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日荷花别样红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gming_3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作者结合教学实践,认为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正确引导,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精选文题,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因势利导,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客观评价,鼓励学生的创新行为。
  关键词: 作文教学 新课改 创新意识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写作人才。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在新课改形势下,创新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
  一、正确引导,培养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得以激发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创造想象力的培养,创造想象是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和创造活动的必要条件。在作文教学中,我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正确引导、激发学生的创造想象能力。
  1.教育学生要敢于创新。传统作文教学中老师处于不可动摇的主宰地位,学生对于老师的话如同圣旨一般,不敢有半点违背。然而创新思维的培养必须先让学生认识人生价值,不应只服从于教师或书本。
  2.教育学生追求思维个性。教师给学生充分表达自由,但不能重复别人思想,要鼓励学生追求思维个性,说别人未说的。
  二、精选文题,激发创新欲望
  从前我们只讲“上作文课,作文讲评课”,“我布置,你写作”,这种一厢情愿的模式,压抑了学生的创作热情。只有来自写作的“物”和“意”的召唤,才是最有力的召唤,才能唤醒写作主体的创作欲望。创新作文教学,必须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在命题时,我们要尽量避免公式化、陈旧化,注意多样化,使命题努力做到新、奇、活、趣,难易适度,既贴近学生的生活,又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具有时代感、新气息。
  三、因势利导,培养创新能力
  作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必须建立创造性的课堂教学体系,通过多种形式的水平训练,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而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1.培养逆向思维能力。逆向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逆向思维用于写作,就是要从常规思维的反面去思考,从而写出新颖独特的作文。
  如我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写有争论性的作文,组织学生从问题的正反两方面展开广泛性的争论。
  2.培养发散性思维能力。发散性思维是一种不依常规寻求变异,从多方面寻求答案的思维方式,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1)同一题材多角度立意。引导学生对同一题材,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审视,确定不同的中心,从而写出具有不同立意的作文。例如:在指导学生根据“马路上的摩托车、电动车越来越多”这一现象进行写作时,可引导学生多角度立意。
  (2)变换主题,续写课文。教材中有部分课文蕴含深刻的道德教训和意味深长的告诫,学生学习后,想说的很多,针对这种情况,我充分满足学生的表达欲望,要求他们把心中的话编成故事写下来。如在教学完《狐狸和乌鸦》后,我让学生续编故事《肉被骗走后……》,引导学生敞开思维,多角度立意
  四、客观评价,鼓励创新行为
  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很强的导向性。
  1.多鼓励。教育心理学家认为,喜爱表扬是学生普遍的心理特征,赞扬和鼓励往往创造奇迹,因此在作文批改评讲中,必须注重鼓励,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他们的信心,让学生体会到进步的喜悦。在批阅作文时我一直采用“高分激励机制”,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写作兴趣,还十分注重批语的鼓励性,如“这几句话写得太精彩了!”“比喻运用真贴切。”“过渡巧妙极了!”等等。对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坚持以鼓励为主,先表扬其作文的优秀之处,再婉转地提出希望:“如能把那一方面写得再生动一些效果会更好。”等等。这样的批语,既含蓄地指出了学生的缺点,又使学生明确了修改的方法,真是一举两得。
  2.多启发。对于学生作文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教师不必作统一规定,要善于启发、引导学生开动脑筋,换一种思维写作。
  3.多感悟。感悟是创作者对生活的一种洞察力,是其对生活的一种独特感受能力和对生活的思考能力。没有在生活中积累大量素材,不抓住“源头活水”,并进行筛选、加工、产生感悟,是很难写出有影响力的作品。
  因此,我们在写作中应该时刻注意培养学生的积累、探究、感悟能力,如能持之以恒,好文章就会层出不穷。
  如在以“岁月花絮”为话题的作文写作中,有几位学生写的是“钓龙虾”,有一位学生写法却别出心裁,别的同学只从钓龙虾中感悟到“做事需有耐心”之类,他却能从被钓起的母龙虾如何保护腹下微微蠕动的幼虾这件事上获得独特的感悟:“这小东西,爱子如此情深,斗敌何等勇敢!我怎能破坏和夺去这最美好的情感!于是我连虾带水徐徐倒入水中,丢下钩子,发誓从此不再钓龙虾。”
