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泽逸:为昆虫拍写真的怪小孩

来源 :高中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bang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相比其他软萌的小动物,女孩子看到螳螂、飞蛾,或许要浑身起鸡皮疙瘩、大叫着跑开。但如果你看到男孩吕泽逸拍的照片,说不定会立刻爱上这些小生灵。15岁的“昆虫男孩”吕泽逸痴迷昆虫,热爱大自然。从10岁到现在,他在家中养了近200个品种、800只昆虫,为它们拍摄了百余张写真。你很难想象,这些高水准的照片竟出自一位少年之手。
  3岁时“围观”昆虫,种下兴趣的种子
   我是南京的一名中学生。如果你认识我,一定也在我的朋友圈里见过那些我每天都记录的有趣的昆虫吧?也许你会觉得昆虫实在没什么稀奇之处,但在我看来,它们很美,很有趣。在微距镜头下,这些微小的“虫虫特工队”看起来充满神秘和魔幻感:中华屏顶螳举着坚硬的锯齿状前肢,好似扛着两把大刀,威风凛凛;华丽金螳羽化48小时后,颜值达到巅峰,周身泛着迷人的金属光泽;一只摩尔螽正在蜕皮,纹路在镜头下清晰可见;天然大眼的跳蛛可爱搞怪,仿佛在“炫耀”自己的大眼睛……这些小昆虫的身体细节被镜头放大,乌溜溜的眼睛,表情可爱,动作逗趣,营造了一个无比神奇的昆虫世界。
   我3岁时,全家人搬到新家,外婆把后院改造成一片菜园。一有空闲,我就蹲在小园子里观察虫子,一看就是半天,看蚂蚁搬家,蝴蝶飞来飞去。那时的我会经常问外婆“这是什么虫呀?”外婆也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如果观察到一只奇异的小虫,外婆也答不上来,我们祖孙俩就会小心翼翼用容器采集小虫,一起在网上和昆虫图鉴书上寻找答案,这让我知道原来一只小小虫子的背后是如此庞大而有趣的家族。
   到小学四年级时,我在网上认识了一位擅长昆虫摄影的“虫友”,当我第一次看到他拍的犹如童话世界般的微距昆虫摄影作品时,竟被深深吸引,我也因此而深受启发,从此一头扎进了探索小虫之美的昆虫摄影中。与昆虫摄影的偶然邂逅,极大地激发了我的热情,那一刻我便知道,我一定会坚持很久很久的。
   父亲知道我痴迷昆虫,在我10岁生日时送给我一份特别的礼物——一只漂亮的眼斑螳螂。这个长相奇特的小家伙生活在江西、福建一带,对我来说倒是蛮稀奇的。从此,我开始很认真地研究起了“螳螂家族”,我每个月存下50元零花钱,用来收集各种心仪的螳螂,像弧纹螳、巨腿螳、纤柔螳、华丽金螳、中华屏顶螳、地衣限定螳、纤细刀螳、云南亚叶螳等等。渐渐地,因为这份爱好,我在昆虫学科方面的知识也越积累越多,远远超过了同龄人。
  房间改造成工作室,小世界里有大精彩
   为方便观察昆虫习性,并用相机记录下来,我把自己的房间改造成工作室,养了不少昆虫。在我的小天地里,各种昆虫饲养盒、照片、标本盒是最吸引眼球的物件。
   最多的时候,我的房间里放了100多个亚克力饲养盒,看起来十分壮观,不过女孩子看了说不定要起鸡皮疙瘩了,因为我养的大部分是螳螂。螳螂的肢体语言很丰富,我最喜欢拍它们。这些螳螂对我这样的学生族来说也算价格不菲,最便宜的小虫大约50元到80元一只,而像我最心爱的叶背螳,一龄若虫就要卖到1000多元。而至于成虫,那是我根本买不起的,要卖到6000元至1万元。虽然爸妈支持我的兴趣,特地将我每个月的零花钱涨到100元,但还是远远不够。所以我只能查阅大量资料,在房间里建造生长室,准备好饲养盒、水、食物,帮助这些小生灵从幼虫成长为成虫。昆虫的寿命从几个月到几年不等,我从一龄若虫养起,一来价格不贵,二来可以拍到它们成长的各个阶段,很有意思。
   我刚开始摄影用的是苹果4S手机,直到小学六年级时才得到了一台属于自己的尼康D90。为了留住昆虫的美丽瞬间,我还迷上了昆虫科普书籍,摸索拍摄技巧,写下了厚厚的笔记。
