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旅游业已经成为世界各国之间,国内各省市竞相发展的产业。相近区域旅游资源联合开发是做大做强旅游业的必然趋势。通过政府间合作推动旅游品牌建设,塑造区域旅游整体形象,促使旅游业向一个更高的层次发展。本文以地域临近、旅游资源丰富的辽西区域为例分析,阐述建设大区域旅游业对本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政府间合作;区域经济;旅游业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15)09-0054-05
21世纪以来,一些发达国家纷纷提出“实施旅游发展”国家战略,引领和带动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目前,旅游产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主要贡献者和现代服务业的支柱产业。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3年我国国内游客人数(不计外国人)超过32亿人次,直接带动就业1300万以上,加上相互关联行业的就业,就业人数达到5000多万,国内旅游收入超过2.6万亿元。目前,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和全球第三大入境旅游接待国和出境旅游消费国。2013年4月25日我国出台的《旅游法》明确提出:鼓励跨区域旅游线路和产品开发。
一、旅游业对辽西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旅游业可以带动经济发展和扩大社会就业
20世纪90年代初,旅游业开始成为世界经济发展中的一大产业。现代旅游业涉及面广、产业关联度高,相关统计资料表明:代旅游业与29个经济部门发生联系,对109个行业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由此可见,现代旅游业连接社会许多相关行业,有效拉长了产业链。据日本野村综合研究所的研究发现,现代旅游业的发展,不仅涉及到运输、餐饮、住宿、通信和商业等传统行业,也渗透到国际金融、仓储物流、信息咨询、文化创意、会展博览及航空航天等领域,具有无穷无尽的发展空间。根据相关研究,2010年上海世博会对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发展和全国各行业的综合拉动效应乘数大概是4倍到5倍。
旅游业对区域经济发展呈现出越来越大的推动作用。通过表1可以看到,2011年旅游业的收入占到辽西区域各自GDP的15%左右,特别是葫芦岛市达到27.1%,成为推动本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旅游业因为就业门槛低,吸引大量劳动力就业,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另外,旅游业还具有较强的就业带动效应。因此,支持旅游业发展,不仅可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有效助推区域经济增长,重要的是能够为相关产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这对缓解辽西地区就业压力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旅游业可以成为拉动内需增长的新动力
发达国家发展经验证明:当人均GDP达到并超过3000美元时,国民旅游消费的欲望将不断增加,推动旅游业快速发展。2012年,辽西区域的锦州、阜新、盘锦、朝阳和葫芦岛等地人均GDP分别为6354.18美元、4841.11美元、4623.83美元、4815.23美元和4362.87美元,远远高出世界标准线。随着辽西区域城乡居民在旅游休闲方面投入的增加和假期休闲时间的延长,辽西区域的旅游消费一定会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并将极大地拉动区域内消费需求的增长。因此,要重视旅游消费在整个消费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把促进旅游消费作为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和拉动内需增长的重要举措之一。
