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爱”是什么?爱是付出,爱是奉献,爱是一种难以言表的情怀。“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没有人会怀疑,“母爱”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爱”。而在一个人得成长历程中,最无法割舍的,也还是“母爱”。 母爱深沉而不张扬,平凡得让人熟视无睹。
小学语文第十一册习作二,要求学生以“母爱”为主题,通过具体真实的事例,歌颂母爱,表达对母爱的回报之心。教学中,我主要依托“营造爱的氛围”、“生成爱的共鸣”、“唤起爱的回忆”、“倡导爱的表白”四个场景,有步骤地对学生实施了习作指导。
一、创设情景,认识母爱
母爱之所以伟大,不在于她说过什么,而是那种“润物细无声”的关爱,不求回报,默默奉献。是因为体现在在点点滴滴的平常小事中,体现在母亲的一句话,一个动作,乃至一个眼神中。也正因为如此,人们往往会忽视这种爱的存在。尤其是对于小学生,在他们眼里,父母为他们所做的每一件事,仿佛都是天经地义的。这就要求教师通过适当的引导,让他们认识到这种无处不在的爱。生活中,母爱更多的表现为平淡无奇,但也有惊天地,泣鬼神的。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我用配乐朗诵的形式、满怀深情讲述鲜活的事例:子灏的父母生命的最后一刻,仍不忘保护自己的孩子,仍竭尽所能地让孩子的生命得以延续,这种“爱”,已超越了生命……我注意到,听了这个故事,几乎每个学生的眼圈都红了,有的甚至还发出了呜咽。这表明,这个事迹对孩子的心灵产生了剧烈的撞击,他们被这伟大的爱震撼了。这一教学环节,我们通过创设情景和适时的引导,再次唤起了学生心灵深处的母爱情结,唤起了他们对母爱的重新认识,唤起了他们对母爱油然而生的敬意。如果没有很好的氛围,学生是很难体会到这种“爱”的。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感受到了母爱的伟大,并在内心深处产生共鸣,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讲述事例,感悟母爱
如果说真实的故事仍不能激起学生心灵共鸣的话,那么,身边的事例,自己的亲身经历,足以唤醒学生沉睡的心了。生活不是平淡枯燥,而是我们缺少积极观察生活的态度。我们要学做生活的有心人,要善于捕捉自己内心每一次细腻、微妙的情绪和感情的波动。对本篇习作的指导,我设计的第二个教学环节是“生成爱的共鸣”。教学中,我让学生讲身边的故事,讲自己的故事,以此体会父母是如何关爱自己的。在交流发言中,一个学生红着眼睛诉说在一个冬天的晚上,她做着家庭作业,感到冷极了,就让妈妈先上床帮她捂被子。妈妈不顾自己纤弱的身体,不顾爸爸的反对,仍然到到她的床上把被窝捂得暖暖的。最后这个学生说她是含着眼泪睡觉的;另一个学生则泣不成声地说,有一次晚上,他感冒发了烧,妈妈急得团团转,顾不上吃饭,又是帮他量体温,又是熬鸡汤,顶着寒风去买药。那样子,比自己得了病还急。同学们讲述的时候,都十分投入。听得出,他们的感情是真挚的。他们所说的故事,也许比不上子灏的那么可歌可泣,但是他们的故事里所表达出的母爱,同样是真挚感人的。这种和风细雨、细致入微的母爱,他们分明已深切地感悟到了,母爱里融入了母亲的心血和汗水,融入了母亲为儿女默默无闻的奉献。母爱就是一曲不尽的感人乐章。
三、倾诉真情,告慰母爱