   因为昆虫的生存环境比一般的动物复杂得多,体型又小巧。要想拍好它们,设备和技术不是首要的,只有熟悉了解昆虫的习性,才能事半功倍。我在各种昆虫吧里认识了很多志趣相投的爱好者,大家互相交流。为了研究昆虫,自己常要查阅国外的文献资料,还要为小虫们拍写真、记笔记。昆虫死后,我舍不得扔,还学着制作成昆虫标本。时间久了,我成了同学们公认的“昆虫专家”。
   从小学到初中,同学们回家做作业,我回家先伺候小虫子。其实也耽误不了太多时间,就像养花草一样定时管理,三四天喂一次食、喷水就行。而且对昆虫的热爱,还变成了我努力学习的动力。所以,昆虫摄影的爱好并没有影响到我的学习成绩,父母自然对我的爱好给予了支持。我的爸爸特别热爱大自然和动物,他很懂我,我的妈妈虽不太了解昆虫,但她认为昆虫摄影这一爱好需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敏锐的眼光、技巧以及耐心,男孩子有机会去观察和探索大自然,总比在家玩网游强得多。
   不过,渐渐繁重起来的学习任务偶尔也会令父母替我担心,上初三那一年,爸爸担心我耽误学习,只允许我保留最心爱的4只昆虫,我明白他的心意,也认同他的做法,便忍痛把其余的昆虫都送给了虫友。好在后来我被一所知名国际学校提前录取,如今我养的虫虫大家族又再度恢复往日的“兴旺”。
  未来想成为摄影师,致力于动物保护
   我平时经常去紫金山、老山、宝华山拍昆虫。昆虫最喜欢出没的地方就是在小河旁、湖塘边等有水的地方。今年早春,我幸运地在紫金山拍到中华虎凤蝶,又到宝华山拍到了金斑剑凤蝶。
   虽说这样的机会很幸运,但其实也不完全是靠幸运,因为你得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充分了解各类昆虫的习性,才能有抓住“幸运机会”的可能性。每种昆虫习性不同,出现的概率也不一样。我知道每年三四月间是中华虎凤蝶产卵期,它们喜欢聚集在一处产卵,而且产卵于杜蘅等马兜铃科草本植物上。幼虫孵出后也会聚集在一起,靠吃杜蘅的叶子为生。所以想要拍摄它,首先要找到这种植物。
   野外觀虫不容易。寻虫过程除了辛苦、蚊虫叮咬和酷热天气,还有孤独。拍昆虫的最好时机是夏秋之交,特别是雨后天晴时,正是昆虫活动的高峰期。有时我会一个人在山上一待就是一天,从早晨到黄昏,甚至到次日凌晨三四点钟,因为一天中昆虫最活跃的时段就是清晨和夜晚。
   有一次,我和外公到海南尖峰岭国家森林公园待了3天,虽然辛苦,但我惊喜地观察到不少奇特的昆虫,有阳彩背金龟、纤柔螳、巨腿螳、猎蝽、双斑素猎蝽、巨燕蛾、乌柏大蚕蛾等。有时为了拍下螳螂羽化、摩尔螽蜕皮的过程,我可以整夜不睡觉,守在心爱的虫虫身边。
   这些辛苦听着苦,但对于真正热爱昆虫的我来说,很享受。未来,我想去亚马逊雨林拍动物,还希望以后能拍到珍稀罕见的昆虫,把照片充实到我国的昆虫图鉴等书中。我的梦想还不止于此,希望今后能成为地理杂志和纪录片的摄影师,致力于动物保护工作。
其他文献
调查显示英语仍为最值得学的语言 汉语正在追赶   美媒称,调查显示,全世界人民仍然认为英语是孩子们应该学习的最重要语言,而汉语正在追赶。英国市场研究机构的一项调查显示,英语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被认为是如今孩子们最应该学习的语言。汉语这种在中国被广泛使用的语言名列第二。平均而言,在不包括中国受访者在内的受访者中,有31%的人认为汉语对孩子们来说是一项重要资产。法语和西班牙语是紧随其后的重要语言,在法国
期刊
大弧蝶   有这么一类人,他们会间歇性地表现出反应慢、反射弧超长的症状,一旦到了这个时候,无论你是打电话还是发短信,他都不会理你,时间一般以小时为单位,每当到了这个时候,亲友们都十分糟心。会有这种行为,是因为被一种大自然的奇妙物种“大弧蝶”所附身,但是附身时间一般只有几个小时,之后“大弧蝶”就会离开去寻找下一个宿主,这时,患者就会对你有所回复啦。由于被“大弧蝶”所附身的人群数量庞大,所以直接就将
期刊