  只有更新观念,才能增强思维的广阔性。而观念更新后对学生作文的指导就在于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创新作文,让学生张扬思维个性;立意求新,使他们的作文不再是简单的传统模式,而更多的是标新立异、追求创新的佳作。无论是教师教学还是学生写作都应有创新意识,要大胆超出常规,要与众不同,但绝不是哗众取宠,要放飞想象——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其他文献
摘 要: 本文通过在Windows Movie Maker教学中运用体验式教学的实验,让学生在各种体验活动中真正“动”起来,使计算机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体验中锻炼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成功的喜悦。  关键词: 体验式教学 Windows Movie Maker教学 实践应用    一、引言  研究表明:“阅读的信息,我们能记得百分之十;听到的信息,我们能记得百分之二十
摘 要: 新课改的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实现要求教师能切实提高课堂的实效性,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巧用学案将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和探究性学习融合一体,来切实提高课堂的质效,落实探究、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关键词: 信息技术学案 有意义接受学习 探究性学习    背景:我市、区教研室常开展“同课异构”的主题活动,不同教师对同一教学内容的
摘 要: 《2010年全国初中学生化学素质和实验能力竞赛(第二十届天原杯)复赛试题》中实验题部分,立足于基础实验原理与基本实验技能,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凸显了对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的考查。  关键词: 实验探究能力 初中化学竞赛 基础实验原理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新课程标准》指出:课程目标之一就是“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全体化学教师在
“获取和解读信息”是政治科《高考考试大纲》的能力要求之一,是正确解决问题的前提和基础。故不少老师要求学生审题要仔细、“多看几遍”,并总结出不少“方法”。但由于停留于经验层面,今天用一法,明天用一法,没有上升到理性高度,学生学到的是一招一式,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面对复杂材料,仍难以全面准确把握题意,造成答案要点不全面、欠准确、缺乏针对性。在教学中,我指导学生运用哲学方法获取解读试题信息,把平时个别的
摘 要: 目前的语文教师存在诸多问题,要上好语文课,就要让学生与课文作者对话,而要达到这一目标,教师首先要与课文作者对话,本文从三个方面对此进行了剖析。  关键词: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回归 语文味    黄河船工祖祖辈辈生活在黄河上,漂泊在木船上。黄河船工从来不行“哑巴船”,一投入工作,就开始“黄河叫号”,招呼大家准备行船;在拖船下水时唱“威标号”,预示着即将的征战;接着还有高昂的“起锚号”、急促
摘 要: 为了使学生适应新课程的改革,提高学生素质教育,本文作者认为,应结合农村中学的办学特点,对学生进行数学方法指导,以提高他们的数学素质,培养他们的数学能力。  关键词: 基本技能 数学能力 学习方法    数学学法指导问题是数学教学理论研究和实践中的一个重要课题,陶行知先生“教是为了不教”的至理名言中,“不教”的含义应指学生取得自学的本领,获得主动发展的能力。美国心理学家罗斯说过:每个教师应
近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督导下教育部广开言路,向社会各界公开征求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的意见和建议。作为国家第一届免费教育师范生,未来的教育工作者,我们有必要谈谈自己所期待解决的教育问题。经过一番思考,我们以免费师范教育中存在的三个典型问题作为切入点谈谈所关注的教育问题,旨在提高免费师范教育的质量,并为《纲要》提出几点建议。  一、视角一:学生角度  免费教育
一、活动主题  感恩·生命主题教育活动——感恩之心。  二、活动背景  《爱的教育》的主人公安利柯的父母是这样教育安利柯的:你应当永远怀着感恩的心情,感谢生活的全部赐予。感谢早晨的第一道阳光,感谢春天的每一朵花开,感谢陌生人的每一个笑脸,感谢前辈对你的每一次提携。你要学会感恩,懂得感恩的人会永远处在一种宗教般安详明净的心态中。  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时时接受着社会的“恩赐”:父母的养育,师长的教
摘 要: 《语言学与翻译语言》一书通过理论的阐述说明,问题的详尽讨论和实际例子的练习很好地解释了语言学与翻译的关系,加强了读者对语言学是如何用来帮助翻译创作,实现翻译语言描写,进行建设性的翻译批评的理解。总体来说,本书主要有四个特色:①研究角度新颖;②内容全面;③结构合理;④语言简朴。此书为学生和老师进行更深入的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基础。  关键词: 翻译语言 语言学系统 《语言学与翻译语言》 书评
教学语言是一种艺术,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工具。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教师应通过情趣盎然的表述,鞭辟入里的分析,入木三分的概括,恰到好处的点拨,把学生迅速带入瑰丽的知识殿堂,并开启心智,陶冶情操,获得精神上的满足。  再者,现在的学生学习压力非常大,教师有责任帮助他们挖掘、体验快乐,使他们在课堂上充分享受到成长的快乐。在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