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方式的变迁,我们该如何面对?

来源 :下一代英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wangco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社会,智能手机是我们与外界联系的最重要的工具:电话沟通,线上交流,阅读浏览,上课办公,办事预约,网上购物……真可谓一机在手,世界畅游。缺少了智能手机,绝不仅仅是失去了这些便捷,有时甚至是关闭了融入社会的大门:办不了健康码,你乘不了车;扫不了二维码,你付不了款;输不了认证码,身份都无法确认……现代科技,可以为我们搭建一座座通向外部世界的桥梁,也可以将我们严严实实屏蔽于现代社会之外。
  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与感悟?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立意浅析】
  智能手机,诚如作文材料所言,已经成为今天我们最重要的对外沟通的工具,甚至成了我们融入现代社会的最重要的媒介。但是,未能全民普及的智能手机很多时候因为它的缺位又会给人们带来诸多的不便,甚至成为阻断一个人融入社会的屏障。尽管这并不是智能手机本身的错,但人们每每又会让手机来背锅。其实,作为人类发明和使用的一种工具,智能手机的得失功过,全在于人类对其的运用。正确的做法应当是,一方面充分发挥智能手机的功能,让人们充分享受现代科技的方便与快捷,提高生活质量和办事效率,一方面也要为那些无法使用智能手机的社会群体采取一些相应的配套措施,提供切实的帮助,让智能手机和传统的交流、支付、验证等手段同时运行,使一部分人不至于因一部智能手机与社会隔离。
  当然还有一点就是,每一种新生事物的出现、推广和应用,总淘汰掉一些跟不上潮流的人    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譬如智能手机,一旦它成了人们的一种生活必需品,我们自然就必须慢慢适应它,学会使用它。就像今天我们不能再背着黄金白银去商场购物、不能驾着牛车登上高速公路一样,落后的生活方式总归要被新生活取代。所以,不用智能手机就会处处受阻,这类现象也可以解读为是现代生活方式对落后生活方式的一种“倒逼”    促使人们融入新的生活,这是社会转型时的一种“阵痛”。当然这种“倒逼”不应是简单粗暴的,而应是渐进的,让人易于接受的,甚至会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
  想到前一点,应该说你具有了一种“社会意识”;看到后一点,应该说你具有了一种“前瞻精神”。两个方面還可以派生出更新、更细的立意,就看你如何分析、解读材料了。
  【佳作欣赏】
  给新旧生活方式一个“缓冲期”
  樊佳慧
  数年之前,杨振宁、莫言这两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北京大学展开的一场名为“科学与文学的对话”中,一致认为当代对人类生活方式影响最大的发明便是智能手机。
  他们关于智能手机对人类生活方式的影响的“共识”今天看来可以说是毫无争议。君不见,当今社会几乎人手一机,而且到了“有机走遍天下,无机寸步难行”的地步。我绝非夸大其词    只要你手机银行里有足额的款项,手机卡上有足够的流量,再装个手机导航,“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就绝不是一个多难实现的梦想。反之,若是你没有智能手机,出示不了健康码,支付不了购物款,输入不了认证码……你面临的将会是办事进不了门,乘车买不了票,购物付不了帐……眼前这个世界严严实实地对你关上了大门。
  智能手机的价值在上述背景下得到了充分的彰显。“拥有现代科技便能拥有世界”这句话的真伪我一时难以验证,但“失去现代科技便会失去世界”却真的是此言不虚。
  “楼上楼下,电灯电话”曾经是人们万分憧憬的梦一般美好的生活,今天它早已飞入寻常百姓家,取代了昔日“两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农家乐园”;而今,“一机在手,世界畅游”更是成了不少人的生活状态    一句话,科技改变了一代又一代人的生活方式,让人们由“生存”转型为“生活”,让越来越多的人沐浴着现代文明的阳光。
  但是,每当新旧生活方式转型时期,总是会有一些“赶不上趟”的人,要被更新的、更快的生活节奏甩开,甚至被淘汰,这又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
  我们总能看到那些因为种种原因而与崭新的生活方式隔膜的人们迷茫、无助的眼神。就像那些因为没有智能手机而登不上火车、进不了市政大厅甚至无法去医院就诊的人们,谁又知道他们怨尤的目光到底是冲着现代科技,还是冲着我们的行业部门、办事机构?
  我总觉得我们新旧生活方式的转型过于生硬了,而这种生硬正是源于社会运转机构缺乏人文关怀这一润滑剂的滋润。是某些部门的决策者以为早已“天下大同”,还是他们对那些尚需帮助的群体视而不见?我们在尽情享受现代科技给自己带来的便捷的同时,为什么就不能给那些需要帮助的弱势群体一个新旧生活方式之间的“缓冲期”?我们为什么不能专门为这类人留存一些他们习惯了的传统的生活方式的“特区”,或是为他们提供适当的物质、精神和文化上的资助,让他们能与绝大多数人共享全新的生活?
