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审题”就是审清题意,其一是弄清题目内容,其二是理解题目列举的数量关系。所以“审题”是解题的前提和依据,是正确解题的根本保证,不认真审题就无法进行分析推理。在实际教学中,我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
一、学会读题——审题的前提
读题是培养审题能力的第一步,通过读题,使学生明白题意,正确地找出条件和问题,对条件与条件,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有一个总括的了解,为进一步思考做准备。要求学生必须认真、仔细、全面地、逐字逐句、逐符号地默读题,要学会边读边思考。通过读题找出关键字、词语。通过读题来理解题意,掌握题中所叙述事物的发展过程和结果,通过读题弄清题中的已知条件和所示问题是什么。教师在读中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对形式和要求做出明确的规定,如大声读、轻声读、默读、读通句子、不漏字、不添字等。小学生对于题目含义的理解往往是表面的,浅层的,对于一些比较关键的词语,学生不能抓住,这就造成了理解上的偏差及错误。例如:上学期期末测试有这样一道题:“有260名学生去郊游,一辆大客车限乘45人,再调5辆这样的车够吗?”结果,大约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在阅读时没有留意到这个“再”字,只用45×5,得出的结论正好和正确答案相反。针对这一情况,我引导学生在读题时,自己把认为比较关键的词语找出来,做个标记,这样一来,学生读题格外认真,并且逐渐在读中领悟了很多词语的意思。
二、运用画图——审题的策略
画,是为了弄清关系。在读的过程中让学生用自己习惯的符号来标示“比”、“多”、“少”这些关键词语,如:“——”、“∽∽∽”、“△△△”和“……”等都可以。明确题中哪些是已知条件,有几个;哪些是问题,有几个,还应该注意挖掘出题目中“隐含的条件是哪些……同时还可以借用一些小帮手,例如线段图、示意图等,把抽象的语句通过画图形象化,这样就有利于帮助学生进行思考。例如:作业中曾出现这样一道题目:把0.8、1.2、6.7、1.3、0.5、4.6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题目中小数点和顿号特别容易混淆,学生会将数看岔开来,因此在写类似这样题目时,可以要求学生将每一个小数都给圈一圈后再填,以减少错误的机率。这种要求学生在审题时经常利用各种符号,把重要的、已知的、未知的、易混的地方划出来,以读代审,边读边画,圈出题目中重点字句,为正确解题走出了坚实的一步。学生在圈读时给题目中不同条件作明显标记,弄清了题目中的数量关系,以达到审题的目的。
三、情节复述——审题的途径
述,就是复述题意,进入情境,用自己的话复述题意,能促进学生进一步分析清楚应用题的情节,使题目内容转化为鲜明的表象,让学生真正进入角色。如“小明家养了35只鸡,28只鸭,如果每只鸡一年可以产13千克蛋,每只鸭一年可以产12千克蛋。这些鸡、鸭一年一共可以产多少千克蛋?”学生若能这样复述:“小明家养了35只鸡,每只鸡一年能产13千克蛋,还养了28只鸭,每只鸭一年可产12千克蛋。小明家养的这些鸡和鸭一年总共能产多少千克蛋?”这就说明学生对题意已真正完整地理解了。这里的述,是要求学生会说,学生通过读题推敲后,要学会用自己的语言将题意能够重述出来,在审题中,不管学生审题正确与否,都要培养学生说理的习惯,要养成想说、会说、敢说的精神。通过说,学生间可以相互取长补短,可以争论探讨,可以去伪存真,在思辨中加深理解,提高审题技巧。复述题意能准确地反映出学生对题意的理解程度,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从而提高审题能力。
四、善于思考——审题的关键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数学学习的本质,是数学思维活动的过程。因此,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任务。“想”,即思考,就是分析题中的数值特征和运算间的联系,联想到有关运算定律、运算性质,然后进行运算。有时候,根据数据特点,通过“想”将原式结构进行分解、组合等,达到简算。计算题的审题教学,特别要注重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习惯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这样,才能使学生对计算题算得正确、迅速。应用题的审题教学,在弄清每个条件时,可以让学生谈谈自己是怎样想的。这样做,一方面使学生明白了题意及数量之间的关系,同时也在启发学生动手动脑。我还习惯于提问,相邻的两个条件有无联系,它和问题有无直接关系。最后我还要询问能否看出整个应用题由哪几个简单应用题组成的。
五、灵活解题——审题的目的
在数学练习中,要认真审题,细致观察,对解题起关键作用的隐含条件要有挖掘的能力。学会从条件到结论或从结论到条件的正逆两种分析方法。对一个数学题,首先要能判断它是属于哪个范围的题目,涉及到哪些概念、规律或计算公式。在解题过程中尽量要学会数学语言、数学符号的运用。不同的题目类型有不同的答题技巧和答题要求。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加强对各种类型题目的分析,教给学生方法和技巧,并让学生严格按要求书写答题。无论做什么题首先要求学生书写整洁,禁止在作业或试卷上乱涂乱画,要让学生达到这个要求非常不容易,教师要经常亲自检查学生的作业,及时做出评价,对做得好的学生给予适当的奖励或表扬。其次要按照思考出的答题方法专心书写,不能三心二意。不同的题目要按照不同的要求去做,做笔算时要在算式的下面列竖式,横线要用尺子画;做应用题时算式要按先后顺序列式,答案写在算式的下面或后面等,这些要求教师要在平时的教学中严格规定,促进学生的习惯养成。还要让学生答题时要计算准确,避免把题目中的数抄错
学习数学,是需要用知识去解决数学问题的,对于普遍存在的审题习惯差的问题,是需要去关注与解决的。因为正确的审题习惯也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有了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才能够获得成功。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这要通过长时间的训练。需要老师、家长和学生的共同努力。