(三)旅游业可以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与制造业和传统商贸业相比较,旅游业消耗资源和能源较少,环境污染也差。因此,作为绿色朝阳产业的旅游业被看成是应对气候变化、节能环保的优势产业之一,是符合中国未来发展和人民幸福生活需要的产业之一。辽西区域是东北传统的工业城市,现在正处在城市发展转型期。例如,锦州市和葫芦岛正在改变石化产业一家独大,寻求多元并举的发展模式;盘锦和阜新面临资源枯竭,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战略转折之际。旅游业就是这些城市的首选产业,支持旅游业发展,可以转变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促进经济增长的传统模式,实现自然文化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加快发展旅游业,还可以引领和带动其他相关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快速发展,成功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型,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四)旅游业可以推进政府间合作
旅游素有“和平的使者、友谊的桥梁、亲善的动力”的美誉。发展旅游业不仅深化了旅游者对国内、国际不同区域、不同文化和民族生活方式的了解与理解,增加对社会多元化发展的认同,有利于实现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交流,获得共同认知感。辽西区域具有相近的地理空间——地处辽西走廊或其边缘,相同的文化根源——同属于辽文化的覆盖地,共同的历史交割——历史上存在各种隶属关系。但时至今日,因各种原因,这五个城市已经成为各自独立的地级市——自谋发展。无论从国际经济发展趋势看——组建不同经济发展联合集团或合作组织,还是从国内经济发展趋势看——组建区域联盟,总之,走向联合共同发展是辽西现代旅游业发展的大势。现在辽西区域通过共同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加强政府间合作,为今后更广泛的合作“铺路搭桥”。
二、辽西区域旅游业与政府间合作开发分析
进入21世纪以来,区域旅游合作开发在中国逐渐发展起来。一些省份和区域开始联合搞旅游开发,把本区域的各种旅游资源进行整合,通过推出精品旅游景点或路线,吸引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游客,拉动本区域经济整体发展,提升整个区域形象,例如:好客山东、多彩贵州、精彩云南等这些为我们辽西区域的旅游合作开发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一)互补的旅游资源是辽西政府间合作的自然基础
辽西区域在整体上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就每个城市而言,旅游资源在辽西区域内并不完全相同,而且在某种程度上具有发展的延续性,有很强的互补性,它们具备的这些特征正是形成区域旅游联合的基本条件。 1.差异性的旅游资源具有根源同一性。辽西区域中旅游资源蕴含着同一性,如:包含“海”的因素——锦州、盘锦和葫芦岛共享同一片渤海湾;包含“山”的因素——无论是医巫闾山,还是海棠山,都同属于大兴安岭的余脉医巫闾山山脉,覆盖了锦州、阜新和朝阳;包含“佛教文化”因素——锦州青岩寺、阜新普安寺、朝阳北塔和葫芦岛灵山寺等;包含“节日旅游”因素——锦州古玩节、盘锦河蟹节和葫芦岛泳装节等;包含“人类探索文明与斗争”因素——朝阳红山文化、阜新查海文化遗址和葫芦岛秦汉褐石宫遗址、九门口长城与兴城古城;记述辽沈战役篇章——锦州市辽沈战役纪念馆、黑山阻击战纪念馆和葫芦岛塔山阻击战纪念馆,等等。辽西区域内五个城市的旅游资源各具特色,不仅体现出人类文明发展的连续性,而且这些旅游资源交叉覆盖形成网络结构,更重要的是这些旅游资源集中分布在狭窄的辽西区域。
2.辽西旅游资源的历史同根性。辽西是中原文化与边疆塞外文化的交汇点,在秋战国以来,辽西区域就是汉族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的交融地带,特别是近千年以来,一直沐浴在辽文化的基础之上。我们知道:历史文化保护、挖掘与旅游开发是相互依存的,脱离历史文化的旅游开发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我们看出辽西区域的旅游资源具有同一性和同根性,在国际、国内联合开发的大势之下,辽西区域通过旅游资源整合创造出精品旅游的景点和路线,特别是基于人文遗迹和现代文明为基础的特色精品路线开发,能够吸引诸多国内外游客,实现互利共赢。
(二)发展中的旅游业是辽西政府间合作的有利条件