体验了母爱的无私、伟大,如何来表达对母爱的回报之心?我们首先让学生按照习作要求,回家后向爸爸、妈妈说声“我爱你。”在组织他们交流时,好多学生说他们开始时不好意思说这句话,感到这样说太直白,说不出口。后来调整了方式,抓住了适当的时机才完成“任务”:有的说是在妈妈耳边轻轻说的,有的说是乘妈妈心情高兴的时候说的,有的说是憋足了气、鼓足了劲说的,还有的学生说因为父母不在身边,是写信对爸爸妈妈说的,妈妈回信说“没事干”,但他仿佛看到了妈妈回信时挂在脸上的笑意。我们对学生的发言一一表示赞赏和鼓励,并让他们回顾爸爸妈妈在听到这句话后的反应,总结出爸爸妈妈为他们付出了那么多,但只要听到这么一句话就十分满足了,由此更深入地体会到母爱的伟大。接着我们继续引导学生懂得赞颂母爱,回报母爱不应只停留在口头上,还应体现在实际行动上。问他们在行动上该怎么做?这一次,学生的回答更热烈:有的说要好好学习,以优异的学习成绩来回报父母的爱,有的说在家要多做点家务,为爸爸妈妈减轻负担,有的说,在妈妈生日那天,要用积攒下来的钱给她买一个大大的蛋糕……此时的学生,群情激昂,他们的每一句话,都是真情的流露。我再乘势引导,对母爱的回报要真正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习作时,也要通过具体的事例来表达清楚。
四、师生互动,抒写母爱
在本次习作指导中,教师自始至终扮演了一个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参与者的角色,与学生一起认识母爱,感悟母爱,歌颂母爱,较充分地体现了生态课堂的教学理念。教学中,既有教师动情的讲述,又有学生真情的告白;既有学生个体的独立体验,又有小组合作的集体感悟;既有感人的情景渲染,又有朴素的实例描述。我们应注重师生互动,只有师生之间拥有心灵沟通的桥梁,才能深刻地去体会母爱的伟大与深沉。
指导中,教师在引导学生说好的同时,又要求他们能写得清楚、明白,要能够把意思表达清楚。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的,我先让学生把自己在课堂交流中的话原原本本地写下来,再组织学生以小组的方式进行互改,最后通过全班交流,完成习作草稿。这样,在把口头语言转化为书面语言的过程中,点燃学生的情感世界,学生在理性上体验了母爱的伟大,感悟了母爱的无私。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次习作指导,学生感受到的不仅仅是无私奉献的母爱,更重要的是受到了一次正确人生观、世界观的洗礼。他们在“营造爱的氛围”、“生成爱的共鸣”、“唤起爱的回忆”、“倡导爱的表白”四个场景中,自然而然地激起了他们感悟母爱的涟漪,从而激发学生急于表达的欲望。
小学语文第十一册习作二,要求学生以“母爱”为主题,通过具体真实的事例,歌颂母爱,表达对母爱的回报之心。教学中,我主要依托“营造爱的氛围”、“生成爱的共鸣”、“唤起爱的回忆”、“倡导爱的表白”四个场景,有步骤地对学生实施了习作指导。
一、创设情景,认识母爱
母爱之所以伟大,不在于她说过什么,而是那种“润物细无声”的关爱,不求回报,默默奉献。是因为体现在在点点滴滴的平常小事中,体现在母亲的一句话,一个动作,乃至一个眼神中。也正因为如此,人们往往会忽视这种爱的存在。尤其是对于小学生,在他们眼里,父母为他们所做的每一件事,仿佛都是天经地义的。这就要求教师通过适当的引导,让他们认识到这种无处不在的爱。生活中,母爱更多的表现为平淡无奇,但也有惊天地,泣鬼神的。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我用配乐朗诵的形式、满怀深情讲述鲜活的事例:子灏的父母生命的最后一刻,仍不忘保护自己的孩子,仍竭尽所能地让孩子的生命得以延续,这种“爱”,已超越了生命……我注意到,听了这个故事,几乎每个学生的眼圈都红了,有的甚至还发出了呜咽。这表明,这个事迹对孩子的心灵产生了剧烈的撞击,他们被这伟大的爱震撼了。这一教学环节,我们通过创设情景和适时的引导,再次唤起了学生心灵深处的母爱情结,唤起了他们对母爱的重新认识,唤起了他们对母爱油然而生的敬意。如果没有很好的氛围,学生是很难体会到这种“爱”的。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感受到了母爱的伟大,并在内心深处产生共鸣,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讲述事例,感悟母爱