愚人节到了,你有没有被套路呢?在历史上,各国都发生过愚人节的经典套路事件。  最著名的玩笑:BBC——意大利面条树大丰收   在1957年,英国的BBC电视台在4月1日播出了这样一条消息 :多亏刚过去的温和冬天,以及有效地控制了面条树虫害,瑞士南部一户农家的意大利面条喜获大丰收。画面中,一名女子仔细地将意大利面条从树上摘下来,并把它们放到太阳下晒干。   因为在当时,意大利菜在英国还不常见。许
期刊
近日,浙江某校推出了“无声食堂”。要求学生就餐时不能说话,要加饭加菜用手势示意,如果有学生不慎出声,“红领巾督查小组”会及时纠正,并扣除所在班级的纪律分。对此,有人认为这样可以养成孩子良好的习惯,也有人认为抑制了孩子的天性。   @佳佳890208 食堂就餐讲究秩序井然,要求学生们专心吃饭、不大声喧哗等固然重要,但要以抑制天性为代价,难免有矫枉过正之嫌疑。学校应该尊重孩子的个性,进行适当引领,而
期刊
今年的高考早已结束,但各大高校的花式宣传路线依然令人津津乐道。唯美的画面、曲折的情节……别吃惊,这不是网络小说剧情,而是最近走红的“土味招生海报”——海报下方赫然放着该大学的校徽、“去报考”等字样。随着高考的结束,全国各大高校又陆续进入了下一年的招生季,也例行发出了“欢迎报考xx大学”的招生文章和视频。和校方的严肃风格不同,各校校友们纷纷自制招生海报,走出了一条“野路子”。  00后最爱的“亮丽”
期刊
每逢重要考试,考题的难度总会引起议论。比如今年的高考数学题便引发了大面积的吐槽,有人说,考题太难会增加学生负担;也有人说难得好,这是培养人才的需要,体现了重视理科基础学科的导向。   @熊丙奇 中高考是选拔性考试。选拔性考试的特点是,并不根据考生的绝对分数进行选拔,而是看考生的相对名次。因此,这种选拔机制决定了考题难易并不直接与学生负担有关。不过考题偏难或偏易,都会降低学生整体的区分度,影响到选
期刊
近年来,人们无不感受到红色文化的热潮。红色小说的再版、红色电影的播放、红色之旅的推广、红色歌谣的传唱……红色文化热唤醒了储藏在人们心底的美好记忆,也迎合了人们对这一文化的情感期盼和精神托付。一直以来,很多年轻人对严肃且“高大上”的红色文化敬而远之,然而文化的延续和传承需要新时代的活力,更需要年轻的力量。  把红色故事讲出新意来   半条棉被见证着鱼水深情、一根扁担讲述着官兵平等、一截布满弹痕的树
期刊
“刘海不能超过眉毛,耳朵一定要露出来,不能戴显眼的发饰,不准化妆涂指甲打耳洞……男生一律推平头!”我们的中学老师们多少都说过这样的话。在“学习最重要”的氛围下,似乎一点想打扮的念头就足够让老师家长如临大敌:你这个学生是无心学习不思进取啊,接下来就要成绩退步人生无望了。   等等,真的是这样吗?不久前,黄磊的女儿黄多多染紫发的照片引发了网友们的热烈讨论,有人觉得13岁就染发是“不务正业”,也有人觉
期刊
每一年,科学界在天文、地理、生物和化学等各学科领域都会有新的研究和发现,而拍摄相关照片更是一个重要的过程。这些照片不但让我们掌握更多关于这世界的知识,也为我们带来惊人的视觉享受。或许,人类永远也无法到达大海最深处、宇宙最边缘,但这些照片中的微观世界、另类视角,至少能拓展视野,让我们看到一个更神奇的世界。  保存在琥珀中的恐龙尾部羽毛,形成于9900万年前。  液體燃料火炉上方形成的空气湍流。  好
期刊
上世纪90年代,每每路过现今北京北三环路联想桥一带,人们总会奇怪:北京三环以内居然还有农田?后来才知道,那是中国农科院的试验田。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这片试验田上盖起了钢结构的大房子,既不像写字楼,更不像居民楼,它是比普通试验田级别高很多的LED植物工厂。  智能化管理实现与植物“对话”   在三百多平方米的大厅里,玻璃房内是由双列5层育苗架组成的植物育苗工厂,蓝色、紫色的人工光源下排列整齐的种苗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