1.便利的交通条件是合作的基础。经过多年的发展,辽西区域已经形成覆盖海、陆、空的立体交通网络:有锦州机场、朝阳机场等航空港,通往国内主要大城市;锦州港、盘锦港和葫芦岛港缩短了辽西与南方各地的距离;区域内京哈铁路、秦沈高速铁路,京沈高速公路、锦朝高速和锦阜高速把辽西五座城市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构建成“三小时经济圈”和“一小时经济圈”,沟通了京、津、唐经济区和沈阳经济区。
2.巨大的市场空间是合作的保证。最近几年,随着国内居民收入的增加、人们休闲健康的愿望增强、法定节假日增多,一定区域范围内的短途游越来越热。这一点从2011年山东省国内旅游客源分布情况统计表中看出来,山东省的国内游客主要分布在华东区,包括山东省。也就是说,客源市场主要在旅游地本地市场及周围区域。辽西区域共有约1400万人口,占辽宁总人口的1/3。这是辽西区域旅游的主要客源所在地,我们必须着力培育、发展、壮大,而后辐射到东北地区和京、津、唐经济圈。
3.完备的服务设施是合作的硬件。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辽西的旅游配套设施已经比较完备。从住宿接待条件看,辽西区域的住宿设施已达到相当规模,三星级以上的酒店约有30余家,如家、锦江之星等连锁酒店发展迅猛,遍布辽西区域,满足各类住宿人群的需要;从餐饮服务看,从高档餐饮到各具特色的地方小吃,满足旅游群体的用餐欲望;从其他设施看,各种类型的旅游车辆、充满特色商品的旅游商店、多种多样的旅游娱乐场所基本配套,可满足不同旅游群体的需要。
4.驰名的旅游纪念品是合作的名牌。旅游除了靠优美的自然景观或人文景观,更重要的是通过旅游地特色的纪念品唤起人们对旅游地永恒的记忆。辽西区域应该开发各类特有的纪念品,高收藏价值的辽西旅游纪念品,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阜新玛瑙雕刻、辽西古生物化石等独有的产品;挖掘独具辽西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如阜新的麦饭石、锦州的道光二十五、盘锦河蟹等,让来旅游的人记住这段美好的回忆。
5.政府间的意愿是合作的动力。现代旅游业是一个覆盖面广、关联度高的行业,只有政府的政策强力支持和有效引导,旅游业才能尽早形成合力,发挥出区域旅游的规模效益和整体特色。2005年10月,省政府在锦州召开辽西区域市委书记、市长座谈会,会议最后达成共识,要强化和发挥锦州作为辽西区域中心城市的作用,整体开发锦州湾,推进辽西城市群的一体化协调发展。2009年10月份,辽宁沿海经济带会议,锦州又发起六城市签署《丹东宣言》共同开发旅游资源,锦州、盘锦和葫芦岛都是其中参与者。
(三)巨大的利益空间是辽西政府间合作的现实基础
目前,旅游业已经成为辽西区域各自发展的新兴支柱产业,为各自的城市带来巨大的利润。如果辽西区域能够进行旅游资源合作开发,那么利润空间会增加更大。在山东省旅游局调研时发现:泰安市一年宣传投入200万元,青岛市一年宣传投入2000万元,就能够常年在中央电视台、香港翡翠电视台和台湾东森电视台以及各种平面媒体、网络等媒体连续播出,大大提高了泰安和青岛两个城市的知名度和认知度。而且两市的旅游局都谈到:如果要在中央电视台进行连续广告播出,任何一个市都无力独自承担庞大的费用支出。现在通过合作开发,他们能够畅享各种媒体资源。通过“好客山东”品牌体系运营,山东省旅游产业收入由2005年的100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4519.7亿元,位于全国的第四位,占全省GDP8%以上,为山东省经济、社会结构方式的转型做出积极贡献。
由此可以设想:如果辽西的旅游资源也能像山东旅游业一样进行整合,那么辽西区域的旅游业会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三、旅游资源合作开发的政府管理模式
(一)行政管理模式——长白山管委会
长白山是中国著名的旅游胜地,涉及到多个市县——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安图县、白山市的抚松县、长白朝鲜族自治县。为了加强对长白山景区的管理,2005年6月29日,吉林省人民政府成立了吉林省长白山保护开发管理委员会。2006年1月正式成立,更名为长白山保护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为正厅级建制,按市州级政府对待。通过政府机构对旅游区管理是最直接的、最有效的。 (二)市场合作模式——山东省旅游局
