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对我国基层图书馆在资源建设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归纳总结,指出了我国基层图书馆在资源建设理念方面存在的误区。
关键词:基层图书馆资源建设理念误区
中图分类号:G258.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938(2010)04-129-003
On the Idea of Grass-roots Library Resource Construction in China
Wan Wenqing(Chancheng District Library, Guangdong Foshan, 528031)
Abstract: This paper summarizes problems which generally exist in Grass-roots Library resource construction in china, and points out the misunderstanding of the construction idea.
Key words: grass-roots library; resource construction; idea; misunderstanding
CLC number:G258.22 Document code:A Article ID:1003-6938(2010)04-129-003
基层图书馆资源建设理念,直接指导和影响资源建设的实践。在我国,基层图书馆一方面普遍存在经费紧缺,难于满足读者需求的问题,另一方面又存在资源配置不合理,造成浪费的局面。基层图书馆在资源建设过程中应坚持因地制宜、以尽可能小的成本获得尽可能大的效益,在资源建设过程中,合理地配置资源, 构建适合本地读者需求的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其实,我国基层图书馆并不缺乏先进而又实用的资源建设和服务理念,但这只是体现在极少数图书馆,对大多数图书馆而言,先进的资源建设理念缺失严重。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1 唯经费论
资源建设是以经费投入为基础,没有投入,或投入不足,就无法进行资源建设,我们称之为唯经费论。
其实,在我们身边充满资源,有些确实需要投入购买,但在我们身边也有许许多多免费的资源,需要我们去认识和发现,更需要我们主动去寻找和挖掘。[1 ]我们司空见惯的事或人,有时候就是资源,比如读者就是图书馆的宝贵资源。某图书馆在读者办证过程中,把有专长的读者集中,建立了“专家读者资源库”,以备读者需要的时候提供专门服务。该库建立不久,一位读者通过网络提出了一个参考咨询服务的请求,希望解决技术难题。该馆接到请求后,从读者专家库中查询到一位相关专业人员,经他指点,短短的二十分钟内,顺利地解决了读者的要求。这个例子说明:一、要善于发现资源,利用资源。二、有些资源不需要投入经费。一个地区企业的产品目录,一般来说是不收费的。基层图书馆坚持长期、系统收集这些资料,到一定规模后,就是一部本地企业的发展历史和本地经济发展状况的重要资料。把这些资料进行深加工,制成本地产品目录数据库,就成为向外宣传、推介本地经济的重要资源,随着本地产业特色的形成,在图书馆中派生出许多相关特色馆藏或特色数据库。还有,系统、全面收集本地政府、企业及有关单位的会议资料,若干年后,就可能是一部本地社会、经济发展历史全书,对后人借鉴前人经验提供重要参考。
有了经费,也并不意味着就有了资源。90年代中,被称为“盛世之典”的线装本《四库全书》,采用手工宣纸、手工印造、手工装帧,全套共1184册。该书是我国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线装图书出版工程。国内一些县区级图书馆惊叹于该书的精美装潢、古籍图书的历史价值,纷纷投重金收藏。对一个基层图书馆来说,购买这样的图书,体现得更多的是一种收藏心理满足,而疏忽资源效益。图书馆资源的效益是在使用中得以体现,我们只能在实践中不断寻求经费投入与资源效益的最大化。我国绝大多数基层图书馆经费都十分紧张,把每一分钱当一元钱用,才是我们该做的。
2 贪大求全
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 一个图书馆不可能满足读者的所有文献信息需求,尤其在基层图书馆,“大而全”更不是它应有的目标。无论是在过去还是现在,任何单一的图书馆对“每个读者有其书”(阮冈纳赞图书馆学五定律之一)的需求都无法全面实现。
