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6年5月21日,“吞吐大荒——许钦松山水画展(上海站)”在中华艺术宫开幕,此次展览由方旭东担任策展人,丁亚雷担任学术主持,集中展出了许钦松的92件山水画作品。展览以唐代《寒山诗》为主线串联起来,分为四个专题:大道之境、传统之桥、重建新山水以及宇宙心象,力求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许钦松在山水画上的创作与思考,呈现许钦松山水画中的自在之境,同时体现其“大荒”山水当中的人文意境与思考。
许钦松是中国当代山水画的代表性人物,其山水画作气势磅礴、壮美辽远、雄健苍茫,既继承了岭南画派的精神,又追随时代、立足创新,致力于把传统与现代有机衔接。他巧妙地将大山、大水以及鼓荡的云气、飘渺的雾霭等具象山水形象,转换为听觉审美领域的抽象音乐旋律的山水意象,使静态的空间与动态的时间不着痕迹地糅合为一体,开创了一种具象与抽象并存,写实与移情并重,细微精至与宏大巍峨共生的大山水画境界。
但凡第一次接触许钦松山水画的人,往往会被他作品中崇高而又荒远的意境所撼动,却不会感觉到任何人烟人气,而这正是许钦松山水画中现代性的本质体现。在许钦松看来,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很多哲学家、思想家始终在研究的母题。随着人类太空漫步,回望地球,所看到的世界已经跟过去截然不同了。因此,画家也完全可以超越人类自身,上升到一个宇宙视点来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对他而言,多年以前飞机飞过尼泊尔,俯瞰座座雪峰,他突然开悟了。“传统的山水画构建的是文人的精神家园,可望、可居、可游,历朝历代形成一个完备的体系,但现代人眼中的山水,也可以是只可远观不可亵玩的。我想表达的正是这样一种圣洁山水,人站在自己应该站的位置,被圣洁所洗礼。所以,我的作品呈现的是一种宇宙视野,即便是一张小画,观众也会体验到里面的场量很大。”不过许钦松认为实现也不易:“这一思想高峰能否达到,还要无数实践成果来支撑。未来二十年,我希望能创作出更纯粹、静谧、让人震撼的作品。”
5月22日上午,应邀出席专题研讨会的美学界、艺术界专家们,就许钦松的作品和。当代中国山水画的现代价值建构”论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本次展览学术主持、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系副主任丁亚雷认为,许钦松的作品当中有传统的内涵,但在面貌上已经去传统甚远。在精神层面,他的作品汲取了传统山水画的营养,但操作的层面,他选取了面向现代、面向当下的语言方式。”因此,丁亚雷用《寒山》诗统领了整个展览,显示出传统内蕴和当代力度相互激荡的矛盾统一。
同济大学人文掌院副院长万书元则指出,从许钦松的作品中可以感受到非常鲜明的古典诗境:“日暮苍山远”、“烟色如云白”、“江山不夜雪千里”,但又用很现代的方式来呈现,善于用一种相辅相成的方式制造画面的节奏感和张力,譬如黑白对比、虚实对比、动静对比。
潘天寿美术馆馆长陈永怡也认为,传统与现代,这是所有画家都要面对的一个问题。许钦松的作品首先有着传统气质,熏视得自然之势。当中又包蕴新气象,就是非常注重写生,保证了他笔下的山水不会概念化;另外,笔墨上也努力追求变化,正如中国艺术研究院美学所副所长王瑞廷所说:“许钦松的作品很少用焦墨和枯笔,所以他的山水画有非常润泽的感觉,总是把水和山结合在一起,水包含了河流和湖泊,更多是烟云,实和虚水乳交融地结合在一起,整体感很强,没有生硬的拼接痕迹。”
策展人谢海谈到,从事版画创作的艺术家,对一件作品的思考、想象常常远超过我们对作品的理解。版画创作跟中国画的笔笔生发不同,需要很长时间的谋篇布局,将整体想好,再进行刻、印,有很复杂、严谨的一套流程。“在许钦松的作品中,布局非常得当,相信版画极大地影响了他的把控画面能力。”
可见,由于今天的艺术家能接触的艺术门类比以前多太多,“跨界”也必然会给当代山水画带来新风貌。另外,谈论山水画现代价值建构,自然还要涉及到今天的展览方式,早已有别古人。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毛建波认为,一个优秀的山水画家直面现代社会的变化,首先面临的就是展览环境的改变——从原来书斋式的雅集、把玩式的创作,到今天像在中华艺术宫这么大的展厅呈现,巨幅作品就成了必然。
展览开幕当天还举行了题为“艺术宫里的艺术课——和许爷爷一起画长江”的公共教育活动。近两百名来自上海索思美美术教育中心的小朋友在中华艺术宫里上了一节非常特别的公共课。由许钦松教授和这些活泼可爱的小朋友们一起画了长江,这位有着几十年画龄的当代知名山水画家,亲切地为小朋友们分享了他的艺术世界和他画长江的创作思路!