山东省是旅游大省,拥有诸多旅游资源。2007年,山东省旅游局创新性地采取了“联合推介,捆绑营销”模式,整合山东省、市、县旅游资源和宣传促销资金。山东省旅游局聘请旅游策划公司在精心调研的基础上,创造性推出“好客山东”旅游品牌形象,突出山东省地域文化内涵和热忱服务的旅游本质。现在不仅“好客山东”的品牌市值已达115亿,而且引起全国各省纷纷效仿,推出“多彩贵州”、“精彩云南”等品牌建设。更为重要的是“好客山东”不仅是一个独立标识,而是一个完整的体系:纵向看,山东省17个市都开展旅游形象策划,形成完善的品牌系列,如“泉城济南”、“放飞梦想,逍遥潍坊”、“中华泰山,天下泰安”和“红砖碧瓦,绿树蓝天,追梦青岛”等;横向看,已经形成“贺年会”、“休闲会”、“山东客栈”和“鲁菜馆”等子品牌。品牌体系的建立极大的推动山东旅游产业的发展。
行政管理模式,对旅游业联合开发具有直接、有效的特点,是最理想的模式。但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明确指出:“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因此,辽西旅游资源联合开发应该选择市场合作模式。
四、推进辽西旅游联合开发的措施
(一)积极构建“文明辽西”的旅游品牌体系
“好客山东”品牌建立的成功经验,让许多省市效仿。为加速推进辽西区域旅游联合开发,辽西应建立自己的共享旅游品牌。综观辽西区域的旅游资源特色不是在自然风光上,而是在人文遗迹上。辽西的人文遗迹可以构建一条完整的人类文明发展的轨迹:朝阳古生物博物馆—红山文化遗址—查梁海遗址—义县万佛堂—绥中九门口长城、兴城古城和笔架山三清阁—辽沈战役纪念馆、塔山阻击战和黑山阻击战纪念馆—海州蒸汽机车博物馆—世园会、泳装节和河蟹节等。沿着这一脉络发展研究,就是人类文明历程的一个简短缩影。所以辽西旅游的区域品牌应定义为“文明辽西”。
在“文明辽西”主品牌的基础上,辽西区域依据各自旅游特色建立自己的宣传子品牌,例如:锦州侧重于佛教文化与红色旅游、阜新侧重于工业文明、盘锦侧重于生态与河蟹、朝阳侧重于生命的起源、葫芦岛侧重于长城与古城,形成整个辽西旅游品牌的纵向系统。在影响力达到一定程度后,我们在构建品牌的横向联合系统——与商业、餐饮业和信息产业等开展广泛、深入的合作。
(二)健全管理机制,规范品牌使用
为加速辽西区域旅游业的快速整合与发展,辽西区域最好在省政府倡导下或在辽西五市共同协商的基础上,实行市长联谊会和沟通协调委员会的管理机制,制定共同管理规章制度以及制度的执行与监管,“文明辽西”品牌体系的宣传推介等。
(三)加速宣传推广,扩大品牌影响力
品牌建设的主要目的就是扩大宣传、加速推广。辽西区域应运用政府力量,集中有限资金,进行品牌推广。辽西旅游品牌的宣传应该以广覆盖、高强度的周边省市电视宣传和充分利用各种网络媒体宣传为主,提升其品牌的知名度和认知度。另外,积极研究历史寻求素材,文学加工后宣传推广,引发更多群体的关注度。
(四)完善融资渠道,保障品牌运营
资金是旅游业发展的必要保证。“好客山东”的品牌宣传费用由三部分构成:三分之一费用由省旅游局承担,三分之一费用由参与品牌运营的各市承担,三分之一费用由各旅游基地、旅游企业承担。辽西旅游品牌宣传费用也应仿照此模式建立:三分之一费用由参与品牌运营的辽西五市政府承担,三分之一费用由辽西各旅游基地、旅游企业承担,最后三分之一费用通过发债或上级支付或是民间融资入股来完成。
(五)建立监管制度,维护品牌利益
要想让“文明辽西”的旅游品牌能够真正树立起来,让制定的管理制度能够有效实施,必须建立严格的监管制度。监管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异地监管或交叉监管”。监管的主要内容集中在:景区资源的合理开发、景区的适度商业运作、景区资源的合理保护和导游的管理等。
(六)开展共识教育,塑造品牌根基
辽西区域旅游联合要想稳固、持久的发展,必须是从事旅游行业的人员达成共同的价值观或共同的意识。这需要辽西区域的沟通协调委员会,运用高校、党校和职业培训机构等各种教育机构力量在本区域开展“区域旅游同化”和“文明辽西”的教育培训,形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合作发展理念。
(七)保护旅游资源,发展品牌可持续性
发展旅游业必须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社会效益为目的,环境效益为根本,实现三者的有机统一。辽西区域自然风光和文物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质量良好,这是发展旅游业的资源基础。但同时,也应看到,淳朴而独特的传统和地方文化、优良但相对独立的生态环境往往也具有脆弱性:传统和地方文化容易在外来的现代文化的冲击下被侵蚀和改变,浓郁的传统特色被渐渐消磨后而同化,失去了乡土特色;为加速经济发展,全面的、大规模的开发建设使本来就脆弱的生态环境更加雪上加霜,有些地方甚至出现了毁灭性的破坏,短期之内难以恢复。