某市少儿图书馆,雄心勃勃,为了形成本馆特色,立志在2—3年内把全国2860个县(市、区、县)、332个市(地、州)、3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方志基本收齐。实际情况是,该项目虽然立项已有几年,但效果并不理想,到目前为止,只收齐了本省各地、县地方志,其它省、地的地方志由于种种困难,无法收集齐全。这是一种典型的贪大求全实例。作为一个市级图书馆,尤其是少儿图书馆,衷情于地方志,而且要收集齐全全国的地方志,显然超越了本身工作范围,也是不切实际的。
现代社会已进入网络信息时代,基于因特网的高效且传输成本低廉的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的建立,使用户不仅能方便快捷地获取整个图书馆网络的文献信息,而且可以充分共享人类文明所积累的一切信息资源。可以说,在网络环境下任何重复性建设都是毫无意义的,只有独具特色才能拥有自己的读者和生存空间,只有依靠特色才能保证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处于分散经营、各自为政的孤立图书馆根本无法无限地满足读者要求。共享性与特色化是信息资源建设中必须同时遵循的一个原则的两个不同侧面。两者相辅相成,特色化是共享性的保障,共享性是特色化的必然结果。信息网络以其较高的透明度和较强的相互渗透力,在促成信息资源充分共享的同时,也促使不同图书馆之间进一步分工。
3 重藏轻用
许多基层图书馆到目前为止仍然保留着从五六十年代开始装订的报纸和大量已无使用价值的旧书,读者利用情况几乎为零。占用了本就十分宝贵的空间,还要花费人力进行维护。藏又无用,抛之可惜,成为基层图书馆的一块“鸡肋”。究其原因,就是“重藏轻用”观念根深蒂固。这里与图书馆本身功能有关,保存历史文化遗产,是图书馆的重要功能之一。但对于基层图书馆来说,其核心功能,仍然是满足日益增长的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现代图书馆已经实现从“文献传递”向“知识传递”的过渡。我国的体制和现实是,绝大多数基层图书馆都有更高一级的地市馆,省级馆,保存文化遗产的功能主要由他们来承担。而基层图书馆,在保存文化遗产方面的主要任务是传承地方文献。这些历经多年保存下来的报刊,在上级馆几乎都能找到,而且,随着电子报刊和报刊数据库的发行,检索这些报刊中的资料变得十分容易。丢掉这些“包袱”的办法,就是将没有利用价值,内容过时的资料及时剔除, 使整个藏书结构始终保持着一种“ 吐故纳新” 的动态体系。
早在1931年,“印度图书馆学之父”阮冈纳赞所提出的图书馆学第一定律就是“书是为了用的”,阐明了图书馆“藏书”与“用书”的关系,从根本上打破了“重藏轻用”的传统观念,强调了图书馆工作务必做到“书尽其用”的思想和“用户至上”的服务原则。信息资源本身更强调的是“利用”而不是“拥有”,更注重的是“动态获取”而不是保障性的“静态库存”,其作用和功能更多的是在信息传递和吸收过程中得以实现,建设焦点在于利用自动化、网络化获得更大的外延馆藏和为用户提供更为便利的信息存取服务。
4 盲目追求特色
基层图书馆资源有限、藏书不多,更需要强调特色服务,每个图书馆都希望体现本馆特色。但公共图书馆,必须明确自己的服务对象,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藏书体系,以最大限度地满足本地区读者的信息需求和为本地区科研、生产服务。特色图书馆,是提供特殊文献为特殊读者群体服务的图书馆,图书馆首先要定位清晰,结合当地人文环境、经济特点,在藏书及服务上突出本地特色,开展特色服务。[2 ]
在我国,特色图书馆最早是从80年代末期,在北京、上海等一些大城市的社区图书馆中出现的,如上海曲阳图书馆开办的上海“影视文献中心”、北京东城区图书馆开办的“北京服装资料馆”、北京崇文区图书馆的“北京包装资料馆”等,经过多年的发展,特色馆建设发展到了新的高度。这些特色服务已渐渐被社会认可,也产生了一定的效益。因此,在我国各基层图书馆也掀起了一股建设特色图书馆的热潮。一些地区出现了围绕本地经济发展需要而建设的专业图书馆,如广东佛山市禅城区联合图书馆的金属分馆、童装分馆,为本地经济发展,提供了文献信息资源保障,公共图书馆特色服务取得了不少成绩和许多可贵的经验,值得其它馆借鉴。然而,我们也看到由于缺乏科学的规划和实用性的调查,部分图书馆的特色服务无人问津,举步维艰,甚至被迫停止。[3 ]这些都是脱离主要服务对象和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盲目追求特色的结果。
