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理解、积累、表达是语言训练的三个维度,其中,语言表达是重点。那么,教师在课堂上到底如何进行语言训练呢?这是个实际操作的问题,也直接关系到有效语文课堂的实现。以下我结合自己的实践,谈谈阅读教学中几种语言训练的方式。
一、说话训练,代替教师分析讲解
因为表达训练是语言训练的重点,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应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说话、写话的机会,让学生在语言表达训练中学习语言。
一位老师上《蒲公英》一课,教到“嘱咐”这个词,她没有讲解这个词是什么意思,甚至没有提问学生,她只是让学生说说:“你每天上学时,妈妈常对你说些什么?”学生有自己的亲身体验,争相说自己上学出门时(或到校门口时)妈妈不厌其烦地关照自己的话。这时教师再引导:“这是妈妈对我们的嘱咐,我们一定要牢记心上。谁能用上‘嘱咐’一词来说说这样的情景?”从以上教学片段中可以看出,教师用说话训练来代替对“嘱咐”这个词的解释,更生动形象地使学生理解了词语,锻炼了学生说话的能力,最后还引导学生进行表达,环环紧扣,训练扎实有效。
二、写话训练,感悟文本深刻意蕴
强调语言训练,并不是否定对文本的感悟。相反,如果能把感悟文本和语言训练巧妙结合起来,将会大大提高语文课堂的效率。
《姥姥的剪纸》一文中,姥姥通过给在外求学的孙儿寄窗花,来表达对孙儿的思念。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姥姥的这份亲情,这份牵挂,我在学生理解姥姥所寄剪纸的含义后,让学生以文中孙儿的身份给姥姥写一封信:姥姥用剪纸表达了这份浓浓的亲情,我又该怎样用书信的形式,用文字来表达对姥姥的思念呢?学生都很有兴致,用生动感人的语句,叙述了和姥姥相处时的快乐,表达对姥姥的思念,对姥姥的养育之恩的感激……
又如教学《清平乐·村居》这首词,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文中老夫妇俩的恩爱,进而更好地感受这个山村普通家庭的天伦之乐,我设计了一次写话训练。我让学生仔细观察课文插图:老夫妇俩在干什么?他们亲亲热热地会说些什么呢?引导学生从老夫妇俩对孩子的评价,对以前美好时光的回忆,对未来的憧憬等方面,写出传神的对话,真正再现了一对恩爱幸福的夫妇的形象。
这样的写话训练,又何尝不是对文本的深入感悟呢?如果我们能把对文本的感悟和语言训练巧妙地结合起来,定会实现真正高效的语文课堂。
三、模仿训练,学习特殊语言形式
曾听到一位低年级老师教浙教版《称赞》一课,老师教到“板凳一个比一个好”这句时,随即出示填空“一( )比一( )( )”,请学生模仿课文中的句子说话,学生说出了“鲜花一朵比一朵美”“树一棵比一棵高”“树苗一棵比一棵壮”等语句,这一特殊的语言形式得到了强化训练,比较到位。
苏教版课文《水》,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母亲用一把大锁锁住了水窖,也锁住了我们对水的渴望……”,理解这句话并不难,但细细品味,语言很有特色:“锁住水窖”是普通的语言形式,也是每个学生都会说都会写的,而“锁住了我们对水的渴望”这样的语言就不同了,“渴望”怎么能锁住呢?两个“锁住”连在一起,一下让这句话变得很有韵味,变得让人浮想联翩,变得艺术化了!我先让学生用心读读这句话,说说这句话读起来有什么感觉。然后,我再向学生出示一句:“2006年8月24日,世界男篮锦标赛最后一场小组赛上,王仕鹏在比赛最后一秒投出的三分球,划出一道漂亮的弧线,不偏不倚投进了对方的篮筐,把中国男篮投进了8强,也把全体中国球迷的心投进了欢乐的海洋……”让学生再次感受这种句子的魅力。最后,我让学生试着写写这样的句子。有学生写出了这样精彩的句子:“前几天,广西、贵州等地终于迎来了一场久违的降雨。这场喜雨,滋润了干旱已久的土地,也滋润了灾区人民的心田。”说明学生真正把这种独特的语言形式掌握了。
四、想象训练,填补文中情节空白
课文中作者出于布局谋篇的考虑,常有结构的跳跃,情节的空白,形象的省略……阅读教学中,有的老师善于利用文本空白和省略之处,引导学生想象,进行说话或写话训练。
如教学《“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课,一位老师为了让学生感悟“母亲一如既往地鼓励我”一句,出示了以下说话训练:“我写下第一篇日记时,母亲说 ;我发表第一篇作品时母亲说 ;我的作品不能发表,很沮丧时,母亲说 。”在这个说话训练中,学生通过想象,把母亲对我的鼓励用生动的语言具体化了,也对“一如既往”这个词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效果非常好。
再如《莫高窟》一课,文中描写“飞天”形象的一段:“壁画上的飞天,有的臂挎花篮,采摘鲜花;有的怀抱琵琶,轻拨银弦;有的倒悬身子,自天而降;有的彩带飘拂,满天遨游;有的舒展双臂,翩翩起舞……”教学时引导学生思考:省略号省略了什么内容?除了以上这些“飞天”的形象,还会有哪些形象?请学生展开想象,仿写几种“飞天”。学生的答案有“有的手握净瓶,挥洒圣水”“有的朱唇开启,轻吹洞箫”等等,是想象为语言训练插上了翅膀。
语言训练是语文教学的灵魂,是语文教学的“根”。没有了“根”的语文课是无本之木,学生的语文能力就得不到提高。让我们用语言训练留住语文教学的“根”,上出训练扎实的语文课!