因此,开发旅游资源,推动旅游业发展,必须坚持保护优先的理念,处理好扩大旅游业的同时如何保护好各类文物和稀缺旅游资源,处理好旅游资源开发建设的同时如何做好生态环境的保护。这两点在资源整合中尤其要注意,而且更是必须坚持的,不能因一时的经济效益,而忽略长远的发展。
责任编辑 宫秀芬
[关键词]政府间合作;区域经济;旅游业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15)09-0054-05
21世纪以来,一些发达国家纷纷提出“实施旅游发展”国家战略,引领和带动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目前,旅游产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主要贡献者和现代服务业的支柱产业。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3年我国国内游客人数(不计外国人)超过32亿人次,直接带动就业1300万以上,加上相互关联行业的就业,就业人数达到5000多万,国内旅游收入超过2.6万亿元。目前,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和全球第三大入境旅游接待国和出境旅游消费国。2013年4月25日我国出台的《旅游法》明确提出:鼓励跨区域旅游线路和产品开发。
一、旅游业对辽西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旅游业可以带动经济发展和扩大社会就业
20世纪90年代初,旅游业开始成为世界经济发展中的一大产业。现代旅游业涉及面广、产业关联度高,相关统计资料表明:代旅游业与29个经济部门发生联系,对109个行业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由此可见,现代旅游业连接社会许多相关行业,有效拉长了产业链。据日本野村综合研究所的研究发现,现代旅游业的发展,不仅涉及到运输、餐饮、住宿、通信和商业等传统行业,也渗透到国际金融、仓储物流、信息咨询、文化创意、会展博览及航空航天等领域,具有无穷无尽的发展空间。根据相关研究,2010年上海世博会对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发展和全国各行业的综合拉动效应乘数大概是4倍到5倍。
旅游业对区域经济发展呈现出越来越大的推动作用。通过表1可以看到,2011年旅游业的收入占到辽西区域各自GDP的15%左右,特别是葫芦岛市达到27.1%,成为推动本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旅游业因为就业门槛低,吸引大量劳动力就业,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另外,旅游业还具有较强的就业带动效应。因此,支持旅游业发展,不仅可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有效助推区域经济增长,重要的是能够为相关产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这对缓解辽西地区就业压力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旅游业可以成为拉动内需增长的新动力
发达国家发展经验证明:当人均GDP达到并超过3000美元时,国民旅游消费的欲望将不断增加,推动旅游业快速发展。2012年,辽西区域的锦州、阜新、盘锦、朝阳和葫芦岛等地人均GDP分别为6354.18美元、4841.11美元、4623.83美元、4815.23美元和4362.87美元,远远高出世界标准线。随着辽西区域城乡居民在旅游休闲方面投入的增加和假期休闲时间的延长,辽西区域的旅游消费一定会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并将极大地拉动区域内消费需求的增长。因此,要重视旅游消费在整个消费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把促进旅游消费作为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和拉动内需增长的重要举措之一。
