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汉字是汉文化最重要的载体,识字是一个人文化素质提高的第一步。因此,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如何将识字和阅读有机地结合起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在我们低年级的教学中,必须运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和手段进行识字和阅读教学,要善于吸引儿童学习的注意力,依据教材和儿童的实际调动儿童学习的积极性,使课堂教学生机勃勃,让学生们在课堂内外都能轻松愉快地识字和阅读。
一、多种识字途径,激发学习兴趣
识字教学要从内容、形式、方法等方面为儿童接受新知识提供方便。越是学龄初期,越要讲究教学方法的灵活多样,越要善于吸引儿童学习的注意力。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根据儿童和教材的实际情况,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尽可能把生字的第一印象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里。
(一)做游戏
兴趣是激发儿童从事学习的动力。游戏是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儿童喜欢模仿,喜欢重复,喜欢表现。教师在教学中要利用游戏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抽象文字符号的兴趣,不断采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来进行教学,如:摘苹果、找朋友、风车转转??将这些儿童学前生活中的游戏引入课堂,使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学前游戏的乐趣,对识字就会兴趣盎然。
(二)多媒体教学
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观看一个个充满神秘色彩的文字。如:先出一组象形字,这组字采用由实物图到象形字,再到现在的简化字,以逐渐演变的动画形式出现,富有动感的、生动有趣的画面一定会使学生产生神秘感,同时也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识字教学。实践证明,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识字教学,简化了思维过程,减轻了记忆的强度,促进了思维的正迁移,有利于培养良好的认知策略,激起学生去探索蕴含无穷奥秘和乐趣的汉字世界的欲望。
二、遵循记忆规律,提高识字效率
识字的关键是记忆。心理学研究表明,这一阶段的孩子共同的心理特征是:好动、好玩,不能长时间专注某一事物,喜欢接触形象的、具体的、有趣的东西,记忆力比较强,但易记也易忘。如果我们在教学中不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就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影响儿童学习的积极性。如果机械地读抄,孩子会感到厌烦。不仅学习效果不好,还影响了他们的发展。所以,在教学中我比较注重开发无意记忆在识字上的潜能,用听、讲、读的办法分阶段进行阅读识字。第一步是听后阅读,利用无意记忆熟悉汉字。第二步是利用有意记忆分批强化识字。第三步是先识后写,。逐步达到四会。实践证明,通过长时记忆来认识汉字,并且将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有机地结合起来,是一种减轻学生识字负担,提高识字效率的好办法。
三、听说起步,增强读书的乐趣
喜欢听故事和讲故事是孩子的天性,听故事、讲故事既可以丰富儿童的知识,又可以发展他们的语言。根据心理学的研究,儿童的语言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期在4—9岁。这一年阶段的儿童语言能力发展有很大的可塑性。如果花上几年的时间集中精力来攻克汉字,难免对儿童语言能力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因此,低年级语文教学必须妥善地解决好“认识汉字”和“学习语言”这一矛盾,使之相得益彰,互相促进。我们发现对刚入学的孩子采用听故事和讲故事的方法来组织教学,能够有效地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
(一)听故事
先反复听老师(或录音)讲故事,让孩子听懂故事内容,听熟故事语言。这样既丰富了孩子的知识,又能够培养他们的语感,还可以提高他们的听力和理解能力。
(二)讲故事
讲故事的过程就是训练学生说话的过程,也是孩子们吸收、内化规范的书面语言的过程,在课堂上,我尽量要求每个孩子都要学着讲,都要学会讲。
(三)读故事
故事昕熟了,能讲了,再来读课文。一边指读,一边认汉字,反复读几遍,在阅读活动中和生字反复见面,这样既可以帮助记忆生字,训练朗读,还有利于语言的内化。
四、读写结合。锻炼积累和运用的能力
识字本身不是目的,识字最直接的作用是学会阅读。早期阅读兴趣的培养,阅读习惯的形成是小学教育的关键。因此,必须把识字同阅读、写作联系起来做系统的教学。阅读是一个人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也是现代社会生活中一个人获得成功的基础。由于低年级的孩子有了一定的识字量,这为开展阅读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教学中,还要让孩子通过各种途径,接受各种信息,形成看、听、读一整套的养成性教育。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每天业余活动时间让学生去活动角自由选择读物阅读。根据班级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我在班级中设立了“图书角”,并购置很多孩子们爱看的绘本故事书籍。如《鼹鼠的故事》《绿野仙踪》《小绿狼》等等。利用阅读课和下午课前时间来读故事、讲故事、看故事。每天课间活动时间让学生去活动角自由选择读物阅读带回家读给父母听,这为学生营造了浓厚的读书氛围。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每周写三篇日记,把自己从书中和生活中获得的感受记录下来。经过一年多的坚持,每日读书成了很多学生的习惯,也在很大程度上对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和思维发展等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让孩子尽早阅读,在阅读中识字,不为识字而识字。阅读能够开阔孩子的识字范围和识字量。因此,作为教育者的我们应该意识到让学生尽早阅读,“寓识字于阅读之中”是最有效和最直接的方法。
