使学生具备中等复杂程度冲压件的工艺编制、模具设计、质量分析与控制等方面的能力。根据上述培养目标,可以对现有的教学内容进一步优化和调整:(1)从实用性出发做相应删减或压缩一些偏离专业培养目标的内容,如冲压板料的塑性变形原理、提高冲裁件精度方法、自动模设计及大型覆盖件为代表的非轴性对称曲面零件的冲压成形工艺及其冲模设计等;(2)增加必要的、实用性强的教学内容,如冲裁、弯曲、拉深三大基本冲压加工工艺及其模具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增加或扩充含有三大基本冲压工艺的中等复杂件的典型复合模具结构和级进模结构原理图,以满足复合模和多工位级进模日益广泛地应用于工业生产的需要;(3)增加冲压新技术、新工艺的前沿介绍。这样既突出了教学重点,又展示了教学内容的实用性,以学生能力的培养为教学目的,使学生在较少的学时内掌握冲压的基本原理、冲压工艺编制和冲模设计方法。
本学科内容主要包含三个方面:一是冲压板料的塑性变形原理及各种冲压加工工艺及特点。二是冲压加工设备类型、其结构组成及工作原理。三是各种冲压加工模具的结构、特点及工作原理,经考虑对教材内容侧重面及学时进行合理调整:冲压板料的塑性变形原理部分用极少的学时来讲;冲压价格设备类型、其结构组成及工作原理部分采用现场实训课的讲授方法,用少量的学时,通过学生在实验室拆卸冲压设备的方法,了解和掌握相应的知识;重点讲授各种冲压加工工艺及模具的结构、特点及工作原理。其中各种冲压加工工艺,如冲裁、弯曲、拉深的加工工艺打破教材的编排顺序,集中先讲完,然后阐述为完成各种冲压加工工艺所设计的冲压模具的工作原理,零部件组成及结构特点。期间增加实训课或实验课课时,综合完成一至两幅简单冲压模具的设计及加工,最后通过设计及加工简单冲压模具,安装在冲压设备上对板料进行试冲,加工出冲压制件,完成本学科的教学任务,达到学生完全掌握本课程内容,实现从设计计算到生产加工—即教学和生产顺利转变的过程,达到理论学习到实践动手能力完整统一的目的。
2.2项目任务的选取
项目的选取要考虑到实用性、与工厂实际工作的结合程度及所涉及知识的全面性。项目内容应多样化,难易程度应适中,让学生既能顺利完成,又能提高综合能力。通过走访模具企业及相关企业,咨询模具行业专家,对模具专业岗位需求进行分析,明确岗位工作任务,由岗位工作任务提炼出典型工作任务,由典型工作任务确定行动领域,由行动领域确定学习领域。学习领域中,以中等复杂程度的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冲压件为载体,创设学习情境,每个学习情境就是一个项目,共创设了五个学习情境,每个学习情境又分为四个子情境。课程学习情境设计如表1所示:
表1 学习情境设计
以冲裁模具设计为例,通过企业调研,选择真实案例“排气管法兰”作为载体,对其进行产品工艺性分析——冲压工艺方案确定——冲压工艺参数计算——冲压模具结构设计——模具零件结构设计——绘制总装图和零件图——加工制造零件——装配模具——试模生产产品,完成这一完整的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过程。按照工作过程分解工作项目,教学以技术应用与实际操作为重点,通过实际应用中出现的问题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
2.3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下达任务,学生完成任务”为主线,在教师的主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习积极性。教学中运用任务驱动法、理实一体化等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技术、教学录像等教学手段,采用现场教学、课堂讨论、产学合一等方式,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推进工作项目的完成。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使学生带着真实的工作任务在探索中学习,按照“课前准备—情境导入—目标分析、提出任务—小组讨论—归纳学习—课内任务,探索实践—课堂总结,任务布置—教师点评”的过程开展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课堂讨论学习。各小组的任务参数各不相同,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任务完成后,各小组将结论在课堂内进行展示汇报,接受教师和同学的点评,并通过小组成员互评和教师评判,获得最终实践成绩。在整个过程中,学生作为主体,通过设计的完成不断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由于设计的工作任务覆盖冲压模具课程教学内容,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掌握相关教学内容,提高知识综合应用能力,培养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树立严谨的工作态度。
3.课程评价和课程考核形式
3.1课程评价
为了建立本课程的开放式、全过程的评价体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全面掌握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动态,总结和发现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两个环节中的经验和问题,依据人才培养目标及本课程所承当的任务,制订本教学评价方案。
评价原则:重视学生完成项目任务过程及结果的评价,结合工作任务、项目分析、讲解操作和专业能力考查等手段,突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评价与考核。建议在教学中任务模块进行评分,课程最后进行综合模块的考核;注重课程最后的综合评价,应用实例分析与项目总结评估,考核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力,着重强调考核学生对本课程相关的综合职业能力及水平。
3.2课程考核形式
传统的考核形式为总成绩由平时成绩和理论考试成绩两部分组成。理论考试主要是注重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高职高专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动手能力的培养,显然这种考核形式并不能体现这一培养目标。因此,本课程的考试形式做了一定的改革,具体课程考核形式如表2所示:
表2 课程考核形式
4.结语
冲压模具设计课程在模具专业高职人才培养过程中具有核心地位。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从岗位能力的要求出发,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创设了五个教学情境,四个典型冲压件的案例。通过对实施效果的观察,以上针对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措施较好地提高学生的专业认知度和学习兴趣,形成一致性和连贯性的专业学习,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张侠.高职高专冲压模具设计教学改革探讨.科技向导,2012(18).
[2]朱正才.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3]刘建潮.冲压模具设计学习领域课程教学改革探讨.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4).
基金项目: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教学基本建设项目:基于任务驱动的《冲压模具设计》项目化教学改革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