  任何新旧生活方式的转型都需要一个“缓冲期”    好让那些一时“赶不上趟”的人不至于被时代拉下,被社会淘汰,被人们抛弃。我们的社会性质决定了,走上小康路,走进新时代,享受高科技,拥有新生活,一个都不能少!
  有一种推力叫“倒逼”
  刘典
  一位老大爷因为没有智能手机出示不了健康码而无法搭乘火车,几百公里路程只能选择步行;一位老大娘商场购物因为未带手机无法扫码支付,面对亟需的物品只能忍痛割爱;一位老年患者因为不会操作智能手机进行网上预约,只能眼睁睁错过自己心仪的门诊专家……
  这一个个个案凝聚在一起,蓄积成了一股拷问的浪潮    现代科技原本是给人们提供方便的,为何很多时候却是在给人添堵?出现此类现象,到底是谁之过?
  我可以肯定地说:现代科技毫无过错。就说智能手机吧,它是当下我们与外界联系的最重要的媒介:电话沟通,微信交流,阅读浏览,远程办公,办事预约,网上购物……可谓“一机在手,世界畅游”    智能手机实实在在地加快了人们的生活节奏,提高了人们的办事效率,便捷了人们的生活。难怪杨振宁、莫言这两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北京大学展开的一场名为“科学与文学的对话”中一致认为今天对人类生活影响最大的发明便是智能手机。   那些因买不起、不会用或用不了智能手机而被现代生活拒之门外的人同样没错。他们或者刚刚摆脱贫困,还没有条件搭乘高科技的快车;或者因为年事已高,一时难以掌控日新月异的APP、公众号;或者因手机断电、故障、未随身携带,一时难以完成非要智能手机参与不可的事情……他们又有多大的错?他们总不该因为缺少一种“工具”而被拒之现代生活的大门之外。
  那么究竟错在何人?细思之,错在一种僵化的管理中的“懒人模式”。因为谁都知道今天不可能人人都拥有、都会使智能手机,所以遇上必须使用手机才能完成的事一定要考虑到这样一个特殊群体,要为他们提供必要的辅助措施。比如商场专设现金支付平台,公共场所提供快速体检设备给健康者出具纸质的具有一定时效性的健康码等等,给那些无“机”可施的人们的生活提供方便。
  其实再想想,无机在手,处处受阻,也可以看作是现代科技对人们拥有高科技手段的一种“倒逼”——用行动受阻甚至与世隔离这样的“惩罚”逼迫你搭乘上高科技的快车。回望历史,许多时候人们就是被这样的“倒逼”给推上新时代的列车的。要不,我们可能至今还乘着老牛破车、传送着鸡毛信、过着刀耕火种甚至茹毛饮血的生活。
  科技发展往往呈现出一种加速度状态,令人应接不暇。出于人道主义,我们应对那些跟不上时代的人提供帮助,但我们的最终目的应当是让每个人都能接受进而享受新生活。高科技会让一部分人感受到被甩开甚至被淘汰的痛苦,但是请相信,这只会是一种“阵痛”,更多的人,会在这“阵痛”之后享受到现代生活的快乐。
  时代发展中有一种推力叫“倒逼”,它会快速推进人类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素质的提升!
  《给新旧生活方式一个“缓冲期”》点评
  看这篇习作的标题顿觉眼前一亮:给新旧生活方式一个“缓冲期”,多么美好的设想!而在这个缓冲期中,我们可以留存一些传统的生活方式,还可以给那些一时难以享受到现代生活的人们提供必要的帮助    這样的主张充分表现出一位中学生深厚的人文情怀和完美的社会构想!除此之外,文章对一些行业和办事机构在智能手机使用上的一刀切的行为的分析与批评入木三分、一针见血,“社会润滑剂”一词的运用也特别富有想象力。
  《有一种推力叫“倒逼”》点评
  这篇习作思路清晰,层层深入,剖析了智能手机让一部分人被“屏蔽”的深层原因,并提出了自己观点:高科技产品会让一部分人感受到与世隔离的苦痛,但这只是一种社会转型时期的“阵痛”,只要社会和个人共同努力,这种阵痛之后便是快乐。难能可贵的是,作者看到了这种“阵痛”的积极意义——这种“阵痛”其实就是一种“倒逼”,是一种推力,推动疏离主流社会的人尽快享受到新生活的乐趣。文章观点新颖,理解深刻。
其他文献
奇奇是個小军事迷,他对有关解放军武器装备方面的知识迷得不得了。说来也巧,他家楼上就住着一位邵上尉,邵上尉原来是一家军事学院的教授。于是,奇奇有事没事就往楼上跑,缠着邵上尉讲军事方面的知识,打听解放军又有什么新式武器试验成功。  这不,奇奇又来到邵上尉家中,今天,他想要邵上尉带他去军事博物馆参观参观。  “要我带你去参观,可以!”邵上尉笑眯眯地说,“不过在去之前,让我先考察一下你的观察判断能力。我们
期刊
浙江省老少庆祝中国共产党  成立100周年主题活动在嘉兴举行  为迎接建党100周年,更好地发挥五老在党史学习教育中的政治优势,教育青少年了解浙江红色根脉、赓续红船精神,5月30日下午,浙江省委宣传部、省关工委、省广电集团联合在嘉兴举办“永远跟党走·红船精神薪火相传”浙江省老少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活动,共同唱响颂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时代主旋律。 (浙江省关工委办公室)  
期刊
亲爱的妈妈,我有太多的话想对您说,今天,我要畅快地说出女儿的心声。  妈妈,您养我长大真的不容易。从我记事起,您整天都在忙碌:清晨,您第一个起床,给我们做营养早餐;晚上,您放下手中的家务活最后一个睡觉;半夜,还要起来给我盖被子,怕我着凉。  雨天,您担心我被雨淋会发烧;刮风天,您怕我被风吹着会感冒。每当雨天放学,您来给我送雨衣时,看着您湿漉的头发的那一刹间,我的眼泪夺眶而出,妈妈,您太伟大了!  
