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觉得,潘涛比我们中的很多人都更有能力捕捉和创造日常琐碎的意义。用禅师释一行(Thich NhatHanh)的话来说,我认为她能够全神贯注于她正在做的事情。
潘涛出生和成长在一个河南的小镇——缑氏,自得其乐地与大自然亲密接触,她知道怎样种地,有着运动员般灵活的年轻身体,充满活力,吃苦耐劳。在闲谈中如果她觉得没什么重要的加以补充,她经常沉默,但是一旦有必要她随时都会抒发己见;她几乎总是在微笑,也情不自禁地朗声大笑,很多中国女孩觉得这样不够女性的温柔。正是因为这一点我很快就喜欢她了,喜欢她自然大方,直言不讳,诚实不做作。这在河南文化中是鲜有的品质,这里比其他中国地区更多地保留了我很喜欢的举止“礼仪”,这一点当然有其细腻的美感和深刻的存在理由,但有时却是对外沟通的真正障碍。
潘涛是一位女画家,她的丈夫王忠杰也是一位画家。我几年前——也许是六年前在同一天认识了他们,那时我被忠杰史诗般有力的作品所俘获已有一段时间了,她在我的坚请下才带我去存放她作品的一间小偏房。她只给我展示了几件最容易拿出来的画作,生怕占用我太多的时间。这就是为什么在人类史上女人的名字远比男人少的缘由,我是这样想的。那一次我虽然因为关注王忠杰的作品和个性而去,但我却暗自决定以后也关注潘涛。在以后的几年里我成了他们俩的朋友,我们不论是在郑州及其周围还是在意大利都见过面。他们来过意大利两次,找我和办展览,有了新的联络工具以后,我们更通过电脑频繁地联系。最初我的主要对话者是王忠杰:我和他几小时地谈论形而上的问题,讨论存在的意义。潘涛没有王忠杰那样的抽象思维能力,她表述更简洁,因而从这个观点看更难让我感兴趣。但是当和她面对面交流时,当在工作中我需要改换话题,需要与周围有一个更“物理”的关系时,她是我最喜欢的伙伴。我发现我们有同样的走路节奏,同样的大喘气和对自然的热爱及无言地长时间散步。潘涛,作为农村妇女,融合了务实精神和艺术观点,能在生活的细节中看出不平凡诗意的缩影。如果你们跟她起在树林里迷了路,那么,她有能力找来一些食物并找到过夜的藏身之地,但她更有从一个偶然的藏身地欣赏日出之美的能力。总之,她是《福音书》里玛尔塔和玛丽亚的组合;外表上更像玛尔塔,总是在活动,但是有必要的话她也能停下来,收集为数不多却货真价实的美的表达元素。与只关注自己感兴趣的环境从而深刻挖掘的丈夫相比,潘涛就像所有的女人那样——特别是母亲——巧妙地分配自己的反思和创作的时间,她学会了即使在干一件事和另一件事之间的短暂间隙也总能聚精会神。
我经常感到自己有点人格分裂,一方面对女性的自然同情促使我责备王忠杰,因为有时我觉得他的态度几乎是专横和大男子主义的;另一方面我觉得在解决很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上潘涛确实非常能干,几乎无需丈夫的帮助。再说,潘涛本人直很慷慨地把时间奉献给忠杰,她知道丈夫的艺术——忠杰全身心投入的事业——是如此地高尚,值得妻子为其做出牺牲。
潘涛夫妻俩决定让儿子笑树在家教中成长,使他免于今天中国孩子们所受的学校教育之苦,使他免于竞争,免于无用的死记硬背,远离幼弦群体中蔓延的虚伪,免于过早地因功利目的而被成人操纵。潘涛和王忠杰生活在大多数人融入的社会之外:他们更看重知识和表达的需求,表现为绘画艺术,追随他们的原则——我定义为广义上的道德的原则——也表现在对笑树的教育上,亲自负责孩子的教育。这个选择要求投入大量的精力,特别是对潘涛来说,当然这也在夫妻的朋友圈中引起质疑。我钦佩他们坚持走自己道路的决心,我祝愿笑树有一天能因为父母自觉的选择而生活幸福。
也许有人会问,你在一篇所谓艺术评论的文章里洋洋洒洒写了这些算哪出戏?我一直厌恶那种充满了抽象词汇和预定理论的“艺术评论”。有些艺术家他们的作品与他们的日常生活没有明显的联系,我觉得王忠杰就是一个例子。正是因为他们对日常生活有一种远离或“悬而未决”的态度,生活对于他们是种约束,就像某种东西束缚了他们的翅膀;而其他人——我认为就像潘涛——他们的灵感直接借用“生活经历”。我个人认为这两种态度都能理解,因为从我这方面来说,我的状态介于这两者之间。