(三)旅游业可以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与制造业和传统商贸业相比较,旅游业消耗资源和能源较少,环境污染也差。因此,作为绿色朝阳产业的旅游业被看成是应对气候变化、节能环保的优势产业之一,是符合中国未来发展和人民幸福生活需要的产业之一。辽西区域是东北传统的工业城市,现在正处在城市发展转型期。例如,锦州市和葫芦岛正在改变石化产业一家独大,寻求多元并举的发展模式;盘锦和阜新面临资源枯竭,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战略转折之际。旅游业就是这些城市的首选产业,支持旅游业发展,可以转变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促进经济增长的传统模式,实现自然文化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加快发展旅游业,还可以引领和带动其他相关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快速发展,成功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型,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四)旅游业可以推进政府间合作
旅游素有“和平的使者、友谊的桥梁、亲善的动力”的美誉。发展旅游业不仅深化了旅游者对国内、国际不同区域、不同文化和民族生活方式的了解与理解,增加对社会多元化发展的认同,有利于实现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交流,获得共同认知感。辽西区域具有相近的地理空间——地处辽西走廊或其边缘,相同的文化根源——同属于辽文化的覆盖地,共同的历史交割——历史上存在各种隶属关系。但时至今日,因各种原因,这五个城市已经成为各自独立的地级市——自谋发展。无论从国际经济发展趋势看——组建不同经济发展联合集团或合作组织,还是从国内经济发展趋势看——组建区域联盟,总之,走向联合共同发展是辽西现代旅游业发展的大势。现在辽西区域通过共同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加强政府间合作,为今后更广泛的合作“铺路搭桥”。
二、辽西区域旅游业与政府间合作开发分析
进入21世纪以来,区域旅游合作开发在中国逐渐发展起来。一些省份和区域开始联合搞旅游开发,把本区域的各种旅游资源进行整合,通过推出精品旅游景点或路线,吸引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游客,拉动本区域经济整体发展,提升整个区域形象,例如:好客山东、多彩贵州、精彩云南等这些为我们辽西区域的旅游合作开发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一)互补的旅游资源是辽西政府间合作的自然基础
辽西区域在整体上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就每个城市而言,旅游资源在辽西区域内并不完全相同,而且在某种程度上具有发展的延续性,有很强的互补性,它们具备的这些特征正是形成区域旅游联合的基本条件。 1.差异性的旅游资源具有根源同一性。辽西区域中旅游资源蕴含着同一性,如:包含“海”的因素——锦州、盘锦和葫芦岛共享同一片渤海湾;包含“山”的因素——无论是医巫闾山,还是海棠山,都同属于大兴安岭的余脉医巫闾山山脉,覆盖了锦州、阜新和朝阳;包含“佛教文化”因素——锦州青岩寺、阜新普安寺、朝阳北塔和葫芦岛灵山寺等;包含“节日旅游”因素——锦州古玩节、盘锦河蟹节和葫芦岛泳装节等;包含“人类探索文明与斗争”因素——朝阳红山文化、阜新查海文化遗址和葫芦岛秦汉褐石宫遗址、九门口长城与兴城古城;记述辽沈战役篇章——锦州市辽沈战役纪念馆、黑山阻击战纪念馆和葫芦岛塔山阻击战纪念馆,等等。辽西区域内五个城市的旅游资源各具特色,不仅体现出人类文明发展的连续性,而且这些旅游资源交叉覆盖形成网络结构,更重要的是这些旅游资源集中分布在狭窄的辽西区域。
2.辽西旅游资源的历史同根性。辽西是中原文化与边疆塞外文化的交汇点,在秋战国以来,辽西区域就是汉族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的交融地带,特别是近千年以来,一直沐浴在辽文化的基础之上。我们知道:历史文化保护、挖掘与旅游开发是相互依存的,脱离历史文化的旅游开发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我们看出辽西区域的旅游资源具有同一性和同根性,在国际、国内联合开发的大势之下,辽西区域通过旅游资源整合创造出精品旅游的景点和路线,特别是基于人文遗迹和现代文明为基础的特色精品路线开发,能够吸引诸多国内外游客,实现互利共赢。
(二)发展中的旅游业是辽西政府间合作的有利条件
1.便利的交通条件是合作的基础。经过多年的发展,辽西区域已经形成覆盖海、陆、空的立体交通网络:有锦州机场、朝阳机场等航空港,通往国内主要大城市;锦州港、盘锦港和葫芦岛港缩短了辽西与南方各地的距离;区域内京哈铁路、秦沈高速铁路,京沈高速公路、锦朝高速和锦阜高速把辽西五座城市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构建成“三小时经济圈”和“一小时经济圈”,沟通了京、津、唐经济区和沈阳经济区。