期刊
从浩瀚的宇宙鸟瞰地球,地球呈深邃的湛蓝色,那是占其表面积70%以上海洋的颜色。  海洋,是风雨源泉,是巨大的“调节器”,对稳定气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据世界气象组织近日发布的气候声明,2020年是有气象记录以来最暖的3个年份之一,全球海洋增温依旧持续,海洋热量再创新高。  海洋与我们的天气、气候和气候变化密不可分,海洋与大气之间存在热量、动量、物质等交换,海、气相互作用可造成千变万化的天气气
期刊
2021年元旦,是刘培芝大姐92岁生日,我陪伴在她身边的三天时间里,听她讲述她参加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的革命经历。  刘培芝是郑州市管城回族区防疫站离休老干部,具有主治医生资格。她1929年出生在山东省乳山市南黄镇归仁村。贫困的山村培养了她吃苦耐劳、勇敢坚强的性格和读书报效祖国的决心。她92年的经历是一部女英雄的成长史,也是奉献中朝两国人民的伟大国际主义的英雄史诗。  解放战争的硝烟 陶冶爱国主义情
期刊
孙女的语言发展比一般儿童快,跟大人沟通全无障碍,说什么都能对答如流。教过的童谣、绕口令或儿歌,她听几遍后,就能琅琅上口,一对一数数也毫不含糊,记忆力更是惊人。如此古灵精怪的小娃儿,父母无不绞尽脑汁“应戰”。  然而未满两岁的孙女,竟然出现强迫性格,亦即对任何事物都要求过高、过严,固持己见且拘泥细节,甚至生活小节也要“程序化”,好强怕犯错的性格,让我感到匪夷所思。  寒假时,儿子把她带回来,有很长的
期刊
摘要:习总书记指出,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党的十九大精神强调思想建设是党的基础性建设,革命理想高于天,要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党的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如何更好地开展红色教育,就成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需要认真思考的现实课题,红色教育历来是我们党对广大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提高思想建设水平的
期刊
摘要: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是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学困生作为一个重要群体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他直接影响素质教育的效果。通过调查研究和自己的亲身经历发现转化学困生有着独特的方法,不可过急,要从生理和心理两方面入手,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任重道远,只要我们肯下功夫找办法,就一定能够有效果。  关键词:学困生;转化  物理是一门一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其概念多、符号多、运算法则多,逻辑性和抽象性较强,这就造成很多学生
期刊
摘要:针对东莞市高校校园环境的实际情况,摸索一套对体育文化可持续发展的体系,积极主动地引导师生追求健康的生活工作方式,提升体育文化在现实的主导作用。  关键词:高校;文化;体育  校园文化是高校建设的灵魂,它直接决定学校建设的质量与定位,校园文化是每个学校建设的重中之重,而体育文化是校园文化重要的一部分,在体育教育的范畴中,它对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与终身体育的培养有决定性作用,良好的体育文化氛围对学
期刊
摘要:高校行政管理具有行政管理和服务双重属性。但是目前实际情况是教学和学术是服务于行政的。之所以产生教学和学术服务行政管理的情况,是由高校过度行政化,高校行政管理的管理属性比重大于服务属性造成的。为了更加适应学校发展,促进教学和学术发展,高校行政管理服务属性亟待强化。  关键词:高校;行政管理;服务  一、高校行政管理的服务属性亟待强化  高校行政管理对外而言是政府对高等教育事业进行管理的重要方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