在潘涛最近十年的绘画进程中,我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她的画明显地越来越趋于简约。在2003年和2004年的作品里,经常是关于笑树的怀孕和出生这样的切身体会。新生儿的身体,在父母掌中,他的小手,无拘无束的姿态,是他与周围关心他的成人沟通的纽带,这构成了艺术家画作的唯一主题。而在此之前的作品中却有一种运用象征符号的倾向(蛇、撒尿或射精的男人裸体),但总是与生命的起源和存在的深层感悟有关,笑树的出现给艺术家带来了更亲密、更真实、更直接的联系生活奥秘的方法。潘涛,作为女人,以极大的惊奇和感性的激情经历了怀孕和初为人母,以及对一个幼小新生命存在的发现过程。她审视自身发生的变化,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些变化,她将变化画下来,然后观察婴儿那无意识的小动作,慢慢地追踪、观察这神奇的成长过程。艺术家最大程度地简化了主体出现的背景,但是笔触丰富,充满诗情画意,一点也不平庸刻板。在这样处理的画面内部,画家挥酒自如,以灰色和棕色为主导色,选择的主体变化不定,无顺序可言:注意力集中在主体上,无直接关系的任何东西都被剔除。潘涛在过去总是用一块(我认为)太“脏”的调色板——这些颜色很受一些后表现派代表人物的青睐。她以故意厚重、近似的笔触表现出速效反映的意愿,表达一种特殊的感觉,一种多情的状态,一个色彩斑斓激情四射的心理历程。偏于阴暗的色调反衬出心理阳光的主人的感觉,了解她的人都知道她很阳光。
潘涛在最近的作品里出现了新的构图局部。在画布里艺术家经常画出直线,这些直线界定出建筑的空间,在这些空间里出现躯体或躯体的组成部分,经常是全裸或半裸的,它们的有机形体与环境的冷酷的几何形式相对立。不穿衣服的女人只穿着或展示高跟鞋(潘涛从来不穿的),不传递任何性的感觉;她们的裸体是低调的,是自然的,不特别漂亮也不难看,好像是让人体回归其简单的实质,无雕琢的存在,而高跟鞋可能喑指将自然的女人体变为人造物的剩余价值,这即暗指社会在女人身上产生的影响,强迫她表现得与自身不同,强迫她把自己改造为更令人喜欢,特别是令男性喜欢的外表。
然后有占据了整个画面的解剖局部——特别是手或脚。可能是手背或手掌,或是拿着东西的手,或是做着特殊活动的手,就好像是利用一种代替话语的身体语言,有点像中国传统表达数字的固定手势。手也是我们与其他人和世界接触最多的身体部分,和眼睛一起,这不,在最近的画作里出现了大大的眼睛,瞳孔里反映着某些东西,或突出着眼大无神的面孔。在某些情况下,人们有这个明显的印象,手可能是另一个人的,而在其他情况下,手是艺术家自己的,艺术家以难以置信的好奇心观察着手,就像观察她怀孕的圆肚子一样,觉着手好像是不属于她身体的附属物。画脚所用的透视提示我们那脚是悬空的,没有踩在实地上,而是某人坐在床边,看到它们悬着将触及地面。而在其他画里,脚的姿势极为自然,让人心动正是因为能把我们司空见惯却视而不见的姿势转换成简约的绘画美。
这类的画作我更喜欢——我相信,从这个意义上说,潘涛的能力是非凡和罕见的。看着一双脚。两只捧着诱人的红色浆果的手,一个完全放纵的躯体,我感到了人体实在的美,仅仅是人体而已,不“奢求”是某些他物或为了显得不同而搔首弄姿。
即使在解剖局部,潘涛画的也只是简单的物品(蛋糕上被吹歪了的蜡烛火苗,挂钩上挂着的衣服松软地沉浸在日常家务里,这日常是隐私的、舒适的),这是生活最纯真和最无掩饰的表达,揭示了生活中最细微的诗意,挥洒笔触的每
个转折都隐藏着深情。我喜欢潘涛剔除一切非本质的能力,来聚焦某个动作,某个姿势,一个躯体或一个肢体的某个线条,它们在敏锐的目光里是如此富于表现,如此饱含抑制住的激情,只有被它们那朴素的表达所感动的人才看得见,这种表达是质朴的,但却是热烈的,即便在艰涩或冰冷的色调中也令人心动。
我认为潘涛的绘画是纯粹的女性绘画,但并非普通意义上女性的意思——因为那是细腻、做作或自我陶醉——而是能够在每一件即便是微小和表面上无意义的小事中抓取和表现生命的意义和美丽。她的关注集中在一个内心世界上,但是色彩全无装饰性,几乎武断地被筛选,而笔触却远离中国传统方式的优雅和精致的线条,她运笔犹如涂鸦乱画。或相互混淆、相互抵消,这些笔触揭示了艺术家在事物的表象下探索其本质的历程,并以此来培养诚实的心态和内省的能力。