2.巨大的市场空间是合作的保证。最近几年,随着国内居民收入的增加、人们休闲健康的愿望增强、法定节假日增多,一定区域范围内的短途游越来越热。这一点从2011年山东省国内旅游客源分布情况统计表中看出来,山东省的国内游客主要分布在华东区,包括山东省。也就是说,客源市场主要在旅游地本地市场及周围区域。辽西区域共有约1400万人口,占辽宁总人口的1/3。这是辽西区域旅游的主要客源所在地,我们必须着力培育、发展、壮大,而后辐射到东北地区和京、津、唐经济圈。
3.完备的服务设施是合作的硬件。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辽西的旅游配套设施已经比较完备。从住宿接待条件看,辽西区域的住宿设施已达到相当规模,三星级以上的酒店约有30余家,如家、锦江之星等连锁酒店发展迅猛,遍布辽西区域,满足各类住宿人群的需要;从餐饮服务看,从高档餐饮到各具特色的地方小吃,满足旅游群体的用餐欲望;从其他设施看,各种类型的旅游车辆、充满特色商品的旅游商店、多种多样的旅游娱乐场所基本配套,可满足不同旅游群体的需要。
4.驰名的旅游纪念品是合作的名牌。旅游除了靠优美的自然景观或人文景观,更重要的是通过旅游地特色的纪念品唤起人们对旅游地永恒的记忆。辽西区域应该开发各类特有的纪念品,高收藏价值的辽西旅游纪念品,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阜新玛瑙雕刻、辽西古生物化石等独有的产品;挖掘独具辽西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如阜新的麦饭石、锦州的道光二十五、盘锦河蟹等,让来旅游的人记住这段美好的回忆。
5.政府间的意愿是合作的动力。现代旅游业是一个覆盖面广、关联度高的行业,只有政府的政策强力支持和有效引导,旅游业才能尽早形成合力,发挥出区域旅游的规模效益和整体特色。2005年10月,省政府在锦州召开辽西区域市委书记、市长座谈会,会议最后达成共识,要强化和发挥锦州作为辽西区域中心城市的作用,整体开发锦州湾,推进辽西城市群的一体化协调发展。2009年10月份,辽宁沿海经济带会议,锦州又发起六城市签署《丹东宣言》共同开发旅游资源,锦州、盘锦和葫芦岛都是其中参与者。
(三)巨大的利益空间是辽西政府间合作的现实基础
目前,旅游业已经成为辽西区域各自发展的新兴支柱产业,为各自的城市带来巨大的利润。如果辽西区域能够进行旅游资源合作开发,那么利润空间会增加更大。在山东省旅游局调研时发现:泰安市一年宣传投入200万元,青岛市一年宣传投入2000万元,就能够常年在中央电视台、香港翡翠电视台和台湾东森电视台以及各种平面媒体、网络等媒体连续播出,大大提高了泰安和青岛两个城市的知名度和认知度。而且两市的旅游局都谈到:如果要在中央电视台进行连续广告播出,任何一个市都无力独自承担庞大的费用支出。现在通过合作开发,他们能够畅享各种媒体资源。通过“好客山东”品牌体系运营,山东省旅游产业收入由2005年的100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4519.7亿元,位于全国的第四位,占全省GDP8%以上,为山东省经济、社会结构方式的转型做出积极贡献。
由此可以设想:如果辽西的旅游资源也能像山东旅游业一样进行整合,那么辽西区域的旅游业会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三、旅游资源合作开发的政府管理模式
(一)行政管理模式——长白山管委会
长白山是中国著名的旅游胜地,涉及到多个市县——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安图县、白山市的抚松县、长白朝鲜族自治县。为了加强对长白山景区的管理,2005年6月29日,吉林省人民政府成立了吉林省长白山保护开发管理委员会。2006年1月正式成立,更名为长白山保护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为正厅级建制,按市州级政府对待。通过政府机构对旅游区管理是最直接的、最有效的。 (二)市场合作模式——山东省旅游局
山东省是旅游大省,拥有诸多旅游资源。2007年,山东省旅游局创新性地采取了“联合推介,捆绑营销”模式,整合山东省、市、县旅游资源和宣传促销资金。山东省旅游局聘请旅游策划公司在精心调研的基础上,创造性推出“好客山东”旅游品牌形象,突出山东省地域文化内涵和热忱服务的旅游本质。现在不仅“好客山东”的品牌市值已达115亿,而且引起全国各省纷纷效仿,推出“多彩贵州”、“精彩云南”等品牌建设。更为重要的是“好客山东”不仅是一个独立标识,而是一个完整的体系:纵向看,山东省17个市都开展旅游形象策划,形成完善的品牌系列,如“泉城济南”、“放飞梦想,逍遥潍坊”、“中华泰山,天下泰安”和“红砖碧瓦,绿树蓝天,追梦青岛”等;横向看,已经形成“贺年会”、“休闲会”、“山东客栈”和“鲁菜馆”等子品牌。品牌体系的建立极大的推动山东旅游产业的发展。