如我国北方某市图书馆,石油化工及纺织是该地的支柱产业,为突出图书馆为本地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建设服务,也为了使藏书体系充分体现地方特色,该馆购进了一大批石油天然气工业类及棉纺织工业类等大量技术性强的图书, 但最终这些图书成了无人问津的死书。通过调查了解, 原因是, 这些大厂矿企业情报(资料) 室机构健全, 专业藏书丰富, 除由常规渠道购进的与该馆所购品种相同的图书外, 还经常通过行业渠道购进比该馆更新、更全、更实用的技术文献, 因此他们所需的文献资料已能自给自足, 工程技术人员也就不需来图书馆借阅了。[4 ]
又如已关闭的“重庆皮鞋信息中心”。1999年,重庆图书馆与西南皮鞋行业协会联合创办了 “重庆皮鞋信息中心”,该信息中心设立在皮鞋生产厂家林立的南岸区涂山路,重庆图书馆将收藏的500多册与皮鞋相关的资料搬进了信息中心,以供人查阅。然而,大半年过去后,前来信息中心办理阅览证的制鞋企业仅有十几家,信息中心附近400余家皮鞋生产企业很少有人前来阅览,即使办了证的企业,也较少来查阅资料。“重庆皮鞋信息中心”在艰难中开办了一年后,被迫关闭了。究其原因,就是因为资源不足,后期投入、管理跟不上。仅有纸质型书刊500多册,种类较少,大多较为陈旧,新书、新刊不多,即使是新刊,又由于外文原版刊时效性的原因,寄至重庆需一定的时间,等它们进信息中心时,已不能跟上制鞋季节的节拍了。此外,信息中心还缺乏对资源的开发与补充,难以满足企业需求。[5 ]
以上二例说明,藏书特色本身并不是目的,在特色项目建设中,一定要结合本地实际和本馆实际,特色建设,需要长久的积累和不断的开发与补充。
5 盲目建设数字资源
面对现代化网络服务环境,各图书馆的电子化、网络化信息资源建设也正在蓬勃发展,各图书馆也迎来了书目数据库、自建数据库和特色数据库建设的热潮。但基层图书馆面对的服务对象绝大多数不是研究性的读者,而是消闲性的群体。部分基层图书馆面对现代化网络信息服务,显得有些盲从,出现“人有我有”的攀比心理,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部分基层图书馆花高额经费购进数字资源,即图书馆购买了访问权的信息资源,如网上电子期刊,网上全文数据库等。结果是其点击率、下载率都不高,使这部分资源失去作用。其中原因主要是缺乏读者需求调查,没有进行数据库购进前的论证工作或缺乏对已购数据库效益评估。[6]
部分基层图书馆自建数据库或建设特色数据库缺乏理性,超越自身财力、人才、技术和设备能力,盲目上马特色数据库,由于维护水平低,数据更新慢,吸引力不大,利用价值低,所产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都相当低下。
基层图书馆必须明确,图书馆建设数字资源,不是要在图书馆已有的馆藏体系之外另外再建设一个独立的馆藏体系,而是要通过数字信息资源的建设使已有的馆藏体系更加完善。也就是说,数字信息资源的建设和传统文献资源的建设必须进行协调,成为互为补充的一个整体。在购买和开发数据库的时候,一定要做好读者需求调查,量力而行。如果是少数读者需要利用的数据库,可以采取其它经济实用的办法,如购买充值卡等,既解决少数读者利用需求,又让图书馆的购书经费发挥大的效用;对购买后的数据库资源也要做好全方位的宣传和利用服务,如制作宣传资料介绍数据库内容及使用方法,为读者提供方便查找数据库的电子阅览服务等。
6结语
我国基层图书馆资源建设和服务理念的缺失,还表现在很多方面,如少儿功能淡化、为充实馆藏,不注重信息资源存取质量的高低等等。究其根源,既有我们基层图书馆管理者的原因,也源自于我们的高层管理者理念滞后,缺乏理性与科学态度。比如说,从中央到地方,始终把人均藏书数量,作为衡量一个地区图书馆服务水平的重要指标。为了达到或接近各级政府所规定的“人均藏书数量指标”,只好保留历史藏书,形成了藏书数量多,可看图书少,全国范围内的重藏轻用局面。要扭转这些局面,就要求基层图书馆管理者和文化管理部门转换理念,走出资源建设的误区,探索现代社会与技术环境下的文献资源建设模式,将有限的经费用于刀刃上,用新型的文献资源体系来应对和满足社会各界的文献资源需求。
参考文献:
[1]余子牛.巧妇且为无米之炊[J].图书与情报,2009,(5).
[2][4]刘全强.谈公共图书馆藏书建设的地方特色问题
[J].山东图书馆季刊,2006,(2).
[3][5]邵康庆,王祝康.公共图书馆特色服务的可持续发展[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2,(3).
[6]黄俊贵.关于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问题[J].图书馆论坛,2003,(6).