【作者单位:昆山市裕元实验学校 江苏】
一、学会读题——审题的前提
读题是培养审题能力的第一步,通过读题,使学生明白题意,正确地找出条件和问题,对条件与条件,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有一个总括的了解,为进一步思考做准备。要求学生必须认真、仔细、全面地、逐字逐句、逐符号地默读题,要学会边读边思考。通过读题找出关键字、词语。通过读题来理解题意,掌握题中所叙述事物的发展过程和结果,通过读题弄清题中的已知条件和所示问题是什么。教师在读中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对形式和要求做出明确的规定,如大声读、轻声读、默读、读通句子、不漏字、不添字等。小学生对于题目含义的理解往往是表面的,浅层的,对于一些比较关键的词语,学生不能抓住,这就造成了理解上的偏差及错误。例如:上学期期末测试有这样一道题:“有260名学生去郊游,一辆大客车限乘45人,再调5辆这样的车够吗?”结果,大约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在阅读时没有留意到这个“再”字,只用45×5,得出的结论正好和正确答案相反。针对这一情况,我引导学生在读题时,自己把认为比较关键的词语找出来,做个标记,这样一来,学生读题格外认真,并且逐渐在读中领悟了很多词语的意思。
二、运用画图——审题的策略
画,是为了弄清关系。在读的过程中让学生用自己习惯的符号来标示“比”、“多”、“少”这些关键词语,如:“——”、“∽∽∽”、“△△△”和“……”等都可以。明确题中哪些是已知条件,有几个;哪些是问题,有几个,还应该注意挖掘出题目中“隐含的条件是哪些……同时还可以借用一些小帮手,例如线段图、示意图等,把抽象的语句通过画图形象化,这样就有利于帮助学生进行思考。例如:作业中曾出现这样一道题目:把0.8、1.2、6.7、1.3、0.5、4.6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题目中小数点和顿号特别容易混淆,学生会将数看岔开来,因此在写类似这样题目时,可以要求学生将每一个小数都给圈一圈后再填,以减少错误的机率。这种要求学生在审题时经常利用各种符号,把重要的、已知的、未知的、易混的地方划出来,以读代审,边读边画,圈出题目中重点字句,为正确解题走出了坚实的一步。学生在圈读时给题目中不同条件作明显标记,弄清了题目中的数量关系,以达到审题的目的。
三、情节复述——审题的途径
述,就是复述题意,进入情境,用自己的话复述题意,能促进学生进一步分析清楚应用题的情节,使题目内容转化为鲜明的表象,让学生真正进入角色。如“小明家养了35只鸡,28只鸭,如果每只鸡一年可以产13千克蛋,每只鸭一年可以产12千克蛋。这些鸡、鸭一年一共可以产多少千克蛋?”学生若能这样复述:“小明家养了35只鸡,每只鸡一年能产13千克蛋,还养了28只鸭,每只鸭一年可产12千克蛋。小明家养的这些鸡和鸭一年总共能产多少千克蛋?”这就说明学生对题意已真正完整地理解了。这里的述,是要求学生会说,学生通过读题推敲后,要学会用自己的语言将题意能够重述出来,在审题中,不管学生审题正确与否,都要培养学生说理的习惯,要养成想说、会说、敢说的精神。通过说,学生间可以相互取长补短,可以争论探讨,可以去伪存真,在思辨中加深理解,提高审题技巧。复述题意能准确地反映出学生对题意的理解程度,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从而提高审题能力。
四、善于思考——审题的关键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数学学习的本质,是数学思维活动的过程。因此,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任务。“想”,即思考,就是分析题中的数值特征和运算间的联系,联想到有关运算定律、运算性质,然后进行运算。有时候,根据数据特点,通过“想”将原式结构进行分解、组合等,达到简算。计算题的审题教学,特别要注重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习惯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这样,才能使学生对计算题算得正确、迅速。应用题的审题教学,在弄清每个条件时,可以让学生谈谈自己是怎样想的。这样做,一方面使学生明白了题意及数量之间的关系,同时也在启发学生动手动脑。我还习惯于提问,相邻的两个条件有无联系,它和问题有无直接关系。最后我还要询问能否看出整个应用题由哪几个简单应用题组成的。
五、灵活解题——审题的目的
在数学练习中,要认真审题,细致观察,对解题起关键作用的隐含条件要有挖掘的能力。学会从条件到结论或从结论到条件的正逆两种分析方法。对一个数学题,首先要能判断它是属于哪个范围的题目,涉及到哪些概念、规律或计算公式。在解题过程中尽量要学会数学语言、数学符号的运用。不同的题目类型有不同的答题技巧和答题要求。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加强对各种类型题目的分析,教给学生方法和技巧,并让学生严格按要求书写答题。无论做什么题首先要求学生书写整洁,禁止在作业或试卷上乱涂乱画,要让学生达到这个要求非常不容易,教师要经常亲自检查学生的作业,及时做出评价,对做得好的学生给予适当的奖励或表扬。其次要按照思考出的答题方法专心书写,不能三心二意。不同的题目要按照不同的要求去做,做笔算时要在算式的下面列竖式,横线要用尺子画;做应用题时算式要按先后顺序列式,答案写在算式的下面或后面等,这些要求教师要在平时的教学中严格规定,促进学生的习惯养成。还要让学生答题时要计算准确,避免把题目中的数抄错
学习数学,是需要用知识去解决数学问题的,对于普遍存在的审题习惯差的问题,是需要去关注与解决的。因为正确的审题习惯也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有了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才能够获得成功。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这要通过长时间的训练。需要老师、家长和学生的共同努力。
【作者单位:昆山市裕元实验学校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