行政管理模式,对旅游业联合开发具有直接、有效的特点,是最理想的模式。但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明确指出:“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因此,辽西旅游资源联合开发应该选择市场合作模式。
四、推进辽西旅游联合开发的措施
(一)积极构建“文明辽西”的旅游品牌体系
“好客山东”品牌建立的成功经验,让许多省市效仿。为加速推进辽西区域旅游联合开发,辽西应建立自己的共享旅游品牌。综观辽西区域的旅游资源特色不是在自然风光上,而是在人文遗迹上。辽西的人文遗迹可以构建一条完整的人类文明发展的轨迹:朝阳古生物博物馆—红山文化遗址—查梁海遗址—义县万佛堂—绥中九门口长城、兴城古城和笔架山三清阁—辽沈战役纪念馆、塔山阻击战和黑山阻击战纪念馆—海州蒸汽机车博物馆—世园会、泳装节和河蟹节等。沿着这一脉络发展研究,就是人类文明历程的一个简短缩影。所以辽西旅游的区域品牌应定义为“文明辽西”。
在“文明辽西”主品牌的基础上,辽西区域依据各自旅游特色建立自己的宣传子品牌,例如:锦州侧重于佛教文化与红色旅游、阜新侧重于工业文明、盘锦侧重于生态与河蟹、朝阳侧重于生命的起源、葫芦岛侧重于长城与古城,形成整个辽西旅游品牌的纵向系统。在影响力达到一定程度后,我们在构建品牌的横向联合系统——与商业、餐饮业和信息产业等开展广泛、深入的合作。
(二)健全管理机制,规范品牌使用
为加速辽西区域旅游业的快速整合与发展,辽西区域最好在省政府倡导下或在辽西五市共同协商的基础上,实行市长联谊会和沟通协调委员会的管理机制,制定共同管理规章制度以及制度的执行与监管,“文明辽西”品牌体系的宣传推介等。
(三)加速宣传推广,扩大品牌影响力
品牌建设的主要目的就是扩大宣传、加速推广。辽西区域应运用政府力量,集中有限资金,进行品牌推广。辽西旅游品牌的宣传应该以广覆盖、高强度的周边省市电视宣传和充分利用各种网络媒体宣传为主,提升其品牌的知名度和认知度。另外,积极研究历史寻求素材,文学加工后宣传推广,引发更多群体的关注度。
(四)完善融资渠道,保障品牌运营
资金是旅游业发展的必要保证。“好客山东”的品牌宣传费用由三部分构成:三分之一费用由省旅游局承担,三分之一费用由参与品牌运营的各市承担,三分之一费用由各旅游基地、旅游企业承担。辽西旅游品牌宣传费用也应仿照此模式建立:三分之一费用由参与品牌运营的辽西五市政府承担,三分之一费用由辽西各旅游基地、旅游企业承担,最后三分之一费用通过发债或上级支付或是民间融资入股来完成。
(五)建立监管制度,维护品牌利益
要想让“文明辽西”的旅游品牌能够真正树立起来,让制定的管理制度能够有效实施,必须建立严格的监管制度。监管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异地监管或交叉监管”。监管的主要内容集中在:景区资源的合理开发、景区的适度商业运作、景区资源的合理保护和导游的管理等。
(六)开展共识教育,塑造品牌根基
辽西区域旅游联合要想稳固、持久的发展,必须是从事旅游行业的人员达成共同的价值观或共同的意识。这需要辽西区域的沟通协调委员会,运用高校、党校和职业培训机构等各种教育机构力量在本区域开展“区域旅游同化”和“文明辽西”的教育培训,形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合作发展理念。
(七)保护旅游资源,发展品牌可持续性
发展旅游业必须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社会效益为目的,环境效益为根本,实现三者的有机统一。辽西区域自然风光和文物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质量良好,这是发展旅游业的资源基础。但同时,也应看到,淳朴而独特的传统和地方文化、优良但相对独立的生态环境往往也具有脆弱性:传统和地方文化容易在外来的现代文化的冲击下被侵蚀和改变,浓郁的传统特色被渐渐消磨后而同化,失去了乡土特色;为加速经济发展,全面的、大规模的开发建设使本来就脆弱的生态环境更加雪上加霜,有些地方甚至出现了毁灭性的破坏,短期之内难以恢复。
因此,开发旅游资源,推动旅游业发展,必须坚持保护优先的理念,处理好扩大旅游业的同时如何保护好各类文物和稀缺旅游资源,处理好旅游资源开发建设的同时如何做好生态环境的保护。这两点在资源整合中尤其要注意,而且更是必须坚持的,不能因一时的经济效益,而忽略长远的发展。
责任编辑 宫秀芬