作者简介:万文晴(1973-),女,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图书馆馆员。
关键词:基层图书馆资源建设理念误区
中图分类号:G258.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938(2010)04-129-003
On the Idea of Grass-roots Library Resource Construction in China
Wan Wenqing(Chancheng District Library, Guangdong Foshan, 528031)
Abstract: This paper summarizes problems which generally exist in Grass-roots Library resource construction in china, and points out the misunderstanding of the construction idea.
Key words: grass-roots library; resource construction; idea; misunderstanding
CLC number:G258.22 Document code:A Article ID:1003-6938(2010)04-129-003
基层图书馆资源建设理念,直接指导和影响资源建设的实践。在我国,基层图书馆一方面普遍存在经费紧缺,难于满足读者需求的问题,另一方面又存在资源配置不合理,造成浪费的局面。基层图书馆在资源建设过程中应坚持因地制宜、以尽可能小的成本获得尽可能大的效益,在资源建设过程中,合理地配置资源, 构建适合本地读者需求的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其实,我国基层图书馆并不缺乏先进而又实用的资源建设和服务理念,但这只是体现在极少数图书馆,对大多数图书馆而言,先进的资源建设理念缺失严重。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1 唯经费论
资源建设是以经费投入为基础,没有投入,或投入不足,就无法进行资源建设,我们称之为唯经费论。
其实,在我们身边充满资源,有些确实需要投入购买,但在我们身边也有许许多多免费的资源,需要我们去认识和发现,更需要我们主动去寻找和挖掘。[1 ]我们司空见惯的事或人,有时候就是资源,比如读者就是图书馆的宝贵资源。某图书馆在读者办证过程中,把有专长的读者集中,建立了“专家读者资源库”,以备读者需要的时候提供专门服务。该库建立不久,一位读者通过网络提出了一个参考咨询服务的请求,希望解决技术难题。该馆接到请求后,从读者专家库中查询到一位相关专业人员,经他指点,短短的二十分钟内,顺利地解决了读者的要求。这个例子说明:一、要善于发现资源,利用资源。二、有些资源不需要投入经费。一个地区企业的产品目录,一般来说是不收费的。基层图书馆坚持长期、系统收集这些资料,到一定规模后,就是一部本地企业的发展历史和本地经济发展状况的重要资料。把这些资料进行深加工,制成本地产品目录数据库,就成为向外宣传、推介本地经济的重要资源,随着本地产业特色的形成,在图书馆中派生出许多相关特色馆藏或特色数据库。还有,系统、全面收集本地政府、企业及有关单位的会议资料,若干年后,就可能是一部本地社会、经济发展历史全书,对后人借鉴前人经验提供重要参考。
有了经费,也并不意味着就有了资源。90年代中,被称为“盛世之典”的线装本《四库全书》,采用手工宣纸、手工印造、手工装帧,全套共1184册。该书是我国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线装图书出版工程。国内一些县区级图书馆惊叹于该书的精美装潢、古籍图书的历史价值,纷纷投重金收藏。对一个基层图书馆来说,购买这样的图书,体现得更多的是一种收藏心理满足,而疏忽资源效益。图书馆资源的效益是在使用中得以体现,我们只能在实践中不断寻求经费投入与资源效益的最大化。我国绝大多数基层图书馆经费都十分紧张,把每一分钱当一元钱用,才是我们该做的。
2 贪大求全
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 一个图书馆不可能满足读者的所有文献信息需求,尤其在基层图书馆,“大而全”更不是它应有的目标。无论是在过去还是现在,任何单一的图书馆对“每个读者有其书”(阮冈纳赞图书馆学五定律之一)的需求都无法全面实现。