潘涛出生和成长在一个河南的小镇——缑氏,自得其乐地与大自然亲密接触,她知道怎样种地,有着运动员般灵活的年轻身体,充满活力,吃苦耐劳。在闲谈中如果她觉得没什么重要的加以补充,她经常沉默,但是一旦有必要她随时都会抒发己见;她几乎总是在微笑,也情不自禁地朗声大笑,很多中国女孩觉得这样不够女性的温柔。正是因为这一点我很快就喜欢她了,喜欢她自然大方,直言不讳,诚实不做作。这在河南文化中是鲜有的品质,这里比其他中国地区更多地保留了我很喜欢的举止“礼仪”,这一点当然有其细腻的美感和深刻的存在理由,但有时却是对外沟通的真正障碍。
潘涛是一位女画家,她的丈夫王忠杰也是一位画家。我几年前——也许是六年前在同一天认识了他们,那时我被忠杰史诗般有力的作品所俘获已有一段时间了,她在我的坚请下才带我去存放她作品的一间小偏房。她只给我展示了几件最容易拿出来的画作,生怕占用我太多的时间。这就是为什么在人类史上女人的名字远比男人少的缘由,我是这样想的。那一次我虽然因为关注王忠杰的作品和个性而去,但我却暗自决定以后也关注潘涛。在以后的几年里我成了他们俩的朋友,我们不论是在郑州及其周围还是在意大利都见过面。他们来过意大利两次,找我和办展览,有了新的联络工具以后,我们更通过电脑频繁地联系。最初我的主要对话者是王忠杰:我和他几小时地谈论形而上的问题,讨论存在的意义。潘涛没有王忠杰那样的抽象思维能力,她表述更简洁,因而从这个观点看更难让我感兴趣。但是当和她面对面交流时,当在工作中我需要改换话题,需要与周围有一个更“物理”的关系时,她是我最喜欢的伙伴。我发现我们有同样的走路节奏,同样的大喘气和对自然的热爱及无言地长时间散步。潘涛,作为农村妇女,融合了务实精神和艺术观点,能在生活的细节中看出不平凡诗意的缩影。如果你们跟她起在树林里迷了路,那么,她有能力找来一些食物并找到过夜的藏身之地,但她更有从一个偶然的藏身地欣赏日出之美的能力。总之,她是《福音书》里玛尔塔和玛丽亚的组合;外表上更像玛尔塔,总是在活动,但是有必要的话她也能停下来,收集为数不多却货真价实的美的表达元素。与只关注自己感兴趣的环境从而深刻挖掘的丈夫相比,潘涛就像所有的女人那样——特别是母亲——巧妙地分配自己的反思和创作的时间,她学会了即使在干一件事和另一件事之间的短暂间隙也总能聚精会神。
我经常感到自己有点人格分裂,一方面对女性的自然同情促使我责备王忠杰,因为有时我觉得他的态度几乎是专横和大男子主义的;另一方面我觉得在解决很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上潘涛确实非常能干,几乎无需丈夫的帮助。再说,潘涛本人直很慷慨地把时间奉献给忠杰,她知道丈夫的艺术——忠杰全身心投入的事业——是如此地高尚,值得妻子为其做出牺牲。
潘涛夫妻俩决定让儿子笑树在家教中成长,使他免于今天中国孩子们所受的学校教育之苦,使他免于竞争,免于无用的死记硬背,远离幼弦群体中蔓延的虚伪,免于过早地因功利目的而被成人操纵。潘涛和王忠杰生活在大多数人融入的社会之外:他们更看重知识和表达的需求,表现为绘画艺术,追随他们的原则——我定义为广义上的道德的原则——也表现在对笑树的教育上,亲自负责孩子的教育。这个选择要求投入大量的精力,特别是对潘涛来说,当然这也在夫妻的朋友圈中引起质疑。我钦佩他们坚持走自己道路的决心,我祝愿笑树有一天能因为父母自觉的选择而生活幸福。
也许有人会问,你在一篇所谓艺术评论的文章里洋洋洒洒写了这些算哪出戏?我一直厌恶那种充满了抽象词汇和预定理论的“艺术评论”。有些艺术家他们的作品与他们的日常生活没有明显的联系,我觉得王忠杰就是一个例子。正是因为他们对日常生活有一种远离或“悬而未决”的态度,生活对于他们是种约束,就像某种东西束缚了他们的翅膀;而其他人——我认为就像潘涛——他们的灵感直接借用“生活经历”。我个人认为这两种态度都能理解,因为从我这方面来说,我的状态介于这两者之间。