如果说真实的故事仍不能激起学生心灵共鸣的话,那么,身边的事例,自己的亲身经历,足以唤醒学生沉睡的心了。生活不是平淡枯燥,而是我们缺少积极观察生活的态度。我们要学做生活的有心人,要善于捕捉自己内心每一次细腻、微妙的情绪和感情的波动。对本篇习作的指导,我设计的第二个教学环节是“生成爱的共鸣”。教学中,我让学生讲身边的故事,讲自己的故事,以此体会父母是如何关爱自己的。在交流发言中,一个学生红着眼睛诉说在一个冬天的晚上,她做着家庭作业,感到冷极了,就让妈妈先上床帮她捂被子。妈妈不顾自己纤弱的身体,不顾爸爸的反对,仍然到到她的床上把被窝捂得暖暖的。最后这个学生说她是含着眼泪睡觉的;另一个学生则泣不成声地说,有一次晚上,他感冒发了烧,妈妈急得团团转,顾不上吃饭,又是帮他量体温,又是熬鸡汤,顶着寒风去买药。那样子,比自己得了病还急。同学们讲述的时候,都十分投入。听得出,他们的感情是真挚的。他们所说的故事,也许比不上子灏的那么可歌可泣,但是他们的故事里所表达出的母爱,同样是真挚感人的。这种和风细雨、细致入微的母爱,他们分明已深切地感悟到了,母爱里融入了母亲的心血和汗水,融入了母亲为儿女默默无闻的奉献。母爱就是一曲不尽的感人乐章。
三、倾诉真情,告慰母爱
体验了母爱的无私、伟大,如何来表达对母爱的回报之心?我们首先让学生按照习作要求,回家后向爸爸、妈妈说声“我爱你。”在组织他们交流时,好多学生说他们开始时不好意思说这句话,感到这样说太直白,说不出口。后来调整了方式,抓住了适当的时机才完成“任务”:有的说是在妈妈耳边轻轻说的,有的说是乘妈妈心情高兴的时候说的,有的说是憋足了气、鼓足了劲说的,还有的学生说因为父母不在身边,是写信对爸爸妈妈说的,妈妈回信说“没事干”,但他仿佛看到了妈妈回信时挂在脸上的笑意。我们对学生的发言一一表示赞赏和鼓励,并让他们回顾爸爸妈妈在听到这句话后的反应,总结出爸爸妈妈为他们付出了那么多,但只要听到这么一句话就十分满足了,由此更深入地体会到母爱的伟大。接着我们继续引导学生懂得赞颂母爱,回报母爱不应只停留在口头上,还应体现在实际行动上。问他们在行动上该怎么做?这一次,学生的回答更热烈:有的说要好好学习,以优异的学习成绩来回报父母的爱,有的说在家要多做点家务,为爸爸妈妈减轻负担,有的说,在妈妈生日那天,要用积攒下来的钱给她买一个大大的蛋糕……此时的学生,群情激昂,他们的每一句话,都是真情的流露。我再乘势引导,对母爱的回报要真正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习作时,也要通过具体的事例来表达清楚。
四、师生互动,抒写母爱
在本次习作指导中,教师自始至终扮演了一个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参与者的角色,与学生一起认识母爱,感悟母爱,歌颂母爱,较充分地体现了生态课堂的教学理念。教学中,既有教师动情的讲述,又有学生真情的告白;既有学生个体的独立体验,又有小组合作的集体感悟;既有感人的情景渲染,又有朴素的实例描述。我们应注重师生互动,只有师生之间拥有心灵沟通的桥梁,才能深刻地去体会母爱的伟大与深沉。
指导中,教师在引导学生说好的同时,又要求他们能写得清楚、明白,要能够把意思表达清楚。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的,我先让学生把自己在课堂交流中的话原原本本地写下来,再组织学生以小组的方式进行互改,最后通过全班交流,完成习作草稿。这样,在把口头语言转化为书面语言的过程中,点燃学生的情感世界,学生在理性上体验了母爱的伟大,感悟了母爱的无私。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次习作指导,学生感受到的不仅仅是无私奉献的母爱,更重要的是受到了一次正确人生观、世界观的洗礼。他们在“营造爱的氛围”、“生成爱的共鸣”、“唤起爱的回忆”、“倡导爱的表白”四个场景中,自然而然地激起了他们感悟母爱的涟漪,从而激发学生急于表达的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