作者简介: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八都小学教科室主任,小学高级教师,吴江区语文学科带头人。
一、说话训练,代替教师分析讲解
因为表达训练是语言训练的重点,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应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说话、写话的机会,让学生在语言表达训练中学习语言。
一位老师上《蒲公英》一课,教到“嘱咐”这个词,她没有讲解这个词是什么意思,甚至没有提问学生,她只是让学生说说:“你每天上学时,妈妈常对你说些什么?”学生有自己的亲身体验,争相说自己上学出门时(或到校门口时)妈妈不厌其烦地关照自己的话。这时教师再引导:“这是妈妈对我们的嘱咐,我们一定要牢记心上。谁能用上‘嘱咐’一词来说说这样的情景?”从以上教学片段中可以看出,教师用说话训练来代替对“嘱咐”这个词的解释,更生动形象地使学生理解了词语,锻炼了学生说话的能力,最后还引导学生进行表达,环环紧扣,训练扎实有效。
二、写话训练,感悟文本深刻意蕴
强调语言训练,并不是否定对文本的感悟。相反,如果能把感悟文本和语言训练巧妙结合起来,将会大大提高语文课堂的效率。
《姥姥的剪纸》一文中,姥姥通过给在外求学的孙儿寄窗花,来表达对孙儿的思念。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姥姥的这份亲情,这份牵挂,我在学生理解姥姥所寄剪纸的含义后,让学生以文中孙儿的身份给姥姥写一封信:姥姥用剪纸表达了这份浓浓的亲情,我又该怎样用书信的形式,用文字来表达对姥姥的思念呢?学生都很有兴致,用生动感人的语句,叙述了和姥姥相处时的快乐,表达对姥姥的思念,对姥姥的养育之恩的感激……
又如教学《清平乐·村居》这首词,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文中老夫妇俩的恩爱,进而更好地感受这个山村普通家庭的天伦之乐,我设计了一次写话训练。我让学生仔细观察课文插图:老夫妇俩在干什么?他们亲亲热热地会说些什么呢?引导学生从老夫妇俩对孩子的评价,对以前美好时光的回忆,对未来的憧憬等方面,写出传神的对话,真正再现了一对恩爱幸福的夫妇的形象。
这样的写话训练,又何尝不是对文本的深入感悟呢?如果我们能把对文本的感悟和语言训练巧妙地结合起来,定会实现真正高效的语文课堂。
三、模仿训练,学习特殊语言形式
曾听到一位低年级老师教浙教版《称赞》一课,老师教到“板凳一个比一个好”这句时,随即出示填空“一( )比一( )( )”,请学生模仿课文中的句子说话,学生说出了“鲜花一朵比一朵美”“树一棵比一棵高”“树苗一棵比一棵壮”等语句,这一特殊的语言形式得到了强化训练,比较到位。
苏教版课文《水》,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母亲用一把大锁锁住了水窖,也锁住了我们对水的渴望……”,理解这句话并不难,但细细品味,语言很有特色:“锁住水窖”是普通的语言形式,也是每个学生都会说都会写的,而“锁住了我们对水的渴望”这样的语言就不同了,“渴望”怎么能锁住呢?两个“锁住”连在一起,一下让这句话变得很有韵味,变得让人浮想联翩,变得艺术化了!我先让学生用心读读这句话,说说这句话读起来有什么感觉。然后,我再向学生出示一句:“2006年8月24日,世界男篮锦标赛最后一场小组赛上,王仕鹏在比赛最后一秒投出的三分球,划出一道漂亮的弧线,不偏不倚投进了对方的篮筐,把中国男篮投进了8强,也把全体中国球迷的心投进了欢乐的海洋……”让学生再次感受这种句子的魅力。最后,我让学生试着写写这样的句子。有学生写出了这样精彩的句子:“前几天,广西、贵州等地终于迎来了一场久违的降雨。这场喜雨,滋润了干旱已久的土地,也滋润了灾区人民的心田。”说明学生真正把这种独特的语言形式掌握了。
四、想象训练,填补文中情节空白
课文中作者出于布局谋篇的考虑,常有结构的跳跃,情节的空白,形象的省略……阅读教学中,有的老师善于利用文本空白和省略之处,引导学生想象,进行说话或写话训练。
如教学《“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课,一位老师为了让学生感悟“母亲一如既往地鼓励我”一句,出示了以下说话训练:“我写下第一篇日记时,母亲说 ;我发表第一篇作品时母亲说 ;我的作品不能发表,很沮丧时,母亲说 。”在这个说话训练中,学生通过想象,把母亲对我的鼓励用生动的语言具体化了,也对“一如既往”这个词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效果非常好。
再如《莫高窟》一课,文中描写“飞天”形象的一段:“壁画上的飞天,有的臂挎花篮,采摘鲜花;有的怀抱琵琶,轻拨银弦;有的倒悬身子,自天而降;有的彩带飘拂,满天遨游;有的舒展双臂,翩翩起舞……”教学时引导学生思考:省略号省略了什么内容?除了以上这些“飞天”的形象,还会有哪些形象?请学生展开想象,仿写几种“飞天”。学生的答案有“有的手握净瓶,挥洒圣水”“有的朱唇开启,轻吹洞箫”等等,是想象为语言训练插上了翅膀。
语言训练是语文教学的灵魂,是语文教学的“根”。没有了“根”的语文课是无本之木,学生的语文能力就得不到提高。让我们用语言训练留住语文教学的“根”,上出训练扎实的语文课!
作者简介: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八都小学教科室主任,小学高级教师,吴江区语文学科带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