在潘涛最近十年的绘画进程中,我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她的画明显地越来越趋于简约。在2003年和2004年的作品里,经常是关于笑树的怀孕和出生这样的切身体会。新生儿的身体,在父母掌中,他的小手,无拘无束的姿态,是他与周围关心他的成人沟通的纽带,这构成了艺术家画作的唯一主题。而在此之前的作品中却有一种运用象征符号的倾向(蛇、撒尿或射精的男人裸体),但总是与生命的起源和存在的深层感悟有关,笑树的出现给艺术家带来了更亲密、更真实、更直接的联系生活奥秘的方法。潘涛,作为女人,以极大的惊奇和感性的激情经历了怀孕和初为人母,以及对一个幼小新生命存在的发现过程。她审视自身发生的变化,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些变化,她将变化画下来,然后观察婴儿那无意识的小动作,慢慢地追踪、观察这神奇的成长过程。艺术家最大程度地简化了主体出现的背景,但是笔触丰富,充满诗情画意,一点也不平庸刻板。在这样处理的画面内部,画家挥酒自如,以灰色和棕色为主导色,选择的主体变化不定,无顺序可言:注意力集中在主体上,无直接关系的任何东西都被剔除。潘涛在过去总是用一块(我认为)太“脏”的调色板——这些颜色很受一些后表现派代表人物的青睐。她以故意厚重、近似的笔触表现出速效反映的意愿,表达一种特殊的感觉,一种多情的状态,一个色彩斑斓激情四射的心理历程。偏于阴暗的色调反衬出心理阳光的主人的感觉,了解她的人都知道她很阳光。
潘涛在最近的作品里出现了新的构图局部。在画布里艺术家经常画出直线,这些直线界定出建筑的空间,在这些空间里出现躯体或躯体的组成部分,经常是全裸或半裸的,它们的有机形体与环境的冷酷的几何形式相对立。不穿衣服的女人只穿着或展示高跟鞋(潘涛从来不穿的),不传递任何性的感觉;她们的裸体是低调的,是自然的,不特别漂亮也不难看,好像是让人体回归其简单的实质,无雕琢的存在,而高跟鞋可能喑指将自然的女人体变为人造物的剩余价值,这即暗指社会在女人身上产生的影响,强迫她表现得与自身不同,强迫她把自己改造为更令人喜欢,特别是令男性喜欢的外表。
然后有占据了整个画面的解剖局部——特别是手或脚。可能是手背或手掌,或是拿着东西的手,或是做着特殊活动的手,就好像是利用一种代替话语的身体语言,有点像中国传统表达数字的固定手势。手也是我们与其他人和世界接触最多的身体部分,和眼睛一起,这不,在最近的画作里出现了大大的眼睛,瞳孔里反映着某些东西,或突出着眼大无神的面孔。在某些情况下,人们有这个明显的印象,手可能是另一个人的,而在其他情况下,手是艺术家自己的,艺术家以难以置信的好奇心观察着手,就像观察她怀孕的圆肚子一样,觉着手好像是不属于她身体的附属物。画脚所用的透视提示我们那脚是悬空的,没有踩在实地上,而是某人坐在床边,看到它们悬着将触及地面。而在其他画里,脚的姿势极为自然,让人心动正是因为能把我们司空见惯却视而不见的姿势转换成简约的绘画美。
这类的画作我更喜欢——我相信,从这个意义上说,潘涛的能力是非凡和罕见的。看着一双脚。两只捧着诱人的红色浆果的手,一个完全放纵的躯体,我感到了人体实在的美,仅仅是人体而已,不“奢求”是某些他物或为了显得不同而搔首弄姿。
即使在解剖局部,潘涛画的也只是简单的物品(蛋糕上被吹歪了的蜡烛火苗,挂钩上挂着的衣服松软地沉浸在日常家务里,这日常是隐私的、舒适的),这是生活最纯真和最无掩饰的表达,揭示了生活中最细微的诗意,挥洒笔触的每
个转折都隐藏着深情。我喜欢潘涛剔除一切非本质的能力,来聚焦某个动作,某个姿势,一个躯体或一个肢体的某个线条,它们在敏锐的目光里是如此富于表现,如此饱含抑制住的激情,只有被它们那朴素的表达所感动的人才看得见,这种表达是质朴的,但却是热烈的,即便在艰涩或冰冷的色调中也令人心动。
我认为潘涛的绘画是纯粹的女性绘画,但并非普通意义上女性的意思——因为那是细腻、做作或自我陶醉——而是能够在每一件即便是微小和表面上无意义的小事中抓取和表现生命的意义和美丽。她的关注集中在一个内心世界上,但是色彩全无装饰性,几乎武断地被筛选,而笔触却远离中国传统方式的优雅和精致的线条,她运笔犹如涂鸦乱画。或相互混淆、相互抵消,这些笔触揭示了艺术家在事物的表象下探索其本质的历程,并以此来培养诚实的心态和内省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