某市少儿图书馆,雄心勃勃,为了形成本馆特色,立志在2—3年内把全国2860个县(市、区、县)、332个市(地、州)、3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方志基本收齐。实际情况是,该项目虽然立项已有几年,但效果并不理想,到目前为止,只收齐了本省各地、县地方志,其它省、地的地方志由于种种困难,无法收集齐全。这是一种典型的贪大求全实例。作为一个市级图书馆,尤其是少儿图书馆,衷情于地方志,而且要收集齐全全国的地方志,显然超越了本身工作范围,也是不切实际的。
现代社会已进入网络信息时代,基于因特网的高效且传输成本低廉的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的建立,使用户不仅能方便快捷地获取整个图书馆网络的文献信息,而且可以充分共享人类文明所积累的一切信息资源。可以说,在网络环境下任何重复性建设都是毫无意义的,只有独具特色才能拥有自己的读者和生存空间,只有依靠特色才能保证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处于分散经营、各自为政的孤立图书馆根本无法无限地满足读者要求。共享性与特色化是信息资源建设中必须同时遵循的一个原则的两个不同侧面。两者相辅相成,特色化是共享性的保障,共享性是特色化的必然结果。信息网络以其较高的透明度和较强的相互渗透力,在促成信息资源充分共享的同时,也促使不同图书馆之间进一步分工。
3 重藏轻用
许多基层图书馆到目前为止仍然保留着从五六十年代开始装订的报纸和大量已无使用价值的旧书,读者利用情况几乎为零。占用了本就十分宝贵的空间,还要花费人力进行维护。藏又无用,抛之可惜,成为基层图书馆的一块“鸡肋”。究其原因,就是“重藏轻用”观念根深蒂固。这里与图书馆本身功能有关,保存历史文化遗产,是图书馆的重要功能之一。但对于基层图书馆来说,其核心功能,仍然是满足日益增长的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现代图书馆已经实现从“文献传递”向“知识传递”的过渡。我国的体制和现实是,绝大多数基层图书馆都有更高一级的地市馆,省级馆,保存文化遗产的功能主要由他们来承担。而基层图书馆,在保存文化遗产方面的主要任务是传承地方文献。这些历经多年保存下来的报刊,在上级馆几乎都能找到,而且,随着电子报刊和报刊数据库的发行,检索这些报刊中的资料变得十分容易。丢掉这些“包袱”的办法,就是将没有利用价值,内容过时的资料及时剔除, 使整个藏书结构始终保持着一种“ 吐故纳新” 的动态体系。
早在1931年,“印度图书馆学之父”阮冈纳赞所提出的图书馆学第一定律就是“书是为了用的”,阐明了图书馆“藏书”与“用书”的关系,从根本上打破了“重藏轻用”的传统观念,强调了图书馆工作务必做到“书尽其用”的思想和“用户至上”的服务原则。信息资源本身更强调的是“利用”而不是“拥有”,更注重的是“动态获取”而不是保障性的“静态库存”,其作用和功能更多的是在信息传递和吸收过程中得以实现,建设焦点在于利用自动化、网络化获得更大的外延馆藏和为用户提供更为便利的信息存取服务。
4 盲目追求特色
基层图书馆资源有限、藏书不多,更需要强调特色服务,每个图书馆都希望体现本馆特色。但公共图书馆,必须明确自己的服务对象,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藏书体系,以最大限度地满足本地区读者的信息需求和为本地区科研、生产服务。特色图书馆,是提供特殊文献为特殊读者群体服务的图书馆,图书馆首先要定位清晰,结合当地人文环境、经济特点,在藏书及服务上突出本地特色,开展特色服务。[2 ]
在我国,特色图书馆最早是从80年代末期,在北京、上海等一些大城市的社区图书馆中出现的,如上海曲阳图书馆开办的上海“影视文献中心”、北京东城区图书馆开办的“北京服装资料馆”、北京崇文区图书馆的“北京包装资料馆”等,经过多年的发展,特色馆建设发展到了新的高度。这些特色服务已渐渐被社会认可,也产生了一定的效益。因此,在我国各基层图书馆也掀起了一股建设特色图书馆的热潮。一些地区出现了围绕本地经济发展需要而建设的专业图书馆,如广东佛山市禅城区联合图书馆的金属分馆、童装分馆,为本地经济发展,提供了文献信息资源保障,公共图书馆特色服务取得了不少成绩和许多可贵的经验,值得其它馆借鉴。然而,我们也看到由于缺乏科学的规划和实用性的调查,部分图书馆的特色服务无人问津,举步维艰,甚至被迫停止。[3 ]这些都是脱离主要服务对象和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盲目追求特色的结果。