一、多种识字途径,激发学习兴趣
识字教学要从内容、形式、方法等方面为儿童接受新知识提供方便。越是学龄初期,越要讲究教学方法的灵活多样,越要善于吸引儿童学习的注意力。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根据儿童和教材的实际情况,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尽可能把生字的第一印象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里。
(一)做游戏
兴趣是激发儿童从事学习的动力。游戏是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儿童喜欢模仿,喜欢重复,喜欢表现。教师在教学中要利用游戏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抽象文字符号的兴趣,不断采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来进行教学,如:摘苹果、找朋友、风车转转??将这些儿童学前生活中的游戏引入课堂,使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学前游戏的乐趣,对识字就会兴趣盎然。
(二)多媒体教学
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观看一个个充满神秘色彩的文字。如:先出一组象形字,这组字采用由实物图到象形字,再到现在的简化字,以逐渐演变的动画形式出现,富有动感的、生动有趣的画面一定会使学生产生神秘感,同时也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识字教学。实践证明,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识字教学,简化了思维过程,减轻了记忆的强度,促进了思维的正迁移,有利于培养良好的认知策略,激起学生去探索蕴含无穷奥秘和乐趣的汉字世界的欲望。
二、遵循记忆规律,提高识字效率
识字的关键是记忆。心理学研究表明,这一阶段的孩子共同的心理特征是:好动、好玩,不能长时间专注某一事物,喜欢接触形象的、具体的、有趣的东西,记忆力比较强,但易记也易忘。如果我们在教学中不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就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影响儿童学习的积极性。如果机械地读抄,孩子会感到厌烦。不仅学习效果不好,还影响了他们的发展。所以,在教学中我比较注重开发无意记忆在识字上的潜能,用听、讲、读的办法分阶段进行阅读识字。第一步是听后阅读,利用无意记忆熟悉汉字。第二步是利用有意记忆分批强化识字。第三步是先识后写,。逐步达到四会。实践证明,通过长时记忆来认识汉字,并且将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有机地结合起来,是一种减轻学生识字负担,提高识字效率的好办法。
三、听说起步,增强读书的乐趣
喜欢听故事和讲故事是孩子的天性,听故事、讲故事既可以丰富儿童的知识,又可以发展他们的语言。根据心理学的研究,儿童的语言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期在4—9岁。这一年阶段的儿童语言能力发展有很大的可塑性。如果花上几年的时间集中精力来攻克汉字,难免对儿童语言能力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因此,低年级语文教学必须妥善地解决好“认识汉字”和“学习语言”这一矛盾,使之相得益彰,互相促进。我们发现对刚入学的孩子采用听故事和讲故事的方法来组织教学,能够有效地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
(一)听故事
先反复听老师(或录音)讲故事,让孩子听懂故事内容,听熟故事语言。这样既丰富了孩子的知识,又能够培养他们的语感,还可以提高他们的听力和理解能力。
(二)讲故事
讲故事的过程就是训练学生说话的过程,也是孩子们吸收、内化规范的书面语言的过程,在课堂上,我尽量要求每个孩子都要学着讲,都要学会讲。
(三)读故事
故事昕熟了,能讲了,再来读课文。一边指读,一边认汉字,反复读几遍,在阅读活动中和生字反复见面,这样既可以帮助记忆生字,训练朗读,还有利于语言的内化。
四、读写结合。锻炼积累和运用的能力
识字本身不是目的,识字最直接的作用是学会阅读。早期阅读兴趣的培养,阅读习惯的形成是小学教育的关键。因此,必须把识字同阅读、写作联系起来做系统的教学。阅读是一个人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也是现代社会生活中一个人获得成功的基础。由于低年级的孩子有了一定的识字量,这为开展阅读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教学中,还要让孩子通过各种途径,接受各种信息,形成看、听、读一整套的养成性教育。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每天业余活动时间让学生去活动角自由选择读物阅读。根据班级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我在班级中设立了“图书角”,并购置很多孩子们爱看的绘本故事书籍。如《鼹鼠的故事》《绿野仙踪》《小绿狼》等等。利用阅读课和下午课前时间来读故事、讲故事、看故事。每天课间活动时间让学生去活动角自由选择读物阅读带回家读给父母听,这为学生营造了浓厚的读书氛围。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每周写三篇日记,把自己从书中和生活中获得的感受记录下来。经过一年多的坚持,每日读书成了很多学生的习惯,也在很大程度上对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和思维发展等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让孩子尽早阅读,在阅读中识字,不为识字而识字。阅读能够开阔孩子的识字范围和识字量。因此,作为教育者的我们应该意识到让学生尽早阅读,“寓识字于阅读之中”是最有效和最直接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