许钦松是中国当代山水画的代表性人物,其山水画作气势磅礴、壮美辽远、雄健苍茫,既继承了岭南画派的精神,又追随时代、立足创新,致力于把传统与现代有机衔接。他巧妙地将大山、大水以及鼓荡的云气、飘渺的雾霭等具象山水形象,转换为听觉审美领域的抽象音乐旋律的山水意象,使静态的空间与动态的时间不着痕迹地糅合为一体,开创了一种具象与抽象并存,写实与移情并重,细微精至与宏大巍峨共生的大山水画境界。
但凡第一次接触许钦松山水画的人,往往会被他作品中崇高而又荒远的意境所撼动,却不会感觉到任何人烟人气,而这正是许钦松山水画中现代性的本质体现。在许钦松看来,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很多哲学家、思想家始终在研究的母题。随着人类太空漫步,回望地球,所看到的世界已经跟过去截然不同了。因此,画家也完全可以超越人类自身,上升到一个宇宙视点来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对他而言,多年以前飞机飞过尼泊尔,俯瞰座座雪峰,他突然开悟了。“传统的山水画构建的是文人的精神家园,可望、可居、可游,历朝历代形成一个完备的体系,但现代人眼中的山水,也可以是只可远观不可亵玩的。我想表达的正是这样一种圣洁山水,人站在自己应该站的位置,被圣洁所洗礼。所以,我的作品呈现的是一种宇宙视野,即便是一张小画,观众也会体验到里面的场量很大。”不过许钦松认为实现也不易:“这一思想高峰能否达到,还要无数实践成果来支撑。未来二十年,我希望能创作出更纯粹、静谧、让人震撼的作品。”
5月22日上午,应邀出席专题研讨会的美学界、艺术界专家们,就许钦松的作品和。当代中国山水画的现代价值建构”论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本次展览学术主持、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系副主任丁亚雷认为,许钦松的作品当中有传统的内涵,但在面貌上已经去传统甚远。在精神层面,他的作品汲取了传统山水画的营养,但操作的层面,他选取了面向现代、面向当下的语言方式。”因此,丁亚雷用《寒山》诗统领了整个展览,显示出传统内蕴和当代力度相互激荡的矛盾统一。
同济大学人文掌院副院长万书元则指出,从许钦松的作品中可以感受到非常鲜明的古典诗境:“日暮苍山远”、“烟色如云白”、“江山不夜雪千里”,但又用很现代的方式来呈现,善于用一种相辅相成的方式制造画面的节奏感和张力,譬如黑白对比、虚实对比、动静对比。
潘天寿美术馆馆长陈永怡也认为,传统与现代,这是所有画家都要面对的一个问题。许钦松的作品首先有着传统气质,熏视得自然之势。当中又包蕴新气象,就是非常注重写生,保证了他笔下的山水不会概念化;另外,笔墨上也努力追求变化,正如中国艺术研究院美学所副所长王瑞廷所说:“许钦松的作品很少用焦墨和枯笔,所以他的山水画有非常润泽的感觉,总是把水和山结合在一起,水包含了河流和湖泊,更多是烟云,实和虚水乳交融地结合在一起,整体感很强,没有生硬的拼接痕迹。”
策展人谢海谈到,从事版画创作的艺术家,对一件作品的思考、想象常常远超过我们对作品的理解。版画创作跟中国画的笔笔生发不同,需要很长时间的谋篇布局,将整体想好,再进行刻、印,有很复杂、严谨的一套流程。“在许钦松的作品中,布局非常得当,相信版画极大地影响了他的把控画面能力。”
可见,由于今天的艺术家能接触的艺术门类比以前多太多,“跨界”也必然会给当代山水画带来新风貌。另外,谈论山水画现代价值建构,自然还要涉及到今天的展览方式,早已有别古人。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毛建波认为,一个优秀的山水画家直面现代社会的变化,首先面临的就是展览环境的改变——从原来书斋式的雅集、把玩式的创作,到今天像在中华艺术宫这么大的展厅呈现,巨幅作品就成了必然。
展览开幕当天还举行了题为“艺术宫里的艺术课——和许爷爷一起画长江”的公共教育活动。近两百名来自上海索思美美术教育中心的小朋友在中华艺术宫里上了一节非常特别的公共课。由许钦松教授和这些活泼可爱的小朋友们一起画了长江,这位有着几十年画龄的当代知名山水画家,亲切地为小朋友们分享了他的艺术世界和他画长江的创作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