如我国北方某市图书馆,石油化工及纺织是该地的支柱产业,为突出图书馆为本地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建设服务,也为了使藏书体系充分体现地方特色,该馆购进了一大批石油天然气工业类及棉纺织工业类等大量技术性强的图书, 但最终这些图书成了无人问津的死书。通过调查了解, 原因是, 这些大厂矿企业情报(资料) 室机构健全, 专业藏书丰富, 除由常规渠道购进的与该馆所购品种相同的图书外, 还经常通过行业渠道购进比该馆更新、更全、更实用的技术文献, 因此他们所需的文献资料已能自给自足, 工程技术人员也就不需来图书馆借阅了。[4 ]
又如已关闭的“重庆皮鞋信息中心”。1999年,重庆图书馆与西南皮鞋行业协会联合创办了 “重庆皮鞋信息中心”,该信息中心设立在皮鞋生产厂家林立的南岸区涂山路,重庆图书馆将收藏的500多册与皮鞋相关的资料搬进了信息中心,以供人查阅。然而,大半年过去后,前来信息中心办理阅览证的制鞋企业仅有十几家,信息中心附近400余家皮鞋生产企业很少有人前来阅览,即使办了证的企业,也较少来查阅资料。“重庆皮鞋信息中心”在艰难中开办了一年后,被迫关闭了。究其原因,就是因为资源不足,后期投入、管理跟不上。仅有纸质型书刊500多册,种类较少,大多较为陈旧,新书、新刊不多,即使是新刊,又由于外文原版刊时效性的原因,寄至重庆需一定的时间,等它们进信息中心时,已不能跟上制鞋季节的节拍了。此外,信息中心还缺乏对资源的开发与补充,难以满足企业需求。[5 ]
以上二例说明,藏书特色本身并不是目的,在特色项目建设中,一定要结合本地实际和本馆实际,特色建设,需要长久的积累和不断的开发与补充。
5 盲目建设数字资源
面对现代化网络服务环境,各图书馆的电子化、网络化信息资源建设也正在蓬勃发展,各图书馆也迎来了书目数据库、自建数据库和特色数据库建设的热潮。但基层图书馆面对的服务对象绝大多数不是研究性的读者,而是消闲性的群体。部分基层图书馆面对现代化网络信息服务,显得有些盲从,出现“人有我有”的攀比心理,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部分基层图书馆花高额经费购进数字资源,即图书馆购买了访问权的信息资源,如网上电子期刊,网上全文数据库等。结果是其点击率、下载率都不高,使这部分资源失去作用。其中原因主要是缺乏读者需求调查,没有进行数据库购进前的论证工作或缺乏对已购数据库效益评估。[6]
部分基层图书馆自建数据库或建设特色数据库缺乏理性,超越自身财力、人才、技术和设备能力,盲目上马特色数据库,由于维护水平低,数据更新慢,吸引力不大,利用价值低,所产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都相当低下。
基层图书馆必须明确,图书馆建设数字资源,不是要在图书馆已有的馆藏体系之外另外再建设一个独立的馆藏体系,而是要通过数字信息资源的建设使已有的馆藏体系更加完善。也就是说,数字信息资源的建设和传统文献资源的建设必须进行协调,成为互为补充的一个整体。在购买和开发数据库的时候,一定要做好读者需求调查,量力而行。如果是少数读者需要利用的数据库,可以采取其它经济实用的办法,如购买充值卡等,既解决少数读者利用需求,又让图书馆的购书经费发挥大的效用;对购买后的数据库资源也要做好全方位的宣传和利用服务,如制作宣传资料介绍数据库内容及使用方法,为读者提供方便查找数据库的电子阅览服务等。
6结语
我国基层图书馆资源建设和服务理念的缺失,还表现在很多方面,如少儿功能淡化、为充实馆藏,不注重信息资源存取质量的高低等等。究其根源,既有我们基层图书馆管理者的原因,也源自于我们的高层管理者理念滞后,缺乏理性与科学态度。比如说,从中央到地方,始终把人均藏书数量,作为衡量一个地区图书馆服务水平的重要指标。为了达到或接近各级政府所规定的“人均藏书数量指标”,只好保留历史藏书,形成了藏书数量多,可看图书少,全国范围内的重藏轻用局面。要扭转这些局面,就要求基层图书馆管理者和文化管理部门转换理念,走出资源建设的误区,探索现代社会与技术环境下的文献资源建设模式,将有限的经费用于刀刃上,用新型的文献资源体系来应对和满足社会各界的文献资源需求。
参考文献:
[1]余子牛.巧妇且为无米之炊[J].图书与情报,2009,(5).
[2][4]刘全强.谈公共图书馆藏书建设的地方特色问题
[J].山东图书馆季刊,2006,(2).
[3][5]邵康庆,王祝康.公共图书馆特色服务的可持续发展[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2,(3).
[6]黄俊贵.关于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问题[J].图书馆论坛,2003,(6).
作者简介:万文晴(1973-),女,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图书馆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