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探讨影响肝细胞癌肝切除术后预后因素,为进一步治疗及判断预后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年10月至1998年10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手术切除的230例HCC病人资料.对可能影响预后的各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逐步回归法将可能对预后有影响的指标,依次引入Cox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全组1、3、5年复发率分别为35.2%、52.1%、62.4%;总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9.1%、
【机 构】
:
100021,北京市,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腹部外科,100021,北京市,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腹部外科,100021,北京市,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肿瘤医院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影响肝细胞癌肝切除术后预后因素,为进一步治疗及判断预后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年10月至1998年10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手术切除的230例HCC病人资料.对可能影响预后的各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逐步回归法将可能对预后有影响的指标,依次引入Cox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全组1、3、5年复发率分别为35.2%、52.1%、62.4%;总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9.1%、53.7%、40.2%.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最大直径是否≥5 cm、有无脉管瘤栓、术前AST、肝被膜受侵、肿瘤切缘为影响对肿瘤复发和无瘤生存率有影响(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脉管瘤栓、术前AST升高、肿瘤切缘、肝被膜受侵及肿瘤最大直径依次为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结论肝细胞癌的预后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 脉管瘤栓、术前AST升高、肿瘤最大直径及肝被膜受侵是影响预后的最主要因素.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是提高肝癌病人生存率的重要途径,对存在预后不良因素的病人,应加强术后随诊,及时发现术后复发和转移。
其他文献
自1963年Starzl成功施行第一例人肝移植以来,肝移植作为各种原因导致的终末期肝功能衰竭病人的有效治疗方法,已在世界各地广泛开展.由于技术原因早期肝移植病人并发症及死亡率较高,第一次3例肝移植病人术后最长存活了22 d.在此后的十余年中最早开展人肝移植的Colora大学肝移植病人1年死亡率超过50%[1].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外科技术的改进、器官保存技术的提高及新型免疫抑制剂的使用,肝移植
门静脉海绵样变(CTPV)是栓塞后的门静脉建立侧支循环的结果.近年来,随着影像技术,特别是彩超、MRI等用于检查腹部血管,本病的发现渐趋增多.然而,门静脉海绵样继发胆道出血同时合并下腔静脉血栓形成者,临床上却鲜有报道.本文报道1例CTPV继发胆道出血合并下腔静脉血栓形成病人,并结合这一病例对门静脉海绵样病变作一探讨。
腹腔镜胆囊切除(LC)术中的胆道损伤(BDI)只有不到半数能得到术中诊断[1,2].通过对某些异常现象的镜下仔细观察(即非影像学诊断),可检出LC术中的大部分BDI[2],但非影像学诊断常受到术者经验的限制.术中胆道造影(LIOC)对BDI的诊断具有确切的价值,但当胆囊管或肝外胆管离断之后,再施行LIOC往往是困难的。
肝包虫在西北牧区发病率较高,在生长过程中因发生破裂并导致的各种并发症是本病对人体的主要危害.自1990年2月至2004年2月我们共诊治28例因肝包虫破裂而收住的病人.现将其临床特点及外科治疗体会报道如下。
阻塞性黄疸最突出的并发症及术后死亡的主要原因是急性肾功能衰竭.目前认为急性肾功能衰竭与内毒素血症刺激机体产生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有关[1].本文初步探讨TNF-α致肾小球系膜细胞细胞损伤的可能机制。
引流肝脏的静脉血液除三支肝大静脉或称主肝静脉(major hepatic veins)外,还有一些直径相对较小的肝静脉直接注入下腔静脉,这些静脉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尾状叶肝静脉,二是引流肝右后叶血液的静脉,即肝后静脉,亦称肝右后下静脉(inferior right hepatic veins,IRHV)或肝右后静脉.这些肝小静脉变异较大,其中肝右后静脉直径常较粗大,位于肝的脏面肾压迹处,开口位置较
我院自2002年10月至2003年10月行腹腔镜下施行胆囊及胆总管切除、肝总管与空肠Roux-en-Y吻合术,治疗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复发性胆总管结石、胆总管慢性炎性狭窄等胆道疾病,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目前,常位肝移植是肝功能衰竭及先天性肝代谢疾病惟一成熟的治疗方法,但因具有操作复杂、花费昂贵、供体缺乏及病人常需终生免疫抑制等缺点,其临床应用受到极大的限制[1,2].近来,肝组织工程成为终末期肝病治疗的研究热点,并取得了显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